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课时导学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1206087 上传时间:2020-08-05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1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课时导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第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课时导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第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课时导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第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课时导学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第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课时导学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课时导学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课时导学课件(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岳麓版历史必修同步训练:,第一单元 第4课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古代手工业的发展历程:原始社会后期:手工业与农业分离;夏商周三朝:手工业由官府垄断;春秋战国时期:手工业出现官营、民营(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是出现最晚的手工业)、家庭手工业(出现在原始社会后期,是最早的手工业)三种形态。,一、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主要经营形态: 1.家庭手工业和田庄手工业、 2.“工官”和“匠户”(“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经营形态产品流通方式 家庭手工业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的产品 剩余部分出售. 田庄手工业民间消费的产品部分在市场流通. 官营手工业 武器军用品和官府贵族生活用品 不在市场流通 3、官

2、营手工业“工官” (1)含义:专门负责制造官府专用和皇帝私用的物品的手工业,从汉武帝开始。 (2)影响:对民间市场:无明显影响;对朝廷财政:是一大支出;对手工业发展:利:代表手工业技术水平 弊:技术封闭,推广不够;“匠户”劳动创造性受到束缚,二、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主要部门: 纺织业 1、新石器时代:纺织技术萌芽 2、商周时期: -有负责指导桑蚕生产的专职官员 - “妇功” (国有六职之一)出现斜纹提花织物,还出现了刺绣。 3战国:纺织业取得新进展,长沙楚墓出土的战国麻布残片,纤维相当细密。 4魏晋:曹魏在纺织中心襄邑、洛阳设有专门的织造机构;吴国缫丝质量高,蜀锦、邺锦、回纹锦著名。吴国培育出八辈

3、之蚕。蜀锦遐迩闻名。 5汉代:远销海外 (丝绸之路、“丝国”)、品种多、技艺高、(素纱禅衣、绒锦) 丝织水平很高,能织出锦、绣、罗、纱等许多品种的丝绸。 6唐代:私营作坊出现;官营规模大丝麻织品遍布全国,品种繁多,吸引了波斯的织法、图案风格。丝麻织品遍布全国各地。北方以来州、毫州最著名,南方以吴越、宣州出名;另外丝织品种类增多。,7宋代:棉纺织业开始发展(棉布逐渐取代麻布,成为主要衣被原料) 8明代:雇工和劳动力市场(资本主义萌芽)苏州丝织业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清代,丝织业兴盛起来。 9明清:棉纺织业成为农民的主要副业,棉布成为广大人民的主要衣料;明代浙江嘉兴使用新式“纱绸机”;双色套

4、印技术得以广泛传播,出现许多颜色的秋色印刷品;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纺织业兴起,苏州等地丝织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丝织业:最先发明丝织技术的国家,上古时代已会养蚕缫丝 西汉提花机,“丝国”,丝绸之路 唐代缂丝技术 棉纺业:宋末元初:棉花种植由边疆向内地传播 元代黄道婆;松江成为中心,棉纺织业成为新兴的手工业部门 明代:棉取代丝麻毛,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古代中国纺织业发展主要特点: 从原料看:麻、葛纺织业-丝织业-棉纺织业 从经营形态看:官营、地主官员私营、农民家庭 从发展趋势看:是中国最早产生资本主义萌芽的行业,冶铸业 1、青铜冶铸业(1)新石器时代晚期,有小件铜器;(2)商周时代,青铜器达到很高

5、造诣 2)、青铜铸造业的发展 夏商周三代被称为青铜时代。 夏朝青铜器目前尚未发现,商周是青铜时代的繁盛 时期。 商朝青铜器由官府垄断,生产规模大,作坊集中在王都,产品供国王和贵族使用。 西周青铜器产品趋向生活化,日用器具数量大有些动物形状的器皿栩栩如生。 春秋战国时期的莲鹤方壶是春秋中期的珍贵名器;战国青铜器出现金银错新技术;青铜雕塑艺术也有创新,器物上已有建筑雕塑图案。,2、冶铁炼钢技术:(1)春秋晚期,出现中国最早的人工炼铁; (2)中国锻铁和铸铁大体与西方同期; (3)汉武帝时推行铁业官营制度。 (4)其他:燃料:汉代开始用煤炭; 动力或方法:从自然通风到人力皮囊鼓风到畜力马排鼓到水力鼓

