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6章《溶解现象》教学设计及课堂练习

上传人:左****笑 文档编号:141234314 上传时间:2020-08-05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156.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6章《溶解现象》教学设计及课堂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6章《溶解现象》教学设计及课堂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6章《溶解现象》教学设计及课堂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6章《溶解现象》教学设计及课堂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6章《溶解现象》教学设计及课堂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6章《溶解现象》教学设计及课堂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6章《溶解现象》教学设计及课堂练习(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6 章溶解现象 教学设计及课堂练习 第一节 物质的溶解(一)(第 1 课时)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不同物质分散在水中形成溶液、悬浊液或乳浊液。 2、通过分析食盐等物质在水中溶解后的微粒,认识物质溶解的本质,并了解溶液的概念和 基本特征,初步学会溶液的判断。 3、了解乳化现象及乳化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并能区别乳化和溶解。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溶液的概念、特征;难点:物质溶解过程的探究。 三、学习过程 (一)导学提纲 1、物质的溶解:。 2、溶液:。 溶液的特征:、。 3、悬浊液:。 4、乳浊液:。 5洗洁精、洗衣粉等含表面活性剂的物质可以使食用

2、油等物质一细小的液滴均匀分散在水 中,形成,这种现象称为。 (二)探究导航 【活动与探究一】 1、提出问题: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现象一样吗? 2、实验设计与过程: 实验实验现象特征在水中存在形式 高锰酸钾加入中 食盐加入水中 蔗糖加入水中 泥土加入水中 食用油加入水中 3、实验结论。 【交流与讨论】 1、 你能解释高锰酸钾、 食盐、蔗糖晶体在水中逐渐消失的原因吗?(参照课本154 页图 6-2) 2、将碘加入酒精中,形成的是溶液、悬浊液还是乳浊液? 【活动与探究二】 向试管中加入5ml 水,用滴管向试管中加入2 滴食用油和数滴洗洁精,振荡片刻, 静置, 观察现象并与实验一的乳浊液比较。 思考

3、:用汽油或者加了洗涤剂的水都能够除去衣服上的油污。二者的原理不相同,前 者,后者。 四、巩固练习 1.将生活中常用的下列物质分别加入到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味精B.香油C.白糖D.白醋 2.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溶液都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B.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C.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D.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 3.有一瓶蔗糖溶液,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下部的溶液比上部的甜B.外界条件不变时,放置一段时间后一定有蔗糖析出 C.上、中、下各部分的密度不同D.蔗糖分子均一地分散在水中 4.洗涤剂能洗去餐具上的油污是因为洗涤剂() A.可溶解于水B. 可以溶解

4、油污C.有乳化功能D. 可以稀释油污 5日常生活里,下列洗涤中所用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的是() .修车工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用洗发精洗去头发上的油污 .用水洗去盘子中的水果渣.用醋洗去水壶的水垢 6下列各种生活应用中,不属于溶液的应用的是() .医院里使用消毒酒精对皮肤、体温计等消毒 .用熟石灰粉等物质配制粉刷内墙的涂料 .长跑运动员赛跑途中服用葡萄糖口服液来补充能量 .夏秋季节,如果皮肤上生了疖子,可用碘酒涂擦患处 7.FeCl3溶液是 色, FeCl2溶液是色, CuSO4溶液是色, KMnO 4溶 液是色, NaCl 溶液是色, 碘酒溶液是色。 8.乳 化 现 象 在 我 们 生 活中

5、也 较 为 常 见 , 试 举 出两 个 乳 化 现 象 在 生 活 中应 用 的 例 子、。 9.一天,小松不小心将碘酒洒到衣服上,他妈妈立即用水和洗洁精清洗衣服,但怎么洗 也洗不掉这些斑点,还是小松给妈妈出了个好主意。你认为小松应该采用的方法 是; 这种方法和用洗洁精除油污的方法比较,在原理上有什么不同? 教学反思: 第一节物质的溶解(二)(第 2 课时) 一、学习目标 : 1、认识物质溶于水形成溶液的过程中通常伴有热量的变化。 2、了解水溶液的某些性质及溶液的导电性。 3、能够利用溶液的基本性质,解答生活中的一些常见问题。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物质溶于水后所组成的溶液与原物质的沸点,

