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辨证7版修知识讲解

上传人:yulij****0329 文档编号:141196802 上传时间:2020-08-05 格式:PPT 页数:130 大小:1.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章辨证7版修知识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130页
第六章辨证7版修知识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130页
第六章辨证7版修知识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130页
第六章辨证7版修知识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130页
第六章辨证7版修知识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1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六章辨证7版修知识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章辨证7版修知识讲解(1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薛霁,第六章 辨证,中医 王春梅,目 录,第一节 八纲辨证 第二节 脏腑辨证 第三节 卫气营血辨证 第四节 六经辨证,辨证的概念,辨证,就是分析、辨认疾病的证候, 是中医学认识和诊断疾病的方法。,辨证的过程即是诊断的过程,也就是从整体观出发,运用中医理论,将四诊收集的病史、症状、体征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判断疾病的病因、病变部位、疾病性质和正邪盛衰变化,从而作出诊断的过程。,返回目录,湿热蕴 结肝胆,肝失疏泄,湿热中阻,阻于胁络,胁肋痛胀,胆汁分泌减少,不循常道外溢肌肤,湿热熏蒸,黄疸,升降失调,胃失和降,脾失健运,恶心呕吐,脘闷腹张,恶闻荤腥,舌赤、苔黄腻、脉滑数 发热、口苦、小便黄赤,第一

2、节 八 纲 辨 证,返回目录,八纲辨证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八纲内容及八纲辨证的概念。 、熟悉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各是辨别疾病什么的纲领。 、理解“有一分恶寒就有一分表证” 、进一步理解:“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阴虚生内热、阳虚生外寒”“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的内涵。 、熟悉表证与里证、寒证与热证、虚证与实证的主要临床表现与鉴别要点。,八纲辨证是概括性的纲领 病位 表证、里证 病性 寒证、热证 邪正胜衰 实证、虚证 类别 阳证、阴证,返回目录,返回本节,第一节 八 纲 辨 证,八纲辨证,八纲即: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个辨证纲领 八纲辨证就是根据四诊收集的各种病情资料,进行综合

3、分析,以概括疾病大致类别、部位、性质、 正邪盛衰四个方面的情况,从而归纳为八类基本证型。 八纲辨证是概括性的辨证纲领。 是各种辨证的总纲。,表里辨证是辨别病变部位深浅,病情轻重和病势趋向的一种辨证方法。 人体的皮毛,肌腠,经络在外,属表; 五脏六腑在内,属里。,一、表 里,表证,是病位浅在肌肤的一类证候。 外感六淫之邪从皮毛、口鼻侵入机体所致的外感病处初起阶段。 表证多具有起病急、病程短、病程浅的特点。 表证的临床表现 是以发热恶寒(或恶风)、舌苔薄白、脉浮为主,常兼见头痛、鼻塞、咳嗽等症状。,(一)表证,里证,是病位深在于内(脏腑、气血等)的一类证侯。 里证可由表邪不解,内传入里,侵入脏腑而

4、产生;或邪气直接侵入脏腑而发病;或由情志内伤、饮食劳倦等其他原因,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而产生。 里证包括的证候范围很广,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概括起来则以脏腑的证候为主。里证病程长,不恶风寒,脉象不浮,可与表证相鉴别。,(二)里证,半表半里证 外邪由表内传,尚未达于里;或里证出表,邪正搏于表里之间的一种证候,称为半表半里证 (六经辨证中称为少阳证)。 其证候表现为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咽干、目眩、心烦喜呕、不欲饮食、脉弦等。 在这阶段解表治里皆非所宜,必须应用和解法以和解表里治之。,(三)半表半里证,一、表 里,1. 表证与里证的区别,病因 病位 病程 病情 临床特点,外感六淫 浅表 短 轻 发热恶

5、寒同见,表证入里 脏腑 较长 较重 发热恶寒分见,外感病,表证,里证,卫肺系症状,卫表,肺系,恶寒发热,头身疼痛,鼻塞流涕,咽痛咳嗽,脏腑症状,但热不寒,胸腹症状,二便变化,此外汗、渴、舌、脉象的鉴别?,2.表证与里证的关系,表里同病 表里转化,由表入里:病势加重 由里出表:病势减轻,返回目录,返回本节,一、表 里,二、寒热辨证,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一对纲领。 用以概括机体阴阳偏盛偏衰的两种证型。,寒证,阴偏盛(实寒证),阳偏衰(虚寒证),热证,阳偏盛(实热证),阴偏衰(虚热证),阴阳偏胜偏衰示意图,相对平衡,阳盛则热,阴盛则寒,阴虚则热,阳虚则寒,阴阳两虚,热则寒之,寒则热之,滋阴壮水,损其

