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英语翻译提高英语翻译能力-《英汉翻译实践要略》译例分析选读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4122089 上传时间:2017-10-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9.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英语翻译提高英语翻译能力-《英汉翻译实践要略》译例分析选读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学习英语翻译提高英语翻译能力-《英汉翻译实践要略》译例分析选读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学习英语翻译提高英语翻译能力-《英汉翻译实践要略》译例分析选读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学习英语翻译提高英语翻译能力-《英汉翻译实践要略》译例分析选读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学习英语翻译提高英语翻译能力-《英汉翻译实践要略》译例分析选读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习英语翻译提高英语翻译能力-《英汉翻译实践要略》译例分析选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英语翻译提高英语翻译能力-《英汉翻译实践要略》译例分析选读(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英语翻译,提高英语翻译能力英汉翻译实践要略译例分析选读1.4.1.3 表达习惯【例 13】They laughed at his words and gesture. Temple turned on him bravely, saying: - Cranly, youre always sneering at me. I can see that. But I am as good as you any day. Do you know what I think about you now as compared with myself?- My dear man, said Cranl

2、y urbanely, you are incapable, do you know, absolutely incapable of thinking.【例 13 译文 1】他的话和动作引得他们大笑。坦普尔勇敢地对他攻击,说道:克兰利,你总是嘲笑我,这一点我可以看出来。不过,我怎么说也和你一样好。你知道我这 会儿在心里拿你和我相比,我怎样看你吗?”亲爱的伙计。克兰利有礼貌地说道。你没有能力,知道 吗,绝对没有能力思考问题。【例 13 译文 2】他的话和动作引得大伙一阵哄笑。坦普尔挺起了腰杆儿冲他说道:克兰利,你总想拿我开涮,别以为我不知道。不过,我怎么说也不比你差。你知道我这会儿拿你跟我相比

3、,我对你是怎么想的吗?”小老弟。克兰利操起温雅的口气说道。你是个笨蛋,明白 吗,一个什么也想不明白的大笨蛋。例 13 选自世界名著乔伊斯的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第五章,描述的是几个学生在一起闲聊时其中两个人斗嘴的场面。这个译例反映出的问题,主要涉及英汉两种语言使用者在某些表达习惯上的不同给翻译造成的各种具体问题,如词义的褒贬、词语的表达力度、虚说与实说、正说与反说、抽象与具体等。虽然我们在这里仅用一个短小的译例不可能包罗万象,但是针对例 13 反映出的这些典型问题的分析讨论,有助于译者从英汉两种语言使用者在表达习惯上的不同这个方面,认识翻译的信息传递本质,了解自己应当在翻译实践活动的具体操作过程

4、中怎样发挥核心作用。可以看出,例 13 的译文 1 几乎完全是对应着英语原文一词一句翻译过来的。从表面上看,这样的译文似乎绝对忠实于原文,无可挑剔,然而在实际上,这样的译文却忽视了翻译的信息传递本质,未能处理好英汉两种语言使用者在表达习惯上的不同给翻译造成的问题。先来看看例 13 的汉语译文 1 里坦普尔和克兰利这两个人物所说的话,分析它们在整体上存在的问题:坦普尔:克兰利,你总是嘲笑我,这一点我可以看出来。不过,我怎么说也和你一样好。你知道我 这会儿在心里拿你和我相比,我怎样看你吗?在英语原文里,坦普尔的这句话原本是其与克兰利斗嘴时所采用的激烈言辞,而汉语译文 1 里的这句话却起不到与英语原

5、文近似的表达效果,体现不出英语原文里的那种言辞的激烈,读者从中难以看出坦普尔的“勇敢”在哪里,难以体会到他在“攻击”克兰利。克兰利:亲爱的伙计。克兰利有礼貌地说道。你没有能力,知道 吗,绝对没有能力思考问题。在英语原文里,克兰利的这句话原本是其针对前面坦普尔说的那句话的回应,带有戏弄人的口气,而汉语译文 1 里的这句话却似乎与前面那句话并不搭界,明显在衔接上出了问题,而且读者从中也看不出克兰利在戏弄坦普尔,倒好像是在彬彬有礼地向坦普尔摆事实、讲道理,指出他身上存在的问题。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关键就在于没有以信息传递为中心,未能处理好英汉两种语言使用者在某些表达习惯上的不同给翻译造成的各种具

