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教学设计及课堂练习

上传人:左****笑 文档编号:141233921 上传时间:2020-08-05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232.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教学设计及课堂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教学设计及课堂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教学设计及课堂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教学设计及课堂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教学设计及课堂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教学设计及课堂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教学设计及课堂练习(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1 章开启化学之门教学设计及课堂练习 第一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 (第 1 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联系实际生活,体会化学科学对社会文明和进步的推动作用,同时培养同学们学习化学的 兴趣。 2、了解化学将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解决资源短缺、环境污染、材料开发等重大问题)作出 的最大贡献。 3、认识学习和研究化学的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1、 了解化学学科的学习特点。 2、 树立化学对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推动作用。 三、新知识导学: 1、社会文明和进步离不开化学: (1)举出我国古代的化学工艺:; ;。 (2)近代,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 (3)当前人类面临

2、的诸多问题,有赖于化学的发展来解决。例 如:、 。 2、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 观察与思考 问题:仓库中碳酸氢铵减少的原因? 演示实验 :仪器名称: 实验现象:a、 b、 文字表达式 : 小结:保存碳酸氢铵的方法: 3、交流与讨论 : ( 1 ) 世界卫生组织为什么向全世界推广使用中国的铁锅? ( 2 )吸烟有何危害? 经典例题解析: 吸烟有害健康,在公共场所吸烟会使周围的人被动地吸“二手烟”。 “二手烟”中含有一种能 与人体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该气体是() A 氮气B 氧气C 二氧化碳D 一氧化碳 解析:根据生活常识知道氧气、二氧化碳、氮气都是空气中含量较大的气体,不应有毒。燃烧

3、 烟草产生多种有害物质,其中一氧化碳有剧毒,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 蛋白不能很好地与氧结合,使人缺氧中毒。故选:C 2 四、巩固练习: 1、中华民族造就了许多古代文明,这些古代文明成果与化学有关的是() 青铜器的制造铁的冶炼火药的发明瓷器的烧制造纸 A、 B、 C、 D、 2、 世 界 卫 生 组 织 经 过 严 密 的 科 学 分 析 , 认 为 我 国 的 铁 锅 是 最 理 想 的 炊 具 , 并 向 全 世 界 大 力 推 广 。 其 主 要 原 因 是 () A、 铁 锅 价 格 便 宜B、 铁 易 导 电 C、 可 以 减 少 缺 铁 性 贫 血 的 发 生D、 保 温

4、性 能 好 3、 以 下 说 法 正 确 的 是 () A 吸 带 过 滤 嘴 的 香 烟 , 对 人 体 无 害B 保 护 环 境 就 是 保 护 人 类 自 己 C 凡 是 “ 绿 色 食 品 ” 均 不 含 化 学 物 质D 化 学 给 人 类 带 来 的 只 有 益 处 没 有 坏 处 4、 “ 绿 色 化 学 ”要 求 从 根 本 上 减 少 乃 至 杜 绝 污 染 ,下 列 对 农 作 物 收 割 后 留 下 的 秸 秆 的 处 理 方 法 中 , 不 符 合 “ 绿 色 化 学 ” 的 是 ( ) A 就 地 焚 烧B 发 酵 后 作 农 家 肥C 加 工 成 精 饲 料D 制

5、造 沼 气 5、 面 对 当 前 全 球 性 的 人 口 爆 炸 、 资 源 危 机 和 环 境 污 染 及 人 类 可 持 续 发 展 的 需 要 , 化 学 科 学 面 临 的 主 要 课 题 之 一 是 开 发 、 保 护 和 合 理 利 用 各 种 资 源 。 下 列 一 些 构 想 , 你 认 为 经 研 究 不 可 能 实 现 的 是( ) A 彻 底 治 理 城 市 污 水B 变 废 旧 塑 料 为 新 材 料 C 将 水 变 成 燃 料 酒 精D 合 成 根 治 艾 滋 病 的 新 药 6、 下 列 说 法 正 确 的 是 () A 大 量 使 用 化 肥 农 药 是 粮 食

