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第二部分高考题型与解题方法主题五如何应对网上阅卷课件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41183395 上传时间:2020-08-05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7.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通用)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第二部分高考题型与解题方法主题五如何应对网上阅卷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全国通用)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第二部分高考题型与解题方法主题五如何应对网上阅卷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全国通用)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第二部分高考题型与解题方法主题五如何应对网上阅卷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全国通用)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第二部分高考题型与解题方法主题五如何应对网上阅卷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全国通用)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第二部分高考题型与解题方法主题五如何应对网上阅卷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通用)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第二部分高考题型与解题方法主题五如何应对网上阅卷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通用)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第二部分高考题型与解题方法主题五如何应对网上阅卷课件(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主题五如何应对网上阅卷,第二部分 高考题型与解题方法,一、试卷是如何扫描的 1.如果不使用规定的2B铅笔,可能识别被误判为“空选”,造成失分。 2.蓝色钢笔书写后,扫描字迹较浅,若无法辨认,容易误判或不给分。 3.作图未使用规定铅笔,或下笔太轻,会造成扫描看不清楚,请慎重。 4.语言表述需简明扼要,勿超出答题区域。,二、老师是如何阅卷的 1.主观题和客观题 一般客观题为选择题,由电脑自动阅卷完成;主观题为填空题、解答题,划分区域后,由人工网上阅卷完成。阅卷中存在争议的部分,往往都是主观题部分。 2.正评和仲裁 高考中,一般每道题由两位老师独立评分,即为正评。评卷前会在系统内设定一个允许误差,比

2、如1分,若两位老师评分不超过允许误差,则得分按均值计算;若评分超过允许误差,则试卷提交到第3位老师进行仲裁,作为最终结果。考试按不同题型分类,允许误差为0分或1分。,三、评卷误差是如何产生的 老师们在网上阅卷中发现了很多不规范的答题情况。答题超出指定区域、字迹潦草、涂抹严重、选考题题号填涂与作答不符、答案不分层次类似的丢分实在不应该,也得不偿失。 评卷误差的产生,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解题过程的规范性,二是书写的规范性。由于解题过程的不规范,其实是方法掌握得不够全面,各题迥异不具代表性,这里主要展示一些书写规范性的问题。,1.潦草的字迹,无法辨认,或容易引起歧义。 2.解答题未化简到最终结果可能

3、会扣多分;填空题以下三种情况未化简则全扣。 3.千万别和阅卷老师开玩笑,情节严重者,本题即使有部分正确依然按0分处理。,四、答题不规范的典型情况及应对措施 1.字迹潦草 问题:字迹潦草、字迹过淡的情况不少。高考阅卷是在计算机中阅读扫描后的考生答题卡,没有平时纸质阅卷那么清晰易认,加上高考阅卷时间短、任务重,因此字迹不清楚的试卷是不受阅卷教师欢迎的。 应对:书写差的学生应加强书法练习,不仅每个字要力争书写工整、大方,而且整个卷面要做到干净、清洁;答题卡答题范围设置是假定用三号字书写两倍正确答案字数的大小,考生无需担心字写大了书写空间不够;考试时统一要求学生使用配套的0.5mm考试专用水芯笔,避免

4、笔迹过淡或过浓导致扫描不清晰。,2.题号填涂与作答不符 问题:试卷中有选考题,要求考生除了答出所选题目的答案外,还要在答题卡中将相应的选考题号涂黑,而部分考生出现答题内容与所涂题号不一致的情况,这样做,该题0分。 应对:答选考题时,一定要头脑清醒,选定要答的题目一定要涂对题号,否则白费了工夫,还不得分。,3.超出规定区域答题 问题:部分学生还没想好便匆忙答题,以至于格式没安排好,超出了该题预留的答题位置。在网上阅卷中,超出规定区域的答案无效。应对:答大题时,想好了再动笔,先答什么,后答什么,要有条理,不能写了半天还没入主题,重要的东西没地方写了,再东找点地方,西找点地方写,结果不得分。,4.答

5、案分块 问题:有的学生答案布局不合理,内容分成了几块。“分块”现象容易导致阅卷教师漏阅得分点,造成赋分过少的现象。 应对:高考试题中的非选择题一般是2分一个要点。因此,书写答案前先确定需要书写的要点个数,规划好答案的整体布局,在书写前对答案打好草稿,然后从左上角往右下角书写,这样就不会出现答案“分块”现象;备考过程中加强对高考非选择题答案的揣摩,分析答案要点有几个,答案依据在哪,为什么只答这几个要点等。做到答题时条理分明,避免书写之后又补充答案的现象。,5.答案不分层次 问题:不少考生答一道大题时,没有层次,一口气写了一大段,让阅卷教师很难查找知识点。 应对:对于一道需要答出很多采分点的大题,