6、体问题。例如,例 13 里“laugh”和“urbanely”的翻译,分别从两个不同的侧面,体现出涉及词义的褒贬问题时,英汉两种语言使用者在表达习惯上的不同。“laugh”是一个中性词,英语使用者采用中性词来表达某种情感倾向的情况是很常见的,但是在同样的情况下,汉语使用者则习惯于使用褒贬明确的词语。例如,译文 1 忽略了汉语使用者的表达习惯,直接对应着英语原文将“laugh”译作 “大笑” ,在表达力度上明显不足,有损于译文的整体效果,影响到译文准确地再现原文里呈现的那种一群学生在一起闲聊、斗嘴的生动场面。因此,我们可以根据汉语使用者的表达习惯,对译文做适当调整,把这里的“laugh”译作 “

7、哄笑” ,这样不仅在表达力度上与原文近似,而且可以再现原文里的那种生动的场面。“urbanely”原本是一个褒义词,而原文作者在这里使用这个词却隐含着戏弄人的贬义,这对习惯于给读者留出一定思维空间的英语使用者是很常见的,但是在同样的情况下,习惯于把意思表达清楚的汉语使用者则一般会使用让读者容易理解其褒贬含义的词语。例如,译文 1 里直接将“said urbanely”译作“有礼貌地说道” ,与英语原文里所描述的那种场景格格不入,会让习惯于汉语表达方式的读者感到莫名其妙,或者至少达不到与原文近似的表达效果,增加汉语读者的推理难度,让他们付出不必要的认知努力。因此,在翻译中遇到此类情况时,译者应当

8、在译文里采用符合汉语使用者表达习惯的文字表现形式,将原文里隐含的信息表达出来,如此处的“said urbanely”可以译作“操起温雅的口气说道” 。再来看例 13 英语原文里的“turned on”和“bravely” 。我们在翻译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针对某个人物或事物的具体情况,有时英语使用者习惯于实说,而汉语使用者则习惯于虚说;有时英语使用者习惯于虚说,而汉语使用者则习惯于实说。在翻译中遇到此类问题时,译者若不考虑英汉两种语言使用者不同的表达习惯,直接对应着原文以实对实或以虚对虚,反倒不能达意,反倒不能恰当而准确地传递原文承载的信息。如例 13 这里的“turned on”和“bra

9、vely”,译文 1 里直接把它们照实译作“攻击”和“勇敢地” ,远不及英语原文的表达力度,未能体现出原文里的坦普尔当众受到羞辱而急于挽回面子的冲动。因此,我们可以根据汉语使用者的表达习惯,把这里的“turned on”和“bravely”在译文里改为虚说,将“Temple turned on him bravely, saying”译作“坦普尔挺起了腰杆儿冲他说道” 。这样的译文不仅可以把“turned on”和“bravely”的意思表达出来,而且能够生动地再现原文里的情境。再来看英语原文里的“Cranly, youre always sneering at me”。尽管我们在这里讨论的英

10、汉两种语言使用者在表达习惯上的不同给翻译造成的各种问题,大多都会体现在词语的表达力度上,但是翻译中所涉及到的词语的表达力度,不仅是由于这样那样的问题引起的,其本身就是英汉两种语言使用者在表达习惯上的不同的具体体现,往往需要根据二者针对同样情况的不同表达习惯来确定。如例 13 这里的“Cranly, youre always sneering at me”,译文 1 未能关照原文里呈现的具体情境,没有以此来确定汉语译文里的文字表现形式的表达力度,直接对应着英语原文译作“克兰利,你总是嘲笑我” ,难以体现原文里坦普尔的那种愤怒,那种不甘示弱的气势。因此,我们可以把这里的“Cranly, youre

