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中书书》 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1182008 上传时间:2020-08-05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1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答谢中书书》 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答谢中书书》 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答谢中书书》 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答谢中书书》 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答谢中书书》 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答谢中书书》 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答谢中书书》 课件(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书:即书信,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答谢中书书,答复,谢中书即谢徵,字元度,夏阳(今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鸿胪,故称“谢中书”。,书信,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 南朝齐、梁时期思想家、医学家。隐居茅山。梁武帝遇有国家大事,常去山中征询他的意见,因而又被称为“山中宰相”。,陶弘景 “山中宰相” 齐高帝曾经召陶弘景进宫陪伴太子读书。后来,陶弘景远离尘世,隐居句曲山(今茅山)。他精通阴阳五行、山川地理、天文气象。 梁武帝继位后,他“礼聘不出”。因此,每逢有凶吉、祭祀、征讨大事,朝廷都要派人进山向他请教,故称他为“山中宰相”。 陶弘景一生喜爱松。每

2、当轻风吹拂松枝,发出“沙沙”的声响时,他就象听到仙乐一样如痴如狂。因此,他常一人进山,专去听山野松涛之声,人又称之“仙人”。,写作背景,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选择隐居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达自身喜好,同时也作为对友人的安慰。本文就写于这种情况之下。,答谢中书书,南朝 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具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

3、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 未复有/能与(y)其奇者。,山川 之 美, 古来 共 谈。 山河 的 美景,自古以来 都 赞叹。 高峰 入 云, 清 流 见底。 高山 耸入 云,清澈 溪流 见底。 两岸 石壁,五色 交辉。 两岸 石壁,五色 交相辉映。 青林 翠竹, 四时 俱 备。 青葱的树林 翠绿的竹子,四季 都 具备。 译:山河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树木,翠绿的竹林,四季长存。,晓

4、雾 将 歇, 猿鸟 乱 鸣; 清晨的雾 将要 消散,猿鸟 此起彼伏 鸣叫; 夕日 欲 颓 沉鳞 竞 跃。 傍晚的太阳 将要 坠落,潜游在水中的鱼 争相 跳跃。 实 是 欲界 之 仙都。 确实,的确 是 人间 的 仙境。 自 康乐 以来,未 复有 能 与 其 奇 者。 从 谢灵运 以来,没 再有 能 参与,欣赏 这 奇山异水 的人。 译: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猿猴、鸟儿此起彼伏地鸣叫;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的人了。,美,高峰入云 清澈见底。 两岸石壁 青林翠竹, 晓雾将歇 夕日欲颓,,山水相

5、映之美,色彩相配之美,晨昏变化之美,意境美,动静相衬之美,形体的动与静:高峰为静,流水为动。,光色的动与静:林青竹翠为静, 五色交辉为动。,声响的动与静: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观察角度:有 ,有 ; 时间跨度:有 ,有 ; 景物状态:有 ,有 ; 感官冲击:有 ,有 。,仰视(高峰入云),俯视(清流见底),静景(高峰具备),早晨(晓雾将歇),黄昏(夕日欲颓),视觉(高峰入云),听觉(猿鸟乱鸣),动景(晓雾竞跃),对比阅读中常见,1、文中表达作者思想情感的句子。,2、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1)表达了作者

6、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情。(山川景物“美”) (2)能够和古今山水知音比肩的得意之感。(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算,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山川之美 古来共谈,山 川,静,动,分,总,总,清流见底,高峰入云,青林翠竹 四时俱备,两岸石壁 五色交辉,晓雾将歇 猿鸟乱鸣,夕日欲颓 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文中两人的相同点是都是闲人 文中用水草比喻月光下竹柏摇曳的句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为什么作者不能入睡,又“欣然起行” ?月色入户 结尾的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既有欣喜愉悦,

7、又有落寞孤寂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把月下中庭比作积水空明,把竹柏影也比作藻荇交横 “月色入户”一句中“入”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用拟人手法,写月似乎也通人情,善解人意,知道人 的寂寞,主动来与之为伴 文中最能表现作者自豪自慰又惆怅悲凉心境的句子是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思 考,3、记承天寺夜游结尾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表达了作者悲凉苦闷、豁达乐观、赏月喜悦、复杂微妙的心情. 4、语言有何显著特征? 悲凉、难言. 5、文中对月夜的描写有何特点,能够给人以怎样的感受? 文章的“月”正是这篇文章的点睛之笔“庭下如积水空明”可以推断月色之明了,“水中藻、性交横”可以

8、推见到月光之清 6、作者为什么会想着夜里去寺庙游玩? 因为看到明月照进屋子里兴奋、喜悦,月色好似久违的老朋友,让作者想到去寺里找张怀民,所以就去了寺庙游玩. 7、作者“欣然起行”是因为“月色入户”,表达了作者宽广豁达的胸襟;“寻张怀民”是由于“念无与为乐者”,作者的心情是对自己宦海浮沉的悲凉、失意、惆怅和悲愤之情.,8、积水空明,藻荇交横表现景物什么特点? 月光清澈透明,洒落庭中,那一片清辉白茫茫一片好似积水空潭一般。”“积水空明”写月光的清澈透明,“藻荇交横”写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前者给人以一池春水的静谧之感,后者则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整个意境静中有动,动中愈见其静,一正写,一侧写,从而

9、创造出一个冰清玉洁的透明世界,也折射出作者光明磊落、胸无尘俗的襟怀。 9、描写承天寺优美夜景的句子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冰清玉洁清澈透明美好的境界。 10、文中表现兴奋和喜悦的句子是:欣然起行,它与“解衣欲睡 ”一句相照应,显得一起一伏,一沉闷一活跃。 11、“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描写的对象是月光,“藻、荇”、是指竹柏影 ,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2、文章第一段运用的表达方式:记叙。第二段运用的表达方式:描写 。第三段运用的表达方式:抒情。 13、本文的点睛之笔: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4、全文以“月光”为线索,描绘了苏轼在承天寺夜里见到的月下美景,表达了作者旷达的心境,同时也抒发了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 15、文章不仅点明和张怀民的友谊,更流露出不甘心一个人独赏月夜美景的句子:“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16、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语句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主旨句) 17、记承天寺夜游中的“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描绘了一个空明澄,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