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货币制度演示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1156313 上传时间:2020-08-04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5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讲:货币制度演示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第二讲:货币制度演示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第二讲:货币制度演示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第二讲:货币制度演示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第二讲:货币制度演示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讲:货币制度演示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讲:货币制度演示课件(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讲,货币制度 湖北经济学院 许传华 教授,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大家了解货币制度的基本含义及构成要素,掌握货币制度的基本演变,熟悉我国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点。 教学重点:重点讲授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和我国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 教学难点:分析我国货币制度的主要特点。 教学形式:课堂讲授,实验观摩,多媒体演示。 教学时数:6学时,学 习 要 点,一、货币制度及其构成要素 二、货币制度的类型 三、我国的货币制度,一、货币制度及其构成要素,货币制度简称“币制”,是指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的结构、体系与组织形式。主要包括确定货币材料、规定货币单位、规定流通中的货币种类、规定货

2、币法定支付偿还能力、规定货币铸造或发行流通程序、规定货币发行准备制度。 货币制度的宗旨是加强对货币发行和流通的管理,维护货币的信誉,管理金融秩序,促进经济发展。,(一)货币材料和货币单位的规定,货币材料规定在金属货币阶段是非常重要的,它决定了哪种金属作为基本货币金属,即作为本位币的铸造材料,因而也就确定了整个货币制度和货币流通的基础。 现在各国货币都实现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法令中没有任何关于何种材料充当币材的规定,也就是说,传统货币制度中最重要的一个构成要素消失了。 货币单位的规定即价格标准。包括货币单位名称和货币单位价值量的规定。,(一)货币材料和货币单位的规定,金属称量制下的货币单位与重

3、量单位完全一致。 金属铸币制中货币单位名称开始与重量单位名称分离,而货币单位价值量就是货币的含金量,仍以重量单位为标准。 例如,英国的货币单位定为“镑”,根据1816年5月的金币本位法案规定,1英镑含纯金123.274 47格令(约合7.97克)。美国的货币单位定名为“元”,根据1934年1月的法令规定,其含金量为0.888 671克。中国1914年的“国币条例”中规定,货币单位名称为“圆”,每圆含纯银6钱4分8厘(合23.977克)。,货币单位名称与货币名称,货币单位名称与货币名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大部分国家货币单位名称就是货币名称,或在货币单位名称前冠以国名即为货币名称,如瑞士货币单位名称

4、是法郎,货币名称为瑞士法郎。 我国情况特别,货币单位名称是元,货币名称是人民币,所以在国内人民币的缩写为RMB,而在国际上按外国习惯将人民币缩写为CNY。,(二)本位币与辅币的铸造与偿付能力的规定,本位币又称主币,是一个国家法定的作为价格标准的主要货币,是用于计价、结算的基本的货币单位,具有无限法偿的能力。 在金属本位制条件下,本位币有如下两个特点:第一,本位币一般多以贵金属作为币材,是足值的货币,可以自由铸造。第二,本位币是无限法偿的货币,即具有无限的法定偿付能力。任何人在任何地方使用本位币进行购买和支付,不论数额多少,收款人均不得拒绝接受。 辅币是本位币基本单位以下的小面额货币,主要用于零

5、星支付与找零。,(三)银行券与纸币发行流通的规定,银行券是一种信用货币,它产生于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是代替金属货币充分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职能的银行证券。 纸币是本身没有价值,又不能兑现的货币符号。它产生于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是由于战争、财政赤字或其它需要而由国家强制发行的货币符号,既不需要发行的黄金保证,也不需要规定其含金量。 在当代社会经济中,银行券和纸币已基本成为同一概念。因为一是各国银行券已经不再兑现金属货币;二是各国的纸币已经完全通过银行的信贷程序发放出去,两者已经演变为同一事物。,(四)准备制度,为了稳定货币,各国货币制度中都包含有准备制度的内容。 在实行金本位制度的条件下,准备制度

