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第2单元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1167809 上传时间:2020-08-04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3.7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章---第2单元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第1章---第2单元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第1章---第2单元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第1章---第2单元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第1章---第2单元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章---第2单元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章---第2单元课件(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匀变速直线运动 1定义:物体在一条直线上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 2分类:匀加速直线运动:a与v同向 匀减速直线运动:a与v反向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1三个基本公式 (1)速度公式:v (2)位移公式:x (3)位移速度关系式: 2ax,v0at,2两个有用的结论 (1)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内,位移之差为一恒量,即: xx2x1x3x2x nx n1 . 可以推广到x mx n . (2)在一段时间内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还等于初、末时刻速度矢量和的一半,即:,a T 2,(mn)aT2,3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1)在1T末,2T末,3T末,n T末的瞬时速度之比

2、为 v1v2v3v n . (2)在1T内,2T内,3T内,n T内的位移之比为 x1x2x3x n . (3)在第1个T内,第2个T内,第3个T内,第n个T内的位移之比为 x x x x N (4)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 t1t2t3t n ,123n,122232n2,135(2n1),温馨提示,三、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 1自由落体运动 (1)条件: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 (2)特点:初速度v00,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3)基本规律 速度公式v 位移公式h 速度位移关系式:v2 .,g t,2gh,2竖直上抛运动规律 (1)运动特点:

3、加速度为g,上升阶段做匀 运动,下降阶段做 运动 (2)基本规律 速度公式:v 位移公式:h 速度位移关系式:v2v02 上升的最大高度:H 上升到最高点所用时间:t,减速直线,自由落体,v0g t,2gh,温馨提示(1)物体上升到最高点时速度虽为零,但并不处于平衡状态 (2)由于竖直上抛运动的上升和下降阶段加速度相同,故可对全程直接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应 注意的问题,1正负号的规定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均是矢量式,应用时要注意各物理量的符号,一般情况下,我们规定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与初速度同向的物理量取正值,反向的物理量取负值 2匀变速直线运动 物体先做

4、匀减速直线运动,减速为零后又反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全程加速度不变,对这种情况可以将全程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应用基本公式求解 3刹车类问题 对匀减速直线运动,要注意减速为零后停止,加速度变为零的实际情况,如刹车问题,注意题目给定的时间若大于刹车时间,则刹车时间以后的时间内车是静止的,(2010年高考课标全国卷)短跑名将博尔特在北京奥运会上创造了100 m和200 m短跑项目的新世界纪录,他的成绩分别是9.69 s和19.30 s假定他在100 m比赛时从发令到起跑的反应时间是0.15 s,起跑后做匀加速运动,达到最大速率后做匀速运动.200 m比赛时,反应时间及起跑后加速阶段的加速度和加速时间与

5、100 m比赛时相同,但由于弯道和体力等因素的影响,以后的平均速度只有跑100 m时最大速率的96%.求: (1)加速所用时间和达到的最大速率; (2)起跑后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1)100 m和200 m比赛 时运动员的运动情景相似,求解时可类比列式 (2)运动员在比赛 时的运动分两个阶段,即匀加速阶段和匀速阶段,可根据两个阶段的速度、位移、时间关系列式求解,答案(1)1.29 s11.24 m / s(2)8.71 m/s2,1.已知O、A、B、C为同一直线上的四点,AB间的距离为l1,BC间的距离为l2,一物体自O点由静止出发,沿

6、此直线做匀加速运动,依次经过A、B、C三点,已知物体通过AB段与BC段所用的时间相等求O与A的距离,对竖直上抛运动的理解,1竖直上抛运动的研究方法 (1)分段法:可以把竖直上抛运动分成上升阶段的匀减速运动和下降阶段的自由落体运动处理,下降过程是上升过程的逆过程 (2)整体法:从全过程来看,加速度方向始终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反,所以也把竖直上抛运动看成是一个匀变速直线运动,2竖直上抛运动的对称性 如图,物体以初速度v0竖直上抛,A、B为途中的 任意两点,C为最高点,则: (1)时间对称性 物体上升过程中从AC所用时间tAC和下降过程中 从CA所用时间tCA相等,同理tABtBA. (2)速度对称性

