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财政政策知识分享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41222021 上传时间:2020-08-05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2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3章财政政策知识分享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第13章财政政策知识分享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第13章财政政策知识分享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第13章财政政策知识分享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第13章财政政策知识分享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3章财政政策知识分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3章财政政策知识分享(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三章 财政政策,第一节 财政政策含义与要素 第二节 财政政策类型 第三节 财政政策乘数 第四节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 第五节 中国财政政策实践,知识要点: 1、财政政策含义与要素 2、财政政策类型 3、财政政策乘数 4、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 5、财政政策实践,第一节 财政政策含义与要素,一、财政政策的含义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发挥财政各种功能作用,调整财政收支等手段而制定的一系列财政方针、措施和制度的总称。 财政政策要素也主要包括财政政策目标、政策主体和政策工具三大要素,二、财政政策主体 财政政策主体是指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实际上就是各级政府和立法机构。,三

2、、财政政策目标 财政政策目标是政府制定和实施财政政策所要实现的期望值或要达到的预期目的,它是财政政策的核心: 充分就业 物价稳定 收入公平分配 经济增长 国际收支平衡,四、财政政策工具 财政政策工具是政府所选择的用以实现财政政策目标的各种手段 : 政府预算 收入手段 支出手段,第二节 财政政策类型,一、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和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按照财政政策经济周期调节的作用机制不同,可将财政政策分为: 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是指当经济形势发生波动时,能够自动调节社会总供求关系,稳定经济增长,从而熨平经济波动,恢复供求平衡的财政政策。,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是指政府

3、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形势,社会供求矛盾的具体表现,对财政收支总量和结构作出适时的调整,以有效调节社会总供求关系,实现政策目标的财政政策。,二、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中性财政政策 根据财政政策在调节国民经济总量方面的作用和影响不同,可将财政政策分为: 扩张性财政政策、 紧缩性财政政策和 中性财政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又称为膨胀性财政政策或“松”的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在安排财政收支时,有意识地使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通过财政赤字扩张需求,以实现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实现相关目标的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又可称为盈余性财政政策或“紧”的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在安排财政收支时,有意识地使财政收

4、入大于财政支出,通过财政盈余来紧缩社会需求,以实现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实现相关目标的财政政策。,中性财政政策,又可称为均衡性财政政策或平衡性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在安排财政收支时,有意识地使财政收支大体相等,以维持社会总供求基本平衡的财政政策。,第三节 财政政策乘数,乘数是指当一个经济变量的变化引起另一个经济变量成倍数的变化时 ,这个倍数就称为“乘数”。一个经济变量的变化对另一个经济变量的变化的这种倍数放大作用,称为“乘数效应”。,K=Y/X 其中:K为乘数,X为最初注入的增量,Y为由X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增量。,一、税收乘数 税收乘数KT表示税收变化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化额与税收变化额之间的比率。

5、 KT =,二、购买性支出乘数 购买性支出乘数KG是购买性支出变化额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化额与购买性支出变化额之间的比率。 KG=,三、平衡预算乘数 平衡预算乘数KB是指政府税收与政府购买同时以相等的数量增加或减少时(G=T),国民收入变化额与购买性支出(或税收)变化额之间的比率。 KB=,第四节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一、货币政策概述 货币政策是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制定的关于货币供应量与货币流通管理的基本方针、基本准则及其所采取的措施的总称。它是由信贷政策、利率政策、汇率政策等具体政策构成的一个有机的政策体系。,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必要性 作用的机制与环节不同 作用的侧

6、重点不同 政策时滞的特点不同,三、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模式 松的财政政策与松的货币政策,即“双松”政策 紧的财政政策与紧的货币政策,即“双紧”政策 紧的财政政策与松的货币政策 松的财政政策与紧的货币政策,第五节 中国财政政策实践,一、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1993-1997年) 我国真正把财政政策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工具应该是始于1993年开始实施的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它是我国宏观经济管理由以行政手段为主的直接方式转变为以经济政策工具为主的间接管理方式的重要标志。,()政策出台背景 1992年经济出现了超高速增长,GDP增长率高达14.2 1992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达到创纪录的44

7、.4 ; 1993年又在此基础上达到61.8 1993年消费价格指数上升到14.7 1992下半年开始,我国经济生活中出现了房地产热、开发区热、集资热和股票热。金融秩序一度陷入混乱状态。,(二)政策主要内容 针对1992年开始出现的经济过热到1993年的加剧势头,中央于1993年6月24日正式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当前经济情况和加强宏观调控的意见。以这一文件为标志,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抑制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为主要目标的宏观调控全面展开,由此确定了此后几年实行适度从紧财政货币政策的基调。,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主要内容: 整顿财税秩序,严格控制税收减免和财政赤字; 严格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的

8、过快增长; 进一步完善税收政策的调控机制; 坚持有紧有松的财政政策。,(三)政策主要成效 价格涨幅显著回落,消费价格指数由1994年的24.1%分别下降到1995年和1996年的17.1%和8.3%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下降到1995年和1996年的17.5%和14.8%, 经济增长速度则由1992年的14.2%、1993年的13.5%平稳回落到1996年的9.6% 国民经济运行成功实现“软着陆”,财政政策首次成为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应该是另外一大收获,成为我国成功运用财政政策的成功范例。即从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出发,主要运用经济办法,通过经济和财政政策等措施进行间接调控的一次成功尝试。,二、积极

