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司法证明应该遵循哪些原则复习课程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41175117 上传时间:2020-08-05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3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6章司法证明应该遵循哪些原则复习课程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第6章司法证明应该遵循哪些原则复习课程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6章司法证明应该遵循哪些原则复习课程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6章司法证明应该遵循哪些原则复习课程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第6章司法证明应该遵循哪些原则复习课程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6章司法证明应该遵循哪些原则复习课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6章司法证明应该遵循哪些原则复习课程(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简明证据法学,主编 何家弘 张卫平 副主编 高家伟 李学军 刘品新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简明证据法学,第六章 司法证明应该遵循哪些原则,第六章 司法证明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关键术语,关键术语 实事求是原则 遵守法制原则 人权保障原则 证据为本原则 证据裁判原则 直接言词原则 公平诚信原则 法定证明与自由证明相结合的原则 司法观念,第六章 司法证明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辛普森涉嫌杀妻案(Part 2),警察在现场勘查中发现并提取了不少痕迹物证,如滴落血迹、纤维、鞋印、一支血手套等,但是没有找到凶器。后来,警察还

2、在辛普森的家中提取到一支血手套和一支血袜子。为了核实辛普森的陈述,警察找到了那个出租车司机。司机说,他那天晚上提前来到辛普森家门外等候。当时楼上黑着灯,他就坐在车中休息。大约快11点钟的时候,他听到有车很快驶进辛普森家的院子,然后房子里的灯亮了,再过片刻,辛普森就出来了。他送辛普森去了机场。,第六章 司法证明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辛普森涉嫌杀妻案(Part 3),警察得到法官发布的逮捕令之后,到辛普森家执行逮捕,但是后者驾车出逃。七、八辆警车尾追了大约一个小时,终于迫使辛普森停车,向警方投降。后来,警察在辛普森的汽车里面也发现了血迹。经过DNA鉴定,警方专家确认现场滴落血迹是辛普森的血,而手套上、

3、袜子上和汽车内的血迹都是被害人妮科尔的血。随后,案件进入正式的诉讼程序。由于美国宪法第五修正案赋予刑事被告人不被强迫自证其罪的权利,而辛普森的辩护律师团认为他不宜出庭作证,所以该案的证据中没有被告人陈述。另外,该案也没有目击证人,因此,该案是一起没有直接证据的“旁证案件”。在法庭上,辩护律师对公诉方的证据提出了质疑,其攻击的对象主要是公诉方最有价值的两个证据:现场滴落血迹和在辛普森家提取的血袜子。,第六章 司法证明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辛普森涉嫌杀妻案(Part 4),警察在勘查现场时发现了一条从尸体身边到门口的滴落血迹。通过检验,警察发现这些血迹不是被害人的血,因此推断其应该是作案人留下的。那么

4、,作案人身上就应该有流血的伤口。警察在初次询问辛普森的时候曾发现其左手中指有伤。辛普森当时解释说,他不小心在芝加哥的宾馆里让一个打碎的玻璃杯把手划破了。但公诉方认为这个伤口是其杀人过程中留下的,而且现场血迹的DNA鉴定结论也认定这就是辛普森的血。虽然这个证据并不能直接证明辛普森是杀人凶手,但是如果鉴定结论可靠则至少可以证明辛普森到过杀人现场。对于公诉方这个最有利的证据,辩护方的质疑主要集中在现场血迹检材的包装上。按照有关规定,现场滴落血迹是新鲜血痕,应该用一种专门的塑料袋来包装,但是现场勘查人员却用了一种用来包装干血痕检材的纸袋。辩护律师指出,用这种纸袋包装新鲜血痕检材,很容易使检材受到污染,

5、而检材受到污染,鉴定结论也就不可靠了。,第六章 司法证明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辛普森涉嫌杀妻案(Part 5),警察在辛普森家提取的袜子上的血迹与被害人妮科尔的DNA图谱吻合。当然,这也是个间接证据,但至少可以把辛普森和被害人联系起来。当血袜子作为证据在法庭上出示的时候,辩护律师让陪审员注意观察袜子上血痕的形状。袜子叠起来,两侧都有不规则图形的血痕,而且形状完全一样。辩护律师指出:这说明当那血染到袜子上的时候,袜子一定不是穿在人的脚上,而是叠放着的。另外,辩护方在袜子的血痕里还发现了一种特殊的化学物质,经检验,那是实验室保管血液样本时防止其凝固而使用的一种化学药剂。这说明袜子上的血不是直接来自被害

6、人的身体,一定是有人把洛杉矶警察局实验室保管的被害人妮科尔的血液样本拿来倒在从辛普森家提取的本来没有血痕的袜子上。因此,这显然是伪造的证据。,第六章 司法证明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辛普森涉嫌杀妻案(Part 6),1995年10月5日,洛杉矶地方法院的陪审团做出辛普森无罪的判决。按照美国刑事诉讼中的无罪推定原则,公诉方要承担举证责任,而且要达到排除合理怀疑的证明标准。这就是说,如果公诉方不能用排除合理怀疑的证据证明被告人有罪,法庭无论是陪审团还是法官就要判被告人无罪。换言之,陪审团判辛普森无罪,并不等于说那12个陪审员都认为辛普森不是杀人凶手,而是说那12个陪审员认为辛普森不一定是杀人凶手。辛普森

