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培训教材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41180309 上传时间:2020-08-05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5.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培训教材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培训教材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培训教材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培训教材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培训教材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培训教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培训教材(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一、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1.背景,1)文革结束后两年,国民经济仍处于停滞状态,人民生活没有得到改善,2)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为会议召开奠定思想基础,3)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为会议确立了指导思想,(必要性),(可能性),(可能性),2.内容,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 线;,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确定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 改革开放。,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

2、主义道路的起点。,3.意义,二、经济体制改革,1.含义,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改革前提: 改革内容: 改革目标: 改革的根本目的: 改革的实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2.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试点:,1978年首先在安徽、四川的一些地区进行试点 (内容: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责任制),作用:,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克服了平均主义的 弊端,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广:,1.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

3、,配套改革:,1983年撤销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2.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撤销生产大队,建立村民委员会。,影响:,农业生产得到巨大发展,中国农村实现了历史性巨变,有力的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3.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原因:,历史原因:,现实原因:,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促进,经营管理: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使企业失去活力,分配:过于平均,使职工失去积极性,开始:,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管理体制:政企分开,简政放权,企业成为自 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生产者和经营者,所有制:变单一的公有制为以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体制,分配体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 式并存的分

4、配制度,内容:,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作用:,调动了各个方面的积极性,企业有了竞争机制,增强了活力,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效益显著提高。,中心环节:,调动了积极性,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背景,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中国的改革开放面临着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改革进入关键时期。,国内:改革遇到阻力,国际: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挫折,4.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意义,2.过程,提出:1992年邓小平南巡谈话,指出市场经济为社会主义服务就姓“社”,要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确立: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

5、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确立: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议,理论完善:中共十五大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体系基本建立:到21世纪初,95以上的商品和资源实现了市场配置,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基本建立,(2) 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使人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3)中国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从总体上已达到了小康水平,并朝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新目标迈进。,3.意义,(1) 使我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最快国家,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史上的奇迹。,边学边练,1.四川广安邓小平故居有一副对联 “扶大厦

6、之将倾安邦柱国,万民 额手寿巨擘;挽狂澜于既倒兴 工扶农,千载接踵颂广安。”此联 创作应不早于 A.1949年 B.1956年 C.1966年 D.1978年,D,2.下列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 .会议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会议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会议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会议作出了实行改开放的伟大决策,C,3.下列关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说法,正确的 A.是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重大变革 B.适应了中国农村的生产力水平 C.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最高形式 D.是国家资本主义的表现,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同点不包括

7、 A改变单一的管理模式 B有利于解放生产力 C分配上克服了平均主义 D.从根本上改变了所有制形式,D,51978年,经济体制改革最先在农村展开的主要原因是 A农业发展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 B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落后 C亿万农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 D农民对人民公社体制不满,A,6.由于文革时期的土地制度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签下“生死状”,将村内土地分开承包,开创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先河。下面对这一制度表述不正确的是 A农产品全部由农民自行处理 B改变了以往分配中的平均主义 C以土地公有制为基础 D有利于农村经济向专业化、商品化发展,A,7.在1956年,上海的天气很热

8、,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用风扇、鼓风机来降温的措施。但要经过十一个部门的审批,要盖十一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以上材料说明 A.计划经济下企业没有主动权 B.企业能充分发挥积极性、创造性 C.有利于节约资源 D.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A,8.“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材料反映了 农村经营权发生变化农民拥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土地所有权发生了变化 A B C D,A,9.20世纪90年代初,使用了近40年的粮票终于结束了它的特殊身份和流通历程。这不能反映,A我国粮食产量的提高 B计划经济体制的结束 C改革

9、开放的巨大成就 D建立了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D,10.春联是我国独创的一种文学形式。贴春联,是我国民间过春节的一项重要内容,常用以抒发人们对生活的赞美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1979年安徽玉明公社社员叶旗衡写道“借新账还旧账账账不清,吃一万买一万斤斤不断。”横批:“已经过去”。这幅对联反映了 A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B旧中国农民悲惨的生活状况已成过去 C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死账”被清算 D.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效果,D,城市,所有制,农村,经营方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管理方式,人民公社,大集体,国有企业进行改革,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分配制度,平均主义,按劳分配,管理体制,