9、的财政政策(1998-2004年) (一)政策出台背景 1997年7月,亚洲金融危机首先在泰国爆发,并很快波及到菲律宾、印度尼西、马来西亚、新加坡、韩国、日本,股市暴跌,汇率下降,生产停滞,经济出现负增长。中国经济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一是外贸出口形势恶化。1998年上半年的外贸出口额为869.8亿美元,同比增长7.6%。与1997年同期的26.2%和1997年全年的20.9%的增长速度相比,大大降低。 二是国内物价持续走低。中国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自1997年10月开始出现绝对下降,截至1998年7月,持续下降了9个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从1998年3月开始出现下降。工业品价格指数自1996年6月

10、持续下降,到1998年7月,已达25个月之久。 三是消费需求增长趋缓。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增长率持续下降,由1996年的20.1%逐渐下降至1998年的6.8%。 四是投资需求增长乏力。 1997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幅度下降为8.8%。,1998年7月,中国政府转发了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关于今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和下半年工作建议,正式决定实施旨在扩大需求的积极的财政政策。,1998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财政部的中央预算调整方案,决定增发1000亿元国债,同时,配套增加1000亿元银行贷款,全部用于基础设施专项建设资金。至此,中国积极的财政政策正式启动。,积极财政政策的政策要点: (

11、1)积极财政政策是以增加财政支出为主的扩张性政策;(2)增发国债是积极财政政策的主要措施;(3)没有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惯用的减税政策;(4)实行紧中有松的稳健的货币政策与积极财政政策松中有紧相配合。,(二)政策主要内容 1.发行长期建设国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19982004年,共发行长期建设国债9100亿元 2.调整税收政策,增强税收调控功能 3.调整收入分配政策,培育和扩大消费需求,(三)政策主要成效 1.促进了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19982003年,我国经济稳步增长,年均增速高达7.8 2.促进了居民收入和消费增长 3.促进了外贸出口的稳定增长 4.物价保持基本稳定,通货紧缩趋势得到明显

12、遏制 5.财政实力明显提高,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得到增强,三、稳健的财政政策(2005-2008年) (一)政策实施背景 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我国经济开始走出通货紧缩的阴影,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200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9.3,价格指数有所增长,社会需求扩大,固定资产投资不断增加,经济显现出自主增长的活力。但同时,钢铁、水泥、电解铝等部分行业投资增长过快,粮价攀升等问题突出,从而带动居民消费品价格明显上升。,积极财政政策的风险开始显现: 2003、2004财政赤字分别为2934.7亿、2090亿。2003年赤字占GDP的比重已达2.5%。 2003、2004国债规模分别为6153.

13、53亿、6879.34亿,国债依存度分别达28.3%、26.1%。,200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05年要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这标志着实施已近7年的积极财政政策要转向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二)政策主要内容 稳健的财政政策,也就是经济学讲的中性财政政策,主要内容包括“控制赤字、调整结构、推进改革、增收节支”,控制赤字。就是适当减少财政赤字和长期建设国债发行规模。要求中央财政赤字在2004年2090亿元的基础上逐步缩小,2005-2007年,中央财政赤字分别比上年减少192.2亿元、242.5亿元、749亿元、和200亿元。,调整结构。就是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公共财政的要求,着

14、力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和国债资金投向结构。 推进改革。就是转变主要靠国债项目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腾出部分财力用于推进体制和制度改革创新,为市场主体和经济发展创造相对宽松的财税环境,建立有利于经济自主增长的长效机制。,增收节支。就是在总体税负不增或略减的基础上,严格依法征税,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同时严控支出增长,切实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三)政策主要成效 一是实现财政收入实现较快增长。 二是压缩了与长期建设国债。 三是国民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 四是加大财政支农力度。 五是大力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 六是充分发挥财税政策的宏观调控作用。 七是发挥了财税政策稳定物价的作用。,四、积极的财政政

15、策(2008年底至今) (一)政策实施背景 2008年爆发了被认为是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世界最严重的一场金融危机,这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华尔街金融风暴,快速席卷整个国际金融市场,演变成全球性金融危机,世界经济出现明显下滑,进而使发达国家几乎整体陷入衰退。,2008年下半年全球金融“海啸”爆发后,中国经济增长明显减速,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为应对这次全球金融危机,中央迅速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增长的政策和措施。,2008年11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召开,提出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必须采取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形势。指出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16、。并公布扩大内需、加快基建投资等十项措施,2010年底前将投资4万亿元人民币。,十项措施包括: 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各项工作;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2008年12月10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必须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2009年工作的首要任务,并提出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强调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随后中央制定“一揽子”振兴经济计划,其中包括有关汽车、钢铁、等十大产业振兴规划。我国由稳健的财政政策转向积极的财政政策。,(二)政策主要内容 扩大政府公共投资,着力加强重点建设。 推进税费改革,实行结构性减税。 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大力促进消费需求。 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障和改善民生。 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三)政策主要成效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