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深圳二模语文试题答案解析

上传人:ja****ee 文档编号:141208205 上传时间:2020-08-05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1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深圳二模语文试题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2020年深圳二模语文试题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2020年深圳二模语文试题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2020年深圳二模语文试题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2020年深圳二模语文试题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深圳二模语文试题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深圳二模语文试题答案解析(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年深圳二模语文试题答案解析试卷共10页,卷面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尚勇,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传统。盘古开天、女娲炼石、愚公移山、大禹治水,这些言说先民心志的神话传说,都包含着对“勇”的崇仰和赞颂。

2、可以说,一部中华文明史,就是中华民族英勇面对无数困难和挑战的不屈奋斗史。在栉风沐雨一路向前的历史征程中,“勇者不惧”深深地刻写在中华民族的性格之中,成为无比珍贵的民族精神基因。“勇者不惧”之“勇”,是大勇,而非小勇。小勇者,不能忍小辱小过,睚眦之仇必报,这是匹夫之勇。大勇者何?循大义、迎难上,义无反顾、无所畏惧,是为大勇。大勇之“大”,在与“义”融。鲁莽强悍、好勇斗狠,并不是真正的勇敢;真正的勇敢,是指人们在危难面前坚守道义、坚定前行的无畏气概。勇者的无畏气概,产生于道义的感召。如果自己的行为是正确的,哪怕有千军万马的阻拦,我们也要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礼记有云:“有义之谓勇敢。”我们之所以推崇

3、勇者,就是因为勇者能够无惧地坚守并光大道义。勇者在道义的感召下能够不惧艰险,甚至不惧牺牲,但勇者并非一无所惧。中国古人向来批评那种什么都不惧怕、什么都不忌惮、什么都不敬畏的蛮勇。可以说,中华文化推崇的“勇者不惧”,实是“无惧”与“有惧”的统一。从大义、大局的角度出发,要藐视一切困难、无惧任何挑战;从具体行事的角度出发,则要心怀敬畏、朝乾夕惕、如履薄冰。此外,在道义感召下不惧外在艰险,却时常忧惧道之不行、义之不彰,这也是勇者内心兼具的“无惧”与“有惧”。真正的勇者,有锐气,也有静气。孟子与弟子公孙丑讨论“勇德”时曾提到“不动心”的概念。所谓“不动心”,就是指在突如其来的危险面前能镇定自若、岿然不

4、动,“每临大事有静气”。同时,这种不动如山的强大定力、静气,又“至大至刚”“折而不挠”,有着压倒和战胜一切的韧性与力量。沉着的静气,进取的锐气,一同滋养着勇者的不惧品格。如何培养这种临危不惧的进取锐气与沉着静气呢?中国古人提出了克己与成己的辩证工夫。孔子及其弟子周游列国时,曾在陈、蔡之间被军队围困而一度绝粮。情势危急之下从人忧慌失据,但孔子却始终沉着冷静,“歌两柱之间”“修乐不休”。危机解除后,子贡表示要铭记这场不幸遭遇,孔子直接反驳道:“夫陈、蔡之间,丘之幸也!二三子从丘者,皆幸人也!”孔子为何珍视这场坎坷遭遇?他把艰难困苦当作了成就英勇人格的重要外在条件。当然,困境本身不能成就勇士,真正成

5、就勇士的,是人们面对困境时的修为和态度。周易谓:“蹇,君子以反身修德。”面对外在的艰难险境,我们要反求诸己,在克除内心恐惧、忧愁、烦扰的同时,积极自我砥砺、超越突破,并在道义感召下奋发有为。中国古人常以玉相比相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玉“折而不挠,阙而不荏”的特点与“勇者不惧”的品格高度相似。同时,从石到玉的切、磋、琢、磨过程也与人在困境中锤炼无畏勇气的历程相类似。“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中华民族在数千年风雨征程中,没有被任何外在困难吓倒,而是凭着自己在其间砥砺出的“勇者不惧”的品格,开辟出文明的新天地,书写出发展进步的新篇章。面对当前之新冠肺炎疫情,中华民族强劲地展现着,也进一步锤炼着这一

