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1届高考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作业

上传人:mw****2 文档编号:141217765 上传时间:2020-08-05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94.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战2021届高考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作业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备战2021届高考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作业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备战2021届高考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作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2021届高考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作业(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考点集训考点集训( (二十二二十二) ) 对应学生用书 p277 1 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D) 2019 年 6 月 14 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九次会议在吉尔吉斯斯坦首 都比什凯克举行2019 年 6 月 25 日,李克强总理在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 境电视电话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2019 年 8 月 5 日,由微博主办“遇见艺术2019 超级 红人节 V 影响力峰会微博艺术论坛”在成都举办2019 年 7 月 30 日,中国作家、诺贝尔 文学奖得主莫言在秘鲁首都利马被秘鲁天主教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 ABCD 【解析】此题考查文化的含义

2、,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 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因此,属于政治活动,属于经济活动,属于 文化活动。故选 D。 2 2康德说:“人民在根本上所称为艺术品的,总是理解为人的一个创造物,以便把它 和自然作用的结果区别开来。”对此理解正确的是(C) A精神产品凝结在物质载体中 B文化本质上是一种精神力量 C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D人的文化素养都不是与生俱来的 【解析】 此题考查“文化是什么”。 四个观点表达都正确, 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准确理解。 “人的一个创造物, 以便把它和自然作用的结果区别开来”强调的是文化的“人为”的特点, C 符合题意。 3 3乡土中国不

3、仅是地理意义上的农村,也是整个中国社会文化的基本特性。据统计, 中国每天消失的村落有 80 至 100 个。在急速的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毫无节制地膨胀,农村 被一步步地蚕食。割裂的城市与村庄之间,充斥的不仅仅是“乡韵”的遗失,还有被毁的精 神家园。由此可见(C) A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B文化的发展总是落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C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 D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 2 【解析】A 观点表述本身正确,但与题意不符,排除。文化的发展可能落后于社会经济 的发展,也可能超前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故“总是落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表述错误,排除 B。在急速的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毫无节制地膨胀,

4、农村被一步步地蚕食。割裂的城市与村 庄之间,充斥的不仅仅是“乡韵”的遗失,还有被毁的精神家园。由此可见人们的精神活动 离不开物质载体,C 选项正确。D 观点表述正确,但与题意不符,排除。故本题选 C。 4 4下列选项能够体现文化的基本特征的是(B) 贵州“梵净山”成功申报 2018 年世界自然遗产, 是我国第 54 项世界遗产注重家 教、注重家风,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央视播出的纪录 片民族的吼声获广泛好评,唤醒了人们尘封的抗战记忆 高铁运行十年给所在国家或地区带来了经济增长、社会和谐、政治稳定等效益 ABCD 【解析】此题考查文化的特点的相关知识。文化是相对于经济、

5、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 神活动及其产品。文化的特点表现在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人们的一种素养, 文化离不于物质载体。贵州“梵净山”虽然被评为世界自然遗产,但属于纯自然物,不是文 化,不符合题意,排除;家教家风、纪录片民族的吼声属于人类的精神活动或精神产 品,符合题意;发展高铁属于经济活动,不属于文化,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B。 5 52018 年 4 月 15 日是我国第三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国家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 育活动,在全社会营造时刻不忘国家安全的良好氛围,动员全社会共同努力,汇聚起维护国 家安全的强大力量。材料表明(C) 文化是经济繁荣与发展的基础文化是一种强大的精神

6、力量文化对社会发展 起着促进作用文化环境对人产生重要影响 ABCD 【解析】 表述错误, 经济是文化的基础。 符合题意, 开展国家安全的宣传教育活动, 能汇聚起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力量,体现了文化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表述错误,优秀 文化起促进作用。符合题意,国家通过开展活动,营造良好的氛围,来激起人们维护国家 安全的精神动力,对人产生重要影响。故选 C。 6 6文化创意产业由于附加值高、发展可持续,越来越为各国所重视,增长速度远高于 整体国民经济增速,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引领着全球未来经济的发展。但是,全 球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极不均衡,其中美国占市场总额的 43%,欧洲占 34%,亚洲、

7、南太平洋 3 国家占 19%(其中日本占 10%和韩国占 5%,中国和其他国家及地区仅占 4%)。由此可见(A) 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基础文化产业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 用越来越突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亟待提高总体上看中国文化落后于 发达国家的文化 ABCD 【解析】表述错误,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不是重要基础。表述正确 且符合题意。不符合题意。 7 7受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启示,某县政府和企业把“文化车间”建设提上议事日程并 积极推动企业文化建设,政府和企业这样做的理由有(B) “文化车间”建设能够丰富职工的精神世界“文化车间”建设会直接影响企业经 济效益人们的精

