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第二十六中学七年级历史第17课君主集权的强化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上传人:索**** 文档编号:141212543 上传时间:2020-08-05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8.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苏州市第二十六中学七年级历史第17课君主集权的强化教案人教新课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江苏省苏州市第二十六中学七年级历史第17课君主集权的强化教案人教新课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省苏州市第二十六中学七年级历史第17课君主集权的强化教案人教新课标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苏州市第二十六中学七年级历史第17课君主集权的强化教案人教新课标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用心爱心专心1 教学课题第 17 课 君主集权的强化 教学时间(日期、课时) 一课时 教材分析 【重点和难点】 1. 本课的重点是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明朝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强化的时期。明太祖通过废除行中书省, 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并设锦衣卫,大大 提高皇权, 奠定了明朝君主专制集权政治体制的基本格局。这些措施具有不同于前代 的明显特点, 如特务统治的出现、思想专制的强化等,其作用一方面巩固了明王朝的 统治, 创造了比较安定的政治局面,另一方面也给明朝的统治埋下了危机。因此应作 为学生学习的重点内容。 2.本课的难点是八股取士。这是明代科举考

2、试的重大变化,是君权加强在思想文化方 面的体现。明朝规定,科举专取“四书” “五经”命题, 并以宋儒朱熹的 四书集注 为依据,不能随意发表自己的见解,所谓“代圣贤立言”。行文格式有严格规定,文 章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体用排偶,谓 之八股文。这种高压专制、严格控制的奴化训练对中国的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的发 展造成严重阻碍, 但又是考试向标准化的重要发展。因此其八股取士无论从内容以及 影响看都是很复杂的,加之学生对“八股文”缺乏感性认识,更不易理解。需要教师 设计直观、通俗、有效并带趣味性的教学方法。 学情分析 1. 鉴于本课重点在于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因此

3、对于朱元璋的身世及其攻灭元朝、建 立明政权的情况,可简单介绍,不可占用过多时间。 2.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以前所学知识并提出问题:“一个新的封建王朝建立后,一般要采 取哪些措施来巩固统治?”通过学生回忆,引出“明太祖加强君权”这一内容。 3. 在学习“设三司,废丞相”这一措施时,教师可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提出问题: “明朝加强君权的政治措施有哪几方面的内容?”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归纳:“在 地方废行省,设三司;在中央废丞相,由六部分理朝政。”并进一步探究:“为什么 要采取这些措施?”或先引导学生回忆元朝行省的特点以及中国封建社会曾出现的相 权威胁君权的史实,再总结得出“这些措施意在防止大权旁落

4、( 地方威胁中央、相权 威胁君权 ) ,加强君主权力”的结论。 4. 在讲述“锦衣卫特务机构”这一知识点时,由于教材补充材料较多、较生动,教师可 充分加以利用,说明特务机构的功能在于监视官员、平民的活动及生活。 5. 在学习“八股取士”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必须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用尽量通俗的语 言解释“四书” “五经” “八股文”等概念,例如可摘录一篇典型的八股文请学生阅 读,使其对“八股文”有相应的感性认识。对于“八股取士”造成的影响,教师可组 织课堂讨论,并利用教材“动脑筋” 思考题,力争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八股文的 作用。 6. 教师提出问题:“你认为明太祖朱元璋加强君权对当时的社会有何

5、作用?”经过学生 讨论, 教师归纳,得出“其作用一方面巩固了明王朝的统治,创造了比较安定的政治 局面,另一方面也给明朝的统治埋下了危机”的历史结论。 7. “靖难之役”这一知识点并非本节教学重点。进行一般性介绍即可。 用心爱心专心2 8. 教师可展示明朝初年中国政治形势图,请学生思考: “明成祖迁都北京的目的是什么?” 待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得出“此举意在加强边防,是有利于明朝统治的举措,也 是充满勇气的行为”的结论。然后讲述明成祖继续削藩、增设东厂的举措,说明这些 措施是明太祖强化君主专制的继续和发展。 9. 结合明成祖及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可通过以下提问作为本节学习的小结:“明朝 君权加

6、强的特点是什么?”或者“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有哪些是前代未曾出现过的? 说明了什么问题?”经过学生思考回答,得出“明朝时我国封建制度已渐趋衰落”这 一历史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明太祖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 废除丞 相和中书省,以六部处理朝政,设置锦衣卫,以八股取士以及明成祖迁都北京、 实行削藩、增设东厂等加强君主专制的基本史实,包括政治、文化方面的措施及 特点。 2.通过联系以往封建王朝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统治的措施与明朝的相关措施对比,概 括明朝加强君权的特点,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综合分析、对比史实的能力; 通过对科举制度的评价,提高学生运用辩证的两点论的

7、方法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3.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明朝君权的加强,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多民 族国家的统一,但同时它又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设备(PPT ) 集体备课意见和主要参考资料 1. 鉴于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史的尾声阶段,因此本课的学习应注意前后联系。可进行联系、 对比、 总结的内容较多,教师虽不必面面俱到,但应选择一二内容进行分析,指导学生形 成历史发展的整体脉络。 2. 对“八股取士” 这一内容可进行课堂讨论,既可围绕该知识点,也可就整个科举制度展开。 教师在讨论时可补充一些形象而典型的材料,如“范进中举” 等,再结合隋唐时期科举制