6、宝贵的精神品格。(摘编自沈壮海刘水静也说“勇者不惧”)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都是赞颂“勇”的,“勇者不惧”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基因。B勇者受到道义的感召,就会产生无畏的气概,不论任何情形都能勇往直前、一无所惧。C真正的勇者既要做到藐视困难、勇往直前,又要在突如其来的危险面前保持镇定。D外在的艰难险境成就了勇士,使得勇士克服自身烦忧,积极超越自我,成就英勇人格。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从概念内涵、行为特点和培养方式三个层面对“勇者不惧”进行了充分论证。B文章把“勇者不惧”区分为“不惧”和“有惧”两种对立的情况,体现

7、出辩证思维。C文章大量引用中国古代的格言,体现出中华民族“尚勇”的精神传统源远流长。D文章末段将玉和“勇者”进行类比,分析了两者在自身品格与磨砺过程上的相似性。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不能忍受小辱的好勇,没有敬畏之心的蛮勇,锐气有余静气不足,都称不上是真正的“勇者无惧”。B真正的勇者要心系道义,坚守道义,并把困境当作机遇,在困境中修炼自己“勇者不惧”的品格。C孔子有临危不惧的沉着静气,因此他反对子贡将危机当作不幸的遭遇,而将其视为幸运的事情。D新冠肺炎疫情中义无反顾奔赴抗疫一线的逆行者,在“克己”中“成己”,体现“勇者不惧”的大勇。(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

8、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黄河中游地区绝大部分属黄土高原。因土壤强烈侵蚀、水土严重流失,大量泥沙流入黄河,其中80%来自河口镇与潼关间的多沙区。恒河多年平均输沙量与黄河花园口站相差不大,但多年平均径流量是花园口的8倍。黄河这一特点,导致由暴雨洪水和冰凌洪水造成的水灾几乎遍及上中下游及其支流。不少学者认为在黄河流域采取自然修复的手段,是对生态最有效的保护。但黄河难治的症结在于沙多,其治理必须与依靠工程措施对黄土高原的治理相结合,不能仅局限于水土保持的传统模式。面向我国经济发展将向西部转移的大势,按照现在的经济实力、技术水平与施工能力,利用现代工程措施减弱黄土侵蚀强度,主动拦减入黄

9、泥沙量,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的角度讲是必要的。此外,水少是黄河冲积河段河床不断淤积升高的主要动力因素,也是黄河难治的另一原因,水资源客观上是华北与黄河中上游地区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最大制约因素,应着实提高黄河流域水安全保障水平,将从外流域调水入黄作为国家水资源安全保障的重大举措。(摘编自张红武黄河流域保护和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材料二:表1黄河流域各省区2018年水资源总量状况及近年来GDP总量全国占比区域水资源GDP总量全国占比总量(亿立方米)全国占比(%)2019年2013年2008年2003年1999年黄河流域总计2947.810.7321.9523.3623.8521.1520.8

10、2上游青海961.93.500.320.340.310.280.28甘肃333.31.210.951.030.971.021.10宁夏14.70.050.410.420.370.320.30中游内蒙古461.51.681.882.742.621.741.59陕西371.41.352.822.622.251.891.83山西121.90.441.862.052.252.081.92下游河南339.81.245.935.215.555.015.19山东343.31.257.778.959.528.818.61(摘编自郭晗等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治理:机理诠释与现实策略)材料三:历代的黄河治理活动

11、为黄河安澜、保障社会生产、维持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大禹为了治理洪水,置个人利益于不顾,“三过家门而不入”,历经13年,耗尽心血与体力,终于完成了治水的大业。北宋熙宁年间,为疏浚黄河及汴河中的泥沙,人们创制了铁龙爪与浚川耙,近代的浚河机船即由浚川耙演变而来。元代贾鲁亲自踏勘了黄河下游河道,掌握第一手资料,据此设计了下游河道的综合治理方针,用短短七个月时间结束了将近九年的黄河水患。明代潘季驯一生多次治河,始终心系治黄大计,离职前还对神宗皇帝说“去国之臣,心犹在河”。他主张“束水攻沙”,即在河两岸高筑堤防,以堤束水,既可防洪,又可冲刷河槽中的泥沙,使河道不致淤塞。康熙皇帝不仅重视黄河治理,

