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管理}生产运作管理其他先进生产方式讲义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41207131 上传时间:2020-08-05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59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营管理}生产运作管理其他先进生产方式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运营管理}生产运作管理其他先进生产方式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运营管理}生产运作管理其他先进生产方式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运营管理}生产运作管理其他先进生产方式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运营管理}生产运作管理其他先进生产方式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运营管理}生产运作管理其他先进生产方式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营管理}生产运作管理其他先进生产方式讲义(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33-,第十八章 其他先进生产方式,18.1 最优生产技术 18.2 敏捷制造 18.3 现代集成制造系统(CIMS),-2/33-,18.1 最优生产技术,最优生产技术(optimized production technology,OPT) 时间20世纪70年代末期 人物以色列的物理学家Eli Goldratt 理论依据:资源约束理论( Theory of Constrain, TOC)、最优生产时间表(optimized production timetable),-3/33-,TOC的基本思想,TOC认为,对于任何一个由多阶段构成的系统来讲,如果其中一个阶段产出取决于前面一个或几

2、个阶段的产出,那么,是那个产出率最低的环节来决定着整个系统的产出水平。,-4/33-,约束可以来源于企业内部,也可以来源于企业外部。一般来说,约束可以是三种类型:资源(Resource)、市场(Markets)和法规(Policies)。,-5/33-,OPT的目标,OPT的倡导者认为,任何制造企业的真正目标只有一个,即在现在和将来都能赚钱。要衡量一个企业是否能赚钱,通常采用以下三个财务指标: 净利润(net profit,NP) 投资收益率(return on investment,ROI) 现金流量(cash flow,CF),-6/33-,以上三个指标不能直接用于指导生产,因此,需要一些

3、作业指标作为桥梁。按照OPT的观点,在生产系统中,作业指标也有三个: 产销率(Throughput,T) 库存(Inventory,I) 运行费(Operating Expenses, OE),-7/33-,图181:作业指标与财务指标关系图,-8/33-,OPT的几个主要的概念,瓶颈(Bottleneck) 按OPT的定义,所谓瓶颈(或瓶颈资源),指的是实际生产能力小于或等于生产负荷的资源,这一类资源限制了整个生产系统的产出速度。其余的资源则为非瓶颈资源。 要判别瓶颈,应从资源的实际生产能力与它的生产负荷(或对其的需求量)来考察。这里说的需求量不一定是市场的需要量,而是企业为了完成其产品计划

4、而对该资源的需求量。,-9/33-,任何企业只应该存在着少数的瓶颈资源,一般小于5个。瓶颈资源与非瓶颈资源存在着四种基本的关系。如图182所示:,瓶颈,非瓶颈,瓶颈,瓶颈,瓶颈,非瓶颈,非瓶颈,非瓶颈,装配中心,市场,(a),(b),(d),(c),图182:瓶颈资源与非瓶颈资源,-10/33-,关键资源和非关键资源,图183:关键资源、非关键资源网络划分,-11/33-,OPT的九条原则,平衡物流,而不平衡能力 非瓶颈资源的利用程度不是由它们自己的潜力决定的,而是由系统的约束决定的 资源的利用(Utilization)和活力(Activation)不是同义词 瓶颈上损失一小时则是整个系统的一

5、个小时的损失 非瓶颈获得的一个小时是毫无意义的,-12/33-,OPT的九条原则,瓶颈控制了库存和产销率 转运批量可以不等于(在许多时候应该不等于)加工批量 加工批量应是可变的,而不是固定的 安排作业计划时应同时兼顾所有的约束,提前期是作业计划的结果,而不是预定值,-13/33-,DBR 系统,DBR系统,即鼓(Drum)、缓冲器(Buffer)和绳子(Rope)系统。,-14/33-,“鼓” “鼓”是一个企业应用OPT的开端,即识别一个企业“瓶颈”所在。“瓶颈”控制着企业同步生产的节奏,即“鼓点”。 “缓冲器” 要对瓶颈资源进行保护,使其生产能力得到充分利用,为此要设置一定的“时间缓冲”(t

6、ime buffer)。时间缓冲的意思是所提供物料要比预定的时间提早到达,以避免瓶颈出现停工待料的情况。,-15/33-,“绳子” “绳子”的作用是使库存最小。 “绳子”控制着企业物料的进入(包括“瓶颈”的上游工序与“非瓶颈”的装配),其实质和“看板”思想相同,即由后道工序根据需要向前道工序领取必要的零件进行加工,而前道工序只能对已取用的部分进行补充,实行的是一种受控生产方式。,-16/33-,DBR的计划与控制步骤,识别瓶颈 基于瓶颈的约束,建立产品出产计划(Master Schedule) “缓冲器”的管理与控制 控制进入非瓶颈的物料,平衡企业的物流 据OPT的原理,瓶颈上的加工批量是最大

7、的,而瓶颈上游工序则是小批量多批次的 考虑在制品库存费用、成品库存费用、加工费用和各种人工费用。 “绳子”用以协调,避免库存积压,-17/33-,OPT的应用步骤,OPT的应用有五个主要的步骤: 找出(Identify)系统中存在的瓶颈工序 最大限度利用(Exploit)瓶颈资源,即提高瓶颈利用率 使企业的所有其他活动服从上一个步骤中提出的各种措施 打破(Elevate)瓶颈约束,即设法把第一步中找出的瓶颈转移到别处,使它不再是企业的瓶颈 重返第一步,发现新的瓶颈,持续改善,-18/33-,18.2 敏捷制造,背景 20世纪80年代后期,美国意识到了必须夺回在制造业上的优势,才能保持在国际上的