11、 always sneering at me”译作“克兰利,你总想拿我开涮” ,以再现原文里坦普尔的那种愤怒与气势。再来看例 13 英语原文里的“I can see that”和“I am as good as you any day”(any day 在此是一个固定短语,意为 anyhow, in any case) 。英汉两种语言使用者思维方式的不同,常常会反映到从正面或反面来表达的习惯上。也就是说,针对某个人物或事物的具体情况,有时英语使用者习惯于正着说,而在汉语里则往往需要反着说才能把原文作者意欲表达的信息传递出来;有时英语使用者习惯于反着说,而在汉语里则往往需要正着说才能把原文作者意

12、欲表达的信息传递出来。如例 13 这里的“I can see that”和“I am as good as you any day”,译文 1 里直接对应着英语原文将它们翻译成“这一点我可以看出来”和“我怎么说也和你一样好” ,不符合汉语使用者在传递同样信息时的表达习惯,使译文的表达效果大打折扣。原本在英语原文里的那个不甘示弱的坦普尔,在译文 1 里俨然成了一个极力想表白自己与羞辱他的克兰利“一样好”的可怜虫。因此,译者在遇到此类情况时,应当根据英汉两种语言使用者不同的表达习惯对译文做适当调整,以取得与原文近似的表达效果。如这里的“I can see that”和“I am as good a

13、s you any day”,可以分别译作“别以为我不知道”和“我怎么说也不比你差” 。最后再来看例 13 英语原文里的“you are incapable, do you know, absolutely incapable of thinking”。英汉两种语言使用者在抽象与具体的表达方式上也有所不同。有时英语原文里用的是抽象词语,而根据原文作者的表达意图,汉语使用者则习惯于用具体词语来表达;有时英语原文里用的是具体词语,而根据原文作者的表达意图,汉语使用者则习惯于用抽象词语来表达。因此,译者在翻译时,往往需要注意两种语言使用者在这方面表达习惯上的不同,正确理解英语原文作者的表达意图,并采

14、用符合汉语使用者表达习惯的文字表现形式,尽可能恰当而准确地把原文承载的信息传递给译语读者。如例 13 这里的“incapable”和“incapable of thinking”,译文 1 里将它们直接对应着翻译成抽象词语“没有能力”和“没有能力思考问题” ,不仅在表达力度上不及英语原文,而且似乎与前面的那句话不搭界,失去了联系。因此,我们可以把前面一句话里的“what I think about you”译作“我对你是怎么想的” ,把这里的“you are incapable, do you know, absolutely incapable of thinking”译作“你是个笨蛋,明白

15、吗,一个什么也想不明白的大笨蛋” 。这样不仅可以解决译文 1 里前后两句话之间不搭界的问题,而且在表达力度上也与原文近似。总之,英汉两种语言使用者在表达习惯上的不同给翻译造成的具体问题是各种各样的,我们在这里只是针对例 13 里出现的一些此类问题做了简单的归类分析。其实,译者在实际翻译操作过程中遇到此类问题时,一般都不大可能去考虑某个具体问题属于哪个种类,以及哪个种类的问题应该怎样来应对,而主要是凭借正确的翻译理念以及平时培养起来的翻译意识来解决问题。因此,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译者能够树立起正确的翻译理念,自觉培养翻译意识。只有这样,译者在遇到问题时才能积极发挥自己的核心作用,以信息传递为中心,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变通。如果译者能够认识到这一点,那么可以说,无论其遇到什么样的具体问题,都是可以通过努力处理好的。结合上面讨论的各种问题,参照例 13 的英语原文来比较汉语译文 1 和译文2,即可清楚地看出,处理好英汉两种语言使用者在表达习惯上的不同给翻译造成的各种问题,对于译者恰当而准确地传递原文承载的信息,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