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项目报告}以项目为总抓手突出教学班ppt以项目为总抓手突出教学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41226970 上传时间:2020-08-05 格式:PPTX 页数:17 大小:4.7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项目管理项目报告}以项目为总抓手突出教学班ppt以项目为总抓手突出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项目管理项目报告}以项目为总抓手突出教学班ppt以项目为总抓手突出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项目管理项目报告}以项目为总抓手突出教学班ppt以项目为总抓手突出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项目管理项目报告}以项目为总抓手突出教学班ppt以项目为总抓手突出教学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项目管理项目报告}以项目为总抓手突出教学班ppt以项目为总抓手突出教学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项目管理项目报告}以项目为总抓手突出教学班ppt以项目为总抓手突出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项目管理项目报告}以项目为总抓手突出教学班ppt以项目为总抓手突出教学(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以项目为总抓手 突出教学班进村办学特色全力推进农村青年中等职业教育,山西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蒋国文,近几年来,山西省农广校坚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坚持按照省委省政府对农民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针对山西农民教育培训现状,全力推进农村青年职业教育,在中央校、省农业厅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把项目作为农广校体系工作的总抓手,突出“教学班进村”办学特色,开创了农村青年中等职业教育工作的崭新局面,,一、扎实实施省级农民教育培训项目,中职教育工作一年一个新台阶。 省级“育才兴农”示范校建设从2004年开始连续实施6年,投入180万元,共扶持28所市县级分校的手段装备建设; 省级“十万农村特色人才远程教

2、育计划”作为全国“百万中专生”计划的配套项目,从2006年开始连续实施4年,投入400万元,项目共资助了1.16万名农村青年接受农广校中职教育; 省级“农村青年普及中等职业教育试点”项目,共投入资金350万元,地方配套300万元,项目共资助了9个试点县5400名农村青年全免费接受了农广校中职教育。,在项目的有力扶持下,全省农广校招生人数持续增长,连续实现大规模增长和翻番。 农广校近几年中专招生人数 农广校也在全省成人类中专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据2008年统计数据,农广校招生人数占到全省成人中专招生总人数的44.7%。,随着中职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全省农广校办学模式也不断拓展。 200

3、5年启动省直全日制中专班,并在全省逐步推广 2009年启动普通中专班 目前已形成了业余中专、全日制中专、普通中专三个中等职业教育模式。,全日制中专招生人数成倍增长:,二、认真抓教学环节管理,真正把教学班办到农民家门口。 一是细化项目管理,力求发挥好项目对基层校扶持引导作用。 按照“鼓励先进、及时调整、制度管理”原则安排、监管项目实施, “鼓励先进”是在年初安排项目时,对领导重视程度高,招生任务完成早,教学管理要求严,配套资金到位全的基层校重点倾斜,力争发挥好项目最大效益。 “及时调整”是定期不定期开展项目实施情况督查,掌握项目实施进展情况,并把督查情况作为下一年度项目调整的重要依据。 “制度管

4、理”是出台了项目申报程序,项目实施方案、学籍管理要求以及教学程序要求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通过制度加强项目的管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二是解决农民受教育“零距离”的问题,坚持教学班直接进村。 把教学班直接办在村镇,直接办到农民家门口是近几年来行之有效并在全省推广的办学模式,坚持“教学班进村”的办学模式,要求项目实施要围绕地方主导产业,按照贴近农民、方便农民学习的原则设立村级教学班,仅2009年新增村级教学班150多个,保证了项目实施效果,受到了农民的欢迎。,三是开展“教学管理年”活动,狠抓教学质量的提高。 2009年在全省农广校系统通过召开教学工作会、改革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编写印发课程作业和教

5、辅材料、开展形式多样教学活动、加强考务工作严肃考风考纪、开展教学管理工作大检查、开展全省农广校优秀教学管理工作者评选等一系列活动,对教学环节和教学质量考核进行了规范和要求,力求提高各级农广校办学人员对教学质量的重视,使教学质量得到不断提高。 目前是“教学管理年”活动县级农广校和教学班实施准备阶段,免费印制下发了12门课程3万余册作业册,组织了统一考试,开展了教学管理工作大检查等系列活动,9月份全省农广校将进入检查、打分评比和表彰阶段。,四是抓好教材管理,保障教学活动顺利开展。 努力改善教材管理手段。加强省、市、县三级农广校的教材管理工作,各项目县都配备了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教材征订与发行; 本着

