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上传人:雪****7 文档编号:141170624 上传时间:2020-08-0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0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第20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20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20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0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0课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山居秋暝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诗风及其以动衬静的写法;理解其诗“诗中有画”的艺术风格。2能力目标:通过意象品味诗歌意境;能够熟练诵默此诗。3情感目标:体会诗人寄情山水的感情和追求高洁的人格志向。【教学重点】1理解王维山水田园诗歌的创作风格,包括“诗中有画”,动静结合,声色俱佳等。2鉴赏尾联,体会本诗思想感情。【教学难点】品味诗中所描写的山间景色,体会诗人向往隐逸生活的情趣,追求高洁的人格志向。教学过程一、导入。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红楼梦里面关于香菱学诗的那个片段?黛玉

2、指导香菱学诗,听到香菱说只爱陆放翁的诗,就批评她,说:“断不可学这样的诗。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然后向她推荐了一个人的诗集,说:“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玚,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大家还记得她推荐的这个人是谁吗?提示下大家,那本诗集是王摩诘全集,哪位诗人字摩诘?没错,他就是被世人誉为“诗佛”的盛唐诗人王维。一个可以让黛玉将之与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并列在一起的诗人

3、,可见他的影响力有多大。那么他的魅力到底何在呢?为什么他的诗可以被黛玉当作初学者学诗的典范呢?他的诗到底有些什么特点呢?今天,我们将通过学习他的山居秋暝,来和香菱一起感受下他的诗歌的魅力。二、基础知识学习:(整体感知)。(一)知人论世:作者简介:王维,生于公元701年,字摩诘,汉族,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今存诗400余首。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王维的名与字合之为维摩诘,维摩诘乃是佛教中一个在家的大乘佛教的居士,是著名的在家菩萨,意译以洁净、没有

4、染污而著称的人。可见王维的名字中已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王维生前,人们就认为他是“当代诗匠,又精禅理。”(苑咸酬王维序),死后更是得到了“诗佛”的称号。王维出生在一个虔诚的佛教徒的家庭里,因此他的诗风深受佛学的影响,带有一股淡淡的禅意,总是着墨无多,但意境高远,不染尘埃,清丽空灵,通过描绘幽静的景色,借以反映其宁静的心境或隐逸的思想,超凡脱俗。这些特点尤其表现在他的山水田园诗上面。(二)山水田园诗介绍:我们都知道盛唐出现了两大诗歌流派:一派是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还有一派就是以王维和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山水田园派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歌咏田园生活。其中以王维成就为高,

5、他是诗人,又是画家,能以画理通之于诗,于李杜之外,别立一宗,对后世影响很大。诗人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淡远闲适,是唐诗艺苑中的一枝奇葩。(三)音义疏通:1山居:王维所居辋川别墅在终南山下,故称山居。暝:日落,夜晚。2空山:空旷,空寂的山野。3新:刚刚。4清泉石上流:写的正是雨后的景色。5竹喧:竹林中笑语喧哗。喧:喧哗,这里指洗衣服姑娘的欢笑声。6浣女:洗衣服的姑娘。浣(hun):洗。7莲动:意谓溪中莲花动荡。8下:归也,如“日之夕矣,牛羊下来”,作“回来”义。9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6、:反用楚辞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句意。意为任凭它春芳消散,王孙也可以久留,因为秋色同样迷人,使人留恋。随意:任凭。春芳歇:春芳:春草;歇,消散、逝去。王孙:原指贵族子弟,后来也泛指隐居的人,此处指诗人。留:居。(四)诗歌翻译:空旷的山中,新雨刚刚下过。夜间的秋色更添几分凉爽。明朗的月光照在松竹间,清澈的泉水从石头上流过。洗衣服的姑娘住在竹林间,莲叶摇动了,渔舟回来了。春天的芳华凋谢了,我自可留恋在山中,不回去。(刚刚下雨以后的山峦,显得格外空寂,黄昏的天气,略带凉意。明亮的月光,照耀着一片松林中间;清清的泉水,在山石缝隙里潺潺地流。竹林里传来阵阵洗衣女子回家的喧笑;莲蓬抖动,那