8、神产品源自物质载体文化对人的影响离不开特定的文化环境 ABCD 【解析】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文化对人的影响离不开特定的文化环境,这些 都是政府和企业建设“文化车间”的理由,正确。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这说明“文化车间”建设不会直接影响企业 经济效益,不选;人们的精神产品源自实践,而不是物质载体,的说法错误。 8 8每年的 5 月 18 日是国际博物馆日。这一天世界各地博物馆都将举行各种宣传、纪念 活动, 庆祝自己的节日, 让更多的人了解博物馆, 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社会功能。 这说明(C) A优秀的文化产品能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B文化

9、修养是自觉形成的 C文化借助特定的活动与载体得以传播 D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解析】在每年的国际博物馆日,世界各地博物馆都将举行各种宣传、纪念活动,庆祝 自己的节日,让更多的人了解博物馆,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社会功能。这说明文化借助特定 的活动与载体得以传播,C 项符合题意;材料不体现优秀的文化产品对人的影响,也不体现 人的文化修养的形成以及文化的相对独立性,A、B、D 项均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 C。 9 9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时强 调,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 为核心的“丝路精神” ,这是人类

10、文明的宝贵遗产。 “丝路精神”(A) A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伟大产物 4 B为我国当前参与国际合作提供强大智力支持 C是在商业贸易往来中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 D反映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个性 【解析】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 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这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 “丝路精神”是人类社会实践 的伟大产物,故 A 入选。B 选项错误,这种精神不是智力支持。C 错误,夸大了这种精神的 作用。D 选项与题意不符。 10102018 年,我国互联网相关文化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其中最突出的是用户付费 模式的崛起。结合下图,我们可以得出的合理结论是(D

11、) 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经济发展对文化发展的基础作用凸显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日益紧密倒逼文化作品创作质量的提升 ABCD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材料不能表明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 主要手段, 不符合题意; 材料并没有强调经济发展对文化发展的基础作用, 不符合题意; 2018 年我国互联网相关文化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其中最突出的是用户付费模式的崛起,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日益紧密, 这一现象会倒逼文化作品创作质量的提升, 符合题意。 故选 D。 1111“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 神上就会得“软骨病”,就会在风雨

12、面前东摇西摆。这是因为理想信念(D) A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B为国家和民族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C是促进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决定性因素 D可以转化为促进国家和民族发展的物质力量 【解析】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 是我们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前 5 进步伐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A 错误;教育为国家和民 族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B 错误;理想信念是促进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影响性因素, 而不是决定性因素,C 错误;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得“软骨病”, 就会在风雨面前东摇西摆,这是因为理想信念可以转化为促进国家和民族发展

13、的物质力量, 故本题选 D。 1212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国家出台文件推进 教育改革,明确高等教育不仅要培养学术型人才,更要培养大量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数 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这表明(B) 在经济发展中,科技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和政治所决定 文化要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一定的文化要适应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 ABCD 【解析】 教育属于文化的范畴。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我国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这说明经济、政治决定文化,符合题意;国家出台文件推进教育改革,明确高等教育不仅 要培养学术型人才,更要培养大量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数

14、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这表 明一定的文化要适应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符合题意;是强调文化的作用,不符合题 意。故选 B。 13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指出,信息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网信事业代表着新的生产力和新的发展方向, 要加速推动信息领域核心技术突破,制定网信领域人才发展整体规划,完善人才、知识产权 保护等制度环境, 优化市场环境, 更好释放各类创新主体创新活力, 依靠信息技术创新驱动, 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 发挥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 用。网信事业发展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推进政务公开、党 务公开,加快推进电子政务,构

15、建全流程一体化在线服务平台。主动参与网络空间国际治理 进程,自主创新推进网络强国建设,以“一带一路”建设等为契机,加强同沿线国家特别是 发展中国家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数字经济、网络安全等方面的合作。要树立正确的网络安 全观,加强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安全防护和信息统筹机制、手段、平台建设,筑牢国家网络安 全屏障,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福祉提供安全保障。 (1)信息化为中华民族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信息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结合材料, 运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有关知识说明这一观点的合理性。(10 分) (2)请就如何维护国家网络安全提两条建议。(4 分) 6 【答案】(1)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

16、融。网信事业代表着新的生产力,推动网 络信息技术发展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推动信息领域核心技术突破, 形成信息技术和 经济的深度融合,有利于为优化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质量 和效益)提供技术支撑。制定网信领域人才发展整体规划,有利于释放各类创新主体创新 活力,为经济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推动信息领 域核心技术突破, 党和政府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推进电子政务, 构建全流程一体化在线服务平 台,提高为民服务水平,促进民主政治建设。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自主创新推进网络强国建设, 有利于筑牢国家网络安全屏障, 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福 祉提供安全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深入开展网络安全知识技能宣传普及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技 能。加强互联网行业自律,调动网民积极性,动员各方面力量参与治理。主管部门履行 好监管责任,形成经济、法律、行政、技术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综合治网格局。 1414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 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