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语文鲁人版必修三同步课件:第4单元+古希腊的石头+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1152476 上传时间:2020-08-04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3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语文鲁人版必修三同步课件:第4单元+古希腊的石头+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2018-2019学年语文鲁人版必修三同步课件:第4单元+古希腊的石头+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2018-2019学年语文鲁人版必修三同步课件:第4单元+古希腊的石头+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2018-2019学年语文鲁人版必修三同步课件:第4单元+古希腊的石头+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2018-2019学年语文鲁人版必修三同步课件:第4单元+古希腊的石头+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语文鲁人版必修三同步课件:第4单元+古希腊的石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语文鲁人版必修三同步课件:第4单元+古希腊的石头+(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希腊的石头,资源助读,知识整合,一、作者简介 冯骥才,1942年生于天津。初为画家,后为“寻根 文学”代表作家。1985年以后,其“文化反思小说” 对文坛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中雕花烟斗高 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神鞭三寸金莲珍 珠鸟俗世奇人等均获全国文学奖。感谢生活与炮打双灯改编的同名电影获“夏威夷电影节”和“西班牙电影节”奖。冯骥才以写知识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注意选取新颖的视角,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地描写,开掘生活的底蕴,咀嚼人生的况味。近年来,冯骥才致力于城市保护和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完成从文艺家向“社会活动家”的角色的转换,被誉为“民间文艺救生员”“民间文化遗产的守望者”。,资源助

2、读,知识整合,二、作品背景 古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当欧洲其他地区还处在野蛮状态时,古希腊就较早地进入了文明时代。这一时期的古希腊,同其他文明古国一样,创造了许多蕴含自己民族特色的石雕艺术。作者冯骥才站在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里,被那些伟大的雕像照得双眼闪闪发亮,由此深深感触到:那“石头”是文化的使者,从历史深处走来,与现代人交谈,让现代人得以触摸到真实的历史。激动之余,作者饱含深情地写下了此文。,资源助读,知识整合,一、读准字音,资源助读,知识整合,二、写对字形,资源助读,知识整合,三、掌握词语 举世闻名:全世界都知道。形容非常著名。 坚不可摧:非常坚固,摧毁不了。 气宇轩昂:形容人精力充沛,

3、风度不凡。 喜新厌旧:喜欢新的,厌弃旧的(多指爱情不专一)。 非同寻常:形容人或事物很突出,不同于一般。 精美绝伦:精致美妙得没有东西可以比得上。 活灵活现:形容描述或模仿的人或事物生动逼真。 了无声息:一点儿声响也没有。,资源助读,知识整合,四、辨析词义 (1)优雅幽雅 辨析:二者读音相同,都有“雅致”的意思,但意义上各有侧重:“优雅”形容优美雅致,常用于指人的姿态、举止。而“幽雅”指幽静而雅致,常用于指环境。 例句:一个人的优雅,是来自阅读、人生历练和生活的塑造,是自信、独立和高雅的象征。 这套集浓郁的东南亚热带风情、宁静幽雅的和式氛围以及多功能的半办公的居所,深得业主的喜爱。,资源助读,

4、知识整合,(2)申明声明 辨析:二者都有“向外界说明”的意思。“申明”表示郑重说明,重在说明,以说服对方。如“申明支票作废”。“声明”表示公开态度或说明真相,重在公开宣布,以让公众知道。 例句:本县安监局要求经营者在销售烟花爆竹时必须向顾客 申明严禁手持燃放,以免炸伤事件再次发生。 日本电解质饮料“宝矿力水特”在北京举行媒体见面会,声明其产品不含“塑化剂”。,资源助读,知识整合,(3)小心翼翼战战兢兢 辨析:“小心翼翼”原形容严肃虔敬的样子,现用来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战战兢兢”形容因害怕而微微发抖或小心谨慎的样子。两者差距较大。 例句:考虑到施救空间十分狭小,以及担心发生二次伤害

5、,消防员不能用镐头和铁锹清土,只能用手小心翼翼地挖土。 他战战兢兢地畏缩在墙角处,不吃东西,也不说话,这件事对他造成的伤害实在太大了。,一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一、理理文章思路,二、说说文章主旨 这篇文章的作者主要借助“古希腊的石头”展开遐思,从中他既发现了这些石头身上的三种美,又看到了中外文化在这些古文物上的融合,更从希腊人对待古文物的态度和方法,找到了可供我们借鉴的对待古文物的方式,那就是:尊重历史的本来面目,才是真正的保护文物。,一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任务一】 了解作品思想内容,感受作品的思想内涵 1.作者为什么喜欢“古希腊的石头”? 提示在作者眼

