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公司管理}天津大学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主编张策第十二章机械

上传人:卓****库 文档编号:141175572 上传时间:2020-08-05 格式:PPTX 页数:42 大小:1.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公司管理}天津大学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主编张策第十二章机械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机械公司管理}天津大学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主编张策第十二章机械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机械公司管理}天津大学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主编张策第十二章机械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机械公司管理}天津大学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主编张策第十二章机械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机械公司管理}天津大学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主编张策第十二章机械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机械公司管理}天津大学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主编张策第十二章机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公司管理}天津大学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主编张策第十二章机械(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二章 机械的平衡,目 录,1 机械平衡的目的、分类及方法 2 刚性转子的平衡设计 3 刚性转子的平衡试验 4 平面机构的平衡,1 机械平衡的目的、分类与方法,一、机械平衡的目的,使运动副中产生附加的动压力,增加运动副的磨损、影 响构件的强度、降低机械的效率。 使机械及其基础产生强迫振动,导致工作精度和可靠性 下降,零件疲劳损伤加剧,并产生噪声污染。 引起共振,使机械遭到破坏,甚至危及人员及厂房安全。,消除或尽量减小惯性力的不良影响,提高机械的工作性能、延长机械的使用寿命并改善现场的工作环境。,二、机械平衡的分类,1. 转子的平衡 刚性转子的平衡 工作转速与一阶临界转速之比小于 0.7,弹性

2、变形可忽略; 利用力系平衡理论解决。 挠性转子的平衡 工作转速与一阶临界转速之比大于 0.7 ,弹性变形不可忽略,且变形的大小、形态与工作转速有关; 平衡原理与方法可参考专题文献。,机械平衡的目的、分类及方法,2. 机构的平衡,若机构中含有作往复运动或一般平面运动的构件,其产生的惯性力、惯性力矩无法在构件内部平衡,必须对整个机构进行研究。 由于各运动构件产生的惯性力、惯性力矩可合成为一个作用于机架上的总惯性力及一个总惯性力矩,故可设法使总惯性力与总惯性力矩在机架上得以完全或部分的平衡。 机构在机架上的平衡,机械平衡的目的、分类及方法,机械平衡的目的、分类及方法,三、机械平衡的方法,平衡设计 设

3、计阶段采取措施,以消除或减少可能导致有害振动的 不平衡惯性力与惯性力矩。 平衡试验 经平衡设计的机械,因制造、装配误差及材质不均匀等 非设计因素的影响,生产出来后往往达不到原始设计要求, 必须用试验的方法予以平衡。,一、静不平衡与动不平衡,2 刚性转子的平衡设计,对于径宽比 的刚性转子,因其轴向尺寸较大,其质量应视为分布于若干个不同的回转平面内。,对于径宽比 的刚性转子,因其轴向尺寸较小,可近似地认为其质量分布于同一回转平面内。,径宽比转子的径向尺寸D与轴向尺寸b之比。,刚性转子的平衡设计,若转子的质心不在其回转轴线上,转子转动时偏心质量便将产生离心惯性力,使运动副中引起附加的动压力。这种不平

4、衡现象在转子静态时即可表现出来。,对于径宽比 的刚性转子,即使其质心位于回转轴线上,但因各偏心质量产生的离心惯性力不在同一回转平面内,所形成的惯性力矩仍将使转子处于不平衡状态。这种不平衡现象只有在转子运动时方能显示出来。,刚性转子的平衡设计,二、静平衡设计,对于径宽比 的刚性转子,设计时应先根据转子的结构确定各偏心质量的大小和方位,再计算为平衡偏心质量所需增加的平衡质量的大小和方位,使所设计的转子理论上达到静平衡。,刚性转子的平衡设计,质径积,表征同一转速下各离心惯性力的相对大小与方位,在设计阶段,若已知各偏心质量的大小及其方位,则,总质量,总质心矢径,总质心与其回转中心重合静平衡,刚性转子的

5、平衡设计,1)刚性转子静平衡的条件为各偏心质量的离心惯性力 的合力为零或其质径积的矢量和为零;,2)对于 的刚性转子,无论其有多少个偏心质量,均只需适当地增加一个平衡质量即可达到静平衡。换言之,对于 的刚性转子,需增加的平衡质量的最少 数目为1。,结 论,图解法,刚性转子的平衡设计,的确定,解析法,刚性转子的平衡设计,以回转中心为原点O,在回转平面内创建直角坐标系 xOy,则,为使转子总质量不致过大,应尽可能将 rb 选大些。 若转子实际结构不允许在矢径 rb 方向( 方向)上安装平衡质量,亦可在矢径 rb 的反方向( 方向)上去除相应的质量。 若偏心质量所在的回转平面内,实际结构不允许安装平

