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二则学案 初中七年级上册

上传人:赵**** 文档编号:141220904 上传时间:2020-08-0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54.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说新语》二则学案 初中七年级上册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世说新语》二则学案 初中七年级上册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世说新语》二则学案 初中七年级上册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世说新语》二则学案 初中七年级上册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世说新语》二则学案 初中七年级上册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世说新语》二则学案 初中七年级上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说新语》二则学案 初中七年级上册(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8 世说新语二则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借助注释疏通文意,初步感知古今汉语的差别;通过朗读培养文言语感。2.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欣赏古代少年的聪慧和方正,拉近与古人的心理距离。3.了解“谦辞”和“敬辞”的概念,注意积累具有文言色彩的谦辞和敬辞,在言语交际中恰当使用,增强文化底蕴。 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利用注释读懂课文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两则故事;疏通文章后,反复朗读,读到流利为止。2.先让学生自由说从这两个故事中读到了什么,再参考教材中“思考探究”的第二、三题来设问。3.结合课后第五题,先了解课文中的“谦称”和“尊称”;再浏览教材补白中提供的词语,看看哪些词语自己比较熟悉,可以尝试使

2、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学习重点1.积累文言字词,掌握“俄而、欣然、拟、未若、乃、期、委、去、引、舍、顾”等词在特定语境中的词义。2.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3.结合文中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的语句进行品味,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4.教导人们做人要方正,诚实守信,以礼待人,言辞要高雅。 学习难点1.谢太傅对两种不同的咏雪佳句到底有何评价?2.元方批评父友失信、无礼,最后却“入门不顾”,是否有失礼仪? 学法指导1.诵读法。学生初步接触文言文,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读顺句子,读懂文意。2.讨论法与

3、点拨法相结合。这两则短文都是叙事性的,但其中又包含着可议论的内容,这正是世说新语记事的特点。我们应按照古为今用的原则来处理这篇课文,利用它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多方讨论,交流看法,如咏雪中,你认为哪个比喻更好?陈太丘与友期行中,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师生互动与学生互动结合,自主合作探究与点拨相结合,提高教学效率。3.延伸阅读法。本文用两课时教读,时间略有富余,可从世说新语中再选一两个故事让学生阅读。教学过程学习咏雪教学环节教 学 内 容环节一新课导入同学们,雪花是严寒的冬天,仁慈的上帝送给我们的礼物,它是那样的纯洁、轻盈,你能拿什么比拟它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咏雪,你和文中的两位才子比试比试如

4、何?环节二自主学习一、助学资讯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彭城人。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州刺史。爱好文学,招纳文士。世说新语,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原为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主要记录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较多地反映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鲁迅称之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本书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语言简练,辞意隽永,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二、字词句积累1.字音太傅(f) 俄而() 雪骤(zhu) 差(ch)可拟(n) 无奕(

5、y)撒(s) 柳絮(x)2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1)重点字词解释: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儿女: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讲论文义:讲解讨论文章的义理。俄而:不久,一会儿。欣然:高兴的样子。未若:不如,不及。(2)文言句式:判断句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也”表判断)省略句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寒雪日”前省略介词“于”,可译为“在”)倒装句白雪纷纷何所似(宾语前置,应为“白雪纷纷所似何”)撒盐空中差可拟(状语后置,应为“(于)空中撒盐差可拟”)(3)重点句子翻译:白雪纷纷何所似?翻译: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环节二自主学习撒盐空中差可拟。翻译:在空中撒盐大体可以相比。未若柳絮因风起。翻译

6、:不如比作柳絮乘风漫天飞舞。3.自读课文,根据文义读准节奏。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教师随笔: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方法:1.主语和谓语之间(优先停顿)、动词和宾语之间要停顿(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可以不停顿),以使语意明确。2.句首发语词后要停顿(优先停顿)。句首发语词即指放在句子的开头,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又没实在意义,只是充当语气助词作用的虚词,如“至于”“夫”“若夫”“盖”“且”等。3.句首关联词

7、后要停顿(优先停顿)。若句首出现表假设、转折等的连词(如“若”“而”“然则”等),或表总结性的词语(如“故”“是故”等),往往在这些词语的后面要加以停顿。三、整体感知1学生用现代汉语复述故事。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讨论文章的义理。不久,雪下得急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在空中撒盐大体可以相比。”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柳絮乘风漫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2.文中哪些地方看出古人的家庭生活情趣?从“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可以看出谢安一家其乐融融的情景,屋

8、外冰寒雪骤,室内谈笑风生。“公欣然”和“大笑乐”,可看出谢安与子侄辈亲密无间的感情和把玩诗句的雅兴。环节三合作探究一、深层探究把大雪纷飞的情景分别比作“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谢安认为哪个比喻更好?你怎么看?从谢安“大笑乐”的反应来看,他倾向于“柳絮因风起”的比喻。“柳絮因风起”更好:因为它写出了雪花飘舞的轻盈姿态,“柳絮”是轻盈的,“盐”却是沉重的颗粒,缺乏美感。“撒盐空中”更好:因为文中说到“雪骤”,大雪下得猛烈密集时,只见雪粒直落,看不见雪花轻飘曼舞的样子,它更为真切地描摹了当时的场景。二、语言赏析1.文章开头“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环节三合作探