6、考生作答时要尽可能做到有层次,这样能让阅卷老师感觉到该考生思路是清晰的,便于得高分。 6.出现删除符号 问题:部分考生匆忙答题,答错了一段,便用删除符号大面积删掉。 应对:往年高考中允许使用白纸“打补丁”,而现在高考则取消了“打补丁”。因此,很多学生感觉答题出现错误时,往往使用删除符号划掉部分字词,这是一个极其错误的思维定势。,五、这样做可以在高考中多拿20分! 如何规范答题、什么样的卷面才是阅卷教师希望看到的呢?一份工整、清晰的答题卡,无疑会给阅卷教师眼前一亮的感觉。 阅卷教师希望看到的是能够减轻阅读量的卷面,具体包括以下6点: 1.卷面清洁,这是最基本的要求。 2.书写工整,字迹清晰。 3

7、.在规定的答题区域答题,否则做无用功。 4.表述是要根据分值思考要点,尽量细分,用分号或等符号清楚表述。 5.语言要简洁,答中要害。,6.语言表述要规范,尽量用专业术语。 如果卷面做到了以上6点,在“可给分可不给分的情况,从宽给分”的高考评分原则下,将无形中增加了多得分的砝码。 电子阅卷,对同学们的书写规范和答题习惯也有了更多的要求,所以,大家在平时的作业中注意书写规范,到考试的时候压力会减小很多。高考生们可要注意了!在考试中千万别犯类似的错误哦!,六、卷面规范实例模板,实例材料一我国历代思想家和政治家都比较重视人口蕃衍问题。春秋时期,孔子在礼记中指出“地有余而民不足,君子耻之”。唐代的刘晏则

8、说:“人口滋多,则赋税自广,故其理财,以爱民为先。”明代的丘浚则指出:“天下盛衰在庶民,庶民多则国势盛,庶民寡则国势衰民生既蕃,户口必增,则国家之根本以固,元气以壮,天下治而君位安矣。” 古人也看到了人口蕃衍过多之弊端。早在战国时期,韩非就指出,“古者人民少而财有余,故民不争”,而“今人民众而货财寡,事,力劳而供养薄,故民争,虽倍赏罚而不免于乱。”处于北宋盛世的大文豪苏东坡说:“生之者寡而食之者众,是以公私枵然(空虚的状况)而百弊并生。”至乾隆55年全国人口增至3.1亿人,乾隆帝十分担忧地说:“承平日久,生齿日繁,盖藏自不能如前充裕,且庐舍所占土地亦不啻倍蓰(数倍)。生之者寡,食之者众,朕甚忧

9、之。” 据吴江生中国20世纪以前人口资源环境思想探要,材料二据统计,1500年,英国人口为300万人,1700年为500万人,1800年为850万人,1850年为1 675万人。人口迅速增长造成了大量的“过剩人口”,出现了大批失业者和贫民。19世纪初年在约克郡就有1/3的工人失业。随着失业和贫困而来的是,在英国出现了大量的赤贫者和半赤贫者,在1834年以前,其半赤贫者便有340万。 舒小昀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人口问题和人口理论,(1)据材料一,说明古代中国思想家和政治家重视人口增长又对人口增长表示担忧的原因。(8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工业革命导致英国人口迅速增加的原因及其所

10、引发的社会问题。(13分) (3)据上述材料,说明应如何处理人口增长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4分),答案,答案(1)重视原因:人口增加能促进土地开发与社会发展;人口增加能增加国家的赋税收入;人口增加能增强国力(巩固统治)(4分任答两点即可) 担忧原因:人口过多易导致社会动荡;人口过多会导致个人和国家的贫穷并滋生种种弊端;土地和自然条件的承受能力有限。(4分任答两点即可) (2)原因: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进程,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工业革命后农业生产的发展能为更多的人口生存提供粮食资源;海外市场的不断扩大,刺激着英国的人口增长;工业革命促进了科技的发展和人类生活条件的改善,为人类寿命的延长等提供

11、了条件。(9分每点3分如有其他,答案,答案,言之有理,如工业革命促进了英国的发展,吸引了更多的移民等也可得分) 问题:劳动力过剩,贫困者增加国家负担加重等。(4分) (3)合理调节人口增长幅度,将人口的增长控制在社会财富、生产水平和自然环境能够承载的基础之上,实现和谐发展。(仅答合理调整或和谐发展只能得2分),高分样卷实例,阅卷感悟 得分: A.审题准确,依据题目要求作答。如第(1)问重视和担忧原因。 B.发散思维,多角度回答。如第(2)问围绕“工业革命”导致英国人口迅速增加的原因。 C.融会贯通,灵活答题,如第(3)题提出合理化建议,具体明确。,失分: A.不会归纳,不理解材料,照搬材料;尤其是文言文材料如照抄材料,随意作答。 B.答题不彻底,发散思维不够。如第(2)问“粮食”“移民”。 C.一点到底,只写半句话,如第(2)问科技进步,医疗卫生条件改善,技术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等。 D.盲目套用政治、经济、思想格式;如原因类的答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