8、 度的内容及作用,指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及历史作用,用发展变化的眼光来看待、评价历 史现象。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由于明初统治者通过休养生息从而使明朝前期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得以加强,经济迅速 发展,对外交往活跃,边疆各族进一步得到发展。但是,在明初发展的同时,封建制度在 中国社会已渐趋衰落,所以在明朝后期出现了封建统治的危机。 在我国封建社会里,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规模之大,次数之多,是世界上少见的。课本上已 讲过的就有秦末陈胜、吴广起义。西汉末年绿林、赤眉起义,东汉末年黄巾起义,隋末翟 让、李密起义,唐末黄巢起义,元末红巾军起义。到了明末,又爆发了一次规模空前的农 民战争。 【讲授新课】 一、

9、闯王进京埋葬明王朝 1明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 用心爱心专心3 根本原因:明朝后期,宦官专权,政治腐败; 土地高度集中,田赋剥削的苛重。 直接原因:陕北连年灾荒,农民活不下去, 官府却仍旧催逼租税。 明朝后期, 除了政治十分腐败之外,在经济上同样也出现了危机。首先是土地高度集 中,其次, 是明统治者还无休止地对人民横征暴敛。再加上天灾频繁,使广大劳动人民陷 于水深火热之中。土地贫瘠的陕西北部,灾情更为严重,连年大旱,颗粒无收,农民只 得吃石粉充饥。摆在广大农民面前只有两条路:不从斗争中求生存,就坐以待毙。明末农 民战争终于爆发了。 2明末农民战争的经过 当时农民起义总称“三十六营”。其中最著名的

10、首领是高迎祥,称为闯王。高迎祥牺 牲后,众推谋略过人、英勇善战的李自成为闯王,此后,起义军主要分为两支,一支由李 自成率领,另一支由张献忠率领。(简介李自成)李自成农民军提出“均田免粮”口号。 那时河南连年受风灾、旱灾,斗米万钱,饥民遍野。为了适应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 针对当时土地高度集中,赋税过于繁重, 社会矛盾十分尖锐的具体情况,李自成农民军鲜 明地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这个斗争口号,触及到封建土地所有制,适应了农民对土 地的强烈要求和减免沉重赋税的迫切愿望,因而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这一口号的提 出,把农民起义斗争的目标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中原地区广泛流行的民谣(“吃他娘,着他娘

11、,吃着不尽有闯王,不当差,不纳粮” 和“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也说明了人民群众对李自成 农民军的欢迎,起义军攻占河南的中心洛阳以后,处死了贪暴残忍的福王朱常洵,将地 主的粮食、财物分给饥民,起义军的力量迅速壮大起来,发展到100 多万人。 李自成农民军建立大顺政权,攻占北京推翻明朝(1644 年) 二、满 洲的建立和清朝的兴起 1满洲的兴起 女真的首领努尔哈赤统一各部。1616 年,努尔哈赤自立为汗,国号金,史称后金。 后努尔哈赤迁都沈阳,称为盛京。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继承汗位。皇太极改女真名为满 洲。 2清朝的兴起 1636 年,皇太极在盛京称帝,改国号为清。皇太

12、极就是清太宗。随后对明朝加强攻 势。 清朝摄政王多尔衮率军南下,想夺取全国政权。驻守山海关拥有重兵的明将吴三桂请 求清 朝出兵援助。这样,在共同镇压农民起义军维护地主阶级利益的前提下,满汉贵族 地主勾结起来,向农民军反扑。 这是以往的历次农民战争不曾遇到的、新的、复杂的严重 情况。 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为抵御清军入关,李自成率军亲征,在山海关与明朝降将吴 三桂大战。清军突然杀出,农民军战败。起义军节节失利,决定撤离北京。最后李自成兵 败被杀。 三、君主集权的强化 用心爱心专心4 清朝初期, 中央政权机构大体采用明朝制度,设置内阁和六部,但还保留着由满洲贵 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一切军国大事都

13、要经过议政王大臣会议讨论,一经决定, 连皇 帝也不能改变,对于皇权大大不利。 为加强君主专制,雍正帝设立军机处(简介什么是军机处,有什么作用。)这样,军 国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地方军政首脑实际上也直接听从皇帝指挥。议政王大臣会议名 存实亡,到乾隆时期撤销。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为加强君主专制,清朝统治者还大兴文字狱(简介何谓文字狱,以及当时一些著名的 文字狱)。康熙、雍正和乾隆时期很著名。 文字狱造成了社会的恐怖,摧残了人才, 许多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从而禁锢思想, 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板书设计 一、闯王进京埋葬明王朝 1明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 根本原因:明朝后期,宦官专权,政治腐败; 土地高度集中,田赋剥削的苛重。 直接原因:陕北连年灾荒,农民活不下去, 官府却仍旧催逼租税。 2明末农民战争的经过 李自成农民军建立大顺政权,攻占北京推翻明朝(1644 年) 二、满洲的建立和清朝的兴起 1满洲的兴起 2清朝的兴起 1636 年,皇太极在盛京称帝,改国号为清。 三、君主集权的强化 1. 军机处 2. 文字狱 作业布置 同步探究p. 填充练习图册p.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