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监管教材课程

上传人:yulij****0329 文档编号:141217577 上传时间:2020-08-05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3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卫生监管教材课程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职业卫生监管教材课程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职业卫生监管教材课程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职业卫生监管教材课程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职业卫生监管教材课程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职业卫生监管教材课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卫生监管教材课程(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职业卫生监管,上海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 朱素蓉 2009.03.30,主要内容,职业卫生管理 我国职业卫生法制和标准体系演变 职业病防治法介绍 职业卫生标准简介 本市职业卫生监管情况 总结,一、职业卫生管理,Agents,Receptors (employees),Pathways of Exposure,RISK,危害因素(毒性),接受者(劳动者),接触途径,危害,作业场所、生活场所、公共环境 -,职业卫生实践内容,识别作业环境中潜在的危害 评价,即评价接触水平及判断对人体健康的危险程度 预防和控制危害,即消除危害或将危害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 过程与结果,职业卫生实践内容工作背景,发展、技术与贸

2、易 劳动关系(国家、企业(雇主)、工人(工会)、谈判-协议-立法、工人参与的形式) 工作和工人(人人享有健康、有害作业与女工、童工,工作的转型的结果) 赔偿(社会保险、工伤保险、职业病的赔偿),职业卫生实践内容政策、法律、标准政策,1981年ILO职业安全与卫生公约(NO.155)及其倡议书(NO.164) 1985年ILO 职业卫生服务公约(NO.161)及其倡议书(NO.171) 1995年ILO/WHO职业卫生委员会联合会议 人人享有职业卫生,政策、法律、标准政策,职业卫生与安全面向所有职工,与经济类型、雇佣形式和企业规模无关 政府以一定的形式建立职业卫生活动的基础 维护职业卫生与安全的

3、基本责任在企业(雇主) 职业卫生服务的目的(预防、控制、评价与消除),政策、法律、标准法律,政策、法律、标准法律,主要内容: 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 用人单位权利和义务 职业卫生技术人员的权利和义务 服务机构的权利和义务 政府的权利和义务 保险与赔偿 有关制度:职工职业安全卫生代表制度、监察员制度、化学品登记和毒性鉴定制度、作业场所有害物质强度(浓度)公开制度、职业病报告及调查分析制度、职业卫生资料存档制度,政策、法律、标准标准,强制性标准: 有关国家安全的技术要求 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要求 产品及产品生产、储运和使用中的安全、卫生、环境保 护、电磁兼容等技术要求 工程建设质量、安全、卫生

4、、环境保护要求及国家需要 控制的工程建设的其他要求 污染物排放限值和环境质量要求,政策、法律、标准标准,企业或建设项目设计卫生标准 作业场所有害物质接触限值 职业病诊断标准 防护设施卫生标准 个人防护用品卫生标准,职业卫生实践内容机构和人员,世界卫生组织WHO 国际劳工组织ILO 国际标准组织ISO 国际社会保障协会ISSA 国际职业卫生委员会ICOH 国际劳动监督协会IALI,机构和人员,职业卫生监督机构 职业卫生服务机构 职业卫生监督员、职业卫生技术人员、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职业卫生医生、职业卫生学专家,职业卫生技术人员,资质 工作任务 认证,监督,监督的权利:进入企业并进行调查、禁令、对违

5、法行为采取行动 监督的义务:公平、职业保密、教育在先,服务,是企业的一个预防职能,负责向企业(雇主)、职工及其代表提出建议,要求企业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以促进职工的体力和脑力健康,使工作适合于职工的生理特点。 服务由职业卫生机构单独提供,或由企业的特殊服务部门或外部服务部门来提供,职业卫生服务的模式,企业内部模式 小组模式 行业模式 医院门诊 私人健康中心 专业机构 社会保障模式,工作场所的健康促进,计划、过程、结果 基础与重点 义务与自愿 短期与长期 符合实际、协调、综合,二、我国职业卫生法制和标准体系演变,上世纪50年代,三大规程、四个办法,上世纪80年代,劳动法、尘肺病防治条例、

6、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上世纪90年代,职业病防治法草案 上海市职业病防治条例,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工业企业设计卫生 暂行卫生标准等:53项,强制性标准:567项 推荐性标准:103项,2003年,中央编办200315号文,2004年,2006年,卫生部与安监总局 ( 卫监督发200531号文),职业卫生监管,中央编办200317号文,放射卫生监管,2004年,2005年,市卫生局与环保局放射许可证登记 资料移交,并签订了备忘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安全 和防护条例(国务院449号令),四部委调研,放射诊疗管理规定 卫生部200646号令,2008年,国

7、务院办公厅 国办发20881、91文,使用有毒物品作业 场所劳动保护条例,职业卫生标准-目前我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体系,职业卫生专业基础标准 工作场所作业条件卫生标准 职业接触限值 职业病诊断标准 职业照射放射卫生标准 职业防护用品卫生标准 职业危害防护导则 劳动生理卫生、工效学标准 职业性危害因素检测、检验方法,三、职业病防治法介绍,立法指导思想,明确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权利义务关系 职业病防治义务人用人单位 健康权益主体劳动者 转变政府职能 依法监管、制定规划、组织实施、建立社会保障 处理好三类法律关系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 政府与管理相对人(用人单位、服务机构) 职业卫生服务提供者与用人单位 发挥

8、全社会的作用 行业自律、工会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用人单位,劳动者,履行保护健康义务,主张健康权利,职业病防治法有关当事方法律关系,法定职业病,定义: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在职业活动中产生 接触职业危害因素 列入国家职业病范围 与劳动用工行为相联系,前期预防,建设项目管理,可行性论证,职业危害严重 的项目,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主要内容 用人单位建立职业卫生责任制 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危害告知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劳动者健康监护制度 上岗前、在岗中、离岗时健康体检规定 紧急情况下应急体检规定 健康监护档案