6、中,“石头”是文化的使者,“石头”(雕塑)反映了古希腊的文明,或者说让冯骥才找到了“逼真地进入希腊历史的秘密”,它们从历史深处走来,与现代人交谈,现代人得以与这个地方“神交”,可以触摸到真实的历史。 2.从课文来看,作者真正关注的是什么? 提示作者当然不会简单地一门心思地沉醉在对外族文明的欣赏中,他更加关注的是古希腊文明与中国古代文明的千丝万缕的联系,更关心的是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的融合和并存。所以,站在雅典卫城上,冯骥才有了惊奇的发现,有了对古希腊神像与中国佛像的简单的比较与联想,比较的结果让人对世界文明的未来和发展充满了信心。这是冯骥才在“古希腊石头”上最为温馨的遐想。,一读整体感知,再读细

7、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3.应如何看待希腊人对历史文物的保护措施? 提示他们对历史的严谨的保护态度令人感动,这是一种高度的对历史、对后人负责的态度。我们应该学习他们这样的实事求是的态度,这也正是作者所说的“高层次的文明”。 4.为什么要致力于文化发掘和文物保护工作? 提示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它从不为美丽而耽搁,因失去而忧伤;它没有拖泥带水的留恋也不肯做搔首弄姿的回望。历史与古老的文明只有留给后人去苦苦追寻了。然而,“永恒是达不到的”,“石头并非坚不可摧”。历史会因为久远而模糊,文化会因失传而断层。“在岁月的翻滚中,古希腊人的石头已经满是裂痕与缺口,有的只剩下一些残块和断片。”现在这些“残块和断片

8、”固然还向我们传达着那个时代零星的信息,但如果任其损毁,不加保护,很快,我们就再也无从找到历史的蛛丝马迹了。,一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任务二】 品味语言,学习文章视角独特、善于联想的写法 1.作者主要游历了希腊的哪些景点?各产生了哪些联想和感悟?请结合课文简要梳理。 提示,一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2.怎样理解“时间隧道就在希腊人的石头中间”这句话? 提示古希腊的石头是古希腊历史的见证,所展现出来的是人类文明演进的脚步,站在他们中间就如同站在时光隧道中,可以发现人类历史的过程。 3.“创造古希腊的是历史文明,珍惜古希腊的是现代文明。而懂得怎样珍惜它,才是一种

9、很高层次的文明。”作者说这句话的真实用意是什么? 提示作者想通过这句话告诉我们保护历史文明更重要。,一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4.文章以“古希腊的石头”为线索,表现出对历史、对历史遗迹保护的深刻思考。本文视角独特,联想丰富,请结合课文具体分析。 提示(1)视角独特。作者从希腊人对文物保护的态度和方法中,看到的是希腊人的聪明与睿智,看到的是我们在文物保护方面的欠缺与不足。独特的视角,值得我们思索。 (2)联想丰富。作者由阿雷奥斯帕果斯山上的雕像,神驰万里,想到“纪元前丝绸之路上那段早已逝去的令人神往的历史”,想到古希腊文明和中国文明千丝万缕的联系;由纯蓝的爱琴海,想到“那个悲痛欲

10、绝的故事”这样的例子俯拾皆是。,一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冯骥才先生在文中表示不主张对圆明园一类的历史遗迹进行复原。你对此有何看法? 提示,一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技法借鉴,主题阅读,如何托物言志? 技法指导 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文章,作者借助“古希腊的石头”表达了自己的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要言“志”,必须对“物”进行比较具体的叙述、细致的刻画、缜密的分析。 “托物言志”,即作者在对事物进行描绘的过程中,非常巧妙地寄托作者个人的情感和理念。它与“借景抒情”不一样,“借景抒情”是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而“托物言志”的作文中,事物本身已经具备人的

11、情感和理念。“托物言志”作文具有含蓄美。含蓄,即富有暗示性、朦胧性,意在言外,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技法借鉴,主题阅读,托物言志的作文写作注意事项: 1.托物言志类的文章,“物”是材料,是作者寄情托意的载体。体物是为了写志,描形是为了传神。写作中既要捕捉住“物”的外在的“形”,更要挖掘出“物”的内在的“神”。 2.托物言志类的文章,文中之物,不是作者的信手拈来,也非一味刻意搜寻的结果,而是作者的情思感悟与某种外物自身特性的自然契合与沟通。只要是令你心有所动,情有所钟的,都可以由你任意驱遣,把自己对生活的思索和领悟准确形象地揭示出来。 3.托物言志类的文章,“言志”与“托物”不能割裂游离,