6、增 产 的 主 要 方 法B 汽 车 排 放 的 尾 气 不 会 污 染 空 气 C 禁 止 使 用 塑 料 制 品 可 以 防 止 白 色 污 染 D 抽 烟 既 损 害 自 己 健 康 , 又 损 害 他 人 健 康 7、 根 据 课 本 “ 加 热 碳 酸 氢 铵 固 体 ” 的 实 验 , 回 答 下 列 问 题 : ( 1)碳 酸 氢 铵 的 颜 色 是色 ,状 态 是态 ;从 试 剂 瓶 中 取 用 碳 酸 氢 铵 所 用 的 仪 器 是, 描 述 加 热 中 所 观 察 到 的 主 要 现 象 是 ( 2) 某 农 户 将 碳 酸 氢 铵 放 在 太 阳 下 晾 晒 后 , 发

7、现 碳 酸 氢 铵 变 少 了 , 你 能 解 释 碳 酸 氢 铵 变 少 的 原 因 吗 ? 你 的 解 释 是 如 果 请 你 指 导 农 户 使 用 碳 酸 氢 铵 , 你 将 提 出 哪 些 建 议 ? 你 的 建 议 是 : 8、 当 前 我 国 所 面 临 的 挑 战 有 健 康 问 题 、 环 境 问 题 、 能 源 问 题 、 粮 食 问 题 等 , 化 学 家 们 希 望 从 化 学 角 度 ,通 过 化 学 方 法 解 决 问 题 ,为 我 国 的 发 展 和 民 族 的 振 兴 做 出 更 大 的 贡 献 。化 学 研 究 的 课 题 很 多 ,其 中 有 : 高 效 化

8、 肥 的 合 成 ; 新 型 药 品 的 开 发 ; 在 低 消 耗 情 况 下 分 解 水 而 得 到 氢 气 作 为 燃 料 ; 寻 找 快 速 降 解 塑 料 、橡 胶 等 化 工 产 品 再 利 用 的 途 径 ; 研 制 人 造 血 管 ; 在 无 毒 无 害 的 条 件 下 进 行 反 应 ; 研 制 开 发 新 能 源 ; 研 制 高 效 无 磷 洗 衣 粉 。把 有 助 于 下 述 问 题 解 决 的 课 题 序 号 填 在 相 应 的 横 线 上 。 (1) 健康问题;(2) 环境问题; (3) 能源问题;(4) 粮食问题。 3 第一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 (第 2 课时) 一

9、、教学目标 : 1、认识学习、研究化学的意义 (1)有助于人们认识自然,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有助于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2、了解一些常识性的化学知识 二、教学重、难点: 1、 了解化学学科的学习特点。 2、 树立化学对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推动作用。 三、新知识导学: 1、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阅读p4-5,完成实验) (1) 研究钢铁锈蚀的原因,防止生锈的措施。 演示实验:现象: 小结:铁锈蚀的原因: 学生活动:联系生活说出两种防止铁制品锈蚀的具体做法: (2)环境资源 : a、 “白色污染”定义: 防治措施:; ;。 b、P6演示实验:现象 原因 c、

10、大气污染 : 大气污染物及其主要来源: d、了解下列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及导致该问题的原因 温室效应二氧化碳 臭氧空洞氟里昂等 酸雨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等 2、化学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1)化学与医疗保健事业: 的发现、合成和应用挽救了许多垂危病人的生命 (2)化学与生命科学: 的发现,打开了分子生物学的大门。化学与生 命科学相结合,促进了的发展,产生了技术。 (3)化学与材料科学 a、举出生活中常见的几种材料:、 b、P8 活动与探究现象: c、21 世纪的“材料之星” 3、交流与讨论: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许多方面得益于化学的发展。请 你从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各方面列举事例证

11、明这一点。 4 经典例题解析: 纳米技术是各个国家竞相发展的一项技术,当材料晶体颗粒的直径小于1nm 时,材料的性 质就会出现奇异现象。如:各种块状金属有各种不同的颜色,但当其细化到纳米级的颗粒 时,都成了黑色,实验室里使用的“还原铁粉”是黑色的,而“还原铜粉”是紫红色粉末。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还原铜粉”的颗粒小于纳米尺寸B 黑色照片底片上的银颗粒小于纳米尺寸 C 日常见到的黑色的金属都是纳米级的D “还原铁粉”的颗粒大于纳米尺度 四、巩固练习: 1、下列问题的解决,化学学科能发挥重要作用的是() 臭氧层空洞全球气候变暖大气污染“白色污染” A、 B、 C、 D 、 2、下列各项

