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项目报告}测绘项目设计技术设计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41204446 上传时间:2020-08-05 格式:PPTX 页数:30 大小:276.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项目管理项目报告}测绘项目设计技术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项目管理项目报告}测绘项目设计技术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项目管理项目报告}测绘项目设计技术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项目管理项目报告}测绘项目设计技术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项目管理项目报告}测绘项目设计技术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项目管理项目报告}测绘项目设计技术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项目管理项目报告}测绘项目设计技术设计(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项目设计 数字测图技术设计,测区数字测图设计书 一、任务概述 二、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 三、已有资料的分析、评价和利用。 四、设计方案 1.测图规格与成图精度情况;采用投影方式、平面和高程坐标系统、图幅、等高距; 2.平面与高程控制点的方案布设方案及有关的技术要求; 3.首级平面与高程控制测量、图根测量的施测方法、技术要求、限差规定和精度估算; 4.测区分区方案、施测方案和相关要求; 5.碎部测量实施方案、精度要求与注意事项; 6.内业成图方法及相关要求; 7.图幅分幅、整饰、拼接等方案与相关要求; 8.测图成果整理与输出。,五、施测组织与保障 1.仪器配备 2.人员安排 3.进度安排 4.质量

2、检查 5.后勤保障 6.经费预算 六、安全措施 七、附件 1.踏勘报告 2.可供利用的资料清单 3.附图附表,技术设计是数字测图最基本的工作,主要依据国家有关规范、用户需求、本单位技术力量和仪器设备状况等对数字测图工作进行具体的设计。 在进行每个测绘项目之前,都必须进行技术设计,没有获得批准的技术设计书不得用于工程实施。,一、数字测图设计的依据 1.国家有关规范规程 数字测图相关的规范规程是国家测绘管理部门或行业部门制定的技术法规,是测绘工作者从事测量工作所依据的规定和标准。 (1)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GB/T 79291995); (2)1:500 1:1000

3、 1:2000地形图图式(GB/T 20257.12007); 这是最新的大比例尺地形图图式,目前大部分数字成图软件中的图式还是依据1995年图式,因此2007年图式完全替代1995年图式还需要一定时间。,(3)1:500 1:1000 1:2000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程(GB/T 149122005); (4)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数字化规范(GB/T 171601997); (5)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GB 1480493); (6)大比例尺地形图机助制图规范(GB 1491294); (7)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和质量评定(GB

4、/T 183162001); (8)数字地形图系列和基本要求(GB/T 183152001); (9)城市测量规范(GJJ 899); (10)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93); (11)地籍测绘规范(CH 500294); (12)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1); (13)测绘技术设计规定(CH/T 10041999); (14)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CH 10011991)。,2.有关部门下达任务的文件、合同书(或测量任务书)、甲方单位下达的技术要求文件。 这些文件一般包含了测区范围、测图工作量、对工程的主要技术要求、上交成果的种类和时间等。 3. 有关

5、测绘产品的生产定额、成本定额和装备标准等。,二测区踏勘与资料收集 1.测区踏勘 在接受了数字测图任务,签订了测量合同书之后,首先要进行测区踏勘,了解测区有关情况,为后面的技术设计和测图作业进行准备。测区踏勘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1)交通情况 测区道路是否通畅,直接关系到作业时的便利性,因此首先要了解测区公路、铁路、乡村道路等分布及通行情况,以便为野外作业时后勤配备奠定基础。 (2)居民地相关情况 主要调查测区内城镇、乡村居民点的分布情况、风俗语言习惯、地名规律等,以了解测区作业难度,为后面的控制测量、碎部测量的实施进行分区规划,同时也为作业队驻地选址。,(3)自然地理情况 山脉、水系、主要地貌

6、类型和特征、平均概略高程、一般比高、地貌自然坡度、通视程度等,为接着的技术设计提供资料。 (4)气象气候情况 主要包括测区风力、雨水、雪、雾气温、气压、能见度、冻土深度、高杆作物季节分布、等情况,统计出测区每年可作业月份、每个月可作业天数等情况,为后期作业的实施提供依据。 (5)作业区已有控制点分布,如三角点、水准点、GPS点、 导线点的等级、坐标。高程系统、点位数量与分布、点位标志的保存情况等。,2.资料收集 根据测区踏勘和数字测图特点,需要收集与测区的有关资料,主要包括: (1)控制资料 测区范围内各等级三角点、导线点、GPS点、水准点等,了解它们所采用的平面系统、高程系统、投影带号、标石