6、主要是建立国家的黄金储备。主要用于以下三个方面:作为兑付银行券的准备金;作为流通中的货币量的调节准备金;作为国际支付的准备金。 现代的黄金准备制度已经没有前两方面的用途了,只是形成国家储备中的黄金储备,作为国际支付的最后手段,用于国际购买、国际支付和国际财富转移等。 目前,各国中央银行发行的信用货币虽然不能再兑换黄金,但仍然保留着发行准备制度。,二、货币制度的类型,从币材变化的过程可以看出,货币制度主要经历了金属货币本位制和信用货币本位制两个阶段。 在金属货币本位制中又可以划分为三类典型的货币制度,即:银本位制 、金银复本位制和金本位制。,(一)银本位制,银本位制是指以白银作为货币材料的货币制

7、度。它的主要内容包括:以白银铸造本位币;银本位币具有无限清偿的能力;银本位币可以自由铸造;银本位币和白银可以自由输出入国境;银行券及辅币可以自由兑换银本位币或等量白银。 银本位制的最大缺点在于: (1)白银价值不稳定。 (2)白银单位价值量小,不利于大宗交易的进行,因而也无法适应日益发达的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二)金银复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是指以金和银两种金属同时作为本位币币材的货币制度。金银复本位制的主要内容是:金银两种本位币都可以自由铸造;金银两种本位币都具有无限法偿的能力;金银两种本位币和金银两种金属都可以自由输出入;流通中的辅币可以自由地与金银币兑换。 金银复本位制因确定金银两种货币

8、间的比价方法的不同又分为平行本位制、双本位制和跛行本位制三种类型。,平行本位制是指金银两种货币间的比价完全按照各自的价值量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制度; 双本位制是在金银比价波动比较大,尤其是金贵银贱引起流通混乱时出现的,这种货币制度是通过法律来规定金币与银币的比价; 跛行本位制则是当国家无力再维持金银两种货币间的固定比价时宣布对银币实行限制铸造,并且规定银币有限法偿。跛行本位制实际上已经不是金银复本位制,而是一种过渡性的货币制度。,格雷欣法则(GreShams Law),又称“劣币驱逐良币规律”。在金银复本位制下,金银两种货币按国家规定的法定比例流通,结果官方的金银比价与市场自发金银比价平行存在。当

9、金币与银币的实际价值相背离,从而使实际价值高于名义价值的货币(即“良币”)被收藏,熔化而退出流通,实际价值低于名义价值的货币(即“劣币”)则充斥市场,这就是所谓的“劣币驱逐良币规律” 16世纪英国财政家汤姆斯.格雷欣在给英国女王的改铸货币的建议中曾有“劣币驱逐良币”一语,故名。后被英国经济学家麦克劳德加以引用,并命名为“格雷欣法则” 。 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当市场上流通着各种不兑现的纸币时,会出现相关的情况。,(三)金本位制,金本位制是以黄金作为货币币材的货币制度。金本位制又包括了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三种不同的形态,其中,金币本位制是最典型的金本位制。 金币本位制是国家规定以黄金

10、作为货币金属,以一定重量和成色的金铸币作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 金块本位制也叫生金本位制,它与金币本位制的主要区别在于:在金块本位制下,黄金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流通。金铸币不再自由铸造,也不再投入到流通过程中去。银行券和辅币要兑换黄金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即要求兑换的黄金数量达到规定的最低数量,方能兑换金块。黄金也不再允许自由地输出入国境。 金汇兑本位制也叫虚金本位制,是指一国的货币与黄金间接兑换的货币制度。在这种货币制度下,一国货币按法律程序规定其含金量,但不能直接与黄金兑换,它可以自由地兑换为某一种外币,而这种外币可以直接兑换为黄金。实行这种货币制度的优点在于,实行这种制度的国家其货币准备金可以

11、不是黄金,而是外币债权。,布雷顿森林体系,为了消除金本位制崩溃后国际货币的混乱局面,英美两国从本国利益出发,设计了新的国际货币制度,并于1943年4月7日分别发表了各自的方案,即英国的“凯恩斯计划”和美国的“怀特计划”。 1944年7月,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召开了有44个国家参加的联合国与联盟国家国际货币金融会议,通过了以“怀特计划”为基础的联合国家货币金融会议的最后决议书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两个附件,总称为布雷顿森林协定,从而形成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主要内容),第一,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确定1盎司黄金等于35美

