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社会化与越轨资料讲解

上传人:yulij****0329 文档编号:141196650 上传时间:2020-08-05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7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讲社会化与越轨资料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第六讲社会化与越轨资料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第六讲社会化与越轨资料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第六讲社会化与越轨资料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第六讲社会化与越轨资料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六讲社会化与越轨资料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讲社会化与越轨资料讲解(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的成长:社会化与越轨行为,狼孩的故事: 关于“狼孩”的故事,说的是1920年人们在印度莫巴尼地区米德纳普尔密林中的一个狼窝里发现了两个人形模样的孩子(大的约八岁,小的约一岁半左右),其体态特征是:下颌骨发达,犬齿比一般的牙高出一半,眼睛适应黑暗并熠熠发光,鼻子扁平形园,嗅觉极佳,耳朵形大扁平会扇动,听觉极灵敏,皮肤异常敏感,胳膊长及膝盖,面颊颧骨似大疙瘩般高耸,头颅细长,前额狭窄不端正且有许多皱纹,没有语言,不会说话只会嗥叫,回到人间以后虽经训练也没有恢复到正常人类的水平,十年中仅只学会了日常生活所接触到的不完整的45个单词。,社会化:从“自然人”到“社会人”,故事的启示: 人出生时可能还只

2、是一个与动物差别不大的“自然人”,婴儿还不具备一个完全意义上社会人的特征 后天的社会环境、社会教育对于个体的成长有决定性影响。 尽管儿童在与世隔绝的环境中成长的例子是极个别的情形,但他们都表明:一个人的出生是情感性和社会性的,也是生物性的、无助的。要成活下来并完全成长为人类中的一员,就必须与他人有正常的互动。他们必须向他人学习如何思考和行为。 这就引出了“人的社会化”这样一个问题。,人的社会化,社会化的多种概念界定: 1、所谓社会化,就是指一个人获得自己的人格和学会参与社会或群体的方法的社会互动过程。(戴维.波普诺) 2、社会化就是诱导社会成员去做那些要想使社会正常延续就必须做的事情,是社会和

3、文化得以延续的手段。(弗洛姆) 3、社会化可以被理解为:个人与社会不断调适,使其从有机体生物人发展成为社会人的过程,是社会通过各种教育方式,使自然人逐渐学习社会知识、技能和规范,从而形成自觉遵守与维护社会秩序,取得社会人的资格的一个过程。 4、社会化是一个社会性的互动过程,通过这一过程,人们获得了某种价值、态度、技能和知识,即获得他们所属的那个社会的文化。从个人、群体和社会相联系的角度看,社会化就是个人与社会之间的最基本的联系纽带。 也就是说,社会化的意义在于,社会化使的社会不仅在生物的意义上,而且在社会的意义上重新产生自身,从而保证了社会的延续。,什么是“社会化”?,1、社会化对于个人的生存

4、、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不管在什么地方出生,人的社会化过程是大致相似的比如出生在中国、美国,还是南太平洋岛国,尽管各地的文化差异较大,但通过与他人的互动,人(婴儿)才能从一个人类的动物转化为社会的存在。 当人们度过了童年的时候,他们已经被教会了社会所期待的行为模式、语言、技能,以及如何去扮演一系列角色。即使是成年后,社会化的过程仍继续发生作用,新的角色和技能仍需要学习。所以,对于个人而言,社会化在其一生中都持续发挥影响在人的生命周期中,包括出生、童年、少年、青年、成年、老年直到死亡,社会化都是存在的。,社会化的作用,2、社会化不仅对个人的生存发展有决定性影响,而且对社会的生存与有效运作同样起

5、到重要作用。事实上,没有社会化就没有社会。 只有当一个社会的成员一起行动,共同支持、维护这个社会的时候,这个社会才会生存下去。所以,每个社会都会塑造成员的行为来达到此目的。从社会的观点来看,当人们感觉到自己想做的正是社会所期待的,并且社会的期待也最好地满足了社会利益的时候,社会化过程就实现了有效的运转。,续,所以,社会化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 1、从时间维度理解,个人社会化涉及到人生发展的全过程; 2、从内容方面,个人社会化关注个人作为社会一员所应具备的全部文化遗产 3、从关系方面来理解,个人社会化注重个人与社会的交互作用以及个人社会化的结果。 社会化既有对个人的文化教化,也有个人对社会的调适