6、有余,滋阴助阳,扶阳益火,补其不足,正常水平,调整阴阳示意图,概念: 寒证是指感受外来寒邪 或阳气耗损所表现出的一类证候。 热证是指感受外来热邪或体内病变郁而化热 或阴液耗损所表现出的一类证候。 寒证是一组有寒象的症状、体征的概括。 热证是一组有热象的症状、体征的概括。 寒证成因:外感阴寒之邪。 久病内伤,阳气耗伤。 过服生冷寒凉,阴寒内盛。 热证成因:外感温热之邪,寒邪入里化热,七情过激化火, 饮食不节内生火热, 久病内伤,阴虚阳亢等所致。,二、 寒 热,寒证机体机能活动抑制或衰退的证候 热证机体机能活动亢进的证候,返回目录,返回本节,1.寒证与热证的区别,鉴别三要点:寒热喜恶、颜色白赤、排

7、泄清浊,寒热错杂: 寒热转化:,上热下寒、表寒里热、表热里寒 由寒转热、由热转寒,返回目录,返回本节,二、 寒 热,2.寒证与热证的关系,真热假寒,内热过盛,深伏于里,阳气被郁而不能外达四肢而表现一些假寒现象 临床表现:里热炽盛肢冷、脉沉等,寒热真假,真寒假热:阴寒内盛,阳不制阴,虚阳浮越于外,阴阳气不相顺接所致 临床表现:里寒极重身热、面红等热象,返回目录,返回本节,二、 寒 热,三、虚实辨证,虚实是辨别邪正盛衰的一对纲领 病证的虚实取决于正气与病邪力量的对比 内经“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虚证,正气虚弱,邪气不盛,实证,邪气旺盛,正气未衰,虚证、实证产生的机理,虚证 正气不足,脏腑功能衰

8、退所表现的证候,血虚证:血不足。脏腑组织经脉得不到濡养出现的证候,气虚证:全身或脏腑功能减退的证候,阴虚证:阴液亏损的证候,“阴虚生内热”,阳虚证:阳气不足的证候,“阳虚生外寒”,气虚证的基本症状: 少气懒言、声弱气微、体倦乏力、面色少华、舌淡、脉细无力。,血虚证的表现为:面色苍白或萎黄、唇色淡白、爪甲苍白、头晕眼花、心悸失眠、手足发麻、妇女月经量少色淡、愆期或闭经、舌质淡白、脉细无力。,阳虚证具有气虚全部表现,再加上寒象,阴虚证的核心症状是: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口燥咽干、舌红少津苔少或无、脉细数,邪气过盛或脏腑功能亢进所表现 的证候。部位不同,临床表现不同。,实证,返回目录,返回本节,鉴别三要

9、点:得病新旧、症状剧缓、阴精敛散,虚证与实证的鉴别,虚证的形成:先天不足 禀赋、早产、发育等 后天失养 饮食、情志、劳逸、 久病、误治等 实证的形成:外来病邪 如六淫等 脏腑气血失常 如气滞、血瘀、 水湿、内生五邪等,张景岳:“虚者无有不滞者”,虚证与实证的关系,(1)虚实夹杂,实证夹虚 虚证夹实 虚实并重,(2)虚实转化,实证 虚证(常见) 虚证 实证(少见),返回目录,返回本节,四、阴 阳,表证、热证、实证 阳证 里证、寒证、虚证 阴证,八纲的总纲,是概括病证类别的一对纲领,返回目录,返回本节,阴证:阳气虚衰,或寒邪凝滞的病变和证候, 临床以代谢低下为特点,阳证:邪热壅盛,或阳气亢盛的病变

10、和证 候,临床以机能亢进为特点,返回目录,返回本节,人民卫生出版社,四、阴 阳,1.亡阴证 阴液大量消耗或丢失 证候特点 阴液衰竭的症状:汗出而粘,身 热口干喜冷饮,舌红而干,脉细数 2.亡阳证 阳气严重耗损 证候特点 阳气虚脱的症状:大汗淋漓,畏寒 手足厥逆,舌淡,脉微欲绝,亡阴 亡阳,亡阴证与亡阳证,返回目录,返回本节,四、阴 阳,五、八纲之间的相互关系,八纲辨证相互关联不能截然分割,1. 相互联系,2. 相互转化,3. 相互错杂,返回目录,返回本节,表证,实证,虚证,寒证,热证,寒证,热证,表实寒证,表实热证,表虚寒证,表虚热证,里证,实证,虚证,寒证,热证,热证,寒证,里实寒证,里实热

11、证,里虚寒证,里虚热证,在辨证程序上 当先辨表里, 次辨虚实, 后辨寒热。,1. 相互联系,表证,表热证 表寒证,表实证 表虚证,表证 里证,出,入,寒证 热证,转,化,实证 虚证,3. 相互错杂,表里同病 寒热错杂 虚实夹杂,2. 相互转化,返回目录,返回本节,五、八纲之间的相互关系,第二节 脏 腑 辨 证,返回目录,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各脏腑功能失常产生的病证和病机。 熟悉各脏腑证型的临床表现 掌握常见脏腑证型的辨证要点 进一步熟悉牢记各脏腑的生理功能。,八纲是辨证的总纲 脏腑辨证是辨证的基础,脏腑辨证通过四诊收集的资料结合脏腑生理功能、病理表现、八纲、病因、气血等理论对疾病的证候进行分析

