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保险管理}第12章金融市场监管

上传人:卓****库 文档编号:141215911 上传时间:2020-08-05 格式:PPTX 页数:46 大小:1.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保险管理}第12章金融市场监管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金融保险管理}第12章金融市场监管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金融保险管理}第12章金融市场监管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金融保险管理}第12章金融市场监管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金融保险管理}第12章金融市场监管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融保险管理}第12章金融市场监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保险管理}第12章金融市场监管(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内容提要,金融风险 金融监管的必要性 金融市场监管概述 国内外金融市场的监管,金融风险 金融活动中,由于金融市场各种经济变量发生不确定的变化,从而使行为人蒙受损失或者获利的可能性,金融风险的特征 不确定性 传递性 双重性 普遍性 客观性 可测性,金融风险的分类 信用风险 流动性风险 利率风险 汇率风险 国家风险 购买力风险 市场风险 经营风险,内容提要,金融风险 金融监管的必要性 金融市场监管概述 国内外金融市场的监管,金融监管的必要性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作为金融活动载体的金融市场,能否保持高效、安全、健康和公平公开公正,对于整个经济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然而,在金融市场

2、中的某些领域往往易于出现市场失灵的现象,现代金融体系也存在内在风险性和脆弱性。,金融监管的必要性: 金融体系的内在脆弱性 金融行业的特殊性 金融市场主体行为的有限理性 金融资产价格的内在波动性,金融体系的内在脆弱性 金融危机和金融风险 马克思认为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的痼疾,与经济危机同行的就是金融危机。,明斯基认为金融市场的动荡是因为变换引起的,所谓变化是指一切可能影响宏观经济的因素。这些因素导致了市场泡沫的产生, 金德尔伯格认为市场的非理性行为导致了金融危机的爆发。 投机疯狂- 恐慌- 崩溃,金融行业的特殊性 垄断和价格扭曲 信息不对称和金融风险 金融市场服务系统的公用品性质,金融市场

3、主体的有限理性 从众行为 对信息的忽视和误用 囚徒困境 金融市场主体的个体理性和金融市场的集体理性之间、金融市场主体间的利益并不是一致的。对每一个金融市场主体都有利的方案未必能够保证得以实施。,金融资产价格的内在波动性 汇率的内在波动性 股票价格的内在波动性,金融监管的背景 金融系统的内在原因导致金融市场面临着金融风险。近几十年来,金融市场发生了很多变化,这些变化也使得金融市场面临着更多风险,对金融监管提出了更多要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金融国际化浪潮汹涌 随着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的发展,金融业突破了国家界限,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银行业经营开始全球化,随之而来的就是证券市场的全球化。 金

4、融市场的全球化导致了金融市场的崩溃可能蔓延,增加了系统风险,而且使各个国家都面对着他们无法控制的外国管辖风险。,金融混业经营趋势确立 在伦敦,1986年修改的股票交易法允许包括银行在内的非会员企业购买非会员公司的股票,结束了英国300年的分业经营传统。 在美国,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1998年被取消 在日本,1993年实施的金融体制改革允许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通过设立附属机构相互渗透,在欧盟,布鲁塞尔会议确立起来的统一金融监管体制公开允许欧盟国家银行业和证券业的结合。 目前的混业经营不仅使得银行业和证券业相互影响,也对监管提出了挑战。,金融衍生品交易加剧风险 衍生品的交易具有复杂性和隐蔽性 “以前看

5、一家金融机构的资产负责表,可以很快知道其风险状况而现在,资产负债表的信息很明显不能让你知道这些情况” 纽约储备银行行长,衍生品交易通常以小博大,风险大而集中 衍生品的盈利往往依赖于价格的大幅度波动,增加了市场价格的波动,使得金融系统更加不稳定。,国际性银行危机频繁发生 1974年5月拥有8亿美元资产的赫斯塔特银行在遭受4.5亿美元损失,经过几家大银行联手营救失败后被德国政府关闭 1974年,美国富兰克林银行进过官方长期营救,依然被宣布丧失偿还能力 1982年,意大利最大的私人银行拥有60亿美元资产的banco ambrisiano 倒闭,1983年11月,原德国最有威望的私人银行之一的SMH发

