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管理}战略大决战说课稿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41204039 上传时间:2020-08-05 格式:PPTX 页数:29 大小:1.9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战略管理}战略大决战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战略管理}战略大决战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战略管理}战略大决战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战略管理}战略大决战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战略管理}战略大决战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战略管理}战略大决战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战略管理}战略大决战说课稿(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说教材 二说教法学法 三 说教学流程 四说特色,1 教材分析 2 教学目标 3 教学重难点,一、说教材: 1、 教材地位:战略大决战一课主要介绍了在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由弱转强,最终夺取了战略大决战在全国的胜利。本课作为解放战争的最后一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使国民党最终退出中国政治历史舞台,迎来的是新中国诞生。 2、 依据课标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学生掌握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及南京解放等基本史实; 说明人民解放军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过程和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和自觉运用地图学习历史、陈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史料研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

2、观:通过一系列战役让学生从中感受领导人的雄才伟略。 通过战争中人民群众的伟大作用,得出得出得民心者得天下的历史结论。 3、 教学重点: (1)列举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基本史实。 (2)说明人民解放军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对于三大战役,让学生以新闻发布会的形式主动参与,结合地图,分析战略意图,强调其战果。 人民解放军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以独立思考和分组讨论的方法完成。 4、教学难点: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国民党政权垮台的原因和渡江战役的历史作用。 由于新教材严格按课程标准编写,重点写决战阶段的军事斗争,内容比较单一。而国民党政权垮台的原因则是多方面的,不仅仅是由于战场上的失

3、败,还包括政治原因、经济原因、力量对比、人心向背以及政权的性质。国民党军队战场上的失败则是在军事斗争的结果。这些在教学中需要加以充实,并作好教材内容同充实内容的整合,并全方位、多角度分析国民党政权垮台的原因。另一个难点在于引导学生认识渡江战役挫败了国民党划江而治,出现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南北朝的梦想。 渡江战役教师利用课件,引朱毛的进军令,设置地图,插播电影片段,辅助教学。对于解放南京,结合课件,突出南京的解放宣告国民政府的覆灭;最后以毛泽东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诗来加深理解。,二、 说教法:创设情境、启发引导、组织活动 本课教学采用了讲述法、提问法、图示法、多媒体交互演示法等多种教学手段。在听

4、觉和视觉两方面同时带动学生听课积极性和主动性。并通过启发式教学,使学生积极思考,达到传授知识、思想教育和培养能力的教学目的。,说教材教材分析 战略大决战一课主要介绍了在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由弱转强,最终夺取了战略大决战在全国的胜利。本课作为解放战争的最后一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使国民党最终退出中国政治历史舞台,迎来的是新中国诞生。学习本课时,通过情景模拟、电影再现等多种手段,让学生感受到我人民解放军的英明、勇武及人民力量的伟大,思考战略大决战在解放战争中的重要地位。,说教材教学目标 知识:学生掌握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及南京解放等基本史实; 说明人民解放军迅速胜利的主要

5、原因。 能力:逐步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和自觉运用地图学习历史、陈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合作探究的能力。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以课本为依托,以多媒体为辅助手段创设出战略大决战的历史情境,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一系列战役让学生从中感受领导人的雄才伟略、人民群众的伟大作用,并能得出得民心者得天下的历史结论。,说教材教学重难点,重点: (1)列举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基本史实。 (2)说明人民解放军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难点:国民党政权垮台的原因和渡江战役的历史作用。,说教材教法学法,教法:借助多媒体课件,通过模拟三大战役新闻发布

6、会,播放视频等手段营造情景氛围,并从在听觉和视觉两方面带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设疑置问、合作探究,积极思考,从而达到传授知识、思想教育和培养能力的教学目的。 学法:情境模拟、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等,说教学流程,1、欣赏歌词,导入新课 2、创设情境,发布新闻 3、穿越时空,感受胜利 4、合作探究,找寻真相 5、学以致用,展望未来,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穿越时空,让我们回到那个炮火连天的岁月,请几位同学分别扮演人民解放军的高级参谋和小记者,以新闻发布会的形式结