10、分配制度,高度集中 管理体制,单一的公 有制经济,平均主义,政企分开,简政放权,扩大企业自主权,发展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乡、镇、村民委会,行政手段配置,市场配置,两种经济体制的根本不同(资源配置方式),行政手段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调节作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调节作用,中国搞市场经济不会改姓,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资本家获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是盲目的,容易引起经济危机,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实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能实现强有力的宏观调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体制,这

11、就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一、概念,二、过程,理论上 作出决定(十一届三中全会),行动上 实行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三、结果,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计划经济 市场经济,小结:(板书设计),谢谢合作,客观上:“文革”造成的政治、经济、思想、组织混乱局面一时难以解决;,主观上:党的主要领导人继续犯“左”的错误,坚持“两个凡是”,党的指导思想没有根本改变,干扰着前进的方向;经济建设上急于求成。,经济建设急于求成,徘徊原因:,表现:,平反工作受阻;,目的,粉碎“四人帮”后,人们要求对“文革”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要求纠正“文革”的错误。当时党中央主要领导人坚持“两个凡是”的方针,引起全国上下不

12、满。,反对“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背景,内容,(1)肯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否定“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 (3)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意义,(1)打破了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 (2)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3)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要坚决拥护; 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实质:坚持“左”的错误,反对否定“文革”,危害: 完全违反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维护个人崇拜,并制造新的个人崇拜; 在实践上,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得不到纠正。,“两个凡是”,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

13、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的伟大转折?,(1)从根本上结束了“左”倾错误长期干扰的历史,使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开始全面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全会不仅结束了粉碎“四人帮”以后两年徘徊的局面,而且开始全面认真地纠正“文革”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并清除其影响;不仅纠正了华国锋的“左”倾错误,而且开始全面纠正1957年以来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程度上发生的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从根本上结束了“左”倾错误长期干扰的历史,使党领导的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开始全面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这是一个全局性的历史转变。,(2)全会决定把党和全国工作的重点及时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3)全会不但恢复和发展了“八

14、大”制定的正确理论和政策,而且制定了改革开放的总方针。,(4)全会在大力纠正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过程中,坚持了四项基本原则。,(5)全会还恢复和发扬了党的民主传统。,中国共产党三次工作重心转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1927,1949,1978,农村转移 到城市,阶级斗争转移到 经济建设,城市转移 到农村,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抉择:18个红手印的生死文书: 如村干部坐牢杀头,其他农户保证把他们的小孩养到18岁,安徽、四川先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推向全国;,这是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农民使用简陋的工具耕作(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这是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农民居住的茅草屋(资

15、料照片)。 新华社发,“大包干”带头人合影(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这是小岗村18位农民按下红手印的“包产到户”契约(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安徽农民积极性提高,邓小平视察四川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安徽凤阳农民陈立章包干一年后收入一万元,经营方式的改变,行政机构的改变,取消人民公社后全国最早建立的四川广汉县向阳乡人民政府。,产业结构的改变,乡镇企业的创办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促使农业生产逐步向专业化、商品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流通渠道的变化,凤阳花鼓词,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

16、十年倒有九年荒。,凤阳地多不打粮, 磙子一住就逃荒。 只见凤阳女出嫁, 不见新娘进凤阳。,(明朝),(文革前),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改革开放后,小岗村的明天,“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计划经济使企业失去活力,在1956年,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降温的措施,当时的降温措施比较简单,主要是风扇、鼓风机,但是企业即使采取这样的措施也没有主动权。要经过层层报批,当时经过十一个部门的审批,要盖十一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沈阳有两个厂,一个是铜厂,一个是电缆厂,这两个厂一墙之隔,但没有横向联系,电缆厂归机械部门管,铜厂归冶金部门管,冶金部门把铜调到别的地方去,电缆厂需要铜又要从云南等地调进,造成了运输上的大量浪费,时间上的浪费,本来两个厂发展横向联合,通过签定合同就可以解决,但是不行(自主权)。,邓小平视察深圳,发表重要讲话,邓小平来到珠海,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