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课件:廉颇蔺相如列传

上传人:黯然****空 文档编号:141181945 上传时间:2020-08-05 格式:PPTX 页数:34 大小:6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课件:廉颇蔺相如列传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高一语文课件:廉颇蔺相如列传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高一语文课件:廉颇蔺相如列传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高一语文课件:廉颇蔺相如列传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高一语文课件:廉颇蔺相如列传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课件:廉颇蔺相如列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课件:廉颇蔺相如列传(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廉颇蔺相如列传,5古今异义 拜为上卿 欲勿与,即患秦兵之来 请以咸阳为赵王寿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请指示王 于是相如前进缶 宣言曰:事见相职必辱之 布衣之交,拜,授予官职,患,忧虑,担心,寿,向人敬酒或献礼,去,离开;亲戚,近亲及姻亲,指示,指给看,前进,上前进献,宣言,扬言,到处说,布衣,平民,9、未尝有坚明约束者 10、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 11、明年复攻赵 1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古义:条约 今义:限制使不超出范围,古义:得到惩处 今义:冒犯,古义:第二年 今义:“今年”的下一年,古义:地位低下,见识浅薄 今义:鄙卑下贱,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 我为赵将

2、。,四文言句式,而君幸于赵王 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3倒装句: 宾语前置: 君何以知燕王 定语后置: 求人可使报秦者 状语后置: 拜送书于廷,1判断句 :,2被动句:,思考:作品是用哪些表达手段,从哪些不同侧面来表现相如的思想性格的? (1)缪贤荐贤,从侧面显示相如的机智; (2)秦王求璧,先写赵国君臣拿不出主意,是反衬下文相如一言以决的胆识; (3)廷斥秦王,秦王设九宾礼仪的隆重召见,侧面烘托相如临危不惧,从容应对的机智和勇敢; (4)渑池会上,相如置工人安危于不顾,为的是维护国家的尊严; (5)廉蔺交欢中,相如处处忍让,显示相如识大体,顾大局,忍让为国的高贵品质。,三智

3、三勇话蔺相如,相如决策一见其智(对话描写) 复取玉璧二见其智 以诈对诈三见其智 愿意入秦一见其勇 怒斥秦王二见其勇 迫秦斋戒三见其勇(行动描写,语言描写),蔺相如:大智大勇、不畏强暴、胸怀坦荡、热爱祖国;,五总结廉颇与蔺相如主要性格特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将相交欢,本文通过对比体现人物性格:,缪贤 蔺,秦王、群臣蔺,廉 蔺,有智谋,大智大勇,国家为重,课后习题四,太史公曰: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太山,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太史公说:知道将死而不害怕,必定是很有勇气的,死并不是难事,

4、勇敢面对死亡这才是难事。当蔺相如手持和氏璧斜视庭柱,以 及呵斥秦王左右的时候,就当时的形式来说,最多不过是被杀,然而一般人却往往因为胆小而不敢有这样的表现。相如一旦振奋起他的勇气,其威力就伸张出来压倒了敌国。回来后有对廉颇隐忍退让,他的声誉比泰山还重,就智慧和勇气来说,他可以说是兼而有之。,设疑:你认为蔺相如能够“完璧归赵”的原因是什么?,1、相如之智 先礼后兵,使秦理亏;察颜观色,巧用小计;善分清形势,度人心理;既据理力争,又留有余地。 2、相如之勇决心以死报国 3、客观形势秦无力击赵,“战国四大名将”廉颇、白起、王翦、李牧,语言: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

5、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 反映了廉颇居功自傲、性格直率胸襟狭窄、斤斤计较于名位之争的特点。 行动: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 反映了廉颇以国家利益为重、勇于认错、知错就改的性格特点。),一块玉璧 两个矛盾:赵国与秦国(国家)、 廉颇与蔺相如(私人) 三个故事: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 四个人物:廉颇、蔺相如、赵王、秦王、,本文特色,课堂练习,14.加点词都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璧有瑕,请指示王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决负约不偿城未尝有坚明约束者 明年复攻赵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 A. B. C. D.

6、,B,18.对“所以”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故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夫仁义辩智,非所以持国也A. B.C. D.,D,20.翻译下列语句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哪个厉害? 我之所以这样做,是以国家之急为先而以私仇为后啊! 比较这两种对策,宁可答应秦的请求而让它负理亏的责任。,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主意拿不定,想

7、找个可以派遣去回复秦国的人,又找不到。 这是为什么?为的是尊重大国的威望而表示敬意。 但是我认为平民之间的交往,尚且不相互欺骗,何况是大国之间的交往呢!,1、选出加点字的意思和例句相同的一项例句:“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A春风不度玉门关 B度我至军中,公乃入C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D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B,2、选出加点字的意思和例句相同的一项例句:“固请,召有司案图”()A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B至于颠覆,理固宜然C管仲固谏不听 D鄙人固陋,不知忌讳,C,3、选出加点字的意思和例句相同的一项例句:“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A阿母谢媒人 B乃令张良留谢C多谢后世人,戒之

8、慎勿忘 D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D,4下列加线字词类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A舍相如广成传 B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C左右欲刃相如 D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B,5加点词都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璧有瑕,请指示王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决负约不偿城 未尝有坚明约束者 明年复攻赵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 AB CD,B,6对“以”字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 以勇气闻于诸侯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宁许以负秦曲 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 以空言求璧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以绝秦望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A B C D,B,7、指出下列各

9、句中的通假字及含义A臣愿奉璧往使 通,解释:B拜送书于庭 通,解释:C召有司案图 通,解释:D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通,解释:,4.对下列的句子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坚明约束:坚守信约。B.臣请就汤镬 就:于是C.不如因而厚遇之 遇:招待D.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 唯:表希望的语气。,B,三、指出古今异义词并释义1.明年复攻赵 2.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3.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4.请指示王 5.于是相如前进缶,特殊句式1.求人可使报秦者( ) 2.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3.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 4.大王见臣列观( )5.徒见欺( ) 6.以勇气闻于诸侯

10、( )7.何以知之( ) 8.而君幸于赵王( )9.且相如素贱人( ) 10.相如闻不忍与会,6.选出句式与其它名句不同一项()A.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B.使归赵C.相如至,谓秦王曰D.不如因而厚遇之,A,1、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2、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3、 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4、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于:1.闻于诸侯( ) 2.故燕王欲结于君( )3.归璧于赵( ) 4.使不辱于诸侯( ) 5.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于:

11、1.在 介词 2.和 介词 3.到 介词 4.被 介词 5.对 介词,7.下列“于”字用法与其它三句不同的是()A.乃设九宾礼于廷B.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C.臣头今于璧俱碎于柱矣D.拜送书于庭,B,之:1.得璧,传之美人 2.即患秦兵之来3.均之二策4.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5.填然鼓之 6.何陋之有,1.它 代词 2.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3.这 代词 4.助词 相当于代词“我” 5.音节助词 6.助词 表示宾语前置,以:1.以勇气闻于诸侯( ) 2.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 3.徒以吾两人在也( ) 4.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 ),以:1.凭借,介词 2.用,介词 3.因为, 连词 4.来,目的连词,因 1.相如因持璧却立( ) 2.因人之力而敝之( )3.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4.不如因而厚遇之( ),因:1.于是,介词 2. 依靠,介词 3.经由,通过;介词 4.趁机,介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