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ppt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41176852 上传时间:2020-08-05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2.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十四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第二十四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第二十四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第二十四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第二十四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十四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十四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ppt(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单元 解放战争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宣传中国土地法大纲,1947年,中国共产党制定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土地改革使解放区一亿多无地和少地农民分到了土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支援前线。该图片反映了解放区农民积极宣传中国土地法大纲的情形。,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1.千里挺进大别山,2.三大战役 (1)背景 经过连续作战,人民解放军先后歼灭国民党军精锐200多万,迫使国民党军队主力退守沈阳、北平、徐州等孤城,被动防御作战。中共中央认为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

2、熟。,(2)概况,(3)三大战役的结果和意义 结果: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 意义: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3.渡江战役,三大战役示意图,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读图时重点关注三大战役中歼灭国民党军队的主要地点,并了解解放军的进攻方向。,易错误区,【错误观点】战略大决战包括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和渡江战役。 【误区警示】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战略大决战包括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这三大战役,不包括渡江战役。,归纳总结,近代史上,台湾与祖国大陆的两次分离: (1)甲午中日战争

3、后清政府被迫于1895年同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割台湾给日本。1945年,日本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失败后,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2)1949年,国民党政权在解放战争中失败,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造成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再次分离。,1.中共中央首先在东北发动战略决战的原因是什么? (1)东北战场对解放军最有利,易取得战略决战的先机:在东北地区的兵力对比上解放军占优势。东北敌军孤立、分散,所占地区十分狭小,补给非常困难。蒋介石在东北的战略意图不明,举棋不定。解放军后方巩固,支援战争的物资雄厚。东北地区特殊的地形及地理位置,会使解放军占据主动地位,而不利于国民党军在战斗打响后迅速撤退,实现其战略收缩企图。,

4、(2)人民解放军如果在东北战场初战胜利则意义重大:东北野战军可乘胜挥师入关,极有利于华北、华东战场上人民解放军的作战。能以东北的工业支援全国战争。所以打好东北战场的决战就成为全国战局发展的关键。,2.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及启示。 (1)原因: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英明决策,采取灵活的战略战术。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人民群众大力支持拥护,这是尤为重要的因素。国民党统治腐朽,致使其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全面破产,迅速走向败亡。 (2)启示:人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任何时候都要重视人民群众的作用,要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考点一 千里挺进大别山,例1 (广西南宁)1947年夏

5、,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阶段。揭开这一序幕的军事行动是( ) A百团大战 B转战陕北 C挺进大别山 D解放南京,解析:本题考查千里挺进大别山的意义。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在山东西南强渡黄河天险,千里挺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到南京、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故选择C项。 答案:C,考点二 三大战役,例2 (山东青岛)某同学进行解放战争的研究性学习时,制作了一张关于淮海战役的卡片。其中表述错误的是( ) 1948年11月1949年1月,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同国民党军队进行了又一次主力决战。陈毅曾说过,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6、。淮海战役的胜利,解放了华北全境。 A作战时间 B作战部队 C胜利因素 D战役结果,解析:本题考查淮海战役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8年11月,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在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等的指挥下发动淮海战役,歼灭国民党军队55万余人,淮海战役的胜利,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故D项错误,本题选D项。 答案:D,例3 (广西来宾)平津战役前,著名建筑史学家梁思成曾十分担心北平文物和古城墙毁于战火,但事实上它们最终几乎完好无损地得以保存。这主要是由于( ) A国民党军队接受和平改编 B解放军采取速战速决的策略 C北平人民群众的全力保护 D国民党军队不战而退,解析:本题考查平津战役的相关知识。北平国民党守军总司令傅作义在中国共产党的争取下,接受和平改编。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故选择A项。 答案:A,考点三 南京解放,例4 (贵州六盘水)有一座城市,见证了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成为中国屈辱外交的起点,它同时也是蒋介石国民政府统治的终点。请问这座城市是指( ) A北平 B南京 C武汉 D台湾,解析:本题考查南京解放的相关知识。1842年,清政府被迫与英国在南京签订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故选择B项。 答案: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