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初中历史中考复习中国古代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1183790 上传时间:2020-08-05 格式:PPT 页数:337 大小:7.7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初中历史中考复习中国古代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37页
2013年初中历史中考复习中国古代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37页
2013年初中历史中考复习中国古代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37页
2013年初中历史中考复习中国古代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37页
2013年初中历史中考复习中国古代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年初中历史中考复习中国古代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初中历史中考复习中国古代课件(3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讲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第2讲 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第3讲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第一篇考点过关,第4讲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第5讲中国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 第6讲 侵略与反抗 第7讲 近代化的探索,第一篇考点过关,第8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第9讲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10讲 中国近代经济和社会生活、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第11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一篇考点过关,第12讲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13讲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第14讲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第15

2、讲 科技、教育、文化与社会生活,第一篇考点过关,第16讲 人类文明的开端和亚洲、欧洲的封建社会 第17讲 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 第18讲 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巨变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篇考点过关,第19讲 殖民扩张和殖民地人民的抗争与国际工人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第20讲 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 第21讲 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与璀璨的近代文化,第一篇考点过关,第22讲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西方世界 第23讲 第二次世界大战及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 第24讲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 第25讲 战后世界格局与科技文化,第一篇考点过关,第

3、一篇考点过关,第1讲 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第1讲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 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考点图解 ,中华文明的起源,一百七十万,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天然,三万,氏族,水稻,干栏式,粟,半地穴,黄帝,禅让制,第1讲 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禹,世袭,桀,盘庚,牧野,分封,齐桓公,第1讲 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商鞅,第1讲 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1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的原因有哪些? 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的原因是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

4、夷”为号召,扩充疆界。,考向探究 ,第1讲 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2商鞅变法失败了还是成功了?商鞅精神是什么?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你学习了商鞅变法后,有何感想? (1)成功了。因为经过变法,秦的经济得到了较大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一场社会变革是否成功,主要是看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了,不是看实施变法的人是生还是死。,第1讲 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2)商鞅精神:他为使国家及时顺应历史潮流的发展,不畏艰辛和强权,敢于向落后的旧势力挑战,甚至不惜流血牺牲,表现出了极大的勇气和信心,值得我们敬佩。 (3)启示:在

5、今天的改革中,我们也会遇到一些阻力,但是我们也应该像先人们一样,坚定改革的信念并推进改革的进程。 (4)感想:要顺应时代潮流,适时改革。改革能发展社会经济,增强国家的实力,提升国家的地位。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硬道理。,第1讲 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典题例练 ,12012黔东南 “我来自元谋,你来自周口,牵起你毛茸茸的手,爱让我们直立行走。”这是在网络上颇为流行的诗句。下列远古人类,生活在云南省的是() A半坡人 B北京人 C元谋人 D河姆渡人,C,第1讲 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解析 云南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22012常德

6、 一代伟人孙中山的诗句“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反映了我们经常讲的“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是从下面哪一人物开始的() A黄帝B. 炎帝C舜D禹,A,第1讲 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解析 黄帝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是从黄帝这位伟大的发明家开始的。,3. 2012连云港 “秦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其中“周制”指()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B,第1讲 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解析 我国原始社会实行禅让制,西周实行分封制,秦朝开始实行郡县制,元朝开始实行行省制。,42012泰安 观察春秋争霸形势图和战

7、国形势图,你会发现有一个曾称霸春秋时期的诸侯国,在战国形势图上找不到,该诸侯国是() A晋 B齐 C楚 D秦,A,第1讲 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解析 战国初年,晋国卿大夫中的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5. 2012湘潭 改革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商鞅变法措施中对废除奴隶主旧制度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是() A承认土地私有,准许自由买卖 B奖励耕织 C奖励军功 D推行县制,A,第1讲 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解析 商鞅变法中承认土地私有,准许自由买卖这一举措,使奴隶主转变成地主,奴隶转变成农民。,第2讲 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第2讲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

8、分立与民族融合,考点图解 ,统一国家的建立,第2讲 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嬴政,封建,长城,第2讲 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大泽乡,巨鹿,刘邦,第2讲 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董仲舒,第2讲 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王景,杜诗,第2讲 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冒顿,昭君,第2讲 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西域都护,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第2讲 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曹丕,司马炎,淝水,经济重心,第2讲 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鲜卑,1如何正确评价秦始皇、汉武帝? 秦始皇既是千古一帝,又是一个暴君。主

9、要理由是秦始皇统一了中国,统一了文字、货币和度量衡,建立了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在地方实行郡县制,修长城抵御匈奴,开灵渠开发南方。但同时,他又焚书坑儒,钳制思想,摧残文化;他对人民实行暴政,实行严刑酷法,征收重税,征发无尽的徭役和兵役,充分说明他是有名的暴君。,考向探究 ,第2讲 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汉武帝是我国封建社会时期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在西汉初年经济繁荣与政权巩固的基础上,使西汉进入全盛时期。他在位期间,西汉出现了大一统的格局。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顺应了建立统一国家的潮流,符合历史发展的方向。,第2讲 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汉武帝削弱封国势力,使其无力与