7、是渔舟在行走。任凭春天花草的芳香消失,而山间秋色却是我永远留驻的理由。)(五)主要内容:首联点明时间和地点,表达了一幅景象:在秋天寂静空灵的山林里,刚下过雨,迷蒙不已。颔联动静结合,有“明月照”和“石上流”。在宁静的夜里,皎洁的月亮发出柔和的光,星星点点地洒在地上;流水淙淙地流过,似乎在唱一首动听的曲子。颈联以小姑娘和渔夫来衬托山的宁静。尾联则抒发了诗人对恬静,安详的生活的向往。三、诵读指导。老师范读,学生齐读。这是一首律诗,也就是近体诗,近体诗的句式一般是每两个音节为一个节奏单位,每一个节奏单位相当于一个双音节词或词组,音乐节奏和意义单位基本一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

8、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四、诗歌鉴赏。(一)“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苏轼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东坡志林)。作者通过特定的意象组合,寥寥数笔,勾勒出了一幅幅清新淡远,自然脱俗的画卷。何谓意象呢?意象是指在作品中饱含了作者思想感情的客观物象。比如第一句中的“空山”“新雨”,现在大家来找找,看还能找出哪些意象?(空山、新雨、明月、松林、清泉、石、竹林、莲、浣女、渔舟)我们都知道画中有景,不同的景物组成不同的画面,那么以上这些意象可以组成多少幅不同的画呢?现在大家自由讨论一下,一起找一找,然后给这些画起一个诗意

9、一点名字,等一下请同学来回答,老师先给大家开个头,首联的“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初秋的傍晚,山雨初霁,万物一新,树木繁茂,空气清新,高山寂静,俨然一幅“雨后初晴图”,接下来的图,就交给同学们来发掘了,大家讨论一下。(第一幅“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雨后初晴图。初秋的傍晚,山雨初霁,万物一新,树木繁茂,空气清新,高山寂静,宛若世外桃源。第二幅“明月松间照”明月松林图。暮色苍茫,皎洁的明月升上了天空,银色的月光透过松树的虬枝翠叶,星星点点地洒落下来。第三幅“清泉石上流”明月清泉图。清清的泉水淙淙地流泻于山石之上,在月光辉映之下,宛若一条洁白的绸布闪闪发光、随风飘荡,这是多么幽美的意境啊!第四幅

10、“竹喧归浣女”浣洗晚归图。竹林里传来一阵银铃般的笑声,那是一群勤劳淳朴的山村姑娘刚洗完衣服,披着月光笑盈盈地归来了,也许她们正为什么开心的事儿在竹林里嬉戏追逐着,笑闹声传出翠竹林外。第五幅“莲动下渔舟”月夜采莲图。密密的荷叶纷纷倒向两旁,莲花摇动,水波荡漾,原来是顺流而下的渔舟正轻盈地穿过荷花丛,弄乱的荷塘月色,划破了大山的宁静。)大家都找得非常准确,看来用“诗中有画”来评价王维的诗歌真的是十分贴切的,大家是否在阅读的过程中,都能恍然感觉到微风拂过松林,耳畔有潺潺的水声流过?好了,现在我们再来好好地欣赏一下大家刚刚找出来的这些美丽画卷,看看这些美景,大家能不能发现有些什么特点呢?(有动有静:全

11、诗动静结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月照松林是静态,清泉流溢是动态。前四句写秋山晚景之幽静,五六句写浣女渔舟之喧哗。有声有色:有听觉有视觉,调动各类感官,山中有欢歌笑语,渔舟晚唱,有明月朗照,清泉潺潺,有绿松,有翠竹,有莲花)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更多一层动感和音乐美,使画面充满立体感,层次感,动静结合,光色辉映,营造出一个雅致脱俗、明媚空灵的迷人世界,让人如同身临其境。)(二)尾联“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诗歌于诗情画意当中寄托着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生活的执着追求:尾联两句“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是诗人有感而发。虽然春光已逝,但秋景更佳,愿意留下来。王孙指诗人自