9、 应急预案 控制职业危害的转移,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 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 建立、健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 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职业病诊断与职业病人保障(续),劳动者有选择诊断地的权利,用人单位举证责任 提供现场危害监测资料 提供劳动者健康监护资料,鉴定 安置与费用,用人单位必须依法参加工伤保险义务,劳动者的权利,获得职业卫生培训教育 获得职业卫生防护 接受职业健康检查、职

10、业病诊疗、康复服务 知情权:危害、危害后果、防护条件 要求改善工作条件 拒绝强令违章操作、冒险作业 批评、检举、控告 参与民主管理 享受国家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 要求并获得健康损害赔偿,监督检查,县级以上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依法实施监督检查(包括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卫生行政部门的职权与职责* (发生职业危害事故时的行政控制措施)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自身队伍建设,落实执法责任制,法律责任,针对管理相对人(用人单位、卫生服务机构) 行政法律责任 罚种:(责令限期改正)、警告、罚款、责令停止产生职业危害的作业、责令停止使用、责令限期治理、责令停建、责令关闭 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罚款、取消技

11、术服务资格等等 处罚额度最高达到50万元 刑事责任 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重大责任事故罪、危险物品肇事罪 民事责任 承担健康损害赔偿责任,四、主要职业卫生标准简介,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选址与总体布局 防护措施 有害因素的控制 防暑 防寒 防噪声与振动 放非电离辐射与电离辐射 人工空气调节,辅助用室基本卫生要求 一般规定 车间办公室 生产办公室 生活用室 妇女卫生室,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1-2007;GBZ.2-2007,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长期反复接触对机体不引起急性或慢性有害健康影响的容许接触水平 适用于生产、使用或生产有害因素的各类单位 防止劳动者在职业活

12、动中的过量接触,保护劳动者的健康 是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限量标准,评价生产和作业场所污染和职业卫生状况的重要依据 化学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可分为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最高容许浓度和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三类,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158-2003,警示是用人单位履行职业病危害告知义务和防护措施的表现形式之一 规范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的种类、标识的设计原则、标识的选用和设置,规范警示标志的使用 主要内容: 警示标识分类 警示标识的设置,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采样规范GBZ159-2004*,涵盖了毒物和粉尘监测的采样方法 增加了对8小时时间平均加权浓度(TWA)和短时接触浓度(ST

13、EL)的采样要求 对采样类型进行了新的分类,并增加了不同监测类型的采样要求 增加了个体采样内容,明确了定点采样和个体采样分开。 采样时间由原来的1-3天改为评价监测3天,日常监测、事故性检验为1天 增加了采样的质量保证要求 采样人员的个体防护,采样规范的基本要求: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职业病防治工作实际 工作场所条件 突出了对采样装备的要求 格式更加统一、规范 资料性附录:定点采样记录表与个体采样记录表 将粉尘的监测方法与有害物质检测规范结合起来,职业病诊断标准,尘肺病(13种,GBZ25,70-2002) 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1种,GBZ95-113-2002) 职业中毒 急性中毒

14、诊断标准(45种) 慢性中毒诊断标准(10种) 其他中毒诊断标准(10种) 物理因素职业病(5种,GBZ7,24,41,92,93-2002) 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3种,GBZ88-2002) 职业性皮肤病(3种,GBZ18-22,55,62-2002) 职业性眼病(3种,GBZ9,35-2002) 耳鼻喉口腔疾病(3种,GBZ12,49,61-2002) 职业性肿瘤(8种,GBZ94-2002) 其他职业病(5种,GBZ57-2002),五、本市职业卫生监管情况,1、工作背景(环境),工业基础 工业基础依在、生产门类齐全 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电信、家电、石化、钢铁、汽车、电站与机电六大支柱产

15、业为支撑、小型工业都市型工业为补充 工业实力体现在郊区(三环布局),特点 危害:新型工业产生快、旧工业仍有重要作用;职业危害的转移(国外向国内、市中心向郊区、区间转移) 用人单位:大中小并存;小企业(作坊式、前店后厂、都市型企业、标准厂房内的企业)的大量涌现 职业人群:庞大、外来务工者多、流动快 职业卫生需求:多层次、经济效益严重制约企业职业卫生工作的开展,2、监管队伍,全市职业卫生监督员100余名 设有职业卫生监督科 中心区有专人负责,3、监管对象和内容,4、不同对象监管的主要环节,(1)用人单位 保护的目标劳动者 关键控制用人单位责任到位、防护意识提高、制度落实、防护设施有效配置,(2)放

16、射诊疗机构 保护的目标放射工作人员、患者和公众 关键控制机构责任到位、防护意识提高、制度落实; 医疗照射的正当化和放射防护最优化、放射诊疗技术的质量,(3)职业卫生服务机构 保护的目标报告的质量和服务的水平 关键控制机构责任到位、制度落实、报告产出过程的规范、报告监测,主要环节 宣传与培训 资质认可或批准* 管理咨询*(专家作用) 日常监督、即时抽查*与专项检查 报告监测与评估* 投诉举报调查处理* 行政处罚,保障职业卫生技术服务的公信力(知识、技术、信息、职业素养),职业健康检查,劳动者,职业病诊断,职业病鉴定,或者,职业病病人,制度、人员、工作、设备、 企业档案和职业健康档案(职业史、职业健康检查资料、检测评价资料),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职业病诊断机构,职业病鉴定委员会,用人单位(放射诊疗机构),职业病危害检测机构,监 管,六、总结,职业病危害因素可识别 职业病危害可评估、可控制 职业病可预防 需要有专业技术能力的做这件事 需要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和专业机构检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