6、衡质量,则应根据平行力的合成与分解原理,在另外两个回转平面内分别安装合适的平衡质量。,刚性转子的平衡设计,注意事项,二、动平衡设计,对于 的刚性转子,设计时应首先根据转子的结构确定各回转平面内偏心质量的大小和方位,然后计算所需增加的平衡质量的数目、大小及方位,以使所设计的转子理论上达到动平衡。,刚性转子的平衡设计,刚性转子的平衡设计,偏心质量 m1 位于平面 、 之间,由理论力学可知,设 、 分别为平面 、 内的矢径为 r1 的偏心质量 及 所产生的离心惯性力,则,则,同理,刚性转子的平衡设计,平面1、2、3内的偏心质量完全可用平面 、 内的偏心质量来替代,它们所产生的不平衡效果是一致的。因此

7、,刚性转子的动平衡设计问题等同于平面 、 内的静平衡设计问题。,对于平面 、 ,可得,采用图解法或解析法,均可求出质径积 、 的 大小及方位。,适当选择矢径 、 的大小,即可求出平面 、 内应 加的平衡质量 、 。,平衡平面或校正平面,刚性转子动平衡的条件为分布于不同回转平面内的各偏心质量的空间离心惯性力系的合力及合力矩均为零。 对于动不平衡的刚性转子,所需增加的平衡质量的最少数目为2;动平衡亦称双面平衡,而静平衡则称单面平衡。 经动平衡设计的刚性转子一定是静平衡的,而经静平衡设计的刚性转子则不一定是动平衡的。 对于 的刚性转子,只需进行动平衡设计。,刚性转子的平衡设计,结 论,刚性转子的平衡

8、设计,例 题,图12-3所示为一个安装有带轮的滚筒轴。已知带轮上的偏心质量 ,滚筒上的偏心质量 ,偏心质量分布如图所示,且 , 。试对该滚筒轴进行动平衡设计。,刚性转子的平衡设计,解 1)为使滚筒轴达到动平衡,必须任选两个平衡平面,并在两平衡平面内各加一个合适的平衡质量。本题中,可选择滚筒轴的两个端面 、 作为平衡平面。 2)根据平行力的合成与分解原理,将各偏心质量分别分解到平衡平面 、 内。 平面 内:,平面 内:,刚性转子的平衡设计,刚性转子的平衡设计,3) 各偏心质量的方向角为,4) 平衡质量的质径积的大小及方向角分别为,刚性转子的平衡设计,5)确定平衡质量的矢径大小并计算平衡质量。 不

9、妨设 ,则平衡平面 、 内应增加的平衡质量分别为,3 刚性转子的平衡试验,一、静平衡试验,在专用的动平衡机上完成。目前应用较多的动平衡机是根据振动原理设计的。测量转子支承处的振动信号,即可确定需加于两个平衡平面内的平衡质量的大小及方位。,刚性转子的平衡试验,二、动平衡试验,刚性转子的平衡试验,带微机系统的硬支承动平衡机,三、转子的平衡品质,1. 转子不平衡量的表示方法,刚性转子的平衡试验,2. 转子的许用不平衡量及平衡品质,许用不平衡质径积 mr 许用偏心距 e 工程 ISO平衡精度,S 的运动轨迹一般为一封闭曲线,不可能永远匀速直线 运动,则机构总惯性力平衡的条件为总质心静止不动。,4 平面

10、机构的平衡,可采用附加平衡质量、构件合理布置或附加平衡机构等 方法,使机构的总惯性力得以完全或部分平衡。,为使机构处于平衡状态,必须满足作用在机架上的总 惯性力 且总惯性力矩 。,设各运动构件总质量为 m,总质心 S 加速度为 aS 。为使 ,必须 ,即 S 应作匀速直线运动或 保持静止。,1. 附加平衡质量法 质量代换法:将构件的质量以若干集中质量来代换,并使其产生的动力学效应与原构件的动力学效应相同。,平面机构的平衡,一、机构总惯性力的完全平衡,代换条件,平面机构的平衡,满足上述三个条件 质量动代换 仅满足前两个条件 质量静代换,质量不变,惯性力不变,惯性力矩不变,两点代换法,平面机构的平

11、衡,1. 两点动代换,两点质量代换,两点质量代换,2. 两点静代换,平面机构的平衡,平面机构的平衡,例:铰链四杆机构,整个机构的总质量为,总质心 S 应位于直线 AD(即机架)上,且,平面机构的平衡,例:曲柄滑块机构,平面机构的平衡,2. 对称布置法,平面机构的平衡,采用附加平衡质量法时,需安装若干平衡质量,将使机构总质量大大增加;尤其将平衡质量安装在作一般平面运动的连杆上时,对结构更为不利; 采用对称布置法时,将使机构体积增加、结构趋于复杂。,平面机构的平衡,讨 论,1. 附加平衡质量法,平面机构的平衡,二、机构总惯性力的部分平衡,平面机构的平衡,2. 附加平衡机构法,平面机构的平衡,平衡水平方向惯性力时,不产生铅垂方向惯性力,效果更好。,附加齿轮机构,平面机构的平衡,附加连杆机构,3. 近似对称布置法,平面机构的平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