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管理}人力资源时间统计概述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41163179 上传时间:2020-08-04 格式:PPTX 页数:40 大小:1.6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时间管理}人力资源时间统计概述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时间管理}人力资源时间统计概述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时间管理}人力资源时间统计概述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时间管理}人力资源时间统计概述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时间管理}人力资源时间统计概述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时间管理}人力资源时间统计概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时间管理}人力资源时间统计概述(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 人力资源时间统计,认识时间统计的意义 掌握工作时间指标的核算 掌握工作时间利用指标,第一节 时间统计的概述,一、时间统计的意义 1为企业制度合理定岗定员提供依据。 2为企业制定生产作业计划提供资料。 3为企业产品成本核算提供依据。 4为合理发放劳动报酬、考核、奖励、晋升提供依据。 5为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提供依据。 6研究休闲时间的变化,促进社会进步。,二、时间统计的基本内容 (一)时间的分类 1二分法 2三分法 3四分法 4五分法 (二)时间统计指标 1平均时间指标 2时间结构指标,第二节 工作时间构成统计,一、工作时间计算单位 计算单位 工日:在8小时工作制度下,一个工日相当于八个小

2、时。 工时:劳动者工作一小时就叫一个工时。,二、工作时间计算(p.49) 1. 计量单位 1工日- 指工作一个轮班时间(8小时)。 1工时- 指工作一个小时。,2.常用工作时间的统计(p.49-52) ( 按工日计) (1)日历工日 指日历天数中每天企业实有劳动力人数累计。 日历工日是计算期内工作时间的自然极限。计算,日历工日计算公式: (2)制度公休工日 指法定劳动者应该休息的时间,如 法定节假日、双休日。,制度公休工日计算公式: (3)制度工作工日,指劳动者应该工作的时间总量。 制度工作工日计算公式:,(4)缺勤工日 指劳动者在规定应该工作的 时间由于个人原因(病、事、 伤、旷工等)全日缺

3、勤的人数 累计。缺勤工日计算公式:,(5)出勤工日(p.50) 指劳动者在规定的工作日内,每天实际上班工作的人数累计。出勤工日计算公式:,(6)停工工日 指劳动者在出勤后,由于企业原因(停电、停水、停气、机器故障、任务安排失当等)全天不能工作的人数累计。停工工日计算公式:,(7)非生产工日 指劳动者在出勤后,全天参加非本职工作(如抢险救灾、社区服务、教育培训等)的人数累计。,非生产工日计算公式: (8)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日,三、工作时间构成的指标解释 1日历时间 2制度公休时间 3制度工作时间 4缺勤时间 5出勤时间,6停工时间 7非生产时间 8制度内实际工作时间 9加班加点时间 10全部实际工

4、作时间,四、工作时间构成的核算 (一)按工日核算的劳动时间指标 1日历工日 日历工日=计算期内企业劳动者平均人数日历天数 2制度公休工日 制度公休公日=计算期企业劳动者平均人数制度公休天数 3制度工作工日 制度工作工日=计算期企业劳动者平均人数规定工作天数 制度工作工日=日历工日制度公休工日 4缺勤工日 缺勤工日=计算期每天全日缺勤工日,5出勤工日 出勤工日=制度工作工日缺勤工日 6停工工日 停工工日=计算期内每天处于全日停工的人数 7非生产工日 非生产工日数=每日从事非生产活动的人数 8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日 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日= 制度内工作工日缺勤工日停工工日非生产时间停工被利用工日=出勤工日

5、停工工日非生产时间停工被利用工日 9加班工日 加班工日=制度公休日实际公休日 10全部实际工作工日 全部实际工作工日=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日加班工日,(二)按工时核算的工作时间指标 1日历工时 日历工时=日历工日制度工作日长度(小时) 日历工时=计算期平均人数计算期日历天数制度工作日长度(小时) 2制度公休工时 制度公休工时=制度公休工日制度工作日长度(小时) 制度公休工时=计算期平均人数制度公休天数制度工作日长度(小时),3制度工作工时 制度工作工时=制度工作工日制度工作日长度(小时) 制度工作工时=计算期平均人数制度工作天数制度工作日长度(小时) 制度工作工时=日历工时公休工时 4缺勤工时 缺