12、归纳,借以推究其病机、病位、病性及正邪盛衰状况的一种辨证方法。,返回目录,返回本节,第二节 脏 腑 辨 证,一、心与小肠病辨证,心主神志失常,心主血脉失常,心神不足,心神不安,神 乱,神 昏,血脉不充,运血无力,心脉痹阻,热入心包,心阳暴脱,痰浊蒙心,痰迷心窍,痰火扰心,心火,心血虚,心阴虚,心气虚,心阳虚,血脉寒凝,痰浊凝聚,一、心与小肠病的辨证,心气虚:心气不足,心脏功能衰竭的病理变化。,病因 久病体虚,年高体弱,禀赋不足,汗下,失血过度。,证候 心气虚心悸气短,活动 时加重,自汗面白无华,体倦乏力,舌淡苔白脉细弱。,治则 补养心气 方药 归脾汤,心阳虚:是指心脏功能衰退,温煦不足的病理变

13、化。,病因 由心气虚弱,气损及阳进一步发展而来。,证候 心 阳虚心气虚的证状, 兼见形寒肢冷,心胸憋闷,舌质淡苔白脉细弱。,治则 温补心阳 方药 养心汤,返回目录,返回本节,一、心与小肠病的辨证,心气虚、心阳虚,心神不足,运血无力,心悸气短,自汗、脉虚无力,精神疲倦神思衰弱健忘,心气虚是运血无力,两证各自的辨证要点及临床表现,心阳虚是温煦失职,包括心气虚诸症,寒象:形寒肢冷面白或晦暗青紫,血脉寒滞:心胸憋闷心痛 舌质紫暗脉沉迟或结代,心血虚,证候 心血虚心悸失眠健忘多梦,面白无华,眩晕,唇舌淡脉细。,治则 补血养安神 方药 归脾养心汤,病因 久病体虚,脏器衰弱,饮食伤脾,血液化源不足,过度劳神

14、或心血不足。,心血虚:血液供应不足,或血液衰少,心神失养的病理变化。,返回目录,返回本节,证候 心阴虚心血虚兼见心烦、颧红、潮热、五心烦热,盗汗、舌红、少津、脉细数。,治则 滋补心阴,养心安神 方药 天王补心丹,心阴虚:是指心阴亏损,虚热内扰的病理变化。,返回目录,返回本节,心阴虚,两证各自的辨证要点,共有症状:血不养心所致心神不安,心血虚辨证要点血脉不充,心阴虚辨证要点虚热内扰,症候 发热心烦失眠,面赤口渴喜冷饮,舌红、苔黄,脉数; 口舌生疮,舌体糜烂,舌红苔黄,脉数;吐血衄血高热神昏谵语,舌红苔黄,脉数。,治则 清心泄热 方药 导赤散 安宫牛黄丸 紫雪丹,病因 七情郁而化火,六淫内郁,过食

15、辛辣,温补之品。,心火炽盛:是心火炽盛所表现出来的实热证候。,心火炽盛,辨证要点:火扰心神舌窍红赤火热之象,证候 心悸怔忡,心胸憋闷,胸痛痛引肩背,舌质紫暗或见瘀斑瘀点,脉细涩或结代。重者见暴痛欲绝,口唇青紫,肢厥神昏, 脉微欲绝。,治则 活血祛瘀,温通心阳 方药 丹参饮 ,参附汤,病因 情绪激动,劳累,受寒凉或过食肥甘。,心血瘀阻:是指瘀血,痰浊,阻滞心脉,血液运行不利的病理变化。,心血瘀阻,辨证要点:胸痛 心脉痹阻之象,证候 意识模糊,语言不清,面色晦滞,表情淡漠,脘闷作恶,呕吐痰涎或喉中痰鸣,神志痴呆,喃喃自语,举止失常,突然神昏不省人事,口吐痰沫,喉中痰鸣,双眼上窜,舌苔白滑,脉滑。,治则 祛痰开窍 方药 礞石滚痰丸,温胆汤,痰迷心窍:是指因情志不遂,气结痰凝,痰浊蒙闭心神所致的证候。,病因 多因外感热病或其它疾病恶化所致。,返回目录,痰迷心窍,证候 发热面红气粗,口苦咽干,痰黄,喉中痰鸣,狂躁诈语,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见神志错乱,哭笑无常,狂躁妄动,打人骂人。,治则 清热祛痰 方药 安宫牛黄丸,礞石滚痰丸,痰火扰心:是指火热,痰浊之邪,侵扰心神所表现出来的证候。,病因 情志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