6、。在社会化过程中,个体不是简单地被动接受社会教化,而是有其较大的能动性的交互作用过程。,社会化的内涵结构,从社会化的基本内容划分,社会化包括四大类型:技能社会化、政治社会化、行为社会化和性别角色社会化等。 技能社会化:技能社会化主要指通过社会化过程,个体习得基本生活技能,包括衣食技能(个人维护生存的能力)和职业技能(个人谋求生活的本领)。 个人只有通过社会才能生存和发展,因而必须通过多种形式的社会化过程获得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技能。在现代社会中生活的个人,首先要具备与时代发展相一致的文化科学技术基础知识;其次要获得日常生活的技能。在现代社会中,个人的职业能力是个人社会化重要的一环。 比如:农村很

7、多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会自己做饭,自己洗衣服,并承担起家里的一些家务活。这是一种学习的过程。 在比如,农村中一些作为学徒的木匠、泥瓦匠、石匠等,都是一种生活的技能,对于农村一些劳动力而言,很重要。,社会化的类型,政治社会化是个体逐渐学习和接受被现有政治制度采用和确定的政治信念、思想体系、社会制度和政治态度的过程。 政治社会化的目的是将个人培养和训练成为有政治意识和为特定社会发展发挥作用的社会成员。 每个国家都会重视自己国家公民的政治社会化,比如,都会有自己的公民政治教育工程。美国重视对公民的基本政治价值理念自由、民主等的政治教育。比如,美国南北战争实际上也可以看成是两种政治价值、理念间的斗争。

8、美国在运动会比赛之前,都会有一个升国旗、唱国歌的仪式,这也是一种政治教育方式。 在我国,尤其是建国后一系列的政治运动,都试图对公民实施社会主义正统价值的教育。比如“为人民服务”、“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集体主义精神”。,政治社会化,行为社会化,主要是指学些社会行为规范的过程。 社会规范制约着人们的行为举止、价值取向,它通过习惯、时尚、民风、民俗、民德、法律以及各种规章制度和纪律等形式表现出来。对于这些东西,只有通过长期的教化,耳濡目染以致实践的正反两方面的教育,个人才能逐渐学会、掌握、并使之内化而成为自己行为的准则。 行为的社会化是从人儿童时期就开始的过程。也即符

9、合规范的行为是从小灌输和培养的。一个人出生之后,总会不断接受来自各方面的各种规范的训练和影响。 首先:接受典范的模仿、训练和影响,逐渐伴以说明,然后才是系统灌输。比如:“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父母经常会拿亲戚中的某个典型来教育自己的孩子。其次,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阅历的丰富,个人就会懂得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并形成一些习惯、方法和手段,掌握了不同形式和内容的行为规范,以保持自己与社会的一致性。比如,关于勤劳致富的观念。,行为社会化,性别角色的社会化,主要是指关于“男性”、“女性”社会性别角色及其价值、规范的认知与学习。 性别角色是附加于、期待于男女的

10、不同社会地位和社会行为的总和。性别角色主要与指定给每一性别的任务相关。 所以性别角色的社会化主要会包括:男性、女性如何在穿着打扮、言谈举止乃至起名字上表现自己的特征。 比如:欧洲贵族关于女性服饰、男性气质的观念;中国古代关于女性贞洁、三从四德等观念。 社会角色的社会化,与社会角色及其相应的行为规范、行为方式相联系。在社会中,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个体都会扮演特定的社会角色,所以,社会角色的社会化主要就是指,教导个人理解、掌握社会角色,教导个人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在每一个特定的人际关系情景中和交互作用的具体场合下,知道如何行事处世,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甚至如何言谈表情等的过程。 也即角色意识的形成和

11、角色行为的扮演,是个人社会化的深层次内容。,性别及角色社会化,按照人成长的过程阶段划分,人的社会化又有基本社会化、继续社会化和再社会化。 基本社会化:又称儿童或青少年社会化,个人早期的基本社会化,指个人学习基本的生活知识和技能,掌握基本的社会规范,了解基本的社会关系网络,并能在实际生活中比较成功地扮演最基本的社会角色和从事最基础的社会活动的过程。 这种基本社会化主要是在孩童和少年时代进行的。 个人只有成功地和比较完满地实现了基本社会化,才获得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的基本条件,否则,个人的个性和人格就有可能埋下残缺和不完整的隐患。比如自卑性格的形成、自私自利性格的形成。 继续社会化:个人在基本社会化

