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项目报告}new传感器项目1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41145856 上传时间:2020-08-04 格式:PPTX 页数:62 大小:1.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项目管理项目报告}new传感器项目1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项目管理项目报告}new传感器项目1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项目管理项目报告}new传感器项目1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项目管理项目报告}new传感器项目1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项目管理项目报告}new传感器项目1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项目管理项目报告}new传感器项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项目管理项目报告}new传感器项目1(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项目1 传感器误差与特性分析,任务1 检测结果的数据整理,测量是人们借助专门的技术和设备,通过实验的方法,把被测量与作为单位的标准量进行比较,以确定被测量是标准量的多少倍数的过程。所得的倍数就是测量值,其大小可以用数字、曲线或图形表示,测量结果包括数值大小和测量单位两部分。,1.1.1 测量与测量方法,知识链接,在自动化领域中,检测的任务不仅是对成品或半成品的检验和测量,而且为了检查、监督和控制某个生产过程或运动对象并使之处于给定的最佳状态,需要随时检查和测量各种参量的大小和变化等情况。,图1.1 电炉控制系统,1电测法和非电测法 电测法在现代测量中被广泛采用。电测法是指在检测回路中含有测量信

2、息的电信号转换环节,可以将被测的非电量转换为电信号输出。,电测法可以获得很高的灵敏度和精确度,输出信号可实现远距离传输,便于实现测量过程的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2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 直接测量是用预先标定好的测量仪表直接读取被测量的测量结果。如用万用表测量电压、电流、电阻等,简单且快速。间接测量则需要先测出中间量,利用被测量与中间量的函数关系再计算出被测量的数值,过程较为复杂。,3静态测量和动态测量 根据被测量是否随时间变化,将测量方法分为静态测量和动态测量。静态测量是测量不随时间变化或变化很缓慢的物理量;动态测量则是测量随时间变化的物理量。,4.接触式测量和非接触式测量 根据测量时是否与被

3、测对象相互接触而划分为接触式测量和非接触式测量。,5.模拟式测量和数字式测量 模拟式测量是指测量结果可根据仪表指针在标尺上的定位进行连续读取的方法;数字式测量是指测量结果以数字的形式直接给出的方法。,1绝对误差 绝对误差x是指测量值x与真值L0之间的差值。,1.1.2 测量误差及其表示方法,实际真值L代替,即用被测量多次测量的平均值或上一级标准仪器的测量值。,(1.1),(1.2),绝对误差是一个有符号、大小、量纲的物理量,它只表示测量值与真值之间的偏离程度和方向,而不能说明测量质量的好坏。,2相对误差,(1.3),相对误差常用百分比来表示,一般多取正值。相对误差可分为实际相对误差、示值(标称

4、)相对误差和最大引用(相对)误差等。,(1)实际相对误差 实际相对误差是用测量值的绝对误差x与其实际真值L的百分比来表示的相对误差,即,(1.4),(2)示值(标称)相对误差 示值(标称)相对误差是用测量值的绝对误差x与测量值x的百分比来表示的相对误差,即,(3)引用(相对)误差 引用(相对)误差是指测量值的绝对误差x与仪器量程Am的百分比。引用误差的最大值叫做最大引用(相对)误差,即,=,(1.5),最大引用误差又称满度(引用)相对误差或仪表的基本误差,是仪表的主要质量指标。 基本误差去掉百分号(%)后的数值定义为仪表的精度等级,规定取一系列标准值,通常用阿拉伯数字标在仪表的刻度盘上,等级数

5、字外有一圆圈。 精度等级数值越小,测量精确度越高,仪表价格越贵。,表1.1 仪表的精度等级和基本误差,【例1】某温度计的量程范围为0500,校验时该表的最大绝对误差为6,试确定该仪表的精度等级。 解:根据题意知 6, 500,代入式中 该温度计的基本误差介于1.0%与1.5%之间, 从表1.1中可知,因此该表的精度等级应定为1.5级。,【例2】工艺要求检测温度指标(3006),现拟用一台0500温度表测量,试选择该表的精度等级。 解:根据式(1.5)得 若选择1.5级的温度表,对应的|x|m=7.5,显然不能满足工艺要求,因此这里选择1.0级的温度表。 通过上述两例可以看出,校验仪表时确定精度

