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中秋发演讲稿

上传人:xg****9 文档编号:141209039 上传时间:2020-08-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理中秋发演讲稿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整理中秋发演讲稿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整理中秋发演讲稿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整理中秋发演讲稿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整理中秋发演讲稿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整理中秋发演讲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中秋发演讲稿(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秋发演讲稿老师们,同学们:大家上午好!秋浓了,月圆了,再过几天,1年1度的传统节日中秋节快到了!在此,我祝老师们、同学们中秋快乐、学习进步、工作如意!中秋的月最圆,中秋的月最明,中秋的月最美,所以又被称为“团圆节”。金桂飘香,花好月圆,在这美好的节日里,人们赏月、吃月饼、走亲访友不管甚么情势,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的无穷酷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秋是中华珍宝之1,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国人特别讲求亲情,特别珍视团圆,中秋节尤其甚。中秋,是1个飘溢亲情的节日;中秋,是1个弥漫团圆的时节。这个时节,感受亲情、释放亲情、促进亲情;这个时节,盼望团圆、寻求团圆、享受团圆这些,都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主旋律。同

2、学们,1定能背诵出许多关于中秋的千古佳句,比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希望人久长,千里共婵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些佳句之所以能穿透历史的时空流传至今,不正是由于我们人类有着的共同信心吗?中秋最美是亲情。1家人团圆在1起,讲不完的话,叙不完的情,诉说着人们同1个心声:亲情是黑暗中的灯塔,是荒漠中的甘泉,是雨后的彩虹中秋最美是思念。月亮最美,美不过思念;月亮,高不过想念。中秋圆月会把我们的眼光和思念传递给我们想念的人和我们牵挂的人,祝他们没有忧愁,永久幸福,没有烦恼,永久快乐!中秋最美是感恩!不必多言,给父母1个微笑,给亲友1个问候,递上1杯清茶,送上1口月饼,这是我们给予父母的

3、回报。感谢父母给予的生命,感谢父母给予的培养老师们,同学们,这个中秋,我们要用1颗感恩的心来度过!心怀感恩!感恩1切造就我们的人,感恩1切帮助我们成长的人!心怀感恩,我们才晓得尊重师长,才晓得关心帮助他人,才晓得勤奋学习、珍重自己,才会具有快乐,具有幸福!老师们,同学们,中秋最美,美不过1颗感恩的心!中秋最美,美不过真心的祝愿!尊重的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x月x日星期x,就是农历的8月105,是我国的传统佳节中秋节,是仅次于春节的第2大传统节日,又被认为是我们中国人的团圆节。每到这1天,许多阔别故乡的游子,纷纭赶回家中,与父母亲友欢聚1堂,把酒言欢。中秋的月最圆,最明,最美;中秋月如水如

4、镜,诗情画意,充满浓浓的亲情。现在,我想问问大家:你们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吗?每一年农历8月105,就是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候是1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2大传统节日。“中秋”1词最早在周代就已出现,而中秋节的盛行开始于宋代。为何叫“中秋”呢?由于农历8月105这1天是在3秋当中,所以称“中秋”。中秋节还有许多称呼:“8月节”、“8月半”、“月节”、“月夕”等等。中秋节原是丰收的节日。过去,人们在丰收的季节里,总要大事庆祝1番,庆祝1年的好收获,享受丰收的喜悦。中秋时节云稀雾少,月光洁白,民间除要举行赏月、祭月、吃月饼祝愿团圆等1系列活动,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

5、塔等活动。中秋节还有许多美好的传说,嫦娥奔月、吴刚折桂、玉兔捣药等等。这些无不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穷的酷爱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人们吟诵中秋节的诗词歌赋很多,最确当然要数宋朝大文豪苏轼的“希望人久长,千里共婵娟”。同事们,在这美好的日子里,你有何感想呢?我相信,很多人的答案是:想家,想念父母。是的,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节这1份思念固然会更深切,特别是1轮明月高挂的时刻。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学子在这美好的日子里,都会思念亲人,思念故乡,挂念着祖国,希望与亲人团圆,同享欢乐。在这佳节到来之际,我倡议每位同事都做3件事:第1,孝敬父母尊长,为自己小家的幸福和谐做能力所及的努力,小家安定才是祖国繁华的条件!