7、物体上升过程经过A点的速度与下降过程经过A点 的速度大小相等 重点提示在竖直上抛运动中,当物体经过抛出点上方某一位置时,可能处于上升阶段,也可能处于下降阶段,因此这类问题可能造成时间多解或者速度多解,一个氢气球以4 m/s2的加速度由静止从地面竖直上升,10 s末从气球中掉下一重物,此重物最高可上升到距地面多高处?此重物从氢气球中掉下后,经多长时间落回到地面?(忽略空气阻力,g取10 m/s2)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出重物掉下的瞬间具有与气球相同的速度,答案280 m11.48 s,2. 2010年11月第十六届亚运会女子10 m跳台比赛中我国运动员吴敏霞获得冠军如图所示,假设她从离水

8、面10 m高的平台上向上跃起,举双臂直体离开台面,此时其重心位于从手到脚全长的中点跃起后重心升高0.45 m达到最高点, 落水时身体竖直,手先入水(在此过程中运动员 水平方向的运动忽略不计)从离开跳台到手触 水面,她可用于完成空中动作的时间是多少? (计算时可以把运动员看做全部质量集中在重心 的一个质点,g取10 m/s2),答案:1.75 s,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常用方法,运动学问题的求解一般有多种方法,可从多种解法的对比中进一步明确解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从而提高解题能力.,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冲上固定的光滑的斜面,到达斜面最高点C时速度恰好为零,如图所示,已知物体运动到斜面长度3/4处的B点

9、时,所用时间为t,求物体从B滑到C所用的时间 思路点拨本题可用多种方法解答,如逆向思维法、中间时刻速度法、比例法等,答案t,3.(2011年天津五校联考)如图所示,小球沿足够长的斜面向上做匀变速运动,依次经a、b、c、d到达最高点e.已知abbd6 m,bc1 m,小球从a到c和从c到d所用的时间都是2 s,设小球经b、c时的速度分别为vb、vc,则() Avb m/s Bvc3 m/s Cde3 m D从d到e所用时间为4 s,答案:BD,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为了安全,在公路上行驶的汽车之间应保持必要的距离,我国公安部门规定: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汽车的安全距离为200 m,最高时速

10、为120 km/h.请你根据下面提供的资料,通过计算来说明安全距离为200 m的理论依据(取g10 m/s2) 资料一:驾驶员的反应时间在0.3 s0.6 s之间 资料二:各种路面与轮胎之间的动摩擦因数:,(1)在计算中驾驶员的反应时间、路面与轮胎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各应取多少? (2)通过你的计算来说明安全距离为200 m的必要性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1)安全距离应是各种情况下都不会发生交通事故的最小距离 (2)安全距离应等于反应时间内匀速运动的距离与刹车做匀减速运动的距离之和,答案(1)0.6 s0.32(2)见听课记录,1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竖直向

11、下的运动就是自由落体运动 B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的运动就是自由落体运动 C在自由落体运动过程中,不同质量的物体运动规律相同 D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位移与时间成反比,答案:C,2一辆汽车由车站开出,沿平直公路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至第10 s末开始刹车,再经5 s便完全停下设刹车过程汽车也做匀变速直线运动,那么加速和减速过程车的加速度大小之比是() A12 B21 C14 D41 解析:设加速时加速度为a1,减速时加速度大小为a2.则a1t1a2t2,a1a2t2t112,A正确 答案:A,3(2011年聊城模拟)物体沿一直线运动,在t时间内通过的位移是x,它在中间位置处的速度为v1,在中

12、间时刻的速度为v2,则v1和v2的关系为() A当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v1v2 B当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v1v2 C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v1v2 D当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v1v2,若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A到B的中间时刻应在C点右侧,仍有v1v2,故A、B正确,D错误;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中间时刻的位置恰在中点C处,有v1v2,C正确 答案:ABC,答案:B,5在香港海洋公园的游乐场中,有一台大型游戏机叫“跳楼机”参加游戏的游客被安全带固定在座椅上,由电动机将座椅沿光滑的竖直轨道提升到离地面40 m高处,然后由静止释放座椅沿轨道自由下落一段时间后,开始受到压缩空气提供的恒定阻力而紧接着做匀减速运动,下落到离地面4.0 m高处速度刚好减小到零,这一下落全过程经历的时间是6 s求: (1)座椅被释放后自由下落的高度有多高? (2)在匀减速运动阶段,座椅和游客的加速度大小是多少? (取g10 m/s2),答案:(1)7.2 m(2)2.5 m/s2,本小节结束 请按ESC键返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