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高中会考复习课件2013年版教学教案

上传人:yulij****0329 文档编号:141222322 上传时间:2020-08-05 格式:PPT 页数:13 大小:3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讲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高中会考复习课件2013年版教学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第七讲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高中会考复习课件2013年版教学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七讲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高中会考复习课件2013年版教学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七讲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高中会考复习课件2013年版教学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七讲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高中会考复习课件2013年版教学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七讲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高中会考复习课件2013年版教学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讲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高中会考复习课件2013年版教学教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历史会考复习必修二,第七讲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2013年版,考点扫描,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的转变 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内容 理解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并认识其作用 2、“斯大林模式” 了解“斯大林模式”在经济方面的主要表现 3、苏联的改革 了解赫鲁晓夫改革的主要史实 了解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一、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内容 (1)、时间:19181921年 (2)、主要内容: A、农业:实施余粮收集制 B、工业: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 C、贸易:取消自由贸易 D、分配: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推行国际配给制和实物分配制 (3)、结果: A、使苏维埃取得了国内战争(1

2、918-1920)的胜利,巩固了苏维埃 B、但它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4)、作用: A、促进经济迅速恢复,起到巩固工农联盟、稳定政治形势的作用,使1925年苏联国民经济基本恢复。 B、它是一条适合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因后来的领导人对其认识不足而被过早的终止。 (5)、新政策的特点: A、公有制为主导的前提下,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B、允许商品经济的发展,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三、“斯大林模式”在经济方面的主要表现 (1)、表现:国家直接管理经济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制定无所不包的指令性经济计划,并通过高度集中的行政手段强制实施,排斥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价值规律

3、的作用。 (2)、弊端: A、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影响国民经济平衡和持续发展 B、实施计划经济体制排斥价值规律作用 C、阻碍劳动者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D、牺牲广大农民利益,挫伤他们生产积极性,造成苏联农业生产的长期停滞不前。,四、了解赫鲁晓夫改革的主要史实 (1)、时间:1956年 (2)、原因:斯大林模式 (3)、地位:揭开了苏联改革的序幕 (4)、过程:经济改革政治改革 (5)、结果:失败 A、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斯大林模式” B、有利于破除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但未对斯大林的功过作客观的评价,造成人们思想的混乱。,五、了解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 (1)、改革背景:20世纪80年代,苏联出现

4、社会动荡、经济增长速度下降、人民生活水平逐步下降的危机局面(苏联出现政治经济危机) (2)、时间:1985年开始 (3)、经济改革的内容: A、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这实际承认了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B、政府减少指令性计划指标,代之以指导性计划指标 C、调整所有制结构,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4)、结果:逐渐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脱离了苏联国情。最终导致改革失败,直接导致苏联解体,有关苏联解体的问题 1、苏联解体的标志:1991年 阿拉木图宣言 2、苏联(19221991)解体的原因: A、根本原因:“斯大林模式”体制上的弊端和错误政策长期得不到纠正 B、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的

5、错误方针 C、外部原因:西方敌对势力长期的“和平演变”战略 3、苏联解体给我们的启示: A、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进行社会主义改革,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社会主义制度要通过不断的改革来逐步自我完善。 B、社会主义改革和发展具有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的特点 C、社会主义建设要遵循客观发展规律,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走符合本国国情的道路。,1(2013海南历史模拟28),(12分)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必须考虑积累的界限问题,投资的最大界限问题。在我们这里弦绷得大紧了。把它绷得大紧,使商品荒更加尖锐化,已经不行了不从供求平衡角度作详尽的分析,这自然不是“表面的

6、”缺点,不是“形式上的”疏忽,而是一个深刻的内在的错误为了使国家工业化得到实现不仅应当保证表现对建筑材料等等的需求的相应的货币,而且应当保证这种建筑材料相应的供应(无论如何)也不能用“未来的砖头”建造“现实的”工厂。 摘编自布哈林一个经济学家的札记(1928年9月) 材料二 如果撇开内部和外部的环境抽象地来讲,我们当然可以用比较缓慢的速度进行工作。但是问题在于:第一、不能撇开内部和外部环境;第二、如果从我们周围的环境出发。那就不能不承认,正是这个环境促使我们迅速发展我国的工业我们是在一个技术非常落后的国家内取得了政权的假如我们的工业和技术像德国那样发达,假如我国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像德国

7、那样大,那么高速度发展工业的问题在我们这里就不会像现在这样迫切了假如我们不是唯一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而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之一,假如不仅在我国,而且在其他比较先进的国家也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那么高速度发展工业的问题就不会这样迫切了。 摘自斯大林论国家工业化和联共(布)党内的右倾(1928年11月),材料三 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越须优先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这是已经定了的。但是决不可以因此忽视生活资料尤其是粮食的生产。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首先不能养活工人,还谈什么发展重工业?所以,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必须处理好。 摘自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956年) (1)根据材料一、二

8、,概括指出斯大林强调高速度发展工业的原因并说明斯大林与布 哈林在工业化问题上侧重点的不同。(6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历史经验。(6分) 【答案】(1)原因:巩固和保卫苏维埃政权。(2分)不同:布哈林强调按经济规律发展工业,主张放慢发展速度;斯大林强调从当时的国内外实际情况出发,主张加速发展工业。(4分) (2)从国内条件和国际环境实际出发,调整和处理好农、轻、重关系,统筹兼顾,不断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6分),2(2013广东模拟68),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写道:“许多人认为,五年计划不过是斯大林的个人幻想,但在相对落后的国家要实现工业化,五年

9、计划或许并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最好的办法,但它却是一条有效的捷径。”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 A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生与斯大林没有任何直接关系 B计划经济的做法对于落后国家来说有一定的合理性 C计划经济是所有落后国家实现工业化的最佳途径 D计划经济的做法对苏联工业化没有发挥过积极作用 【解析】从题干中的“是一条有效的捷径”可以看出计划经济有一定的合理性,其它选项答案太绝对。 【答案】B,3(2013山东文综模拟15),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领导人曾在一次演讲时强调:“已经是布尔什维克自己成为专家的时候了技术决定一切。”这主要是着眼于( ) A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施新经济政策 C发展农业集体经济 D进行工业化建设 【解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维埃政府在19181921年国内战争期间实行的一系列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实施于1921年,可以排除A、B项,而C项也是为D项服务的。联系20世纪30年代苏联在帝国主义包围下,独立自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情况。 【答案】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