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复习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1177802 上传时间:2020-08-05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4.7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复习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2010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复习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2010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复习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2010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复习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2010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复习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0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复习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复习课件(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0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复习必修3江苏省镇江第一中学 李金国,第一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考纲要求 了解区域的含义。 比较不同区域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结合实例,比较在不同发展阶段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第一节 认识区域【知识点梳理】一、区域的含义1区域的概念 区域是指一定范围的_ ,是人们在地理环境_的基础上按一定指标划分出来的。2区域的特点 (1)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_或界线 (2)区域有明确的_特征。 (3)区域内部某些特征相对一致,并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3区域划分的目的 为了进一步了解各区域间的差异,_地对区域加以开发利用。二、区域

2、的类型 1均质区 指那些要素具有_或_性的区域。按照某一_的相似性划分出自然区域,也可以按照_的相似性划分出人文区域。 2功能区 指那些功能上紧密联系,具有某些方面的_或内在联系的区域。主要由区域的中心和它所吸引或辐射的范围组成。三、区域的特征1整体性。区域内部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_、相互_,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2差异性。任何区域的内部都具有相对_,但各个区域之间普遍存在_性。3开放性。每个区域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其他区域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包括_之间,以及_和_之间的联系。,【典例剖析】 【例一】阅读“甘肃省地理简图”,结合已掌握的地理知识,归纳甘肃省自然地理特征,并就该省的经济发展作相关分析

3、。,(1)甘肃省位于我国 部,西南以 山脉为界与青海省相邻,地处地势第 级阶梯,著名的河西走廊呈 走向, 河流经本省省会 市。 (2)甘肃省气候地区差异 ,大部分地区气候类型为 气候,最南端为 _气候,大部分地区在温度带上属于 带。河西走廊在干湿区上属于 和 地区。 (3)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分析甘肃省应如何利用当地自然和人文资源发展经济。(可从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和旅游业等方面任选三项回答。),【思路点拨】 正确解答本题需全面了解甘肃省在全国的地理位置、周边地形分布特点、三级阶梯分布、主要河流分布、我国温度带划分、干湿区划分、气候类型分布等;分析甘肃省经济发展途径可在充分挖掘该省在气候、地

4、形、河流、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地理位置等优势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 【参考答案】 (1)西北 祁连 二 西北东南 黄 兰州 (2)大(或显著) 温带大陆性 亚热带季风 暖温 干旱和半干旱 (3)农业:利用河西走廊热量、土地资源和祁连山冰雪融水,发展灌溉农业(或巩固西北地区商品粮棉基地的优势地位)保护水资源(或节约用水,防治土壤次生盐碱化)。 工矿业:利用丰富的有色金属矿产(以镍为主)和能源(黄河上游的水能、石油以及风能、太阳能)发展有色金属、石油和电力等支柱工业;防治三废污染。 交通:利用兰州铁路枢纽以及地处“第二欧亚大陆桥”的变通区位优势,带动经挤发展;合理规划布局交通线路设施和运量。 旅游

5、:利用“丝绸之路”丰富的文化推游资源(敦煌莫高窟、长城嘉峪关)发展特色旅游;保护文物古迹和景区环境 以上任选三项,第二节 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知识点梳理】一、区域差异1由于不同区域所处的_位置、_位置不同,加上_等自然要素的影响,形成了各个区域在_、地貌、_、_植被等方面的差异。2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对各地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具有深刻的影响,使得各区域在经济、_、_等方面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表现在农业地域类型、生产和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民居形态等方面的差异。二、区域差异比较以日本和英国为例1自然环境比较(读图1-2-2、图1-2-3总结)(1)相似性:两者都是_国, _相差不大;都地处中

6、纬度,气候比较_。(2)区域差异:由于海陆位置、地形,特别是气候方面的不同,自然环境差异非常显著。,2经济发展的比较(读图1-2-4、1-2-5、1-2-6、1-2-7总结)(1)相似性:都是发达的_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都比较_,经济发展过程中都充分发挥了_比较。(2),三、我国的区域差异1三大自然区的划分综合_、_两大要素,可以把我国分成三大自然区,即_区、_区和_区2三大自然区的区域基本特征,【典例剖析】 【例二】读图并将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名以及其他内容,填入表中相应的空格。,【思路点拨】 复习和掌握英国和日本两国的地理特征和经济发展特征时,运用比较的方法效果较好。两国有关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地

7、名的掌握,主要建立在读图、识记的基础上 【参考答案】 先行后列从左到右依次为:北海渔场,北海道渔场英吉利海峡隧道,青函隧道伦敦,东京 苏格兰中部地区,九州岛 英国陆上有较丰富的煤,北海油田的开发,使英国成为世界重要的产油国;英国是世界能源主要生产国之一,是发达国家中少数不需要进口能源的国家之一 日本水能与地热较丰富,其他能源贫乏;世界上进口能源最多,对外依赖程度最大的国家之一。,【例三】读“中国三大自然区图”,完成下列要求。(1)写出下列自然区的名称:A,B。(2)A区与C区的界线与哪些地理分界线大致吻合?(3)填写下表,比较A、C两区自然特征的差异。,图三,【思路点拨】 正确解答本题必须首先