12、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如熟练运用基本生活技能,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逐渐调整社会关系;同时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学习并掌握担当新的社会角色,建立新的社会关系,这个过程就是继续社会化。比如,父亲、母亲身份的获得。 个人的人格以及对事物的价值取舍,对客观世界的根本看法和人生目标的确立,就是在继续社会化的过程中不断校正和完善的。比如,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转变,就需要继续社会化。,基本社会化、继续社会化、再社会化,再社会化:任何阶段的社会化都有可能中断或失败,在中断或失败后重新进行的以改变原有世界观、价值取向以及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为目标的社会化过程,就是再社会化。比如一个青少年18岁犯罪,劳动改造的过程

13、就是再社会化过程。 所以,再社会化是一种特殊性质的社会化,通常特指对违法分子所进行的一种强制性的教化过程,并往往是通过一些特别的机构,如监狱、劳动教养所、劳改农场等予以实施的。 广义的社会化:事实上,每个人在自己的一生中都或多或少会体验到再社会化的经验。如由于宏观社会的变迁、影响较大的社会流动、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等多种情况。 也有一种情况,也可以理解为再社会化,比如,某种偶然性的事件使得个人的价值观念发生重大的甚至转折性的变化,这样一种过程就包含着个体的再社会化。不太恰当的比方:长期热恋的一个青年,突然失恋,从失恋阴影中走出来的过程就是一个再社会化的过程。也就是说,个体有可能会改变对婚姻、爱情

14、的基本价值观念。,再社会化,再社会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化,这种特殊性在于: 第一,行为主体只能在具有国家强制力的监狱、劳改队等特殊场所被迫接受社会化,在其再社会化的全过程中始终属于被支配,被改造的地位; 第二,针对行为主体的再社会化内容和目标主要是,改造原有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改造其反社会性,使之重新认识和掌握各种基本的社会规范,以便让他们在再社会化过程结束之后,能够按照符合社会要求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去工作和生活。,续,个体的社会化不是一个自然的过程,需要有一定形式的途径来实现良好的社会化。一般而言,主要有家庭、学校和社会等三大社会化途径 家庭里的社会化:在所有的社会化因素中,家庭

15、无疑是最为重要的,也是最早、最为直接、最持久的社会化途径或场所。 对孩子进行社会化,也是家庭的基本功能之一。我们经常说,什么样的家庭,会有什么样的孩子。 在家庭中,儿童建立起他们第一个亲密的情感联系纽带,并开始理解和接受本民族的文化价值规范。个人早期的基本社会化内容,如基本的行为规范、基本的是非善恶标准以及友爱、尊敬等基本情感体验等,都是在家庭早期社会化中确立的。因此,个人家庭教育的成败在个人早期社会化历程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 家庭中的社会化有些是经过深思熟虑,有计划的过程,有些则是无意识地发生的。例如家庭在社会结构中的特有地位,家庭的阶级、人种、宗教、肤色等都会强烈地影响儿童以后的社会交往

16、和社会化的本质。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父母倾向于把从他们自己社会阶级的生活环境中得到的经验教训传授给子女,从而为他们的子女准备一个类似的阶级地位(库恩),社会化的三个途径,家庭里的社会化三个方面的特征(区别于其他场所的社会化): 其一,初始性,即早期社会化主要是在家庭中进行的。家庭是个体生活的起点,所以家庭又称为“第一社会化制度”。 其二,直观性。作为一种初级群体,家庭里人际交往的形式具有面对面的特征,人际交往的内容具有多方面性,这就决定了儿童在家庭中的模仿和学习是直截了当的,个性方面的表现常常是充分的、毫无掩饰的。 其三是可接受性强。主要是因为,家庭的构成是以一定的婚姻关系、血缘关系为基础,成员之间的亲密程度和信任感超出了其他类型的群体。,续,学校是现代社会个人通往社会的必由之路。随着家庭功能的减弱,学校越来越成为对青少年乃至成年人进行有组织、有系统、有影响的社会化教育的主要途径。 学校通过引导学生服从教育制度的安排、传播占统治地位的文化目标、价值标准和人类知识遗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来推动学生逐渐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 我们大都会有这样一种经验感觉:我们小时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