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诗二首》学案 初中七年级(上册)(1)

上传人:赵**** 文档编号:141220817 上传时间:2020-08-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散文诗二首》学案 初中七年级(上册)(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散文诗二首》学案 初中七年级(上册)(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散文诗二首》学案 初中七年级(上册)(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散文诗二首》学案 初中七年级(上册)(1)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散文诗二首》学案 初中七年级(上册)(1)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散文诗二首》学案 初中七年级(上册)(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散文诗二首》学案 初中七年级(上册)(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7.散文诗二首【导学目标】1学习本文用意象表达感情及以物喻人的写作方法。2品味文章的精美语言,体会文中浓浓的母子情。3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课时计划】2课时教法指导: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学互研”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1)学生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步骤二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2合作学习(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步骤二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步骤三中的思考题。(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

2、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学法指导一:针对第1课时步骤二中的整体感知人物形象分析法: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进行分析。通过人物所做的事件来分析人物品质。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或评价。结合文章的社会历史背景来分析温馨提示:注意用词准确,积累一些概括人物性格的常用词语,如含褒义的有:纯真、勇敢、善良、勤劳、谨慎、正直、谦虚、机智、心胸宽广、意志坚定、沉着冷静等;含贬义的有:虚伪、狡猾、自私、贪婪、愚蠢、莽撞、怯懦、悲观、多愁善感、唯利是

3、图、尖酸刻薄等。第1课时学习金色花情景导入生成问题一个婴儿即将降临人世,他问上帝:“他们说,明天就要把我带到地球上去了,可是,我是那么弱小,那么无助,我该怎么办呢?”上帝慈祥地说:“放心吧,孩子,我已经选定了一位天使,她正满心欢喜地等待着你的降临,并且,她会用一生一世的爱无微不至地关心你、照顾你,直到生命的终结。”这位天使是谁呢?对,是母亲。那么,孩子又该怎样回报母亲呢?就让我们走进印度诗人泰戈尔的散文诗金色花中去寻找答案吧。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生难字词匿笑(n):偷偷地笑。匿,隐藏。祷告(do):向神祈求保佑。沐浴(m y):洗澡。比喻承受润泽、培育。2作者名片泰戈尔

4、:印度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他于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获得此项荣誉的第一位东方作家,印度人虔敬地把他奉作“诗祖”。代表作有诗集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吉檀迦利。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一)指导朗读1学生自由朗读,先确定一下这首诗的感情基调,用自己的朗读来表达母爱带给我们的心灵震撼!例句:(1)“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孩子的调皮、快乐)(2)“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母亲的焦急惦念)(3)“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母亲的嗔怪、担忧、焦虑和欣喜)(4)“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

5、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孩子的淘气、撒娇和对母亲的爱恋)2小组赛读,每组代表选择自己喜爱的段落朗读。3齐读,再次感受语言美。(二)整体感知1顽皮可爱的孩子变成一朵盛开的金色花,与慈爱的妈妈逗乐嬉戏,他是怎样和妈妈逗乐嬉戏的呢?示例:当妈妈做祷告时,我就开放花瓣散发得香气(沁入妈妈的心脾)。【交流点拨】当妈妈读书时,我就将影子投在书页上。(阳光太刺眼,这样可以保护母亲的视力)当妈妈去牛棚时,我就恢复原形求她讲故事。2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和一个怎样的妈妈?请你用“我读出了一个_的孩子,一位_的妈妈”的句式来回答。示例:我读出了一个淘气的贪玩的孩子,一位慈祥的爱读书的妈妈。【交流点拨】我读出了一个伶俐

6、可爱的孩子,一位温柔善良的妈妈。我读出了一个活泼机灵的孩子,一位勤劳美丽的妈妈。我读出了一个爱妈妈的孩子,一位爱孩子的妈妈。我读出了一个聪明的孩子,一位圣洁的妈妈。我读出了一个神奇的孩子,一位笃信宗教的妈妈。注意看清题目,如果题目中要求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人物性格,则不能仅仅只答人物性格,还要用具体的事件分析。答题格式:虽一个样的人(从内容/事件可以看出)步骤三精读课文,领悟情感。1金色花写了“我”和妈妈的哪几次嬉戏?【交流点拨】三次嬉戏:母亲做祷告时,“我”开放花瓣散发香气。母亲读书时,“我”将影子投在书页上。母亲去牛棚时,“我”和她开玩笑,恢复原形。2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

7、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交流点拨】一是印度人喜欢用花比喻儿童,二是泰戈尔借美丽的圣树上的金色花赞美孩子可爱。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泰戈尔的想象实在新奇而美妙。孩子总想为妈妈做点事,变成一朵金色花,可以看着妈妈工作,可以让妈妈嗅到花香,可以投影在妈妈读书读到的地方。孩子懂得,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所以他只是撒娇,就是瞒着妈妈。3说说你对“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几句话的理解。【交流点拨】“你到哪里去了”,使得妈妈

8、的着急之情跃然纸上;“我不告诉你”,表现出孩子顽皮、自以为得意的样子。步骤四总结课文,拓展延伸。这首散文诗让我们感受到了母子之爱。为什么孩子那么快乐,那么天真,那么活泼,那么可爱?因为他沐浴着母爱。爱是相互的,孩子感受着母爱,也想着怎样回报母爱。所以,这堂课老师送给大家的金玉良言就是:在享受无私而博大的父母之爱的同时,要学会关爱父母,让他们也能享受到我们对他们赤诚的爱,让生命因为爱而更加精彩。1幻灯片出示有关母爱的诗句,教师深情朗诵。2请学生展开想象,以“妈妈,假如我变成了_”为开头说一段话,表达对妈妈的爱。3教师出示问题:如果哈利波特送给你魔法,你可以把自己变成任何一样东西,那么,你最想变成

