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自然地理1.1等值线图的判读与应用(1课时)课件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41205371 上传时间:2020-08-05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30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自然地理1.1等值线图的判读与应用(1课时)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自然地理1.1等值线图的判读与应用(1课时)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自然地理1.1等值线图的判读与应用(1课时)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自然地理1.1等值线图的判读与应用(1课时)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自然地理1.1等值线图的判读与应用(1课时)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自然地理1.1等值线图的判读与应用(1课时)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自然地理1.1等值线图的判读与应用(1课时)课件(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高考二轮复习,1.1 等值线图的判读与应用(1课时),考情分析,考纲解读,考纲内容,核心知识点,全国卷五年考题统计,题型,熟练掌握等值线的判断读方法,等高线、等压线 的判读,每年在全国各卷都有出现, 分值一般为4-6分;多以 选择题的形式出现。,选择题 或综合 题,一、等高线的基本规律 (1)等值性或同距性原理:相邻的两条等值线要么等值(差为0),要么同距。 (2)低高低和高低高原理:低值凸向高值,凸处的值变低;高值凸向低值, 凸处的值变高。 (3)疏小密大原理:等值线越稀疏,单位距离的差值越小;等值线越密集,单位距离的差值越大。 (4)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闭合区域,海拔高度不在两相邻等高

2、线之间,而是高于高值或低于低值。等高线一般不相交(等高线陡崖处可重合);等高线均为闭合曲线,限于图幅不一定能完全呈现出来。,基础梳理,基础梳理,二、判断地形、地势特征,基础梳理,基础梳理,基础梳理,三、等高线地形图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1)选点,基础梳理,基础梳理,(2)选面,基础梳理,四、等高线地形图中的几种计算,基础梳理,(1)计算两点的相对高度和温差: 读出任何两点的海拔高度或范围,计算出两点的相对高度或最大可能 值和最小可能值,可以进一步求出它们的温度差。 (2)估算陡崖的高度 陡崖的相对高度H的取值范围是: (n-1)d H (n+1)d 陡崖的绝对高度 a.陡崖崖顶的绝对高度:H大

3、 H顶 H大+d b.陡崖崖底的绝对高度:H小-d H底H小 注:n为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H为最大为重合等高线中海拔最高的,H小薇重合等高线中海拔最低的。,基础梳理反馈,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冶炼厂周边土壤中污染物铜含量等值线图”。读图,回答问题。 土壤铜含量() A因河水稀释而逐渐变小 B从冶炼厂向北递增幅度小 C高值区沿盛行风向延伸 D在居民点大于200 mg/kg,基础梳理反馈,【答案】C,【解析】北方的盛行风向为东南-西北风,从图中铜含量数值凸出也为东南-西北向,因此高值区沿盛行风向延伸。在上游河水的稀释作用不明显,从冶炼厂向北递减幅度大,因此等值线相对东南变稠密,铜含量在

4、居民点小于200mg/kg.,核心考点,命题角度一陡崖相对高度的计算 下图中陡崖的相对高度至少是( ) A.50米 B.100米 C.150米 D.200米,【答案】C,【解析】根据陡崖的相对高度的计算公式,“(n-1)dH(n+1)d”中,n表示重叠的等高线的条数,d表示等高距,H表示陡崖的相对高度。100米H200米,,经典考题,(经典高考题) (2015上海1516)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单位:m)图。,1.图中两条400米等高线之间部分表示的地形单元是() A、山脊 B、陡崖 C、断块山脉 D、峡谷 2.图中310米等高线相邻的灰色部分最可能是() 崩塌堆积物突出小基岩河中的沙洲低矮的山丘 A、 B、 C、 D、,经典考题,【答案】1D 2A,【解析】 1图中两条400米等高线处以陡崖的图例进行标注,则两条等高线之间为两侧坡度陡峻的峡谷。D正确。 2310米等高线位于图中陡崖下方,部分与图中代表陡崖的图例重合。图中灰色部分是导致310米等高线与陡崖图例断断续续分开的原因。此灰色部分应是陡崖崩塌后的堆积物或突出的基岩形成。A正确。,经典考题,课堂小结,一、等高线的基本规律 二、判断地形、地势特征 三、高线地形图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1)选点 (2)选线 (1)选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