6、生经营危机 1984年,拥有41亿美元的美国银行大陆伊利斯诺国民银行几乎倒闭 1991年,国际商业信贷银行倒闭 1995年,具有233年历史的英国巴林银行被收购,金融市场监管的现实意义 保护投资者权益 维护金融市场正常秩序 健全金融市场体系,促进金融市场功能发挥 及时提供信息,提高金融市场效率,内容提要,金融风险 金融监管的必要性 金融市场监管概述 国内外金融市场的监管,金融市场监管的主体 公共机构(金融当局) 非官方的民间机构或者私人机构,金融监管的目标 提高全社会金融资源配置的效率 消除或限制因金融市场或金融产品本身的原因而给某些市场参与者带来的金融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的不对称,并避免因这些

7、不对称而造成交易的不公平,如非法交易、欺诈等,克服或者消减超过个别金融机构承受能力的、涉及整个经济或者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避免市场过大幅度的波动 促进整个金融市场的公平竞争 保障市场参与者的合法权益,金融监管的原则 依法管理 三公原则 自愿原则 政府监管与自律相结合,金融市场监管的主要内容 市场准入 业务运营 市场退出,金融市场监管的手段 法律手段 经济手段 行政手段 自律管理,金融监管理论 公共效益论 市场单独运作缺乏效率,需要通过政府干预来消除市场失灵所带来的价格扭曲,弥补效率损失。监管是政府对公众要求纠正某些社会个体和社会组织的不公平、不公正,以及无效率和低效率做法的回应。,俘虏论 随

8、着时间的推移,监管机构越来越为监管对象所支配,监管者越来越迁就被监管者的利益,而不是保卫公众利益。 监管经济学 监管是一种商品,并且这种商品的分配受供求影响。,内容提要,金融风险 金融监管的必要性 金融市场监管概述 国内外金融市场的监管,金融市场监管体制 各国由于金融市场发育程度不同,管理理念不同,法律及文化传统不同,在实践中形成了不同的体制模式。 大致分为集中型、自律型和中间型监管体制。,集中型监管体制 政府制定专门的金融市场管理法规,并针对不同金融工具,设置全国性的金融市场监管机构管理金融市场,自律型机构只起辅助作用。 美国是集中型监管体制的集中代表,自律型监管体制 自律型金融市场监管体制

9、是指政府除了进行必要的国家立法外,很少干预市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主要由交易所及交易商协会等组织进行自律监管的体制 从英国金融市场出现到1997年英国金融服务局(FSA)成立并运行的长期时间里,英国一直是自律监管的典型,中间型监管体系 既强调立法监督、又强调自律管理得体制,是集中型和自律型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的结果 二级监管中央政府和自律机构相结合 三级监管 中央、地方两级政府和自律机构相结合,国外金融市场监管体系逐步形成(20世纪30-70年代) 美国金融市场集中统一监管的确立 英国防止诈骗投资法(1958)公正交易法(1973)保护存款人法 日本证券交易法(1948)证券投资信托法(1951)1

10、964年成立大藏省证券局 外汇和外贸控制法(1971),20世纪70-80年代的金融监管 金融创新推动放松管制 国际性股市风暴导致政府加强管制,20世纪90年的以来的金融监管的发展 监管理念变化 强调的是鼓励证券业务创新和强化证券信息的充分披露,而不是法律管制,出现了全球性的金融制度大改革 1997年,英国将原来的证券投资委员会改名为金融服务局,开始取代传统的自律监管 1996年11月日本金融体系综合改革以提供日本金融业竞争力 1996年,美国全国性证券市场促进法,放松监管、提高竞争力、保护投资者,1999年,美国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确立混业经营原则 2002年,2002萨宾纳斯奥克斯来法案 安然事件反映了美国诸多漏洞,通过该法案打击商业欺诈、推动企业改革的公司改革法案 国际证券监管组织加强合作,中国的监管体制 中国现行的监管属于集中型监管体制 基本建立了相关法律体系 全国性监管机构 监管权力集中于政府机构,证交所等自律监管机构只起到辅助作用,中国金融市场的监管主体 政府监管机构 人民银行 外汇管理局 证券会(1992.10) 保监会(1998.11) 银监会(2003.4),自律性监管机构 证券交易所 证券业协会 我国的监管手段 行政性手段较多、法律体系逐渐完善、经济手段运用更加频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