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张家港市梁丰初中2018-2019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

上传人:i**** 文档编号:141192122 上传时间:2020-08-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8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张家港市梁丰初中2018-2019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江苏省张家港市梁丰初中2018-2019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江苏省张家港市梁丰初中2018-2019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江苏省张家港市梁丰初中2018-2019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江苏省张家港市梁丰初中2018-2019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张家港市梁丰初中2018-2019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张家港市梁丰初中2018-2019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张家港市梁丰初中2018-2019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第一部分(26分)1.阅读下面一段话,根据拼音写出汉字。(4分)突然,客人惊奇地bng( )住了呼吸,只见面前的小个子那对浓似灌木丛的眉毛下面,一对灰色的眼睛射出一道黑豹似的目光,虽然每个见过托尔斯泰的人都谈过这种x( )利目光,但再好的图片都没法加以反yng( )。这道目光就像一把成zng( )亮的钢刀刺了过来。2. 下边的图片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并改正。(4分)错别字改 正3名句默写。(10分) ,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晴川历历汉阳树, 。 (_黄鹤楼) ,长河落日圆。 (王维 )树树皆秋色,_。

2、(王绩野望) ,志在千里 。 (曹操龟虽寿 ) ,路远莫致之。 (古诗十九首 )亭亭山上松,_。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狐兔翔我宇。 (曹植梁甫行) 4、语言运用(3分)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当天,学校组织“走进太白楼”活动,你参与活动的宣传工作,请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的任务。【走进直播间】5月18日,千古风流太白楼在央视中文国际频道国宝档案播出,节目全长13分钟,讲述了济宁太白楼的前世今生。为了这期节目的播出,栏目摄制组于3月6日走进济宁太白楼,采用多种方式对建筑、碑刻等有关遗迹进行拍摄。国宝档案是国内极具知名度的一档文博类栏目,以高标准、高品位、高水准深受文博界专家和海内外收藏爱好

3、者的好评。请为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20字以内)(3分) 5.名著阅读(5分)“剩余物资”红军运输力所不及的物资数量很大,就分配给当地穷人。红军在云南从有钱的火腿商那里没收了成千上万条火腿,农民们从好几里外赶来免费领一份,这是火腿史上的新鲜事儿。成吨的盐也是这样分配的。在贵州从地主官僚那里没收了许多养鸭场,红军就顿顿吃鸭,一直吃到用他们的话来说“吃厌为止”。他们从江西带着大量南京的钞票、银洋和自己的国家银行的银块,一路上凡是遇到贫困地区就用这些货币为他们购买所需的物资。地契都已焚毁,捐税也取消了,还给贫农发了武装。(1)上面这段文字出自 ,作者是美国(国籍)记者 。(2分)(2)文中红军的“

4、剩余物资”是怎样得来的?他们又是如何对待这些“剩余物资”的?(3分) 第二部分(44分)阅读诗歌渡荆门送别,完成第68 题。(共2分)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6下列对该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颔联的“入”字,平中见奇,既写出了江流奔腾直泻的情景,又展现了作者激越、乐观开朗的胸怀。B颈联承接上联,变换视角,通过水中映月图和天边云霞图来展现令人陶醉的江上美景。C尾联“送”字用得妙,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故乡水因可怜诗人而不辞劳苦送行万里的深情。D全诗集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既写出诗人初次离家的新鲜、欣喜的

5、体验又含蓄地表达出诗人对故乡的不舍之情。7. 请分析“山随平野尽”中“随”字的表达效果。 8. 请对“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这一诗句的画面加以描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3题。(13分)【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节选自三峡【乙】江水又东

6、,迳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分明。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此岩既高,加以江湍回,虽途迳信宿,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言水路纡深,回望如一矣。 (节选自水经注)【注释】成就:轮廓。信宿:两三日9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A沿溯阻绝 沿:顺流而下 B不以疾也 疾:快C迳黄牛山 迳:经过 D犹望见此物 犹:好像10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B绝巘多生怪柏 既人迹所绝C虽乘奔御风 虽途迳信宿D故渔者歌曰 三朝三暮,黄牛如故