12、二者在文中浑然天成,要力避人为附会的斧凿之痕。文中所言之志,应是所托之物固有特征给读者的自然启示,因而,决不能架空游离于物外,随意引申,牵强生发。 4.托物言志类的文章,“志”是作者的主观感受,是作者对生活的独特体验,受作者认识水平和审美情趣的制约,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和个性化的色彩。相同的“物”可以表达多样的“志”。,技法借鉴,主题阅读,对点小练 从生活中选择你熟悉的事物,如“树根”“小草”“路”“桥”“蜜蜂”“泥土”“石头”“蜡烛”等。展开联想,写一段不少于300字的咏物抒怀的文字;既要具体描绘事物的形象,又要挖掘其内在的精神及象征意义,寄寓自己的感情。,技法借鉴,主题阅读,写作示例 出淤泥

13、而不染 虽未生活在江南水乡,却对莲花情有独钟。因为莲花生长于污泥,绽开于水面,有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质。虽对莲花知之不多,却由衷地欣赏莲子。因为莲子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即使沉睡千年,只要有合适的水分和土壤,它便萌发吐蕊,叶绿花红。 有水的地方多有莲花。盛夏时节,荷的枝枝绿茎,以其高贵挺拔的身姿,亭亭立于水面;如伞的绿叶上突兀出一片片如雪团似胭脂的莲花,那是一种奇特的粉红颜色,白中带粉,粉中透红。含苞待放的花朵,总有着一种欲说还羞的情状,叫人一见,就心生欢喜。 有莲花的地方必有莲子。就如同莲花开时尽情绽放一样,莲花凋谢时莲子便长成熟,可谓花开莲现,花落莲成。此时的莲子朴实无华,一副谦谦君子的风范,紧紧

14、坚守在黑而坚硬的外壳里,保护着那颗浓绿待发的莲心。,技法借鉴,主题阅读,在那“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的时节,也是荷花开得最繁盛的日子,擅长歌咏荷花的宋朝大诗人杨万里看到:“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而清朝诗人朱彝尊眼里看到的景致却相反:“几阵凉飔翻叶白,连盘骤雨跳珠绿。”不管怎么说,莲花给予诗人的思考,远比它作为植物本身的意义要深邃;如若不然,人们怎么会将它作为清雅、纯洁的象征呢?!,技法借鉴,主题阅读,倾听历史足音 名句诵读 1.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2.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3.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杜甫

15、蜀相) 4.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刘禹锡台城) 5.君王不可见,芳草旧宫春。(刘长卿春草宫怀古) 6.荆卿西去不复返,易水东流无尽期。(马戴易水怀古) 7.忆昔吴王争霸日,歌钟满地上高台。(陈羽姑苏台怀古),技法借鉴,主题阅读,素材趣读 1.作为宗教崇拜出现的古希腊的石头忠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特征,冯骥才因为荷马史诗而崇敬古希腊文明,或者说这些雕塑反映了古希腊文明,让冯骥才找到了“逼真地进入希腊历史的秘密”,于是他喜欢上了“古希腊的石头”。也正因为如此,他才用饱含感情的笔墨描绘了“古希腊的石头”,挖掘出“古希腊的石头”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技法借鉴,主题阅读,2.历史遗迹圆明园,

16、它是永远长鸣的警钟,它是痛,更是警醒,它难道不值得我们敬畏、尊重吗?请尊重历史遗迹,尊重痛苦的过去,才能创造辉煌的明天。 历史遗迹敦煌,这一永远闪耀的瑰宝,这一人类文明的象征,难道不值得我们敬畏、尊重吗?请尊重历史遗迹,尊重灿烂的文化,才能使中国文化更加源远流长。 历史遗迹古希腊的石头,这一人类古老文明的文化符号,难道不值得我们尊重、敬畏吗?请尊重历史遗迹,尊重悠久的历史文化,才能感念古老的历史和文明。 尊重历史遗迹,就是尊重历史。感念文明与古老,在历史的思考中,濯出一颗敬畏的心,携着历史,向未来进发。,技法借鉴,主题阅读,美文品读 请不要糟蹋我们的文化 冯骥才 我们必须正视:一种文化上自我糟蹋的潮流正在“所向披靡”。 我们悠久历史养育和积淀下来的文化精华,尤其那些最驰名、最响亮、最惹眼、最具影响的从名城、名镇、名街、名人、名著,到名人死后的墓室和名著里出名的主人公,乃至列入国家名录的各种文化遗产,都在被浓妆艳抹,重新包装,甚至拆卸重组,再描龙画凤,披金戴银,挤眉弄眼,招摇于市。,技法借鉴,主题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