8、领先地位。 1991年美国国会提出要为国防部拟定一个较长期的制造技术规划,要能同时体现工业界和国防部的共同利益。于是,委托里海(Lehigh)大学的亚科卡(Iacocca)研究所编写了一份“21世纪制造企业战略”的报告,提出了“敏捷制造”(Agile Manufacturing,简称AM)的概念,描绘了一幅在2006年以前实现敏捷制造模式的图画。,-19/33-,敏捷制造的基本特征,并行工作 继续教育 根据用户反映建立组织机构 多方动态合作 珍惜雇员 向工作小组及其成员放权 对环境仁慈 柔性的重新配置组合 信息的沟通,知识面广的雇员 开放的体系结构 产品设计一次成功 产品终身质量保证 缩短交付

9、周期 技术的领先作用 技术的敏感 整个企业集成 基于远景蓝图的管理与领导,-20/33-,敏捷制造与大量生产在思想观念、经营战略上的差别(一),使顾客富裕 传统上,销售活动总是要以赚顾客的钱为目的; 敏捷制造有两个新的提法,一个是“使顾客富裕”(Enriching the Customer);另一个是销售“解决方案”(Solution)而不是产品。 敏捷制造把目标定位在大量个人市场上,主要满足顾客个性化的需求,而评价标准则又只以“顾客满意”为标准。 对于“解决方案”,顾客支付的费用则是一个在供应商和顾客之间都认可的这个“解决方案”的价值。,-21/33-,敏捷制造与大量生产在思想观念、经营战略

10、上的差别(二),用合作加强竞争 在敏捷制造的年代,“合作”可以在从前的竞争对手之间进行。 从组织内部来说,主要是发扬团队的合作精神。要鼓励员工协同工作解决问题,把合作看成是一种义务,而不是互相推诿责任。 从组织外部来说,合作已经展到了以前竞争对手之间的合作。,-22/33-,敏捷制造与大量生产在思想观念、经营战略上的差别(三),急救室式的工作 对于敏捷制造企业,可以类比为医院的急救室,在那里,准备了一套人力的、技术的和制度的资源,随时可以按特殊需要,重新组合成各种不同的组织形式。 对于敏捷制造,为了能完成一项用户需要的紧急订单,首先是人员之间能主动承担任务,相互积极配合;其次是,设备器材、专业

11、知识等也将能做最灵活的调度。,-23/33-,敏捷制造与大量生产在思想观念、经营战略上的差别(四),充分发挥人和信息的作用 在敏捷企业中人是最核心的资源,最宝贵的东西不是技术、厂房,也不是设备,是人和信息。敏捷企业应该不断地探索和实施激励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措施。 市场的急剧变化,最主要是要掌握用户需求的变化和在竞争中知己知彼。“敏捷”的基本思想是既快又灵,所以一定要把信息的价值提高足够的高度来认识。,-24/33-,实现敏捷制造的措施,将继续教育放在实现敏捷制造的首位,高度重视并尽可能创造条件使雇员能获取最新的信息和知识。 虚拟企业的组成和工作 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 方法论的指

12、导 对废弃物的处理 绩效测量与评价 标准和法规的作用 组织实践,-25/33-,18.3 现代集成制造系统(CIMS),CIMS的产生 20世纪以后,随着泰勒倡导的科学管理运动的发展,出现了诸如订货点法、经济生产批量法、物料需求计划方法等优化生产与运作管理的方法。 20世纪7080年代,企业一方面寻求如准时生产制、最优生产技术等更好的生产与运作管理方法,另一方面积极探索新的制造技术和生产组织方法,如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简称CIMS) 1974年,美国的约瑟夫.哈林顿(Joseph Harrington)博士在Co

13、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一书中首次突出计算机集成制造的概念。,-26/33-,CIMS的定义,CIM是信息技术和生产技术的综合应用 CIM是生产组织的一种哲理、思想和方法。 当一个企业按CIM哲理组织整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时,就构成了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 在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和制造技术的基础上,在新的管理模式和生产工艺的指导下,把以往企业中相互孤立的工程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等全部生产、经营活动所需的各种局部子系统,借助数据库和数字通信网络有机地集成起来,构成一个覆盖整个企业的综合系统,这就是CIMS。,-27/33-,CIMS的功能结构,

14、图186:CIMS功能组成示意图,-28/33-,图187:CIMS技术结构示意图,-29/33-,CIMS集成的内涵,系统运行环境的集成 信息的集成 应用功能的集成 技术的集成 人和组织的集成,-30/33-,CIMS的集成,图188:CIMS的“Y”模型,-31/33-,实施CIMS给企业带来的效益,在工厂设计自动化方面,采用现代化工程设计手段,如CAD/CAPP/CAM,可提高产品的研制能力,缩短设计周期,提高产品更新换代速度。 在加工制造上,FMS、FMC、DNC的应用,可提高柔性与质量,提高设备利用率,缩短产品制造周期,增强生产能力。 在经营管理上,使企业的经营决策与生产管理科学化。,-32/33-,CIM哲理的广泛适用性,这个概念没有行业的限制。CIM还有可能进入农林牧副渔各业的应用,甚至开创在各种服务行业中的应用。 CIMS对不同类型的企业都有适用性。当然,由于企业类型不同,其CIMS的具体构成、实施重点及方法是不同的 。 CIMS的概念还适用于大中小各种规模的企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