12、中你认为符合科学事实的是() A、 化肥用得越多,农作物产量就越高B 、 人体发功可把银变成金 C、 加入催化剂,水可以变成油D、 随着基因工程的发展,动物可以被克隆 3、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 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下列建议或做法不恰当的是() A、 开发新能源,逐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B、推广使用无磷洗涤剂 C、用集体供暖取代家庭燃煤取暖D、为减少 “白色污染” ,集中收集并焚烧废弃塑料袋 4、下列化学新技术可以解决的问题连线不正确的是() A、应用于计算机领域的导电塑料能源问题 B、某技术公司开发的海水淡化膜资源问题 C、海尔洗衣机厂开发的不用洗衣粉的洗衣机污染问题 D、中科院研制的纳

13、米玻璃用于国家大戏院材料问题 5、解决“白色污染”问题,下列做法不宜提倡的是() A、 使用新型可降解塑料B、 用布袋代替塑料袋 C 、 回收废弃塑料D、 焚烧废弃塑料 6、将下列原因与结果用线连起来 氟里昂等排放物酸雨 废弃塑料土壤和水污染 核污染臭氧层破坏 二氧化碳大量排放放射病和癌症发病率增加 汽车、燃煤等排放二氧化硫白色污染 砍伐森林温室效应 大量使用农药土地沙漠化 5 第二节化学研究些什么 (第 3 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记住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记住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概念和物理性质的几个方 面。 2、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并能根据变化的现象和本质特征判断一些

14、变化的 类型。 3、认识一些简单的化学仪器和基本操作,学会实验的现象观察、记录和思考分析的一些基 本方法,进一步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习化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 1知道化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2认识化学变化及其在化学中研究物质的重要作用。 三、新知识导学 : (一)化学研究的内容; ;。 (二)蜡烛的燃烧 1、刚点燃时的现象:,点燃 1 分钟时的现象:; 蜡烛刚熄灭时的现象:熄灭 1 分钟时的现象:; 蜡烛燃烧后变成了什么物质:。 2、通过蜡烛的燃烧,总结: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 物理性质: 如:颜色、状态、熔点、等。 化学性质: 如

15、:可燃性、助燃性、稳定性、毒性等 3、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是一种物质的属性,一般用“能” 、 “ 易” 、 “ 会” 、 “ 具有” 、 “ 可以”等表述,而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则是一个过程。 4、发生化学变化时, 常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等。 5、世间万物是由100 多种组成的,有的物质是由组成,有的物质是由组成。 6、 以煤、石油为原料制造的产品有。 经典例题解析 :下列叙述中, 前者描述化学变化, 后者描述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 A 酒精燃烧碳酸氢铵是白色晶体B 水蒸气液化,浓盐酸具有挥发性 C 蔗糖溶于水, 铁在潮湿环境易生锈D 煤气中毒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解析 :四个选

16、项中, A、D 前一个变化为化学变化,题目要求后一个叙述描述物理性质,A、 B 分别描述的是颜色、状态、挥发性是物质的物理性质,C、D 描述的是物质的化学性质, 因为它们是在铁生锈、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这两个化学变化中体现出来的性质。选 (A) 四、巩固练习: 6 一选择题: 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钢铁生锈B二氧化硫气体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电灯发亮D绿色植物利用光合作用将水、二氧化碳转化成葡萄糖和氧气 2.下列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A密度B状态C气味D可燃性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化学变化中一定有物理变化 B任何发光发热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C衣服上的油斑直接用水难以洗净说明油不易溶于水 D米饭烧焦变黑说明了米中含有碳元素 4.通过学习,你认为不属于化学这门自然科学研究范畴的是() A物质的组成与结构B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C物质的运动状态D物质的制取和用途 5.下列能量转化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水力发电B煤燃烧发电C太阳能热水器提供热水D电取暖器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