8、掌握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分界线、名称;其次,注意观察A区与C区分界线的位置,结合中国地理部分所学的自然要素和人类活动的分布和界线;再次,回顾三大自然区各自自然地理特征,从地形、气候、植被、河流等方面分析比较。【参考答案】 (1)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青藏高寒区(2)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半干旱与半湿润区分界线、草原带与森林带的分界线、农耕区与牧区的分界线。(3),第三节 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 【知识点梳理】,【典例剖析】 【例四】读“五大湖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市,是最重要(矿产)产区。(2)图中B是市,C是市,E是市,其中有“汽车城”之称的是,享有“钢都”之称的是(填字母)。,(3)

9、图中虚线箭头表示(矿产)的运输方向,实线箭头表示(矿产)的运输方向。 (4)图中各城市共有的工业部门是工业,该种工业布局的方式属型,发展该种工业的有利条件有:资源条件是 ,交通条件是 ,农业条件是 ,历史条件是。 (,图四,【思路点拨】 五大湖西部是美国重要的铁矿资源分布区,东部阿巴拉契亚山脉附近是煤炭的重要产区,它们是钢铁工业的主要原料和燃料,因此五大湖附近许多城市再此基础上发展了钢铁工业部门,属“煤铁复合型”,此外,可联系本地区其他社会经济条件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 (1)德卢斯 铁矿(2)芝加哥 底特律 匹兹堡 C E(3)铁矿石 煤炭(4)钢铁资源(或煤铁复合体)煤、铁资源丰富五大湖

10、和运河廉价水运条件农业基础好开发历史悠久(殖民者最早的落脚点),第二单元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考纲要求 了解人地关系思想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 了解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结合实例,说明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理解可持续发展的的内涵; 了解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理解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认识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第一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知识点梳理】 1 地理环境决定论(1)产生年代:人类社会发展_期(2)产生背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_,对地理环境依赖性_(3)核心思想:地理环境_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只能_地_环境2人类中心论(1)产生背

11、景:科学技术和_的发展;人类利用、改造地理环境的能力_。(2)基本思想:人类是世界的_(3)后果:人地关系_、环境_3人地伙伴论(1)产生前提: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日益_(2)核心思想:人类应与地理环境建立_、互惠共生、_互进的_关系(3)实践意义:推动人类社会和地理环境相互_和_发展,【典例剖析】 【例一】读下列框图,分析回答有关人类与环境的问题 (1)将下列选项序号填入与结构图中的方框相应的字母后面(每个选项只能选用一次)。改善环境质量 人类与环境统一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对立物质资料生产统一A_,B_,C_,D_,E_,F_,(2)从以上材料判断下面关于人类的环境观的叙述,正确的是

12、 A人与自然界处于一种依附或顺应的关系 B自然环境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 C人们不能等待大自然的恩赐,不断地向大自然索取是人们的任务 D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天人共存”“人地归一”,【思路点拨】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人类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与环境自身的客观发展过程之间存在矛盾,表现为对立的一面;但只要人类遵循客观规律,在物质资料生产中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在自身再生产过程中注意环境承载力,谋求人类与环境的协调统一,就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答案】 (1)ABCDEF(2)D,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容 【知识点梳理】 1理解可持续发展 (1)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_满足其需要的能力

13、构成危害的发展。 (2)内涵 组成:可持续发展是由_、社会、_三大子系统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的一个复合系统。 地位:三大子系统中,_可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可持续发展是目的,_可持续发展是基础。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1)公平性原则时间上的公平:又称“_”,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和_都是有限的,需要与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空间上的公平:又称“代内公平”,人与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_之间是平等的,应互相尊重。,(2)持续性原则核心: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在不超越_与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上,保持发展的持续性。首要条件:实现_资源的合理利用和_资源的永续利用。目标:实现_、社会效益和_的相互协调

14、。(3)共同性原则:_已成为全球发展的总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全球必须采取共同的行动,建立起良好的国际秩序和合作关系。(4)阶段性原则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由_的过程。世界各国、各地区所处的_发展阶段不同,在可持续发展的_及承担的_等方面,都会表现出明显的差异。,(5)在实施可持续发展过程中,_国家应承担较大的责任。原因:发展中国家基本处在可持续发展的_阶段,仍以_为主要目标;发达国家已处于可持续发展的_阶段,_、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成为其主要目标,在资源与环境的保护面应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3可持续发展从概念到行动(1)可持续发展的历程1972年,“人类环境会议”明确提出了社会发展与环境、生态的协调问题。1980年,世界自然保护大纲提出了“_”的概念。1987年_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定义,现已被广泛接受。1992年,“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21世纪议程。2002年,“全球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审议了里约宣言、2l世纪议程等重要文件和一些环境公约的执行情况。,【典例剖析】 【例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