12、己,这是诗人对楚辞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的诗意的反其义而用之,是说春天的芳华虽歇,秋景也佳,隐者自可久留。正如诗人在青溪所言:“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其喜归自然,厌恶宦海之情溢于言表。“王孙”自可不必离去了。貌似劝人,实则自勉。“山中”比朝中好,洁净纯朴,可以远离官场污浊而洁身自好;“山中”比尘世好,纯洁空灵,可以远离世俗庸碌而修养性情。诗人对山中生活的迷恋之情,跃然纸上。王孙:王维的前半生可谓是一帆风顺,出身贵族名门,自小才华横溢,二十出头登科及第,受尽时人吹捧宠爱,仕途最辉煌时官居丞相,是个真正的王孙。安意如的评价:“男子、才子、公子、君子,世可集四者于一身者,虽然不多

13、,但王维一定是一个”。赵冀有一句诗“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诗人入世愈深,体验的民间疾苦愈多,写出来的作品也会愈深刻,杜甫就是个最好的例子,但是也有像王维这样的诗人,长期受佛学的影响,本来价值观就有些消极,而且早年生活过于平顺优裕,以致后来受一点小小的挫折便消极避世,王维四十岁后,随着李林甫执政,唐代政治逐渐走向腐败,他的政治热情受到压抑,逐步走上一条回避政治斗争,追求闲适的生活道路。他先是在终南山、蓝田、辋川等地隐居,身为官吏,却全身远祸于林下。但是却在这期间创作了许多优美的山水田园诗。也算是一种幸吧。)五、小结。世有“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维是人才”之说。王维不仅是公认的诗佛

14、,也是文人画的南山之宗(钱钟书称他为“盛唐画坛第一把交椅”),并且精通音律,是少有的全才。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或多或少也能感觉到他的魅力,现在,大家应该都像香菱一样恍然大悟,终于体会到黛玉的苦心,明白为什么盛唐那么多诗人,她却偏偏选择王维来作为香菱学诗的入门启蒙了吧。希望大家下去也可以多阅读一下王维的其它诗歌,进一步了解他诗歌创作的特色。【作业布置】背诵默写此诗。枫桥夜泊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说出诗中“泊”的意思。3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

15、读、背诵课文。【教学难点】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有一首诗,让一位诗人名垂千古,让一个城市名扬天下,让一座桥梁成为当地三百余名桥之首,让一座寺庙成了中外游人向往的胜地。这首诗,就是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板书课题,指名读,强调“泊”字读音。前不久我们学过一首诗,诗题中也有这个“泊”字,是哪首?(泊船瓜州)“泊”是什么意思?谁能完整说说诗题的意思?是谁夜晚把船停靠在枫桥边呢?简介张继。二、初读感知:1自由读读这首诗,多读两遍,要求把字音读准确,把诗句读通顺。2指名读,正音。(表扬读得字正腔圆的学生)3谁还能读出古诗的味道和节奏?指名读。(表扬读得有板有眼、抑扬顿挫的学生)4范读指导:我读前四个字,你们接后三个字,再反过来读。5读诗不仅要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味道,还要读出自己的感觉。读了几遍,你能感觉到张继当时的心情怎样吗?(愁苦、孤独、寂寞)三、精读理解:1再仔细找找,是诗中哪个词带给你这样的感受?(愁眠)“愁眠”是什么意思?你们有过因愁思不断而无法入眠的时候吗?诗人张继又是因何而愁眠呢?想想愁眠的滋味,再读读这个词。2正是因为“愁眠”,才有了这首诗。诗人在“愁眠”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分别用横线和波浪线划出。学生自读自划。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