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案例}中国石油公司并购哈萨克斯坦石公司案例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41207406 上传时间:2020-08-05 格式:PPTX 页数:28 大小:1,000.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管理案例}中国石油公司并购哈萨克斯坦石公司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企业管理案例}中国石油公司并购哈萨克斯坦石公司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企业管理案例}中国石油公司并购哈萨克斯坦石公司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企业管理案例}中国石油公司并购哈萨克斯坦石公司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企业管理案例}中国石油公司并购哈萨克斯坦石公司案例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管理案例}中国石油公司并购哈萨克斯坦石公司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管理案例}中国石油公司并购哈萨克斯坦石公司案例(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石油公司并购哈萨克斯坦国家石公司案例分析,小组成员及分工,中国石油公司并购哈萨克斯坦国家石油公司,案例分析,并 购 背 景,并 购 动 因,并购方式及过程,中石油优劣势分析,并 购 后 的 效 果,目录,并 购 启 示,分析流程,背 景 概 述,背景概述,中石油先后战胜了印度竞争对手、俄罗斯卢克石油公司,经历了艰难谈判和法庭上的唇枪舌剑,最终在2005年10月,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通过其全资子公司中油国际以每股55美元共计41.8亿美元收购哈萨克斯坦PK石油公司,并获得加拿大地方法院的最终裁决,批准中国石油集团100%收购 pk公司,中国石油公司的背景,中国石油公司的背景,中国石油天然

2、气集团公司(英文缩写:CNPC) 是由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特大型央企,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中国主要的油气生产商和供应商之一,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于1998年7月开始实行上下游、内外贸、产销一体化、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运作,跨地区、跨行业、跨国经营的综合性石油公司。2004年国内生产原油11176.1万吨,生产天然气286.6亿立方米,加工原油11077.5万吨;同时在海外获取权益原油产量1642.3万吨、天然气产量25.9亿立方米。全年实现销售收入5707亿元,实现利润1289亿元,实现利润在国内企业中位居榜首,并购前PK公司的背景,并购前PK公司的背景,PK石油公司是在加拿大注册的国际石油公司,

3、总资产12.69亿美元,是当地的第二大外国石油生产商,也是最大的石油商、成品油供货商。该公司在加拿大、美国、英国、德国和哈萨克斯坦证券交易所上市,其油气田、炼厂等资产全部在哈萨克斯坦境内,年原油生产能力超过700万吨,约合日产14万桶,已拥有证实和可能的原油储存量共5.5亿桶。,中国石油公司并购哈萨克斯坦国家石油公司,案例分析,并 购 背 景,并 购 动 因,并购方式及过程,中石油优劣势分析,并 购 后 的 效 果,目录,并 购 启 示,分析流程,缓解国际油价飙升给国内经济发展带来的困境;,增加石油开采率;,获得石油利益,在国际石油价格每日飙升的情况下,中国石油作为一家有实力的国有企业并购PK

4、公司,总体上讲有以下几个动机:,争夺里海油气资源开采的主动权,缓解国际油价飙升给国内经济发展带来的困境,美国对伊拉克的战争结束后,石油价格的一路飙升,从站前的28.33美元每桶涨到创纪录的75美元每桶。当时,世界各国尤其是能源消费国对本国经济发展纷纷亮起了红灯。1993年,我国开始从一个能源生产国转为能源消费国,持续高速的经济发展对能源的需求更是与日俱增。油价的上涨给国家带来了额外的负担。为了缓解、避免出现因能源紧张而阻碍经济发展的局面,国家不断调整自己的能源战略。作为中国石油工业代表的三大石油集团:中石油、中海油、中石化那几年频繁的进行跨国收购活动就是基于这个重要动因。,增加石油开采率,中石

5、油虽然是中国石油市场的三大巨头之一,但即使在产量空前提高的2004年,原油开采增长率也仅为0.5%。若收购PK公司成功。可一举增收6%的原油产量,这将是一个超越10年的大跃式胜利。 此次竞购PK公司如果成功,中石油可获得5.5亿桶原油,依41.8亿美元计算,每桶7.06美元,可资比较的是,此前中海油以185亿元收购尤尼科17.5亿桶原油储备,每桶超过10美元。中石油的竞购价格已经相当吸引人,但是最终还是不欢而散。,获得石油利益,中石油在哈萨克斯坦这个邻邦的得到了很多的利益。中石油在哈萨克斯坦拥有Aktobe油田70.4%权益,以及North Buzachi油田50%权益,加上此次收购,将令中石