7、保存情况及可利用程度等。 (2)图件资料 测区范围内各个时期的地形图、平面图、交通图等,了解它们施测单位、施测年代、等级、精度、比例尺、所依据的规范及可利用程度等。,(3)其它资料 与测区有关的地质、气象、交通、通讯、电力等情况;测区的行政区划;测区的生活用品、粮食、饮水的供应情况,木材、水泥、砂石等就地取材的可能性和价格,消耗品、材料、工具的采购地点等;测区请用劳动力、向导、翻译等情况和工资标准;测区治安情况、卫生情况以及预防办法。 三、数字测图设计书的编写 通过前面的测区踏勘、资料收集,根据测量合同书或甲方单位要求,结合相关测量规范要求和自己单位的实际情况,按照技术设计书的格式,编写数字测

8、图设计书。,(一)任务概述 该部分内容主要说明测量任务来源、测区范围、地理位置、行政隶属、成图比例尺、任务量和采用的技术依据等,要求言简意赅,简要介绍出测区的上述要求情况。通过该部分内容,让人了解到测区的大致情况。 (二)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 说明测区海拔高程、相对高差、地形类别、困难类别和居民地、交通设施、水系设施、植被分布等要素特征;说明气候、风雨季节及生活条件等情况。该部分内容主要介绍测区地形、地貌及测区测量条件。 (三)已有资料的分析、评价和利用。 说明测区已有资料与类别;测绘作业单位、施测年代、作业所依据的标准、所采用的平面和高程基准、工作完成情况;测绘资料质量情况及评价;资料利用的可

9、能性及利用方案等。通过分析,为后面控制和碎部测量的技术设计提供最直接的资料。,(四)设计方案 1.测图规格与成图精度情况;采用投影方式、平面和高程坐标系统、图幅、等高距。 投影平面的大地基准宜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的大地基准 投影面可选用过地方平均高程的椭球面,并通过增减椭球长半径或坐标系平移方法确定投影椭球 投影方式宜采用高斯一克吕格投影或通用横轴墨卡托投影(UTM) 投影分带按3-分带,中央子午线可采用标准分带的中央子午线或任意子午线。 投影平面坐标宜与1980西安坐标系有确定的转换关系及参数。,高程基准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采用独立高程基准时,应与1985国家高程基准联测或有确定的转

10、换关系和参数。 地形图图幅宜按矩形分幅,其规格为40c m50cm或50cm5 0cm 图幅编号按西南角图廓点坐标公里数编号,X坐标在前,Y坐标在后,亦可按测区统一顺序编号。 对于已施测过地形图的测区,可沿用原有的分幅和编号 等高距的确定除非甲方单位有特殊要求,一般参照规范要求来确定,2.平面与高程控制点的方案布设方案及有关的技术要求 (1)平面控制测量 平面控制测量根据测区大小和测量单位自身仪器设备情况而定,如果测区面积比较大,如上百到几千平方公里,则宜选用GPS静态测量。 如果测区比较小,如只有几平方或十几平方公里,且单位仪器设备较落后,则可以采用导线测量。 无论哪种布设方式,在布设点位时

11、,都要考虑测区地形地貌特点,还要兼顾网形和网内控制点的精度。 较小测区可以进行首级控制即可,测区范围大时,还要进行加密控制,此时需要考虑各级控制点的密度 。,(2)高程控制测量 高程控制测量可以采用多种方法 在地势比较平坦的地区宜采用几何水准测量; 在地势起伏比较大的地区,则宜采用三角高程测量 在地势起伏不大的平原丘陵地区,随着大地水准面精化的不断进行,利用GPS静态测量,已可以满足大比例尺数字测图对控制点的高程精度要求了,3.首级平面与高程控制测量、图根测量的施测方法、技术要求、限差规定和精度估算 。 导线测量的外业主要包括测距和测角,测距基本都是采用电磁波测距,传统的基线测量和钢尺量距基本