6、风(东汉杜诗发明水排)。 (5)南北朝:灌钢法 (6)北宋:有煤作为燃料冶铁的明确记载 商周:青铜铸造是手工业的主要部门,商朝生产规模大,西周产品趋向生活化。 春秋战国:有划时代的发展,如铸铁柔化处理技术、金银错技术。 两汉:冶铁和冶铜规模都很大。西汉时,煤成为冶铁燃料,还发明了焠火技术。东汉时,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冶铁水平领先世界。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魏相州以制造军刀著称;百炼钢技术相当成熟,发明灌钢法。 唐:普遍采用了切削、抛光、焊接等工艺。 明:中后期,广东佛山冶铁规模扩大,分工细,出现手工工场。云南采矿业也很有名。 清朝:广东冶铁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3冶铁技术:春秋出现铁器

7、;战国铁农具推广;西汉开始用煤作燃料冶铁;南北朝出现先进的灌钢法;宋朝开始用焦炭冶铁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掌握冶铁的国家之一,利用水力鼓风冶铁比欧洲早一千多年。 (冶铜技术:新石器时代出现铜器;商周时期青铜铸造技术先进 冶铁技术:春秋出现铁器;战国铁农具推广;西汉开始用煤作燃料冶铁;南北朝出现先进的灌钢法;宋朝开始用焦炭冶铁) 陶瓷业 陶器:产生原始时代彩陶;龙山文化黑陶 独特技术唐三彩 瓷器:原始青瓷商代(一种釉陶 商代到东汉陶到瓷的过渡时期 唐代:“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唐晚期首创彩绘工艺 唐宋名窑 粉彩瓷康熙年间发明,雍正时期达顶峰,商周:出现原始瓷器。商和西周遗址里出现了原始瓷器,这是我国陶瓷

8、发展史上一次飞跃。 秦:多集中于凤翔,凤翔的画砖最为出色。兵马俑是制陶与雕塑结合的艺术化。 魏晋南北朝:制瓷技术日臻成熟。南方盛产青瓷,北方创制出白瓷。也有黑瓷。 唐朝:出现青瓷中著名的秘色瓷,古代独特美术陶品“唐三彩”。唐三彩为彩瓷的产生开辟了道路;越州的青瓷、邢州的白瓷、巩县的唐三彩最为有名;还出现了秘色瓷。 北宋:水平大大超过前代,出现定、汝、哥、官、钧五大瓷窑。江西景德镇以生产青白瓷著称。南宋、元朝时,景德镇成为全国著名的制瓷中心。 明清:江西景德镇制瓷业分工很细,有春土、澄泥、造坯、字画等十几道工序。,代表性的成就: 东汉: 成熟的青瓷 南北朝:白瓷 隋唐: 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9、,白瓷成熟。 宋代: 出现各具特色的地方瓷窑体系,景德镇成为瓷都。 元代: 青花、釉里红,开始进入彩瓷生产 明代: 斗彩、五彩瓷 清代: 粉彩、珐琅彩 影响:唐朝开始出口;明清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大量外销,唐代陶瓷不断创新的原因是什么? 前代基础上继承发展。唐朝社会经济繁荣,王公贵族奢侈生活的推动。 开放的对外政策,商品经济的发达政治文化政策的开明 造船业 两汉:水军拥有用途不同、类型多样的舰船;发明了橹、舵、布帆和使用锚。 三国:吴国造船技术很高,卫温曾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 隋唐:能造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而且最早出现了机械动力的轮船雏形。洪州是著名的造船中心。 宋元:北宋江南和东南沿海是造船

10、业最发达的地区。南宋造船业中心有明州、泉州、广州,海船载运量大。 明朝:造船水平的高超可以从郑和率船队先后七次远洋航行成功上得出。,煮盐业、酿酒业 甲骨文中有关于商周时期酿酒技术的记载。 春秋战国:煮盐业有山西的池盐、山东的海盐和四川的井盐都已开发;人们已能用曲造酒,是古代酿造技术的重要发明。 两汉:汉武帝时实行盐铁专卖,反映了盐在当时国家经济中所占的重要地位。汉代开发的盐,分为池盐、海盐、井盐等,那时,山东食海盐,山西食盐卤,四川吃井盐。 造纸业 西汉:前期已有了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 魏晋南北朝:纸张质量提高,逐渐取代简牍,成为最主要的书写工具。造纸中心:洛阳、

11、长安、建业、扬州。,制漆业 原始社会:我国是世界上用漆历史最悠久的国家。河姆渡遗址曾出土过红漆碗。2)商朝:漆器出现了浮雕式花纹,并镶有绿松石和钻花金箔。 周朝:漆工艺大量用于车的制造。种植漆林,已被征收税赋。 战国:漆工艺有新成就,已出现采用夹纻技术的漆器 秦朝:专设官吏管理漆园的种植和漆器的制作生产。 6)两汉: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漆器都是汉代漆器当中的精品。 玉器雕刻业 商周玉器加工有了很大发展,商代玉器雕刻精美、数量多,仅安阳妇好墓就出土玉器七百多件。 重要的手工业著作:战国考工记;北宋营造法式;明朝中后期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特点:手工业部门不断增加。