6、“立足现代农业、发挥体系优势、围绕当地产业,培养实用人才“的目标,积极与中央校进行沟通,了解发行机制,争取更优惠的发行政策; 结合当地农业主导产业,掌握农民实际需求,合理调配文字教材与实用技术光盘的比例,尽力做到各种教学资源的合理使用; 与省财政沟通,争取经费支持,并把项目经费中教材部分由省校统一集中使用,有效地强化省校对项目的管理能力,也缩短了教材的采购发行时间。 2009年,仅农村青年普及中等职业教育试点一个项目,我省就征订中央校文字教材75207册,实用技术光盘17552套,码洋总额约110余万元。,五是加强教学资源媒体建设,做好教学配套服务工作。 2006年启动省电台“专家会客厅”栏目

7、,栏目影响不断扩大,共播出了362期,播出时长10860分钟。2007年启动省级“农民科技书屋”建设,共建立村级“农民科技书屋”94所,免费下发各类书籍33万余元,受益农民5.4万户,17.5万人,作为项目实施的支持配套环节,对帮助农民免费获取市场信息、农民学习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学员培养质量起到积极的作用。,六是推行分片包干责任制,做好项目检查督促工作。 我们将省校全体人员按项目实施区域进行分片包干,将工作完成情况列为年终目标考核内容,鼓励省校人员蹲点检查督促。 按照项目实施办法考核的内容,从招生人数完成情况、学籍管理情况、教材的征订情况、教学辅导情况、考试考核情况等方面进行了检查和督促,确保

8、各项目实施单位按招生计划完成招生任务,按实施方案办班进村,按教学计划实施教学。,三、讲大局、抓关键、求实效,确保农广校中职教育工作蓬勃发展。 我们对做好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工作取得以下几点基本认识: 一是农广校工作要始终围绕党的农村工作的中心,要始终跟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才能有所作为,有所贡献。 中央2004年至2009年连续六个一号文件对农民教育问题不断提出新要求,十七届三中全会决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必须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使广大农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五个目标“学有所教” 并列其中,从建设

9、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对新时期的农民教育提出更高要求和全新理念。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的思路分析研究农村农民教育问题,把学校工作的重点切入到当前农民教育的中心工作中去,是我们不断开拓,取得成绩的出发点和归宿。,二是农广校工作要取得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取得项目支持才能有所发展,有所保证。 在我校几年来的发展过程,中央校、省农业厅党组等有关方面各级领导的重视关心始终贯穿其中,一步步推动了农广校各类项目的出台实施。 特别是省委书记张宝顺同志在省农业厅调研时提出我省农村青年普及中等职业教育的问题,提到要在每年大批农村初中毕业生中逐步普及农业中等职业教育; 分管农业副省长刘维佳同志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

10、村应该调动广大农民和基层干部的积极性、创造性,要尊重农民群众的现实选择与发明创造,从实际出发,务求实际效果的要求; 省农业厅孙连珠同志提出要健全以农技推广和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为主体的新型农民培训体系,提出和安排了“农村青年普及中等职业教育试点”项目的实施,极大地推动了全省农广校体系积极投身农村青年中等职业教育工作,充分发挥了全省农广校体系的优势,为全省更大规模地开展农村青年普及中等职业教育工作开创了新局面,打下了扎实基础。,三是农广校工作要坚持从农民教育的实际需求出发,确实沉到农村第一线才能有的放矢,有用武之地。 充分掌握农民教育的实际需求和把握农民教育的客观现实,从农民教育需求出发来设计专业、

11、安排教学,决定着农广校农民教育工作的效果和生命力。 我们在中央校安排的农民教育培训需求调研以及省校有关人员下乡检查调研基础上,在推广基层校实际教学经验同时,把是否符合农民教育实际需求作为开展各项工作的重要标准,依据农村主导产业和农民教育需求制订实施性教学计划,努力把教学和田间技术指导相结合落实教学环节,不断提高教育培训对农民吸引力和实用性,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农广校也在教育培训工作中得到发展壮大。,全省农广校体系的不断发展,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办学模式的不断拓展,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中央、省及农业厅党组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得益于各级农业主管部门的大力扶持,得益于中央校和全国各省农广校的大力支持,得益于全省农广校体系各级办学人员的共同努力,得益于校领导班子的团结协作,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再接再励,努力开拓,推动农广校农民教育事业更大的发展,做出更大成绩!,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