12、不再使用,测角则采用全站仪测量,根据不同导线等级采用相应的测量方式,(1)距离测量 距离测量采用电磁波测距的方法进行,一般要求在测站记录中记录平距。 根据导线等级按光电测距测回法进行观测(光电测距一测回指照准目标连续进行四次测量),获取四次读数,根据不同等级的测距仪限差要求,合乎要求,则取四次观测值(须取平距)的平均值作为导线边长度 。,(2)角度测量 角度测量主要是进行水平角观测,一般使用全站仪进行,根据不同等级导线对角度测量精度要求的不同,选用不同等级的全站仪。,4.测区分区方案、施测方案和相关要求 外业数字测图一般以测区为单位统一组织作业和组织数据。 如果测区不大,作业人员较少时,可以不

13、必分区作业。 如果测区较大或有条件时,可在测区内按自然带状地物(如街道线、河沿线等)为边界线构成分区界限,分成若干相对独立的分区。 各分区的数据组织、数据处理和作业应要相对独立,需要注意在分区内及各分区之间在数据采集和处理时不应存在矛盾,避免造成数据重叠或漏测。 5.碎部测量实施方案、精度要求与注意事项 碎部测量主要就是采集碎部点,根据采集方法不同,有多种测量方法。如草图法成图、电子平板法成图、利用RTK采集碎部点成图等。采用何种方法采集碎部点,取决于单位自身现有的仪器设备和软件配备。,6.内业成图方法及相关要求 用于大比例尺数字测图内业绘图的软件很多,如南方CASS、清华山维EPSW2003

14、全息测绘系统成图软件、威远图SV300R2002等。这些软件各有其优势和不足,具体采用何种软件,则要根据单位的人才与软件配备情况而定。要有特殊要求,则根据测量合同书或甲方单位要求而定。 7.图幅分幅、整饰、拼接等方案与相关要求 地图分幅主要有40cm50cm或50cm50cm的标准分幅和自由分幅,具体分幅方式要根据合同书或甲方单位要求。接边时要素几何图形的接边误差不应大于规范规定的限差要求,且要求要素属性和拓扑关系一致。,8.测图成果整理与输出 数字测图成果一般包括如下内容: (1)技术设计书(有项目设计书的也应包括项目设计书)。 (2)测图控制点展点图、水准路线图、埋石点点之记、控制点平差计

15、算成果表。 (3)地形图数据文件、元数据文件等各种数据文件。 (4)输出的地形图。 (5)产品检查报告、产品验收报告、技术总结报告。,(五)施测组织与保障 1.仪器配备 根据前文设计中确定的控制测量、碎部测量、内业成图方案,确定使用何种仪器及仪器的数量和等级,以确保测量各阶段任务的顺利完成。进行数字成图,则需要计算机和相应的成图软件,如南方cass或清华山维成图软件。 2.人员安排 首先要确定工程的项目总负责、技术支持、后勤保障等工作,根据工程大小和复杂程度可以是多个人分担,也可以由一人身兼多职,其次根据工程规模,确定参与工程实施的技术人员等级及数量,以及对技术要求不高的其它人员的数量和配备方

16、案。,3.进度安排 完成人员配备后,根据甲方合同书要求和工程规模,结合测区气候、地形、交通和测区复杂程度、仪器配备、人员安排情况等,确定测图工程的进度,制定出工程实施的进度表,进度表要根据事实情况和工程经验合理确定,不能一味求快,也不能肆意拖延,工程时间越长,成本会越高,时间过短,质量将不会得到保障。 4.质量检查 由于测量工程任务重、强度大、成本高,为了有效保证工程质量,必须建立科学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如技术承包责任制、阶段检查验收制、作业小组自检、作业小组间互检、多级检查制度等。以最大程度保证工程质量达到合同要求,尽量避免返工。,5.后勤保障 虽然现代测量技术使得外业测量的强度大大降低,但相比其它行业,劳动强度还是相当大。因此,在工程开始实施前,必须做好后勤保障。主要包括交通配备、驻地选址、伙食安排等。 6.经费预算 根据设计方案和进度计划表,参照现在测绘市场有关价格和成本定额,编制阶段经费计划和总经费计划,并作适当说明。 (六)安全措施 为保证工程实施期间人员和仪器安全,需要对工程人员进行必要的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