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2018-2019学年八年级语文9月自主检测卷

上传人:i**** 文档编号:141192294 上传时间:2020-08-0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2018-2019学年八年级语文9月自主检测卷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2018-2019学年八年级语文9月自主检测卷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2018-2019学年八年级语文9月自主检测卷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2018-2019学年八年级语文9月自主检测卷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2018-2019学年八年级语文9月自主检测卷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2018-2019学年八年级语文9月自主检测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2018-2019学年八年级语文9月自主检测卷(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2018-2019学年八年级语文9月自主检测卷第一部分 积累运用(23分)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6分)太湖的水滋ru( )了苏州,让苏州少了一分浮噪与喧嚣,多了一分静m( )与润泽。在朦胧的月夜,约三五好友,坐在绕护城河的画舫上,穿行在各式各样的小桥之间,两岸的灯光和霓虹倒yng( )在屈曲的水面上,如同一幅无暇的画卷。听着艺人咿呀弹唱,远处隐约传来丝丝缕缕的管弦之声,一切如在梦中一般,这份闲情逸zh( )岂不快哉?(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4分)滋ru( ) 静m( ) 倒yng( ) 闲情逸zh( )(2)文中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并改正。(2分)

2、 改为 改为 2. 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8分) 树树皆秋色, 。(王绩野望) ?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楼) ,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山随平野尽, 。(李白渡荆门送别) ,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 ) 至于夏水襄陵, 。(郦道元三峡)3. 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回答问题(5分)(1)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大迁移”是指( )(2分)A、国民革命军北伐 B、朱、毛红军会师井冈山 C、北方少数民族南迁 D、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2)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不论我们

3、对这一事件的动机及政治背景作何评论,都必须承认这一点,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这场军事政变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斯诺所说的“这场军事政变”指的是什么?发动者是谁?这场军事政变发生后,中共派谁去谈判? (3分) 4. 认真观察右面一幅漫画,按要求答题。(4分) (1) 请简要说明这幅漫画的内容。(2分) (2) 根据自己的理解,说出这幅漫画的寓意。 (2分) 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37分)(一) 阅读下面的古诗 ,完成第56题。(5分)春日晚望 (宋左纬)屋角风微烟雾霏,柳丝无力杏花肥。朦胧数点斜阳里,应是呢喃燕子归。5、诗中哪个词点明诗题

4、中的“晚”?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2分) 6、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柳丝无力杏花肥”。 (3分) (二)阅读郦道元的三峡,完成79题。(6分)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7.下面哪一组句子的加点词的意义相同?( )(2分)A、自三峡七百里中 B、 沿溯阻

5、绝 自钱孔入(卖油翁) 绝巘多生怪柏 C、巴东三峡巫峡长 D、 每至晴初霜旦猿鸣三声泪沾裳 至石之半(河中石兽)8. 下面哪一组加点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 )(2分)A.对镜帖花黄(木兰诗) B.空谷传响 C.但手熟尔(卖油翁) D. 略无阙处9.从全文看,第4段中引用渔者歌谣的作用是什么?(2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1题。(6分)徐中行,台州临海人。始知学,闻安定胡瑗讲明道学,其徒转相传授,将往从焉。至京师,首谒范纯仁,纯仁贤之,荐于司马光。光谓斯入神清气和,可与进道。会福唐刘彝赴阙,得瑗所授经,熟读精思,攻苦食淡,夏不扇,冬不炉,夜不安枕者逾年。乃归葺小室,竟日危坐,所造

6、诣人莫测也。父死,跣足庐墓,躬耕养母。推其余力,葬内外亲及州里贫无后者十余丧。晚年教授学者,自洒扫应对格物致知达于治国平天下,不失其性,不越其序而后已。(选自宋史徐中行传)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夏不扇,冬不炉,夜不安枕者逾年。 不失其性,不越其序而后已。11说说文中徐中行在做人行事方面如何?(2分) (四)阅读下列三则材料,完成1214题。(7分)【A】人工智能,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从诞生以来,人工智能的理论和技术日益成熟,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从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和特点来看,未来人工智能是基于提高劳动生

7、产率和降低劳动成本的需要。如制造业中智能机器人对生产流水线工人的替代、智能化信息系统对手工作业的替代等。 (选自2018年04月中国青年报有删改)【B】李克强总理在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全面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新材料、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制药、第五代移动通信等技术研发和转化,做大做强产业集群。” 这是“人工智能”这一表述第一次进入政府工作报告。百度、阿里、腾讯等公司在语音识别、神经网络、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方面都有重要的突破,小米公司也设立了探索实验室,试图尽快推出人工智能重量级产品。众多传统家电企业,也开始在智能电视领域进行布局。 (选自2017年12月财经