12、手工业技术不断进步,劳动分工越来越细。手工业生产规模扩大与手工工场出现。经济重心南移与手工业分布的相应变化(丝织业表现较明显)。,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点: 1、领先世界2、三种经营形态3、家庭手工业和小农经济紧密结合4、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行业 归纳总结 中国古代手工业长期领先世界,有其重要的政治、经济条件 (1)政治条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 (2)经济条件:农业的发展特别是经济作物的推广,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料。农业动力革新的要求为手工业发展提供了市场。,三、手工业的发展冶金 青铜:商周鼎盛(青铜时代) 代表: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 冶铁:西周晚期出现铁器 ,

13、东汉杜诗发明水排(水利鼓风冶铁工具) 炼钢:南北朝灌钢法(水排和灌钢法使中国的冶炼技术在16世纪前一直领先于世界)瓷器 商朝原始瓷器;东汉青瓷;北朝白瓷唐朝;唐朝南青北白;宋朝五大名窑 明朝青花瓷、彩瓷;景德镇成为瓷都(明代有些瓷器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丝织业 清朝珐琅彩 商朝 出现丝织品;西周斜花提纹织物;唐代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宋朝写实风格,图案生动;明清丝织业鼎盛时期(苏州和杭州成为全国丝织业中心),中国古代的手工业 我国古代手工业的特点 (1)工业部门不断增加。奴隶社会就有了治铜工业(即青铜工业),封建社会增加了冶铁、制糖、棉纺织业等部门。工业部门的不断增加,有的是在生产过程

14、中产生的新行业,有的则是由某个行业演变分化成的新的部门。例如:在纺织工业的发展过程中,先有丝织业,后有棉纺织业;其后棉纺织业日益发展,又分为轧花、纺纱、织布、印染等部门。同样,在矿冶铸造工业方面,也日益分化成为采矿、冶炼、铸造等工业部门。另外,某个工业部门的创立或发展,往往会带动其他有关部门的创立或发展。例如:中国冶铁工业的兴起,使农具制造和兵器制造成为独立的工业部门。 (2)工业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劳动分工的不断发展。任何一个工业部门,不论其创立的早晚,一旦创立,它的生产技术都是在不断进步的。以冶铸技术的发展为例:商朝时有了青铜冶炼技术,春秋战国时期发明了铸铁柔化处理技术,唐朝的铸造业已普遍采用

15、切削、抛光焊接等工艺。 (3)手工业生产规模的扩大与工场手工业的出现。从经营的方式来说,其发展的一般趋势是由家庭手工业到作坊手工业,再到工场手工业。到了封建社会,工业生产的规模有所扩大,劳动分工也渐趋细致。尤其在明代中叶以后,城市工业中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了工场手工业的经营方式。在这种手工业工场中,一般雇佣较多的工匠,在细致的劳动分工下从事生产,使产品的制造进一步的发展。如:在江南地区的矿冶工业、纺织工业、制瓷工业等部门的生产中,某些手工业工场具有比较复杂的生产设备,拥有大量的雇佣劳动者。他们生产出来的商品数量很大。,(4)、官府工业与民间工业的同时并存。中国的官府工业,历史悠久,自从奴隶

16、制国家建立后,就有官府工业的存在。从西周到西汉,主要的工业部门,官府都设有作坊。统治者把手工业者集中到官府,以强制的手段迫使他们在官府作坊里进行制造。从春秋末期起,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生产技术的提高、社会分工的扩大,不少手工业者脱离农业而独立。这时社会上除了官府工业作坊外,还出现了一批民间工业作坊。其时以冶铁业发展最快,因为它与人民生活有密切关系,其产品具有极大的市场。从东汉开始,社会分工方面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民间手工业者不断从农村中分化出来,向城市集中,成为独立的手工业者。这一时期,一方面是民间手工业者脱离农业而向城市集中;另一方面,官府工业在中国工业经济中仍占有主导地位,并在很大程度上限制民间手工业者的发展。到明清两代,官府工业走上衰落的道路,民间工业则不断发展。这时候官府工业与民间工业的关系,不仅表现在官府工业须有民间工业来支持,而且表现在官府工业在中国工业经济中所占的主导地位让给民间工业了。在这一时期,民间工业经营方面有一个特色,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开始产生。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破坏;二是某些手工业作坊扩大成为手工业工场,亦即工场手工业开始兴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