10、中央抗衡,实现政治上的大一统;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军事上大力反击匈奴,进一步发展和巩固了国家的统一;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商路,对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对中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意义重大。汉武帝时期开拓的疆域,为今天中国幅员辽阔的疆域奠定了初步基础。,第2讲 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2如何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通过丝绸之路而进行的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西域社会的进步,丰富了中国和中亚、西亚各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第2讲 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3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取得成功的原因及启示。 运用皇

11、权威力,坚决摧毁敢于反抗的阻力;有一个比较好的改革集团,充分发挥出他们的智囊、决策作用;从客观出发,系列配套,比较全面;坚持改革,不断前进。启示:改革是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一个国家要强盛必须重视和培养人才,要不断创新、改革。,第2讲 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民族大融合的表现及原因。 自东汉末年以来,北方少数民族陆续内迁,同汉族长期杂居,互相影响,民族差异日益缩小。少数民族的语言、生活习俗基本汉化,汉族也吸收了少数民族的先进文化成果。东汉末年以来,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在与江南人民共同开发江南的过程中逐步渗透,加快了融合步伐。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12、。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加速了鲜卑族的汉化进程。,第2讲 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典题例练 ,12012绵阳 光明中学正在组织历史知识竞赛。主持人说:“他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统一了货币、度量衡和文字。他是对中国历史发展有深远影响的千古一帝。”你认为主持人描述的人物是() A禹B嬴政 C杨坚 D李世民,B,第2讲 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解析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建立了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又统一了货币、度量衡和文字,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B,第2讲 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22011湛江 下图为我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的行政机构示意图,它

13、所反映的制度创立于_朝。图中_一职对皇权的威胁最大,后来被朱元璋彻底废除了(),A周御史大夫 B秦丞相 C汉丞相 D唐太尉,第2讲 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解析从图示内容可看出是中央集权制方面的内容,链接相关的知识可知这一制度创立于秦朝,其中丞相对皇权的威胁最大。,32012淮安有史学家认为:“孔子的学说在生前并没有被普遍接受,更不用说贯彻了。公元前2世纪,孔子的学说被宣布为国家的官方教义或官方仰。”这一改变从哪一位皇帝开始()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孝文帝 D唐太宗,B,第2讲 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解析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

14、为封建正统思想。,B,第2讲 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解析从题干示意图中的路线不难看出是我国古代丝绸之路,由此可联想到的历史人物是张骞。,52012汕头北魏一朝自孝文帝以后,皇帝逝世后的谥号多采用“孝”字,如“孝武帝”和“孝明”。这与孝文帝改革的哪一项内容有关() A迁都洛阳 B改用汉姓,学习汉语 C改穿汉服,与汉人通婚 D学习汉族礼法,以孝治国,D,第2讲 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解析 从题干中的“孝”字可联想到北魏孝文帝改革主张学习汉族礼法,以孝治国。,第3讲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第3讲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15、考点图解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3讲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经济重心的南移和名族关系的发展,杨坚,隋炀帝,第3讲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经济重心的南移和名族关系的发展,贞观之治,长安,第3讲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经济重心的南移和名族关系的发展,武则天,清,第3讲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经济重心的南移和名族关系的发展,文成公主,维吾尔族,第3讲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经济重心的南移和名族关系的发展,大唐西域记,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第3讲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经济重心的南移和名族关系的发展,阿保机,赵匡胤,党项,阿骨打,第3讲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经济重心的南移和名族关系的发展,占城,北宋,第3讲 繁荣与开

16、放的社会、经济重心的南移和名族关系的发展,瓦子,行省,回,1以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在位时期的史实,归纳概括促使国家出现盛世的基本因素。 (1)统治者能认识到人民力量的巨大,从而减轻剥削压迫,缓和阶级矛盾。(2)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3)统治者重视任用人才。(4)统治者重视整顿吏治,保持政治清明。(5)统治者注意缓和民族矛盾,加强各民族间的联系。(6)统治者重视发展对外经济文化交流。,考向探究 ,第3讲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2唐朝盛世局面的出现对今天有何借鉴意义?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统治者能吸取前代兴亡教训,调整统治政策,善于用人纳谏,采取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措施,使唐朝前期政治清明,社会秩序相对稳定,经济繁荣发展,对外交流频繁,文化昌盛,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世局面。从唐朝的盛世局面中,我们可以看到:国家要强盛,必须要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要重视人才建设和制度建设,大力发展社会经济,减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