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两则》学案 初中八年级(上册)(3)

上传人:赵**** 文档编号:141220639 上传时间:2020-08-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消息两则》学案 初中八年级(上册)(3)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消息两则》学案 初中八年级(上册)(3)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消息两则》学案 初中八年级(上册)(3)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消息两则》学案 初中八年级(上册)(3)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消息两则》学案 初中八年级(上册)(3)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消息两则》学案 初中八年级(上册)(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息两则》学案 初中八年级(上册)(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导学案一、课前自学(一)读一读,尽量记住下列字词的读音、写法和意义。排山倒海:推开高山,翻倒大海。比喻力量非常强盛,声势非常浩大。高屋建瓴(lng):在屋顶上把瓶子里的水往下倒。形容居高临下,无法阻挡的有利形势。建,倾倒;瓴,盛水的瓶子。气势磅礴(png b):形容气势雄伟壮大。磅礴,盛大的样子。瑰宝:特别珍贵的东西。回肠荡气:形容乐曲文章等非常动人。溃(ku)退:(军队)被打垮而后退。歼(jin)灭:消灭。击溃:打垮;打散。 封锁:采取军事措施,使不能通行。管辖:管理;统辖(人员、事务、区域、案件等)。(二)知识积累1、简介“消息” :(1)定义:消息是报纸最

2、常用的文章样式。它用事实说话,及时报道最新发生的有社会价值(有教育、认识、移情作用)的事实。从广义上讲,新闻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从狭义上讲,就是指消息。(2)特点:真实性、时效性,语言简明准确性。(3)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4)结构:标题(正题、引题、副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其中标题、导语、主体是一则消息不可缺少的三个部分。(5)消息的写法,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2、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解放战争中渡江战役的胜利战况。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人民解放军冒着炮火奋勇挺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毛泽东亲自撰写了这

3、则消息,给全军战士和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今天读来依然令人回肠荡气。背景简介:1949年初,淮海、辽沈、平津三大战役结束,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政府依然负隅顽抗,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半月苦心经营之后,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4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于该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22日2时,新华社播发了毛泽东同志撰写的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渡过长江,报道了中路军万船齐发、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的战况,22日夜,毛泽东同志又撰写了这一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消息。 二、教学目标1、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革

4、命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2、了解消息特点,复习记叙文六要素知识。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教学活动: 第一课时(一)基础练习1、查阅有关消息的知识。A定义:新闻又称消息,通常分为动态新闻、综合新闻、典型报道和新闻述评四类。其中动态新闻是报纸、广播最常用的一种。它报道的是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新成就。 B特点: 、 、简明性。 C要素:消息的内容一般包括六个要素:人物、 、 、事件的原因、 、 。 D结构:消息的结构一般包括五个部分: 、 、 、 、 。其中 、 、 是必不可少的三部分。2、给下面带点字词注音。鄂( ) 豫( ) 荻( )港 芜( )湖 溃( )退 歼( )

5、灭 要塞( )锐不可当( ) )(二)研习课文1、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快速读课文,在文中圈点批注内容的六要素,并写在下面,整体把握新闻的内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人物: 时间: 地点: 事件发生的原因 。经过与结果: 。 (2)理清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结构,并探讨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标题: 导语: 主体: (3)在文中画出主体部分的的结构层次。第一层(从 到 ):第二层(从 到 ):第三层(从 到 ):(4)探究新闻的结构。(1)标题中的“百万”是实数还是虚数? (2)导语从哪几方面总领了全文? 2、句段品读品读文章,揣摩新闻的语言特点。(1)“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们解放军中路

6、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把“突破”、“渡至”、“二十四小时”“即已”依次次换成“越过”“到达”“共”“现在”好不好?为什么? (2)“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画线句子换成“结果就在二十一日那一天”好不好? 3、探究质疑(1)主体部分为什么按“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的顺序安排? (2)三路大军的渡江情况,哪路详写?哪路略写?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随堂抽测题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

7、区域。 部分内容从结构上看是 ,在文中的作用是 。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是电头,交代了通讯社的名称、地点和时间,能否删去?为什么? 概括写出人民军队所向无敌、战绩辉煌的两个短语是 和 “百万”是夸张吗?为什么?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域”一句中的“均”有何表达作用? 随堂抽测题课外文阅读理解。(一)本报华盛顿1月28日专电记者张允文报道:今天上午美国东部标准时间11点38分,“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约1分12秒后突然爆炸,机上七名宇航员全部罹难。这是美国宇航史上最严重的一次事故,是美国进行56次载人宇宙飞行活动中,发生在空间的第一次大灾难。1967年发射阿波罗飞船时,曾经发生过发射台上的爆炸,造成三名宇航员丧生。美国宇航局官员表示,在搜集和彻底研究全部数据之前,他们对造成这一悲剧的原因不作任何推测,不表示任何看法。然而据来自宇航局的消息,宇航局的专家们把注意力集中于航天飞机的两个固体燃料助推器和庞大的主燃料箱上面。据研究了录像带的专家说,问题可能出现在外挂燃料箱上。燃料箱中存放着200万升液态氢和液态氧,用以推动航天飞机进入轨道。爆炸时,外部燃料箱的尾部首先断裂,把两个固体燃料助推火箭猛推到相反方向。有的专家认为,助推器有燃料外泄的迹象。选文第一段电头部分都交代了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