6、油在该国拥有的石油储备超过10亿桶佑当量,相当与哈萨克斯坦石油储备量的2%。,争夺里海油气资源开采的主动权,中石油集团在中亚的基本战略是,以哈萨克斯坦境内的石油公司的能源合作作为重点,力争进入里海油田的开发。 里海是继波斯湾之后友谊块世界级的产油区,被誉为21世纪世界最重要的能源供应基地之一,仅哈属里海部分预计石油地质储量就有134.5亿吨。而约5600平方公里的里海北部顶目,被国际石油界认为是最具商业价值的项目。其中卡莎干油田是目前世界上最大以及30年来最重要的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发现之一,预期可供开采的储量最多达130亿桶油当量。进入这一地区一直是中国石油企业海外发展的战略优选。2003年3月

7、,中石化和中海油曾联手出资6.15亿美元收购英国天然气公司在卡莎干项目8.33%的权益,但是由于原股东形使优先购买权,中石化和中海油无果而终。早在两年前,中石油集团便宣布计划到2020年,总共投入资产180亿美元(约合1500亿人名币)在海外进行油气资源的勘探与生产,平摊到每年有100亿投资,相当于中石油的勘探与生产的近1/5。收购PK公司如果成功,对中石油意味着一举完成了三年多时间要做的海外投资“任务”。,中国石油公司并购哈萨克斯坦国家石油公司,案例分析,并 购 背 景,并 购 动 因,并购方式及过程,中石油优劣势分析,并 购 后 的 效 果,目录,并 购 启 示,分析流程,10月18日,哈

8、萨克斯坦石油公司股东大会以99.04%的赞成比例高票通过了该项收购。 10月19日,中石油宣布经在加拿大阿尔伯塔省卡尔加里举行的哈萨克斯坦石油公司(Petro Kazakhstan,以下简称PK石油公司)股东大会投票表决,通过中油国际(CNPCI,中石油 全资子公司)以每股55美元的价格100%收购PK石油公司。这一报价总价值约为亿美元,是迄今为止中国企业最大的海外收购案。,并购的方式及过程,中石油同时宣布的还有10月15日同哈萨克斯坦国家石油公司签署的相互谅解备忘录,根据该谅解备忘录,哈萨克斯坦国家石油公司将获得为保持国家对矿产资源开发活动的战略控制所需的PK石油公司部分股份,并获得在对等条

9、件下联合管理奇姆肯特炼油厂和成品油销售的权利。 中石油并未公布“备忘录”的具体内容,但哈萨克斯坦石油公司的委托机构表示,中石油将出让三分之一(33%)的股分,约合14亿美元,这一价格与中石油的购入价格相当。,中国石油公司并购哈萨克斯坦国家石油公司,案例分析,并 购 背 景,并 购 动 因,并购方式及过程,中石油优劣势分析,并 购 后 的 效 果,目录,并 购 启 示,分析流程,中石油优势,劣势分析,机会,中国石油公司的swot分析,挑战,1、良好的企业形象:中国境内最大的原油,天然气生产,供应商和最大的炼油化工产品生产,供应商。全球五百求的体位。同时,国有大型企业集团雄厚的资金实力和政府的大力

10、支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 与哈萨克斯坦融洽的外交关系:中哈是邻国。并且在地缘政治上互为合作伙伴。,3、横向并购产生协同效应:它是指为了提高规模效益和市场占有率而在同一类产品的产销部门之间发生的并购行为。中石油并购PK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提高了市场份额,增强了自身的竞争力,销售市场采用招投标,增加竞争程度;,中 石 油 优 势,1、来自哈萨克斯坦政府的阻挠。哈萨克斯坦下议院通过议案,允许国家干预哈萨克斯坦的室友公司中外国股份的出售。这一举措表面国家对于并购案的强烈反应。,3、 缺乏跨国并购的经验:缺乏经验使得我们在指定相关策略结构时缺乏理性的思考和合理的安排。影响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战略的实施。