6、勤工时=缺勤工日制度工作日长度非全日缺勤工时 5出勤工时 出勤工时=出勤工日制度工作日长度非全日缺勤工时 出勤工时=制度工作工时缺勤工时,6停工工时 停工工时=全日停工工日制度工作日长度非全日停工工时 7非生产工时 非生产工时=非生产工日制度工作日长度非全日非生产工时 8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时 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时=制度内工作工日制度工作日长度(缺勤工时停工工时非生产工时) 9加班加点工时 加班加点工时=加班工日制度工作日长度加点工时 10全部实际工作工时 全部实际工作工时=制度内时间工作工时加班加点工时,第三节 工作时间利用统计,一、工作时间利用基本情况分析 1出勤率 缺勤率=100%出勤率 2出

7、勤时间利用率 3制度工作时间利用率,出勤时间利用率、出勤率与制度工作时间利用率的关系,二、劳动时间利用的其他分析 1工作日利用率 2工作月利用率,三、加班加点程度分析 1加班加点比重 2加班加点强度 3平均加班加点长度,4加班加点的工资支付分析 加班加点的人工费超支额=加班加点工时平均工资(小时)系数 5劳动效率降低程度,四、工作时间利用的损失分析 1工作日平均缺勤量 工作日平均缺勤量=缺勤工时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日 2工作日平均停产工作量 3工作日平均非生产占用量 五、工作时间平衡表编制,例6-1: 2007年4月份某企业的劳动者平均人数1500人,制度公休日8天,劳动构成时间有关资料如下: (

8、1)全日缺勤1200工日,非全日缺勤4500工时; (2)全日停工60工日,非全日停工1000工时; (3)全日非生产120工日,非全日非生产750工时; (4)公休日加班300工日,加点2000工时。,要求核算以下各项指标 日历工日 制度公休工日 制度工作工日 缺勤工日 出勤工日停工工日 非生产工日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日 加班加点工日 全部实际工作工日 日历工时制度公休工时 制度工作工时缺勤工时 出勤工时停工工时 非生产工时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时 加班加点工时全部实际工作工时,要求核算以下各项指标 出勤率(按工日算) 出勤时间利用率(按工日算) 制度工作时间利用率(按工日算) 工作日实际工作长度 工

9、作日利用率 工作月实际工作长度 工作月利用率 加班加点比重(分别按工日和工时计算) 每百个工日加班强度(分别按工日和工时计算),第四节 非工作时间统计,一、非工作时间的概念非工作时间是指劳动者从事有偿社会劳动之外的其他活动所占用的时间,是在工作时间以外的那部分时间,包括上下班路途时间、个人必需时间、家务劳动时间和休闲时间。 二、非工作时间统计的意义 借助非工作时间分析体现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变化 分析闲暇时间的利用,提出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措施 分析非工作时间的利用有助于缩减不必要的时间消耗,三、非工作时间的统计指标 (一)上下班路途时间 (二)个人必需时间 1.睡眠时间 2.用餐时间 3.个人

10、卫生时间 4.就医保健时间 (三)家务劳动时间 1.购买商品时间 2.做饭时间 3.洗衣物时间 4、照料孩子和老人时间,(四)休闲时间 1.学习文化科学知识 2.阅读报纸 3.阅读书刊 4.看电视 5.听广播 6.观看影剧文体表演 7.观看各种展览 8.游园散步 9.体育锻炼 10.休息 11.教育子女 12.公益活动 13.探访接待亲友 14.非工作目的的使用计算机及上网,本章小结本章的主要内容是从工作时间和非工作时间两个方面介绍了人力资源时间利用。工作时间是人力资源时间统计的重要内容,要学会使用时间利用指标和时间构成指标分析企业人力资源时间的分布、总量和结构,能从企业劳动者时间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原因,并给出合理的解决对策。非工作时是劳动者用来恢复体力、提高智力的重要时间,掌握企业劳动者非工作时间的利用有助于全面了解本企业员工的情况,为进一步开发人力资源、提高工作效率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