7、合三大战役示意图,讲解每次战役的概况。,从起止时间、领导者、主要参战部队、歼敌人数、战争经过、作战方针、历史意义方面解说。,举行三大战役新闻发布会:分成辽沈战役组、淮海战役组和平津战役组。由学生自愿报名分别扮演林彪、罗荣桓;邓小平、陈毅;林彪、聂荣臻参与本组的新闻发布会。并由部分学生自愿充当小记者,在新闻发布会上就自己关心的问题提问。结合大屏幕,让学生就重要领导人、参战部队、作战策略和战役作用等方面做重点介绍。一学生负责新闻发布会的主持,老师配合多媒体的操作。 辽沈战役组:主此人:我们先请林彪同志给我们介绍一下辽沈战役的战况、战术及该战役有何重大意义。 小记者王:我是新华日报记者,请问罗荣桓同

8、志,三大战役为什么首选东北? 淮海战役组:主持人:接下来由邓小平同志为我们介绍淮海战役的相关情况 小记者李:我是重庆日报记者,我想问陈毅元帅:你曾经说过“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请问,您为什么这么说? 陈毅扮演者,通过大屏幕的图片和播放电影淮海战役的片段来解答。 平津组:由扮演林彪的同学介绍战役的基本情况,包括时间、参战部队、战略战术、歼敌人数、重要意义。 小记者赵:我是新华日报记者,请问聂荣臻同志,党中央为什么要决定和平解放北平? 最后,请林彪同志来总的概括一下三大战役。大屏幕上以表格形式来表现。,三大战役新闻发布会,解放东北全境,三大战役为什么选择东北作为突破口?,A兵力对比:

9、 B敌军态势 C我军态势: D战局延伸:,转入反攻后,东北地区的人民解放军兵力超过了国民党,这是当时最新的变化。,国民党军队被孤立分散,活动范围小,补给困难,是战是守举棋不定。,解放军根据地广阔,物质力量雄厚、得到人民支持(刚完成土地改革)。,胜利后可以挥师入关,有利于华北、华东的作战;还能以东北的工业支援全局。,中间突破 支解敌人,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请问,您为什么这样说?,小记者李:我是重庆日报记者,我 想问陈毅元帅,你曾经说过:,农民小车队为前线送粮食,淮海战役人民支前统计,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是与人民群众对解放战争 的全力支持分不开的,结论,平津战役(1948.11.29-

10、1949.1.31),张家口,天津,北平,先打两头,分割包围,后取中间 “瓮中捉鳖”,北平和平解放,华北全境基本解放,想一想,为什么要和平解放北平?,北平能和平解放有什么重要意义?,(1)和平民主是当时的大势所趋,也是民心所向,共产党顺应了这一发展趋势,顺应了民心; (2)可避免不必要的伤亡,保障了北平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保护了古都的文物,免遭战争的破坏。 (3)为其他战场的国民党将领的倒戈率部转向人民的一方,提供了良好的范例。不战而屈敌之兵,为古往今来兵家所推崇的上策。,三大战役,歼灭和改编 国民党军队 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 的主力基本 上被消灭, 大大加速了 人民解放战 争在全国的

11、胜利,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毛泽东 朱德,命令下达后采取的军事行动、时间、意义?,上海,江阴,湖口,南京,浙 江,安,徽,江 苏,江 西,渡江战役示意图,人民解放军占领总统府,解放南京当人民解放军突破长江防线时,南京国民党政府慌忙南逃。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国民党的统治中心南京,国民党22年的反动统治至此覆灭。这是人民解放军占领总统府,解放南京。,让事实说话,解放战争初期,国共力量相差 很悬殊为什么共产党能在短短三年 内就由弱变强,并最终打败国民党呢?,展望未来,新中国成立至今,国民党主席和亲民党主席第一次访问大陆,这在台湾和大陆关系发展史上掀开了新的一页。 (1)你认为阻挠台湾与大陆实现和平统一 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你怎样看待祖国统一大业的前景,为实现祖国统一的神圣目标青少年 应如何做?,政治交流,历史性握手,再启会谈,两岸实现“大三通”,经济交流,台湾水果卖到大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