6、第2,为那些不能回家辛苦耕耘在讲台上的老师发个短信,道1声:中秋快乐!最后我衷心肠向无私工作的全部员工,向勤奋工作的全部同事,向你们的家人和朋友提早道1声:中秋快乐!尊重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上午好!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中秋节行将来临了,本日,我们在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中秋情思。在这金秋送爽的9月,我们又将迎来1年1度的中秋佳节,又将欣赏到皓月当空的美景,当我们仰望天穹时,脑海中定会显现起那优美的诗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是啊,人生有诸多事情难以两全,多少在外求学和工作的人们,为了自己的理想,此时不能回到亲人身旁。正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节1直被人们喻

7、为有人情味,最富有诗情画意的节日,而这1每天上的明月又分外明亮,分外的圆,所以又叫团圆节。中秋赏月,民间1直流传着多个不同的传说和美丽的神话故事,固然最为人们熟习的是嫦娥奔月了。在多民族的我国,有许多个民族也在欢庆中秋节,虽然庆祝方式各异,但其寓意,也都是在祁求国泰民安,丰衣足食,团团圆圆,平平安安。所以这天都以月饼作为礼物,亲友间相互赠送,以取团圆之意,家家赏月欢宴,显现太平盛世,平和,文明的景象,团圆节哦,也让我们更加深切盼望海峡两岸同胞们早日团圆,祖国的统1大业早日实现。随着中秋节的行将来临,我们伟大的祖国建国x周年国庆节,也相继而来,更增加了节日喜庆的气氛,在我们欢庆这双节之时,我们也

8、应当在学业上来个共赢,为国家的建设,民族的振兴。造就成祖国有用之材,我们共同去努力吧!老师们,同学们:秋浓了,月圆了,又1个中秋要到了!本周x,农历的8月105,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中秋节,处在1年秋季的中期,所以称为“中秋”,它仅仅次于春节,是我国的第2大传统节日。中秋的月最圆,中秋的月最明,中秋的月最美,所以又被称为“团圆节”。金桂飘香,花好月圆,在这美好的节日里,人们赏月、吃月饼、走亲访友不管甚么情势,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的无穷酷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秋是中华珍宝之1,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国人特别讲求亲情,特别珍视团圆,中秋节尤其甚。中秋,是1个飘溢亲情的节日;中秋,是1个弥漫团圆的

9、时节。这个时节,感受亲情、释放亲情、促进亲情;这个时节,盼望团圆、寻求团圆、享受团圆这些,都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主旋律。同学们,1定能背诵出许多关于中秋的千古佳句,比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希望人久长,千里共婵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些佳句之所以能穿透历史的时空流传至今,不正是由于我们人类有着的共同信心吗。中秋最美是亲情。1家人团圆在1起,讲不完的话,叙不完的情,诉说着人们同1个心声:亲情是黑暗中的灯塔,是荒漠中的甘泉,是雨后的彩虹中秋最美是思念。月亮最美,美不过思念;月亮,高不过想念。中秋圆月会把我们的眼光和思念传递给我们想念的人和我们牵挂的人,祝他们没有忧愁,永久幸福,没有烦

10、恼,永久快乐!中秋最美是感恩!不必多言,给父母1个微笑,给亲友1个问候,递上1杯清茶,送上1口月饼,这是我们给予父母的回报。感谢父母给予的生命,感谢父母给予的培养老师们,同学们,这个中秋,我们要用1颗感恩的心来度过!心怀感恩!感恩1切造就我们的人,感恩1切帮助我们成长的人!心怀感恩,我们才晓得尊重师长,才晓得关心帮助他人,才晓得勤奋学习、珍重自己,才会具有快乐,具有幸福!老师们,同学们,中秋最美,美不过1颗感恩的心!中秋最美,美不过真心的祝愿!在此,我代表学校,祝老师们、同学们中秋快乐,1切美满!尊重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在这天高气爽的金秋9月,我们又将迎来1年1度的中秋佳节!随着科学

11、技术的飞速发展,生活的节奏愈来愈快,喧嚣的都市车水马龙,奔走的人们已很难使自己停下来,但是每到8月105中秋节到来之时,1轮皓月高挂天空,传统佳节的温馨便俘虏了繁忙着的人们的心灵。我们相互传递的礼物,不止是礼物,还是问候,是祝愿,是浓浓的民俗文化。中秋之夜,月色洁白,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意味,因此,又称8月105为团圆节。中秋节与元宵节和端五节并称为我国3大传统佳节。究中秋节之来源,与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神话传说有着密切的关系。故中秋节的民间风俗多与月亮有关。赏月、拜月、吃团圆月饼等,均源于此。古代帝王有春季祭日,秋季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到了后来赏月重于祭月,严肃的祭祀

12、变成了轻松的欢娱。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朝极盛,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宋朝、明朝、清朝宫庭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范围。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每当中秋月亮升起,于露天设案,将月饼、石榴、枣子等水果供于桌案上,拜月后,全家人围桌而坐,边吃边谈,共赏明月。现在,祭月拜月活动已被范围盛大、多彩多姿的大众赏月游乐活动所替换。这个中秋,我们又将欣赏到皓月当空的美景,当我们仰望天空那1轮明月时,脑海中会显现那些优美的诗句: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中秋古往今来,寄托着多少中华儿女的乡愁与离情。每逢佳节倍思亲,同根同宗居住在世界各地的华人,都将在这1节日里重温民俗再叙乡情。面对国旗,面对辛苦的老师,我们想说:是师院附中把我们聚集到成才的摇篮,让我们在这个摇篮中相互团结,努力拼搏。最后,在这金风送爽、丹桂飘香之际,祝全校师生合家幸福,中秋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