9、究涵盖事件时间、地点、人物及主体事件等丰富的内容。正因为“寒雪日”“俄而雪骤”,才能引出“咏雪”。2.“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有什么作用?营造了一种温馨、融洽、欢快、热闹的家庭氛围,同时交代了咏雪的背景。三、探究写法1.不言而喻地表明态度。咏雪一文只将谢家“儿女”咏雪一事的始末客观地写出来,未加任何评价,但作者的意图一望而知,这也是本文叙事的优点。2.语言简练。首句短短十五个字,涵盖的内容却相当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全都说到了。 环节四点拨归纳文章主旨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咏雪一事,表现了谢道韫的出众才华和聪明机智,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家庭生活的雅趣和文化的传承。教学

10、板书 交代咏雪背景:人物、事件、环境咏雪 叙述咏雪事件:一问、两答 赞赏谢道韫的聪明才智 补述“兄女”身份环节五拓展延伸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举出几句咏雪的名句。“鹅毛”“蒲公英的孩子”等。咏雪的名句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学习陈太丘与友期行教学环节教 学 内 容环节一新课导入“诚信”和“礼貌”是我们在生活中常提及的两个词,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得诚实无妄、信守诺言、言行一致,还得讲礼貌,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受到别人的尊重,赢得别人的信任。接下来,我们就要学习一篇与“信”“礼

11、”相关的文言小故事。环节二自主学习一、字词句积累1.字音尊君在不(fu) 惭(cn)2.通假字:尊君在不(“不”通“否”,用在问句句尾表询问)3.古今异义:(1)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约定;今义:日期)(2)太丘舍去(古义:离开;今义:前往)(3)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古义:玩耍;今义:戏剧,杂技)(4)下车引之(古义:拉,牵拉;今义:引导)(5)元方入门不顾(古义:回头看;今义:照顾或光顾)4.一词多义:(1)信 则是无信(名词,信用)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形容词,真诚,诚实)(2)不 尊君在不(通“否”,表疑问)待君久不至(表示否定)5.词类活用:友人惭(意动用法,感到惭愧)6.文言句式:省略

12、句去后乃至(“乃”前省略主语“友”,可译为“友人”)待君久不至(“待”前省略主语“家君”,可译为“我父亲”)二、整体感知1.文中写陈元方与客人的对话,陈元方的反驳之语有什么特点?陈元方的反驳之语有这样几个突出的特点:首先,言简意赅。他的语言简洁而内容凝练,“期日中”“日中不至”“对子骂父”,寥寥数字便将原因、结果交代得十分清楚。其次,他说话条理清楚,有理有据。先说前提是“期日中”,“日中不至”是“无信”,再指出“对子骂父”是“无礼”的表现,有根据有结论。再次,用词讲究分寸,“无信”“无礼”,义正辞严,不失身份,也不过火。2.“友人惭,下车引之”表现了什么?“惭”字写出了“友人”已意识到了自己的

13、错误,并对自己的言行感到后悔,尽显人物羞愧的神情。“引”字则表明了友人想对元方表示自己的友好,以示悔意。环节三合作探究一、深层探究1.本文出自方正篇。方正,指人行为、品性正直,合乎道义。文中哪些地方能够体现出陈元方的“方正”?第一,他懂得“信”的重要;第二,他懂得“礼”的重要;第三,他的辩驳有理有据,落落大方;第四,他以“入门不顾”的行为,维护了父亲和自己的尊严。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你认为元方这样做是否失礼,为什么?失礼。理由:元方批评友人无礼,自己更应做到有礼友人已经认错,又是父亲的朋友,是长辈,即使有错,也应该以礼待之。不失礼。理由:友人失信又失礼,行事不端,态度恶劣;

14、元方必须用“入门不顾”的态度维护自己和父亲的尊严,这是坚持原则的一种体现,同时也是给“友人”一个难忘的教训。二、语言赏析1.古人称谓有谦辞和敬辞的区别,试找出文中的称谓并解释。公欣然曰(对上了年纪的男子的尊称)尊君在不(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待君久不至(对人的尊称)君与家君期日中(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2.“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从神态、语言描写品析这句话。一个“怒”字,使“友人”不守信用而且无理的神态毕现。“非人哉”更表现了“友人”粗野、毫无羞耻之心的特点。这也为陈元方的反驳提供了依据。教师随笔:神态、语言描写及作用:神态描写使人物造型栩栩如生,更加突显人物个性,使文章更生动、形象,富有真实感。语言描写能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获得深刻的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