12、元的官方价格。其他会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这就形成了所谓“双挂钩”制度。 第二,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各国货币按其官方所定含金量与美元定出比价,货币汇率只能在上下1%幅度内波动。 布雷顿森林体系实际上是一种国际金汇兑本位制,又称美元一黄金本位制。它使美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货币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美元成了黄金的“等价物”,各国货币只有通过美元才能同黄金发生关系。从此,美元就成了国际清算的支付手段和各国的主要储备货币。,特里芬难题,由于布雷顿森林体系实际上是一种美元本位制,因此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要求美国提供足够的美元,以满足国际间清偿的需要。 同时,还要保证美元按官价兑换黄金,以维持各国

13、对美元的信心。 而这两方面是矛盾的,美元供给太多就会有不能兑换黄金的风险,从而发生信心问题;而美元供给太少又会发生国际清偿力不足的问题,即所谓的“特里芬难题”。,(四)信用货币本位制,信用货币本位制是指以不兑现的纸币为本位币,本位币不规定含金量,也不可以兑换黄金的一种货币制度。这种货币制度的特点是: 第一,不兑现的信用货币一般是由中央银行发行的,并由国家法律赋予无限法偿的能力。 第二,货币发行一般不以金银为保证,也不受金银数量的限制。 第三,货币通过信用程序投入流通领域,货币流通是通过银行的信用活动进行调节。 第四,这种货币制度是一种管理货币制度。 第五,货币流通的调节构成了国家对宏观经济进行

14、控制的一个重要手段。 第六,流通中的货币不仅指现钞,银行存款也是通货。,三、我国的货币制度,(一)旧中国的货币制度 (二)我国的人民币制度 (三)一国两制下的香港货币制度 (四)一国两制下的澳门货币制度,(一)旧中国的货币制度,我国使用货币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原始货币主要是海贝、布帛、农具等。商周开始使用金属货币,秦始皇开始统一铸造内方外圆的贱金属铸币,这种形式的金属铸币,一直沿用到清末,历时二千余年,成为我国流通中的基本通货。在贱金属货币流通的同时,黄金、白银也是流通货币之一,但主要不是以铸币形式流通,而是以称量货币形式参与流通。 中国古代货币制度是不健全的。金、银与铜铁铸币同时流通,金银条块

15、与贱金属铸币同时流通,纸币和金属货币同时流通,铸造货币和纸币发行比较分散。从鸦片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前的很长的历史时期中,我国货币制度一直是一种混乱的、分散的、不独立的货币制度。这是由我国当时的政治背景、经济背景决定的。,(二)我国的人民币制度,我国的货币制度是人民币制度。 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它是于1948年12月1日由同时成立的中国人民银行发行并投入流通。人民币是信用货币,包括现金和存款货币。人民币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 1我国法定货币是人民币,人民币是具有无限法偿能力的本位币。 2人民币是我国惟一的合法通货。 3人民币制度是一种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4人民币的发行实行高度集中统

16、一和经济发行原则。 5人民币是一种管理货币,实施严格的管理制度。 6人民币是独立自主的货币。,人民币发行,从1948年以来,我国先后发行了五套人民币。期间经历了每套人民币由多个版别到有限版别、部分纸币由国外印制到全部由我国印制、单一工艺向多种工艺并用的巨大转变。 1948年12月1日,华北人民政府发出公告,组建中国人民银行,并于当天发行了全国统一的货币人民币,开始了新中国货币的历史。,人民币发行(第一套),第一套人民币从1948年12月1日发行至1955年5月10日停止流通使用。 这套人民币的面额分别为1、5、10、20、50、 100、 200、 500、1000、 5000、 10000、50000元,共12种,62种版别。由于当时通货膨胀严重,物价高涨,因此这套人民币没有发行辅币,也没有发行金属货币。 其中,1元券2种、5元券4种、10元券4种、20元券7种、50元券7种、100元券10种、200元券5种、500元券6种、1000元券6种、5000元券5种、10000元券4种、50000元券2种。 这套人民币上“中国人民银行”六个字是当时的华北人民政府主席董必武应当时中国人民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