12、还在六次南巡河工的过程中,特别注重问询民生情况,解决民生疾苦。乾隆年间的御史胡定在治河实践中发现,黄河泥沙多出自三门以上及山西条山一带的破涧中,于是让地方官于涧口筑坝堰来拦截上中游支流河段裹挟而下的大量泥沙,大大减少下游的泥沙淤积与洪涝灾害。在治理黄河的过程中形成的中华民族独有的黄河精神,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在这种精神的指引下,不断发展科技与机制创新,黄河流域的饮水安全、粮食生产等普遍获得了充足的水源保障。从1999年8月12日至今,黄河已实现连续20年不断流。(摘编自张建松讲好历史上黄河治理故事应关注的几个问题)4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黄河上游

13、的青海与下游的河南相比,水资源更充足,但经济相对落后;河南经济发展水平更高,水资源短缺的状况更明显。B总体来看,黄河流域经济在19992013年间发展很快,之后减缓了速度,在近20年走出一条从快到慢的变化曲线。C黄河流域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从经济发展水平分布来看,总体按照上游、中游、下游表现出从低到高的阶梯型分布。D黄河上游地区GDP总量小,发展速度相对稳定,中游地区和下游地区内部则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分化的趋势。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黄河花园口站径流量大约为恒河的八分之一,河水年均输沙量却差不多。大量泥沙流入黄河导致水灾几乎遍及黄河上中下游。B土壤强烈侵蚀导致

14、大量泥沙入黄,是黄河难以治理的主要原因,黄河治理应以自然修复手段为主,以其他工程措施为辅。C虽同样是修筑堤坝以治理黄河,但潘季驯的“束水攻沙”主张以堤束水冲刷泥沙,胡定则强调筑坝堰来拦截泥沙。D黄河流域水安全事关国家水资源安全的大局。近20年来黄河未曾断流这一成果的取得,离不开对前人黄河精神的传承。6黄河精神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黄河精神的内涵。(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红柳杜文娟新兵训练三个月了,仍未结束。晚上八点,太阳还挂在天上,恍如白昼。绿洲尽头,雪山洁白而静默。李秦川想起家门口的秦岭。秦岭雪天,他从雪坡滑下,滑

15、到山下果园去。上山前,连队要每位新兵用座机给家里报平安。前面的新兵抹着眼泪出去了。李秦川拨通父亲手机,刚说两句,就听见母亲在哽咽。李秦川说:老妈,这里的绿洲比咱关中平原还辽阔,牛肥马壮,到了秋天,还瓜果飘香哩。母亲的声音明朗多了,嘱咐他吃好睡好,两年时间一晃就过去了。车队在锣鼓喧天中缓缓前行。一位新兵说:从家乡出发时已经敲锣打鼓了,怎么又欢送啊。有人解释:新兵和高原兵是两码事,新兵离开绿洲,上了雪域高原,才算高原兵。李秦川感叹道:了不起,以后叫你博士得了。怎么想起当兵来啦?那人见李秦川没有调侃的意思,说:当两年兵就有资格报考军校,军校毕业就是军官了。李秦川说,我没想那么远,我不愿南下打工,家人要我到西安学手艺,我也不爱学。车向高原挺进。李秦川感到太阳穴剧烈疼痛,身体软塌塌的。隐约间,听见呕吐声,大口喘气声。窗外白雪皑皑,一长串鸣笛划破静谧的天空。军医说:路边有一座烈士陵园,车辆从这里经过都要鸣笛致意。李秦川问:为什么埋在这里?千里无人区,只有路人祭拜。军医说:以前想过动迁,挖开一座坟墓,你猜怎么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