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1届高考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第6讲 我们的中华文化 作业

上传人:mw****2 文档编号:141217537 上传时间:2020-08-05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560.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战2021届高考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第6讲 我们的中华文化 作业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备战2021届高考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第6讲 我们的中华文化 作业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备战2021届高考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第6讲 我们的中华文化 作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2021届高考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第6讲 我们的中华文化 作业(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 1“中华文化像一个很大的圆心, 圆的半径就是中文, 半径有多长, 文化就能够走多远。 ” 在著名作家余光中看来, 中华文化正是依靠汉字才流传至今。 “我们的教育一定要教这些东 西,不能让它缺席。”这说明() 教育具有选择和传递文化的功能 中文是世界上最优秀的一种语言 汉字是传承世界文化的重要载体 汉字对传承中华文明有重大作用 AB CD 解析: 选 C。 通过教育的方式来传承汉字体现了。 中华文化正是依靠汉字才流传至今, 说明了汉字对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作用,符合题意。各国文化一律平等,世界各国语言都 具有各自的魅力,观点错误

2、。汉字是传承中华文化的载体,观点错误。 2中国第一部地理志山海经 、中国第一部诗集诗经 、中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史 记均记载了长白山的内容,印证了长白山文化的悠久性,进而举证了长白山是中华传统文 化的一个重要发源地。这表明() A史书典籍是长白山文化发展的重要见证 B史书典籍是长白山文化产生的重要根源 C长白山文化是中华文化产生的重要标志 D自然美景是长白山文化发展的重要源泉 解析:选 A。材料强调了史书典籍在记载长白山文化发展中的重大作用,A 符合题意。 长白山文化根源于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长白山文化发展的重要源泉,B、D 观点错误。汉 字是中华文化产生的重要标志,C 观点错误。 3(2020

3、武汉部分学校起点质测)近年来, “汉语热”在全球异常火爆,全世界学习汉语 的“老外”已超过 3 000 万人,大批欧美国家的汉语爱好者来中国求学深造。有 100 多个国 家,2 500 余所大学开设汉语课,60 多个国家和地区把中文纳入了中小学考试。下列评述正 确的是() 汉语是帮助我们理解文化差异的基石 “汉语热”反映了中国综合国力的日渐提升 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汉语热”增强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AB CD 解析:选 C。夸大了汉语的地位;近年来, “汉语热”在全球异常火爆,一些国家和 地区把中文纳入了中小学考试, “汉语热”反映了中国综合国力的日渐提升,有利于增强中 华文化的

4、国际影响力,正确;表述与题意不符,排除。 4中国历来有“易代修史”的传统。一个朝代灭亡后,后继的朝代为了总结历史、借 鉴往事、吸取经验教训,都要给上一个朝代编纂历史。材料说明()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历史经验 自古以来我国就重视私人撰述史书史料 我国历史上编撰的史书规模为世界之最 2 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AB CD 解析:选 C。“易代修史”是为了“总结历史、借鉴往事、吸取经验教训”体现了。 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官方编纂史书史料, 排除。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5(2020衡水开学联考)中国古代的一些大型建筑都是由若干个庭院组成

5、的建筑群,建 筑物和庭院往往沿着一定走向布置, 有主有次, 有重点有过渡, 成为有层次、 有纵深的空间, 整体布局平衡舒展,引人入胜,呈现出一种中国人所追求的整体美和深邃美。材料体现了 () 中华文化具有博大精深的特点 中国古代建筑是展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中华文化呈现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AB CD 解析:选 B。建筑群布局平衡舒展,具有整体美和深邃美,体现了中华文化具有博大精 深的特点, 入选; 材料没有体现中国古代建筑是展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与题意不符; 材料强调中国古代的一些大型建筑的特点, 不涉及中华文化呈现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不选;中国的古代建

6、筑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特征,入选。 6(2020南阳一中开学考试)戏曲界有句行话:“行家伸伸手,就知有没有。”京剧、 昆曲、梨园戏、川剧等剧种的旦角手势婀娜多姿、仪态万方,京剧大师梅兰芳独创的 53 式 兰花指更是醉倒全世界。 对旦角手势发展脉络的追溯, 可以窥测到戏曲表演程式形成与变化 的轨迹,体悟到戏曲演员手势创作的无限空间。可见,戏曲表演中的手势() 体现了我国戏曲艺术的独特魅力 集中表达了戏曲演员的文化素养 是展示我国戏曲文化的重要载体 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AB CD 解析:选 A。由材料可以看出,戏曲表演中的手势是展示我国戏曲文化的重要载体,体 现了我国传统戏曲艺术的独特魅力, 符合

7、题意; 戏曲表演中的手势与戏曲演员的文化素 养没有直接联系,排除;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排除。 7(2020河南顶级名校摸底)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中国地域广阔, 茶类花色繁多,饮茶习俗各异。名山、名水、名人、名胜孕育出各具特色的地区茶文化。通 过茶文化可以看出() 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区域特征 中华文化呈现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文化的种类和性质由地理环境决定 中华文化具有博大精深的特征 AB 3 CD 解析:选 B。地域广阔,茶类花色繁多,形成各具特色的地区茶文化,体现了中华文化 具有鲜明的区域特征,正确;材料与各民族文化没关系,不选;夸大了地理环境的作 用,不选;茶类花色繁

8、多,各具特色的地区茶文化,体现中华文化具有博大精深的特点, 入选。 8下图是我国部分少数民族使用的乐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 中华文化呈现出各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 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民族之魂 AB CD 解析:选 B。题干中没有涉及中华文化强大的生命力等,不选;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 之魂,错误;正确。 9江苏人杰地灵,钟灵毓秀。不同区域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滋养了金陵文化、吴越 文化、楚汉文化、淮扬文化,四种文化底蕴深厚、影响深远,这体现了() 区域文化各具特色,异彩纷呈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不同地域决定不同文化