9、什么依恋在母亲身旁?为什么?(幻灯片文字提示:凉风、清茶、阳光、雨伞)学生交流,教师点评。4在音乐的伴奏下,师生深情地朗读。幻灯片出示以下几段文字:(1)母亲呵!我的头发,披在你的膝上,这就是你赋予我的万缕柔丝。(2)童年的路总是在妈妈的脚边走过,童年的游戏总会在妈妈的呼唤里闪烁,童年的故事总能在妈妈的身边停泊。(3)那些悠悠岁月,妈妈的手牵着你我度过每一个快乐的时光,享受美丽生命中的点点滴滴。(4)有一份爱一生一世不求回报母爱;有一个人一生一世值得你爱母亲。板书设计金色花玩捉迷藏看妈妈工作三次嬉戏让妈妈嗅花香投影到书页上落到地上现出原形母子对话充满爱意母子情深人性美好交流展示生成能力步骤一知

10、识梳理,夯实基础。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步骤三精读课文,赏析语言。步骤四总结课文,拓展延伸。当堂演练达成目标见学生用书。课后反思查漏补缺这节课的成功之外在于:不足之处在于:学法指导二:针对第2课时中步骤上与四中的句段作用分析法:把握段落在结构上的作用:在开头:看是不是开篇点题,总起全文,引出下文;是不是埋下伏笔,为后文作铺垫。在中间:看是不是推动情节发展;是不是承上启下,起过渡作用。在结尾:看是不是前后照应,使结构严谨;看是不是总结全文,使结构完整。把握段落在文中表情达意上的作用:看是否渲染了气氛。看是否烘托了人物(或人物感情)。看是否点明了中心。看是否升华了主题。答题格式:这段文字起到开

11、篇点题/总领全文/设置悬念/为作铺垫/承接上文,引出下文/渲染了气氛/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的作用。请用“当妈妈_时,我就_”的句式来说一说。第2课时学习荷叶母亲情景导入生成问题世上有一部书是永远也读不完、写不完的,那就是母爱!母爱像一首田园诗,幽远纯净,和雅清淡;母爱像一幅山水画,洗去铅华雕饰,留下清新自然;母爱像一首深情的歌,婉转悠扬,轻吟浅唱;母爱像一阵和煦的风,吹去朔雪纷飞,带来春光无限。这个世界上,我们什么都可以忘记,但不能忘记母亲给予我们的一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赞美母爱的散文诗荷叶母亲。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生难字词并蒂:两朵及以上的花并排长在同一根茎上

12、。菡萏(hn dn):荷花。徘徊(pi hui):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攲斜(q):倾斜,歪斜。荫蔽:遮蔽。2作者名片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取“一片冰心在玉壶”之意,近现代伟大的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福建长乐人,被称为“世纪老人”。著有小说集超人,诗集春水、繁星,散文集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小桔灯等,主张爱的哲学,“当代散文八大家”之一。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一)朗读指导1听课文录音。(闭上眼睛,静心去听,注意朗读的节奏、重音和情感)2学生自由朗读。(分小组进行,互读互听,共同提高)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抽学生个别朗读,其他同学做点评)(二)整体感知一首

13、诗就像是一幅画,这首诗向我们展现了怎样的一幅图画呢?这幅图画中包含了哪些内容?由此你联想到了什么?【交流点拨】风雨中荷叶为红莲遮挡风雨的图画;图画中包含了红莲、荷叶;联想到了为我们遮风挡雨的母亲,联想到了母爱。因此,要读出感情,语速要稍慢,读出温馨和深情。步骤三精读课文,深层探究。1作者四次看红莲时,环境不同,红莲的状态不同,“我”的心情也不同,写出了层次美。根据课文,完成下表。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环境天浓阴雷声作了,雨愈下愈大雨肆意地下着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的状态开满了,亭亭地立着被雨点打得左右攲斜被大荷叶覆盖不摇动了“我”的心情烦闷不适意,无法可想不宁的心绪散尽深深地受了感动2.文中的荷

14、叶、红莲、雨点分别代表什么?这是什么写法?【交流点拨】荷叶代表母亲,红莲代表儿女,雨点代表人生路上的坎坷磨难。写法:借物喻人。步骤四质疑问难,重点探究。1园里莲花有很多,只择其中两朵来写,这里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交流点拨】两朵莲花,一白一红,一谢一安然,以白衬红,更突出拟人;红莲在勇敢慈怜的荷叶的庇荫下的幸福。2文章写莲,先作平平淡淡的叙述,“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交流点拨】红莲是全文着力用墨的重点。作者先作平平淡淡的铺垫,接着把花放在人的背景中认识,花瑞人祥,三蒂莲的开放展示出吉祥的征兆,把花与人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下文的以花喻人埋下伏笔。由父亲的朋友送的莲花引出下文九年前在家中院子看到的红莲,引入自然。有八年未看到莲花,但却对九年前看到的莲花记忆犹新,说明莲花给自己的印象深刻。3这一朵红莲正是在这勇敢慈怜的荷叶的庇护之下,安全地成长着,如果没有了荷叶的荫蔽,红莲会怎样呢?【交流点拨】学生回答(花瓣凋零、枯萎;被风吹倒了,压断了)是啊,如果没有荷叶的庇护,红莲可能会像文中写到的那朵白莲一样凋谢。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描写白莲的句子。品读课文描写白莲的部分,指导学生朗读时融入作者的情感。4你能找出文中表达作者心灵感悟、点明题旨的句子吗?【交流点拨】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