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当代语言变异理论-变异与变素上演示教学

上传人:yulij****0329 文档编号:141191780 上传时间:2020-08-05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3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章当代语言变异理论-变异与变素上演示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第七章当代语言变异理论-变异与变素上演示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第七章当代语言变异理论-变异与变素上演示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第七章当代语言变异理论-变异与变素上演示教学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第七章当代语言变异理论-变异与变素上演示教学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七章当代语言变异理论-变异与变素上演示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当代语言变异理论-变异与变素上演示教学(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章 当代语言变异理论,一、变异和变素 (上),(一)变异(variable) 1变异的内容 “变异”指的是某个语言项目,在实际使用着的话语中的状况。 “语言项目”可以是某个单位,可以是某些语音的组合或聚合规则;可以是某个语义,可以是某些语义的组合或聚合规则;可以是音、义结合而成的语素或词,可以是某个语法范畴或语法手段,或某项语法规则。,北京人在顺序计数时,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比较正式的说法,就是“一个,两个,三个,四个,五个”;另外一种是比较随便的说法,发音变为“一啊,俩,仨,四啊,五啊”顺序数词后面的量词“个”的语音,有的从ge弱化为央元音,有的与前面的数词结合在一起发生了减音的现象。 “

2、个”在顺序数词后面的两种语音形式,就是一种语音变异。,2变异实际存在形式变素(variant) “变素”指的是语言变异的一个实际存在的形式。 比如ni和nin,就是北京话第二人称代词变异的两个变素。 “副词+数词+量词+名词”与“数词+量词+名词+副词”这两种词语组合顺序,也是普通话语法中,词语组合规则变异的两个变素。,变异和变素的关系,就好像语音学中音位和音位变体的关系一样。 同样,变异也是由许多变素,按照他们是否有共同的社会分布这个原则归纳出来的;变异也是一种概括,实际话语中,存在的是变素。所以,一个音位可以有一个以上的音位变体,一个变异也可能包含不只一个变素。,变异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基本

3、单位,但是,在研究变异的过程中,也不能不研究变素。 要调查研究实际话语中的各种变异,找出这些变异的各个变素,在什么条件下出现,从而说明各种社会因素和语言变异之间的相关关系。,(二)语言变异的分类 语言就是以变异网络的形式而存在的,语言变异无处不在。有必要对变异本身进行分类。 拉波夫认为,语言变异的分类可以有不同的标准,标准不同,分出的类别也不一样。一般说来,可以从三个方面去进行分类。,一种是从语言变异形成的原因上来进行分类; 一种则是从语言变异在语言系统中出现的范围或层次,对它们加以分类; 第三种是从变异在语言社会中的作用,对它们进行分类。,第一种分类,主要是为了弄清变异产生的原因; 第二种分

4、类显然是为了说明变异对语言结构系统的不同影响; 最后一种则是为了了解这些变异在人类社会中的不同作用。 在对变异进行分类时,并不区分共时与历时,因为社会语言学认为:历时的变异(或叫做变化)首先表现为共时的变异。,1从语言变异的成因 (1)来自内部的变异 语言这个网络系统,从组成该网络的每一个语言成分看,它的内部各成分之间是互相密切联系的,其中任何一个成分的改变,都可能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产生一连串的语言变异。 由于语言结构中某个成分的改变而产生的变异,都可以叫做来自内部的变异。,比如,研究汉语发展史的人一般都认为:古代汉语中声调的分化,是由于语音系统中浊声母的清化所引起的。即由于浊声母bdg变

5、成了清声母ptk使得声母清、浊的对立消失,失去了区别不同语音形式的作用。而当时汉语过多同音词造成了交际的不便,因此,声调系统发生了分化。,平、上、去、入四个声调,就分别按照它所在音节声母原来的清、浊,分化为阴调和阳调,如广州话就有阴平、阳平、阴上、阳上、阴去、阳去、阴入、阳入、中入等九个声调。 又如,从中古时期的藏文经典和现在藏语的某些方言来看,藏语本来没有声调。后来由于浊声母的清化和韵母中辅音韵尾的简化而产生了声调。所以可以说,藏语声调变化的出现是一种来自内部的变异。,一些来自内部的变异 条件音变。比如北京音系中的前低元音,有三个不同的变异形式:出现在i或n的前面;出现在i、y与n之间;出现

6、在ng的前面。这些变异都是由于受前、后音的同化而形成的。,在没有特殊需要时,人类语言总是本着省力、经济的原则来交际的,用尽可能少的形式去负荷尽可能多的信息。 另一方面,在发音时也要使发音器官处在比较自然、方便的状态。正是由于这个缘故,处在语流中的音,往往要受它前面或后面的音的影响而产生变异。,从社会语言学的观点看来,内部和外部是互相联系密不可分的。一方面,语言本身的结构,无论就其语音或语义来说,都是自成系统并有它自己的特点和发展规律的,不管是什么样的语言变异研究,都不能不触及语言结构本身;另一方面,被人使用着的语言的变化,总是直接或间接地与社会的某个因素相关。,社会语言学不是不研究语言结构内部

7、的各种因素,而是要联系与它们相关的社会因素来研究。 国内社会语言学界的研究目前多偏重于语言使用、语言态度以及某些词汇的变异(词汇的变异往往和社会因素有关)。对来自内部的语音、语义、语法变异,研究较少。主要原因是,词语变异的研究较易进行。对语音、语义和语法变异的社会语言学研究,缺乏条件,限制了这些方面的研究。,(2)来自外部的变异 来自外部的变异,指受语言结构系统之外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变异。它们主要指由于社会因素引起的变异。对这类变异,我们又可主要按照它们是否出现在不同说话人身上,而区分为三小类: 第一类是个体之间的变异; 第二类叫做个体内的变异; 第三类来自外部的变异。,个体之间的变异,指的是

8、由于说话人的不同而产生的变化。这种不同,是指说话人的社会特征不同。 如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性别,不同的年龄,或不同的阶层、职业、文化程度等等。具有相同社会特征的个体,很可能在话语中出现相同的变异。许多具有相同语言变异的个体,就可能形成某个民族语言、地域方言或社会方言的集团。,比如,韵母有喉塞韵尾,声母保留了全套的浊辅音等等,是我国东南地区许多个体说话的特点;而韵母没有喉塞韵尾,声母中没有全套的浊辅音,是我国北方和西南地区许多个体说话的特点。 这两套变异形式,分别是汉语吴方言和北方方言语音系统的显著特点。,又比如,舌尖后塞擦音在语流中趋向卷舌元音,往往是区别北京男性青、少年和同性别的中、老年人的语音特点之一,许多个具有这类语音变异的说话人,就构成了北京青少年的社会方言集团。,某个具体的人(如作家、演员)或某部作品,在语言的使用中,出现了一些独有的变异,这就是个人或作品的语言风格,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某某作家的“语言”或某个作品的“语言”。这种不同作家的“语言”,或不同作品的“语言”,实际上也是由不同个体之间的语言变异所形成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