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课程考核说明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4122926 上传时间:2017-10-2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7.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课程考核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课程考核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课程考核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课程考核说明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课程考核说明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课程考核说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课程考核说明(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课程考核说明一、考核对象本课程考试的考核对象为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学前教育专业(专科)学生。二、考核方式本课程考核采用平时作业等形成性考核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考核总分为 100 分,其中平时形成性考核占考核总分 30%,期末考试成绩占考核成绩总分的 70%。本课程的形成性考核为四次平时作业。 期末考试卷面分数为 100 分,成绩乘以 70%后,计入总成绩。期末考试是课程学习成果的总检验,以闭卷笔试的方式,要求在 90 分钟时限内完成。三、考核要求在本课程的考核知识点中,按照识记、理解和应用三个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要求,各能力层次的含义如下:识记:能知道

2、有关名词、概念、事实的含义,并能正确地认识和表述。理解: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内涵,能正确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之间的关系。应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教育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四、命题依据和命题原则本考核说明的编写,是根据中央电大学前教育(专科)专业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课程教学大纲、合一型文字教材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及配套音像教材所确定的教学范围和教学要求来完成的。课程考核的命题,严格掌握在课程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范围之内,试题覆盖了全部 7 个学习单元(章)的内容。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分数比例为:识记占20%,理解

3、占 30%,应用占 50%。试题难易程度的大致比例关系是难 15%,中 30%,易 55%。五、试题类型及规范解答举例本课程考核的主要题型是填空 20%,简答 30%,论述 15%,案例分析 10%,应用题25%。一、填空题学前儿童社会学习的主要特点有_,长期性和反复性,情感驱动性,实践性。二、简述题简述幼儿园与家庭合作需要注意的问题。2幼儿园与家庭合作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要取得家长的信任。(2)要及时有效地与家长沟通。(3)要保持家长与幼儿园之间教育观念、教育态度上的一致。(4)要充分挖掘、利用家长资源。(5)要争取让家长参与幼儿园的决策。三、论述题试论述幼儿园的同伴交往对幼儿社会化

4、的积极影响。同伴交往是影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因素,同伴间的相互作用,促进了幼儿社会行为的发展,加速了幼儿社会化的进程。虽然在儿童进入幼儿园之前,就已经有了一些同伴交往的对象,但这些同伴交往对象基本上都是随机形成的,而且也缺乏一定的稳定性。而当儿童进入幼儿园之后,就生活在了一个稳定的同伴环境中,这个同伴环境为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发挥着自身独特的作用。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几方面:1、同伴关系构成儿童社会能力发展的重要背景年幼的儿童自我中心非常明显,不愿也不能意识到同伴的观点、意图、感情。儿童的同伴交往与他们和成人交往关系中有明显支配方不同,同伴之间在权利和地位上更平等,任何一方都不会

5、是支配者。因此,同伴之间的关系更容易涉及相互平等、分享心得、投入和回报的合作行为。同伴交往的过程就为儿童体验冲突、谈判和协商提供了机会,这种冲突和协商不论是指向物体还是不同的社会观点,在引发折衷主义和平等互惠的观念中都起着重要作用,和同伴交往使儿童意识到积极的、富有成效的社会交往是通过与伙伴的合作而获得的。经常和同伴在一起,儿童将锻炼自己和别人交流的能力,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如在同伴争论的过程中,儿童就不能只考虑自己的需要,他还必须考虑到别人的需求。争论迫使儿童从以自我为中心,转化到以别人、社会为中心。如果没有同伴平等交往的机会,儿童将不能学习有效的交往技能,不能获得控制攻击行为所需要的能力,

6、也不利于性别社会化和道德价值的形成。2、稳定的同伴关系是满足社交需要、获得社会支持和安全感的重要源泉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归属和爱的需要、被尊重的需要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韦斯认为个体在与他人不同的关系中寻求特殊的社会支持,不同类型的关系提供不同的社会支持功能,满足不同的社会需求。归属感是指一个人属于群体和被接纳的感受,这种感受只有在群体中获得,而无法从一对一的友谊关系中获得。成为同伴群体的一员可以培育归属感。当儿童知道团体中的其他成员认同或肯定自己的某些方面时,他将愿意与他们共享群体的规范,取得群体的认同,这对儿童的自尊感具有积极的影响。班级中稳定的同伴交往关系,容易使儿童形成比较亲密的同