6、凝固点的差异。 难点:溶液导电的原因,溶液的基本性质及其应用。 三、学习过程: (一)导学提纲 1、物质溶解于水形成溶液的过程中,通常伴有热量的变化。有些物质溶解使溶液的温度升 高,如;有些物质溶解使溶液的温度降低,如。 2、较快地溶解某些固体物质的方法有、。 3、物质溶于水形成的溶液具有某些与纯水不同的性质。少量的固体物质溶于水,使稀溶液 的凝固点,沸点。这一性质常为人们利用。例如,冬天在汽车的水箱中加 入少量乙二醇之类的化合物,以防止水箱中的水。 4、有些物质溶于水能导电,因为,如等;有些固 体物质溶于水不能导电,因为,如等。 (二)探究导航 【活动与探究一】 1、提出问题:物质溶解时的温

7、度是否发生变化? 2、实验设计及过程: 测量的温度温度的变化 (与水相比) 水 溶解硝酸铵 溶解氯化钠 溶解氢氧化钠 3、实验结论:。 【活动与探究二】 1、提出问题:食盐溶解于水的速率,与那些因素有关系?(任写一种方案) 猜想:食盐溶解于水的速率,与有关。 2、设计对比实验: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 1 2 3、实验结论。 四、巩固练习: 1、下列说法不符合事实的是() A煮沸的汤要比煮沸的水温度高 B电解水实验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是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 C蒸馏水比食盐水更易结冰 D食盐溶于水后,溶液的沸点降低 2、夏日里想随时喝道凉爽的饮料,可以自制化学“冰箱”即把一种化学试剂放入一定量的 水中,

8、就可以形成一种低温小环境。这种试剂可以是下列物质中的() 氯化钠蔗糖硝酸铵熟石灰 3、下列物质能够导电的是() 酒精溶液蒸馏水澄清的石灰水食盐固体 4、08 年我市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雪灾,曾用食盐融雪, 造成土壤中含盐浓度偏高,使路旁 树木死亡目前专家已研究出一种新型融雪剂,既能融化冰雪,又能起到施肥养护树木 的作用具有上述作用的新型溶雪剂可能是() 生石灰氢氧化钠氯化钠硝酸钙、硝酸镁 5、某化学探究小组的同学在学习溶液后,到实验室里进行了一系列探究活动,请你作 为其中一员,参与他们的探究: 活动一:小红对“物质溶于水是否都能形成溶液?”进行探究,选取如下用品和仪器: 药品:粗盐、氢氧化钠、植

9、物油、硝酸铵、蒸馏水 仪器:烧杯、药匙、玻璃棒 (1)通过该探究活动,小红得到的结论:有的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如上述物质中 (填编号)放入水中就形成溶液。 (2)在该探究活动中,小华还发现有的物质溶于水溶液温度会发生变化,如上述物质中 (填编号)溶于水溶液温度会升高,小婷对此的解释是 。 6、现有两个失去标签的试剂瓶,一瓶装有食盐水,另一瓶装有蒸馏水,你能用哪些方法区 别它们?(至少三种方法)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教学反思: 第二节溶液组成的表示(一)(第 3 课时) 一、学习目标 : 1、知道溶液由溶质、溶剂组成,水是最常用的溶剂,酒精、汽油等是常见溶剂;能正确辨 别某些溶液中

10、溶质的状态。 2、知道溶液的质量与溶质的质量和溶剂的质量的关系,掌握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及 简单计算。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及简单计算。难点: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三、学习过程: (一)导学提纲 1、在溶液中 _叫做溶质。 _叫做溶剂。如糖水或食盐水中 的水是 _,糖或食盐是_。可见,溶液是由_和 _组成的。 _能溶解很多物质, 是应用最广泛的溶剂, 如果溶液没有指明溶剂,一般指 _ 作溶剂。 用该物质做溶剂的溶液叫做溶液。 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指的是 溶液。溶质可以是_,也可以是 _或_。 2、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 (1)_ _叫做溶质的质量分数。 (2)