7、1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色如人负刀牵牛。 12【甲】文“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侧重写水的 ;【乙】文“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侧重写水的 。这在写法上都属于 描写。(3分)13【甲】【乙】两文都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阅读下文,完成1415题。(6分) 冰雪精灵雾凇如果说冰雪是冬天的信使,那么雾凇一定是信使的精灵。“寒江晓雾,正冰天、树树松花云叠。昨夜飞琼千万缕,谁剪条条晴雪?冰羽晶莹,霓装窃窕,欲舞高寒阙。烟波照影,翩翩恩与谁约?”从古至今、赞美雾松的诗词太多了,但好像千言万语都无法描述那种通透灵动的美。它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更是天地间的造化,

8、是可遇不可求的上天的赠予。雾凇非冰非雪,是冬季低温环境中,空气中水汽直接凝华或者是无数0以下的过冷雾滴随风在树枝等物体上不断积聚冻黏的结果,表现为白色不透明的冰品沉积物。形成雾凇的气象条件非常苛刻,要求冬季寒冷漫长,而且空气中水汽充足。【甲】其次,雾凇的形成要求天晴少云,静风或是风速很小。【乙】冬季,空中的云像是大地的一床被子,夜间有云时,削弱了向外的长波辐射,使地面气温降低较慢,昼夜温差相对较小,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就不会凝结。【丙】若是掀掉了这床被子,热量就更多地散发出去,使得地面温度降低,为水汽的凝结提供了必要条件。【丁】大风是雾凇形成过程中的天敌,它总能把形成过程中结构松收的冰品吹散,即

9、使簇拥在一起的雾凇也会被吹得无影无踪,微风或静风条件为水汽凝结凝华成雾凇提供保障。雾凇形状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过冷 雾滴碰到冷的地而物体后迅迷冻结成粒状的小冰块,叫粒状雾凇(或硬凇),它的结构较紧密;另一种是由雾滴蒸发时产生的水汽凝华而形成的晶秋雾淞(或款凇),结构较松散稍有震动就会脱落。由于雾松中雾滴与雾滴间空隙很多,不仅看起来轻盈洁白附着在树米上,宛如琼树银花、清秀雅致,也具有很多内在的优秀品质。人们在观赏玉树琼花极的吉林雾松时,都会感到空气格外清新舒爽、滋润肺腑,这是因为雾松蓬松的结构能够吸附大量空气中的污染颗粒,是空气的天然“净化器。雾凇是天然的“负氧离子发生器”,在有雾松时,负氧离子增

10、多。据测,吉林松花江畔在有雾凇时负氧离子每立方米可达上子至数千个,比没有雾凇时的负氧离数量多5倍以上。此外,雾凇还是环境的天然“消音器”。雾凇由于具有浓厚、结构疏松,空隙度高的特点,对音波反射率很低,能吸收和容纳大量音波。在形成雾凇的成排密集的树林里,感到幽静就是这个道理。“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雾凇是大自然不可多得的馈赠,就像人生一样,只有做好充分准备,觅得良机,才会成就一场繁华。(选自气象和识2018年第2路作者张敏,有改动)14对画线部分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甲】【乙】【丙】/【丁】 B【甲】/【乙】【丙】/【丁】C【甲】【乙】/【丙】【丁】 D【甲】【乙】/

11、【丙】/【丁】15第6段使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各有何作用? (4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620题。(17分)好沉的一抔土石英在这里,旧的皇历是更不灵了。原本我以为,黄河口的土是粗糙的、贫瘠的。因为在我幼小时,大人们就告诉我:那是个盐碱沙荒、十年九不收的地方。但当我实地来到这黄河入海处,亲眼领略了它的豪迈气势和不凡的资质后,我便意外地发现:这里不仅地阔,而且土肥,攥在手里,酥细得像润了油,却又不腻而匀和;凑近鼻沟下一闻,别有一种清香,以我年轻时在老家从事农桑的经验,这样的土质,任管种蔬菜还是种庄稼都是很理想的。果然,在后首那块干松的地段,好一片秋禾!风过时,高粱擎起硕大的锣鼓槌相互撞击,没有敲出多大的声响,却惊起一对翠蓝色的珍鸟从深处腾出,在半空里飞旋两遭,没有树枝可依,又飘落在旁边的一片谷地,立在穗上颤颤悠悠,像一双新婚伉俪相对荡着秋千。那千支万条谷穗的金笔,在漫野里尽情描绘秋熟的图景。再往前,更接近河口的一片土地,许是刚冲积成不久,还没有好好利用。如此潮润的沃土,瞅着都会口舌生津,谅也不会长时被闲置的。我是个庄户底儿,颇有些“爱土成性”,走着走着,禁不住又珍惜地捧起一抔土来,觉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