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石狮市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与朱元思书练习卷【人教版】

上传人:i**** 文档编号:141192455 上传时间:2020-08-0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1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石狮市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与朱元思书练习卷【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福建省石狮市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与朱元思书练习卷【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福建省石狮市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与朱元思书练习卷【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福建省石狮市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与朱元思书练习卷【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石狮市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与朱元思书练习卷【人教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与朱元思书练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与朱元思书吴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直视无碍 争高直指 B有时见日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C天下独绝 绝多生怪柏 D横柯上蔽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鸢飞戾天者,望峰

2、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3说说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深层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与顾章书吴均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所乐,岂徒语哉!【注】薜萝:即薜荔和女萝。后世用来称呼隐者的居处。还觅薜萝,意思是说自己要隐居。英英:形容声音和谐动听。富、饶:均作动词,富有、充裕。菊花、竹实:都是隐者的食物。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仆去月谢病 我以日初出时去人近 B梅溪之西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C绵绵成韵 嘤

3、嘤成韵 D幸富菊花 不义而富且贵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其”与例句中的“其”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遂葺宇其上A其一犬坐于前 B不能名其一处也C并自为其名 D其反激之力6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山谷所资,于斯已办。 7作者笔下的石门山景色有何特征?请简要评述。 8看到石门山的景色,作者最希望做的一件事情是什么?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情怀?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

4、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乙】仆去年秋始游庐山,到东西二林间香炉峰下,见云水泉石,胜绝第一,爱不能舍,因置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青萝为墙援,白石为桥道,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间,红榴白莲,罗生池砌。大抵若是,不能殚记。每一独往,动弥旬日。平生所好者,尽在其中。不唯忘归,可以终老。此三泰也。计足下久不得仆书,必加忧望,今故录三泰以先奉报,其余事况,条写如后云云。微之微之!作此书夜,正在草堂中山窗下,信手把笔,随意乱书。封题之时,不觉欲曙。举头但见山僧一两人,或坐或睡。又

5、闻山猿谷鸟,哀鸣啾啾。平生故人,去我万里,瞥然尘念,此际暂生。(选自白居易与元微之书)【注】东西二林:指庐山的东林寺和西林寺。墙援:篱笆墙。动弥旬日:常常满十天。泰:安适。忧望:挂念,盼望。微之:即元微之,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好友。瞥然:形容时间短暂。此信写于白居易在唐代元和年间被贬江州(今江西九江)时期。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猿则百叫无绝 胜绝第一 B从流飘荡 择其善者而从之C不觉欲曙 夕日欲颓 D又闻山猿谷鸟 不能称前世之闻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自三峡七百里中(三峡)B猛浪若奔 卿言多务,孰若孤(孙权劝学)C因置草堂 未若柳絮因风起(咏雪)D举头但见山僧一两人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记承天寺夜游)11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2)大抵若是,不能殚记。 12两文中哪一个字最能概括其所描写的山水之景的共同特点? 。13【甲】【乙】两文都是情景交融的美文,但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请做具体分析。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