11、溶液的质量=_ _+_ _ (3)溶质的质量分数=_ _。 变形式为或。 【交流与讨论】指出下列溶液的组成及溶质、溶剂的状态。 溶液溶质(状态)溶剂(状态) 酒精水溶液酒精(液态)水(液态 ) 硫酸铜溶液 碘酒溶液 稀硫酸 稀盐酸 (二)探究导航 【活动与探究一】 1、提出问题:3 克蔗糖加20 毫升水溶解,与5 克蔗糖加 50 毫升水溶解,二者比较,哪 个更甜一些? 2、实验设计及过程 实验 1:称 3 克蔗糖加到烧杯中,再量20 毫升水加入烧杯中,搅拌使其完全溶解。 实验 2:称 5 克蔗糖加到烧杯中,再量50 毫升水加入烧杯中,搅拌使其完全溶解。 将实验数据和计算结果填入下表: 溶质质量

12、(克)溶剂质量(克)溶液质量 (克)溶质质量 /溶液质量 蔗糖溶液1 蔗糖溶液2 3、实验结论 。 四、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溶液组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B.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混合物 C.15%的食盐溶液比10%的食盐溶液所含溶质多D.溶液加水前后,溶质质量不变 2、下列溶液中,溶质是固体的有() ,溶质是液体的有() A.5% 的葡萄糖溶液B.37%的浓盐酸C. 10%的硫酸溶液D.75%的消毒酒精 3、下列有关“10%的食盐溶液”含义的解释中,错误的是() A. 100 克水中溶解了10 克食盐 B.100 克食盐溶液中溶解了10

13、 克食盐 C. 将 10 克食盐溶解于90 克水中所得到的溶液 D.将食盐与水按1:10 的质量比配制成的溶液 4、现有 100 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食盐溶液,若使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加一倍。下列 操作中正确的是() A. 加入食盐 10 克B.加入水 50 克 C. 蒸发掉水50 克D.加入 100 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食盐溶液 5、一定温度下,向50 克 5%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5 克氯化钠,并完全溶解,所得溶液中氯 化钠的质量分数为() A.5% B.10% C.15% D.13.6% (二)填空题 6、一定温度下, 将 12 克硝酸钾溶于48 克水中,其溶质质量分数为_,将此溶液

14、分 为三等份: 取第一份溶液,将温度升高(无水分蒸发),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_。 取第二份溶液,使其溶质质量分数变为原来的2 倍,需加入硝酸钾晶体_克,或者 蒸发_克水 取第三份溶液,使其溶质质量分数变为原来的一半,需加入_克_。 7、若 73 克质量分数为20%盐酸与127 克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试计算反应后所得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NaOH+HCl=NaCl+H 2O) 教学反思: 第二节溶液组成的表示(二)(第 4 课时 ) 一、学习目标 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实验技能。 二 、学习重难点 重点: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 难点:浓溶液稀释的有关计算 三、学习过程

15、 (一)导学提纲 1、溶液的配置 (1)用固体溶质与液体配溶液 仪器:、量筒、药匙、胶头滴管。 步骤:、。 (2)用液体与液体配溶液 仪器:、。 步骤:、。 2、浓溶液的稀释:溶液稀释前后不变。 3、溶液的质量、体积、密度之间的关系为。 (二)探究导航 【活动与探究一】 以配制 50 g5 % 的氯化钠溶液为例加以说明: (1)计算:配制50g 5%的 氯化钠溶液,需氯化钠的质量为_g,蒸馏水的质量为_g。 (2)称量 、量取:用 _称取固体,用 _量取水的体积。 【注意】用托盘天平称量能精确到_,称量 _(填“前”“中”“后” )调零后, 物体和砝码的放置位置是_。取用砝码时应用的仪器是_,顺 序是 _。 使用量筒时应选择合适的规格,如本例题应选用_的量筒取47.5ml 的蒸馏水, 用量筒取一定体积液体时精确到_,读数时视线应与_保持水平。 有腐蚀性药品或易潮解的药品(如氢氧化钠固体)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溶液的配制 不能在量筒内进行。 (3) 溶解:将称取的氯化钠固体放入_中,将量好的蒸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