7、伴关系,这种同伴关系既能够满足儿童的社交需要,也能帮助儿童获得社会支持和安全感。具体体现为同伴间的友谊互相证实或互享兴趣、希望和分担恐惧,肯定自我价值,提供爱和亲密袒露的机会。3、同伴交往经验有利于儿童自我概念和人格的发展3根据符号互动论的观点,在个体发展的过程中,人们都是按照自己在社会情境中的经验来定义自己的。家庭、邻居和同伴群体是最普遍和最基本的社会活动场所。在社会互动中,人们获得了自己怎样做和被他人知觉的信息,这种信息是形成自我的基础。由此,幼儿园中的同伴群体为儿童形成自我概念提供了机会。同伴关系是一种可逆性的交往关系,它让个体通过同伴的眼睛看自己,并体验到与另一个人真正的秘密。调查表明

8、,与幼儿同伴中的“不受欢迎”的幼儿相比,“受欢迎”的幼儿,往往是那些善于合作、热心于各种活动、服从教师、自觉遵守班级规则的幼儿。四、分析题案例:在幼儿园的室外自由活动时间里,小安快 乐地拍着皮球,他一路跟着皮球跑,一不小心就碰到了小华身上,小华 摔倒在地上,膝盖一下破了。小 华站起来很生气,骂道:“讨厌,王八蛋。”小安于是也开始回 骂 :“撞了你怎么了,哼。” 两人开始吵起来。小华准备打小安,这时老师走了过来。(1)请分析这一事件产生的可能原因,(2)如果你是老师你会如何处理这一事件,请说明你的处理方式及理由。(1)可能原因:A 幼儿注意分配能力发展不足,往往不能在活动时关注更多的事物,因而,

9、没有注意到小华在旁边。B 幼儿还不关于控制自己的情绪 C 幼儿还没有理性解决冲突的能力(能分析到两条原因就可,原因可以不限这些,只要言之有理都可以);(2)对事件的处理。参考方法 A 分开两人,(避免冲突升级)B 关心小华的伤(安抚受伤者,平稳情绪)C 请小安帮小华涂药(让他感受到自己行为给同伴带来的伤害)D 安顿好后请两位小朋友分别说说自己的感受(学习了解对方感受与沟通)E 说说以后再遇到类似的情况应当如何做?(学习解决冲突的方法)(事件处理要遵循教育性原则 ,处理方式既能体现老师的主导性,也能体现孩子的主动性并让孩子有反思有学习;对事件处理的原因分析合理即可。)五、应用题请为中班幼儿设计一

10、个以认识自己为内容的主题方案及活动。要求:1、主题名称可以自拟,写出主题目标,画出主题方案架构图,并简要说明架构思路。2、选择方案中的一个活动进行教学设计,写出完整的教案。1、主题目标整合、有概括性,(3分);方案架构合理,有 层次,抓住了社会教育的基本要素,注重幼儿特点(7分);思路 阐释清晰合理(3分)。2、教案完整(活动目标、活动 准备、活 动过程、活动延伸或建议)(2分);目标全面、具体、恰当、有操作性(3分);准备充分,活动过程安排合理,注重了幼儿身心与学习特点,基本能保证目标的实现。(6分);建议 与延伸适当(1分)。4参考设计:主题目标:1、知道自己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知道自己与

11、家人和朋友的关系;2、了解并会表达自己的喜好与特长;3、学会帮助朋友、家人及班级做力所能及的事。这个主题的架构是依据引发认知情感体验实践尝试经验积累情境迁移的几个基本要素来设计的。通过组织若干个相互联系的活动让幼儿认认自己的外貌、姓名和与众不同的特点,知道自己有喜怒哀乐情绪反应,发现自己家人、朋友等周围的人际关系,并通过实践让儿童了解自己的能力,从而建立起全方位的对自我的认识。活动设计:我的好朋友 活动目标1. 激发幼儿寻找和认定自己最喜欢的朋友愿望。2. 学习用绘画和语言两种方式介绍朋友,增进友谊。3. 了解朋友之间该怎样相处,学习玩具分享宽容等。活动准备照相机、卡纸和水笔,共享玩具和手拉手玩的图片。活动过程主题:认识自己我和别人不一样男孩和女孩听听他是谁画自己我喜欢 我最喜欢的水果我的朋友一起玩我的好朋友我会我是值日生啦 我会表演大家爱我我爱大家谁在帮助我我给爷爷奶奶夹菜菜我帮爸妈拿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最喜欢的游戏我最喜欢的玩具51、 画朋友幼儿自取一张卡纸,把自己最好的朋友画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