8、内参有删改)【C】实际上,人工智能也是一把“双刃剑”,其有可能出现的场景是“机器排斥人工”。比如,全球最大的12家投资银行里,最普通的研究人员平均年薪都有50万美元,如此令人羡慕的岗位也存在被替代的可能。随着移动设备的发展,互联网逐渐成为唯一的信息平台,信息看似变得多而自由,但其实由于人工智能的原因,垄断我们所要获得的信息也就变得容易了。此外,人工智能的成本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在2016年的围棋人机对弈中,谷歌设计开发的阿法狗与韩国的李世石对弈一局,所消耗的机器运行成本达到了3000美元。而在此期间,人类对手可能只消耗了一碗石锅拌饭。(选自微信公众号“失飞的纸飞机”有删改)12.下列对三则材料

9、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A现在使用的所有人工智能技术,都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降低了劳动成本。B全球最大的12家投资银行里,最普通研究人员的岗位已经被人工智能所替代。C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人工智能产业化的推进,各类企业着力研发人工智能的相关产品。D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别人无法掌控我们需要的信息,信息使用更加自由。13.材料【B】中的“尽快”不能去掉,为什么?(2分) 14.“人工智能是一把双刃剑。”结合以上材料,说说你对此处“双刃剑”的理解。(3分) (五)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519题。(13分)木鱼 周海亮 冬子小时候,家里穷。不仅他家穷,全村都穷。不是吃不到米闻不到肉的那种

10、穷,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的那种穷。贫穷与饥饿贯穿了冬子的童年,即使现在想起,冬子的记忆深处,仍然是望不到尽头的饥饿。 冬子九岁那年,村里有亲戚嫁女,娘带冬子去吃喜宴。临行前娘嘱咐冬子说,饭桌上一定要放开了吃,吃慢了,东西就没了。又说,千万别动桌上那条鱼,否则会被别人笑话。冬子问为什么,娘说那是条假鱼。鱼是木头雕刻而成,上面浇了汤汁,撒了葱花,盛在盘子里,端上桌,与真鱼别无二致。娘还说木鱼是栓叔的手艺,栓叔一晚上就能将一截木疙瘩变成一条活灵活现的鲤鱼。娘带冬子来到亲戚家门口,再次嘱咐冬子不仅要吃得快,还要尽量多吃。吃饱了,咱家晚上那顿就省了。她说。六个菜,一个汤,满桌人吃得像猪。普通的蔬菜,加几片

11、肉,味道就完全变了。冬子听了娘的,快吃,使劲吃,却总是吃不饱。那条鱼摆在桌子中间,假如娘事先不说,冬子绝不会当它是一条木鱼。鱼浇了汤汁,撒了葱花和香菜,那是一条红烧口味的木头鲤鱼。亲戚家虽穷,但厨艺高超,据说能把一条鱼烹成七八种不同的味道。木鱼也能。不过仅仅是味道的样子。满桌人心照不宣。他们的筷子和汤匙伸向不同的盘子和汤碗,却绝没人去碰那条鱼。桌上很快只剩残羹冷炙,唯有那条鱼,仍然闪烁出诱人的光泽,散发出美妙的酱香。满桌人仍不散去,他们蘸着盘子里剩下的汤汤水水,啃着手里的黑面馒头,那也是平常时日难得的吃食。冬子有将筷子伸向木鱼的冲动。冲动那样强烈,有那么几个瞬间,他几乎无法自控。他强迫自己不去看那条鱼,可是鱼却顽强地游进他的眼睛,挠着他的喉咙。终于冬子做出令他和他的家人从此蒙羞的举动他动了那条鱼。他甚至夹起撒在木鱼上的葱花,他甚至将那些葱花,直接填进嘴巴。他挨了娘的一顿巴掌。他受到村人的讥笑。以后很多年,他在村里都抬不起头。他不仅仅是动了一条木鱼,更是动了乡村的规矩,动了主人的尊严。一条木鱼,没有人动,它便是一条色香味俱全的真正的鱼,便是富足和希望;动了,它便成为一个木头疙瘩,成为欺骗,成为乡间岁月的颓败与贫穷。那条木鱼挂在冬子的胸前,顶在冬子的头上,刻在冬子的脑门上,挤在冬子的心里,很多年挥之不去。后来冬子进城,吃了很多苦,终于成为一家水产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