7、被判无罪之后,被害人的家属又对其提起了民事赔偿的诉讼。由于美国的民事诉讼采用较刑事诉讼为低的证明标准优势证据的证明标准,所以民事审判的陪审团根据上述证据做出了辛普森败诉的判决,责令其赔偿的金额高达3350万美元。,第六章 司法证明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辛普森涉嫌杀妻案(Part 7),这场“世纪审判”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值得认真思考的与证据法有关的问题。例如,司法人员应该如何认定案件事实?陪审团在认定案件事实时应遵守哪些证据规则?如何把握无罪推定原则与举证责任的关系?如何确定被告人口供的证明效力?如何制定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如何确定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在制定证据规则时如何确定刑事司法的价值取向

8、?对于这些问题的具体回答贯穿在本书许多章的内容之中,而本章中,我们将主要讨论一个基本问题,即司法证明应该遵循的原则。,第六章 司法证明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什么是司法证明的原则,司法证明的原则,是指在司法活动中有关证据的收集与运用的基本原理和一般准则。 司法证明的原则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是确立具体证据规则的前提和基础。 司法证明原则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公理性原则和政策性原则。前者指反映司法证明自身规律的原则,后者指反映国家和社会的价值取向的原则,是国家根据其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和社会政策而确立的原则。,第六章 司法证明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实事求是原则,(一)实事求是原则的内容 从本质上讲,在司法活动中运

9、用证据查明和证明案件事实就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活动”。 而实事求是,即要从客观实际情况出发去调查研究和分析问题,从而得出正确的认识结论。 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就是为了实现司法公正。 (二)从偏重实体的公正观转向实体和程序并重的公正观 不顾程序公正去追求事实真相的态度是一种偏颇;但是,不顾客观事实去追求程序公正的态度也是一种偏颇。,第六章 司法证明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遵守法制原则,(一)遵守法制原则的内容 法治的基本内涵包括两个重心和一个基本点。所谓“两个重心”,指立法即法律的制定和施法即法律的实施。所谓“一个基本点”,就是“治官限权”,即“为官者不得违法”。 遵守法制原则是法治精神在司法活动中的具体体

10、现,其在刑事司法活动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依法办案”之要旨就在于依照法定的程序办案,而遵守法制原则也就包含了“程序法定原则”的精神。 (二)从长官至上的司法观转向法律至上的司法观 在司法活动中,到底是长官至上还是法律至上,这是古今中外的司法人员都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也是坚持“人治”还是坚持“法治”的根本问题。,第六章 司法证明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人权保障原则,(一)人权保障原则的内容 在刑事司法活动中,人权保护的重点是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因为他们是刑事司法系统的打击对象,其人权很容易成为打击犯罪的牺牲品,但是被害人的权利保护也不应被置于“被遗忘的角落”。 (二)从一元片面的价值观转向多元平衡的

11、价值观,第六章 司法证明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证据为本原则,(一)证据为本原则的内容 所谓证据为本,就是说在司法活动中认定案件事实必须以证据为本源,司法证明活动必须以证据为基石。换言之,司法裁判必须建立在证据的基础之上,因此又称为“证据裁判原则”。 (二)从查明事实的办案观转向证明事实的办案观 用通俗的话讲,查明是让自己明白,证明是让他人明白;自己明白才能让他人明白,但自己明白并不等于他人也明白。 从查明事实的办案观点转向证明事实的办案观,其实质就是要遵循“证据为本”的原则。,第六章 司法证明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直接言词原则,(一)直接言词原则的内容 大陆法系的直接言词原则和英美法系的传闻证据排除规

12、则具有异曲同工之处。 (二)从侦查中心的程序观转向审判中心的程序观 从“侦查中心”到“审判中心”的变化,符合人类社会司法制度的发展趋势。,第六章 司法证明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公平诚信原则,(一)公平诚信原则的内容 公平是司法活动的基本准则和内在含义。 诚信是重要的社会道德规范之一,也是人们在进行诉讼活动时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之一。 (二)从军事斗争的执法观转向文明公正的执法观 树立文明公正的执法观,就要求司法执法人员在具体办案过程中的行为符合公正的要求并具有文明的风范。,第六章 司法证明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法定证明与自由证明相结合的原则,(一)法定证明与自由证明相结合原则的内容 证据制度有两种基本模式:其一是法定证明模式;其二是自由证明模式。 我们的证据制度应以“法定证明”为主、以“自由证明”为辅。 (二)从偏重证明效力的证据观转向强调证据能力的证据观 所谓证据能力,即一个证据能否满足诉讼活动对证据的基本要求,是否具备诉讼的准入资格,又称为证据的可采性,即一个证据可否在诉讼中被采纳。所谓证明效力,即证据对案件事实的证明效果、力量或价值,或者说,证据证明案件事实所能达到的程度。 由于证明效力是证据的自然属性,合法性是证据的社会属性,所以我们也可以把这种转变称为从“自然证据观”向“社会证据观”的转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