11、,2、缺乏大量的专业人才,劣 势 分 析,1、企业“走出去”战略的推动:政府在政策的号召下,给予金融,财税,外汇,对外关系等多方面给予支持。,2、 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中石油在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的双重驱动下,走出国门。寻求广阔的空间。,3、加入WTO的机遇:有利于我国企业扩大出口和开展跨国投资。,机 会,4、 PK公司的潜力:PK公司是一体化的国际石油公司。今年来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业绩年年攀升。收购后有巨大的勘探潜力。,1、来自竞争对手的威胁:俄罗斯的卢克石油和印度国有石油天然气财团。俄罗斯的卢克石油为PK公司的合伙人,有有优先收购权。,2、 哈政府的态度,哈政府以反垄断法为由,对PK公

12、司处以5亿多美元罚款。由中石油支付,收购成本增加。,3、并购后的整合风险:企业员工文化差异,价值影响。都对并购后的公司工作产生影响。中石油需要建立互相包容的企业文化。,挑 战,中国石油公司并购哈萨克斯坦国家石油公司,案例分析,并 购 背 景,并 购 动 因,并购方式及过程,中石油优劣势分析,并 购 后 的 效 果,目录,并 购 启 示,分析流程,并购后的效果,并购后的效果,PK公司被并购后,中国石油组建了整合工作组,在保证授权的顺利交割、对公司初步控制的基础上,以实践“相互欣赏、享受工作”理念的多元文化整合为主线,按照中国石油海外业务整体发展战略、根据公司发展定位及股权结构的变化调整管理架构,

13、梳理业务体系,完善管理制度和流程。同时整合技术、销售、人力及文化等关键资源,改善与当地政治、合作伙伴、员工等利益相关者的关系,营造和谐的内外部环境,实现企业协调快速发展。 中国石油并购PK后的整合管理成效:中国石油并购PK公司近两年多来,按计划精心组织实施了整合工作,取得了好效果。与并购前几年相比,公司内外经营环境明显改善,原油生产、加工、新增储量均传历史新高,经济效益大幅度增长,员工队伍日趋稳定,对公司发展的信心得以增强,初步打造了一支国际化经营团队,企业管理效率和水平得到提升,成功实现了公司跨国并购后的整合。,并购后的效果,2006年-2007年,PK公司年新增探明可采储量5002万桶,为

14、公司历史上年探明储量增幅最高;原油生产连破千万吨大关,年均产油量达到1006万吨,年均加工原油406万吨。,2006-2007年销售收入及净利润连创历史新高,截止2008年5月,PK公司累计分红20.7亿美元,并购仅两年半的时间,中国石油就回收收购资金69%,两年来PK公司还向中哈原油管道供油506万吨,成为输生中国方向的主要油源供应者,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2006-2007年PK公司平均储量发现成本仅为0.885美元每桶,远远低于国际石油公司1.215美元每桶的平均水平。,勘探和原油生产加工均创历史新高,经济效益大幅增长, 成本控制成效显著,并购后的效果,两年来,PK公司并购前

15、50多个较大的诉讼和仲裁案件及争议金额已下降98%,并购后未发生新的重大诉讼及仲裁案件。PK公司并购前面临的大部分棘手难题都得到了有效解决,公司内外经营环境得到大幅改善。,PK公司收购后,整合历经两年多时间,成功实现了平稳交接和运营控制,并在油气勘探、开发、炼油、运销、法律诉讼、公共关系、安全生产及团队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06年全面完成了业绩合同规定的各项生产经营指标,一些主要指标均创历史新高。2007年的经济运营指标均好于去年同期 。,企业内外环境得到改善, 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为我国企业实施“走出去” 战略积累了宝贵经验,中国石油公司并购哈萨克斯坦国家石油公司,案例分析,并

16、 购 背 景,并 购 动 因,并购方式及过程,中石油优劣势分析,并 购 后 的 效 果,目录,并 购 启 示,分析流程,1、 中国油气巨头的海外收购,源自中国国内对能源的巨大需求。这也是三巨头在全球高油价背景下,依然大举收购的重要原因。2004年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第三大石油净进口国。预计2020年为止,年平均增长将达5.5%。国际能源机构则预测,到2030年,中国的能源需求将占世界能源总需求量的1/5。石油、天然气行业是一个全球性的行业,在这样的环境下,中国石油公司要发展肯定要到国外购买石油资源。,2、 国际化是中国能源企业发展的必然方向,而随着这些企业经营自主权的不断扩大,能否有效管理政治风险和法律风险,将决定企业在国际能源市场中的命运。对于收购面临的政治风险而言,最大的莫过于政府因对国家安全问题关注而采取的措施。 3、 中国和哈萨克斯坦之间也存在非同寻常的外交和贸易关系,因此,此时的政治风险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