9、的发展 区域文化相互借鉴、融合统一 AB CD 解析: 选 A。 “不同区域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滋养了金陵文化、 吴越文化、 楚汉文化、 淮扬文化”说明区域文化各具特色, 异彩纷呈, 当选; “四种文化底蕴深厚、 影响深远”, 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当选; 中的“决定”和中的“统一”说法错误。 10 (2020张家口摸底)在华夏文明的历史长河中, 榫卯是肇始于我国古代七千年前的一 项重大发明,上至巍峨宫殿,下至草房瓦舍,大到舟船车辆,小到桌椅板凳,都离不开榫卯 技术的应用。在漫长的工艺探索中,我国古代工匠不断创新,创造出样式繁多、精巧无比、 适用于不同器具的榫卯结构,显示了古人

10、的匠心与智慧。这表明() 榫卯技术注重实际运用,是中华民族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我国科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始终处于世界前列 榫卯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和记忆,体现了文化多样性 作为传统文化标志的榫卯,展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 AB CD 4 解析:选 B。榫卯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和记忆,体现了文化多样性,材料也体现了榫卯技 术注重实际运用,是中华民族创造力的生动体现,符合题意;错误,我国古代科技曾 长期处于世界前列;错误,文学艺术能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 11在西藏林立的藏传佛教寺院中,夏鲁寺一反西藏寺院依山而建的传统,静卧于良田 万顷的河谷之上。作为元朝皇帝赐金重修、扩建的千年古刹,它用藏式殿楼配以汉式宫

11、殿楼 阁式的琉璃砖瓦房顶,其建筑风格在西一无二。夏鲁寺() 诉说着西藏与内地文化交往交融的历史 说明了传统建筑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印证了我国自古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证明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形成 AB CD 解析:选 B。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错误;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 关系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形成的, 材料中的夏鲁寺早在元朝就存在了, 因此夏鲁寺不 能证明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形成,排除;正确且符合题意。 12打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 田“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

12、候、物候等方 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二十四节气”() 表明自然环境决定文化特性,折射出地域文化的差异 彰显出中国人对宇宙和自然界认知的独特性及其实践活动的丰富性 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生动见证,丰富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 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 AB CD 解析: 选 D。 文化由经济、 政治决定, 而不是由自然环境决定, 不选。 “二十四节气” 彰显出中国人对宇宙和自然界认知的独特性及其实践活动的丰富性,入选。“二十四节 气”并没有丰富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 不选。 “二十四节气”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 活方式,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

13、入选。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52 分) 13中国瓷器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精湛的工艺,但 20 世纪前半叶,中国瓷器艺术进入黯 然失色的历史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对瓷器艺术采取“保护、发展、提高”的 方针,瓷器艺术工作者不断深入生活,探索创新,创作了大量时代气息浓郁的艺术瓷及经济 适用瓷。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瓷器艺术更是进入一个全面繁荣发展的新时期。 (1)20 世纪前半叶中国瓷器艺术为什么会黯然失色?(6 分)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瓷器艺术的蓬勃发展对再创中华文 化的辉煌有什么启示?(20 分) 解析:(1)实际是要求回答近代中国文化衰微的

14、原因,根据教材知识回答即可。(2)实际 是要求结合材料回答如何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 结合材料以及教材相关知识, 可以从再创中 华文化的辉煌的根本保证、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基本保证等方面组织答案。 答案:(1)20 世纪前半叶,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和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 使瓷器艺术濒临人亡艺绝的境地。(6 分) (2)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是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的根本保证。 (5 分)文化工作者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 文化需求进行文化创新。(5 分)对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既要继承传统,又要为传统文化 5 注入新的时代精神。(5 分

15、)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充分吸收国外文化的有益成果,为我 所用等。(5 分) 14宣纸是中国传统的古典书画用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安徽泾县的宣纸颇负盛名,宣纸制作技艺 2009 年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作名录。 宣纸得名于唐, 成熟于宋元, 盛于明清, 兴于今, 传承千年从未间断, 享有“千 年寿纸”的美誉。由于宣纸有易于保存,经久不脆,不会褪色等特点,故有“纸寿千年”之 誉。 材料二宣纸从原料制作到成纸历时两年多、100 多道工序。宣纸按加工方法分为原纸 和加工纸。按纸张洇墨程度分为生宣、半熟宣和熟宣。熟宣是采用特种再加工技术形成更多 花色品种的加工宣纸,分蜡宣、矾宣、

16、色宣、色矾宣等百余种。书法和写意画用生宣,工笔 画用熟宣。 (1)结合材料一,说明中华文化的特点。(8 分) (2)结合材料一、二,分析安徽泾县宣纸的文化价值。(18 分) 解析:(1)审读材料,根据关键信息“宣纸得名于唐,成熟于宋元,盛于明清,兴于今, 传承千年从未间断”可以得出材料一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点。(2)可从宣纸制作技 艺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作用, 宣纸制作工艺作为传统文化对传承中华文明的作用, 宣 纸见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作用等方面分析作答。 答案:(1)“宣纸得名于唐,成熟于宋元,盛于明清,兴于今,传承千年从未间断”, 表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薪火相传、一脉相承。(8 分) (2)宣纸制作技艺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成就 的重要标志,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宣纸制作工艺复杂,体现了中华民族高超的智慧, 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宣纸有易于保存,经久不脆,不会褪色等特点,因此对传承 中华文明,见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重大意义。(每点 6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