6、等级与根据工艺要求选择仪表精度等级是有区别的,在实际中应注意。,1.1.3 测量误差的分类及来源 按误差表现的规律划分为系统误差、随机误差、粗大误差和缓变误差。 1.系统误差: 对同一被测量进行多次重复测量时,若误差固定不变或者按照一定规律变化,这种误差称为系统误差。 (1)系统误差的分类 按照所表现出来的规律,通常把系统误差划分为四类。, 固定不变的系统误差:指在重复测量中,数值大小和符号均不变的系统误差。 线性变化的系统误差:是指随着测量次数或时间的增加,数值按照一定比例而不断增加(或减少)的系统误差。 周期性变化的系统误差:是指数值和符号循环交替、重复变化的系统误差。 复杂规律变化的系统

7、误差:是指既不随时间做线性变化,也不做周期性变化,而是按照复杂规律变化的系统误差。 线性、周期性或复杂规律变化的系统误差统称为变值系统误差。,(2)系统误差的发现 实验比对法。 用多台同类或相近的仪表对同一被测量进行测量,通过分析测量结果的差异来判断系统误差是否存在。 残余误差观察法。 将一个测量列的残余误差pi(测量值与测量值平均值之差)在pin坐标中依次连接后,通过观察误差曲线即可以判断有无系统误差的存在。, 准则判别法。 有许多准则可以方便地判断出系统误差的存在,如马利科夫准则可以判断测量列中是否存在线性变化系统误差;阿贝-赫梅特准则可以判断测量列中是否存在周期性变化系统误差等。,图1.

8、2 pin示意图,(3)系统误差的减小和消除方法 替代法。在测量条件不变的基础上,用标准量替代被测量,实现相同的测量效果,从而用标准量确定被测量。此法能有效地消除检测装置的系统误差。 零位式测量法。测量时将被测量x与其已知的标准量A进行比较,调节标准量使两者的效应相抵消,系统达到平衡时,被测量等于标准量。 补偿法。在传感器的结构设计中,常选用在同一干扰变量作用下所产生的误差数值相等而符号相反的零部件或元器件作为补偿元件。例如热电偶冷端温度补偿器的铜电阻。, 修正法。仪表的修正值已知时,将测量结果的指示值加上修正值,就可以得到被测量的实际值。此法可削弱测量中的系统误差。 对称观测法(交叉读数法)

9、。许多复杂变化的系统误差,在短时间内可近似看做线性系统误差。在测量过程中,合理设计测量步骤以获取对称的数据,配以相应的数据处理程序,从而得到与该影响无关的测量结果。这是消除线性系统误差的有效方法。 半周期偶数观测法。周期性系统误差的特点是每隔半个周期所产生的误差大小相等、符号相反。,2随机误差 对同一被测量进行多次重复测量时,若误差的大小随机变化、不可预知,这种误差称为随机误差。 (1)随机误差的统计特性 随机误差就单次测量而言是无规律的,其大小、方向均不可预知,既不能用实验的方法消除,也不能修正,但当测量次数无限增加时,该测量列中的各个测量误差出现的概率密度分布服从正态分布,即,图1.1 随

10、机误差的正态分布曲线,(1.6),正态分布的随机误差具有: 对称性、单峰性、 有界性、抵偿性等特征。,(2)随机误差的估计 标准误差,贝塞尔公式,(1.7),(1.9),算术平均值,(1.8),置信区间或置信限:k,k,置信系数为k, 误差落在确定区间 k,k 的置信概率P 。 k=1时,P|x|=68.62% k=2时,P|x|2=95.44% k=3时,P|x|3=99.73%。 算术平均值的标准误差 对于一个等精度的、独立的、有限的测量列来说,在没有系统误差和粗差的的情况下,它的测量结果通常表示为:,(1.11),(1.12),3粗大误差 测量结果明显偏离其实际值时所对应的误差称为粗大误

11、差或疏忽误差,又叫过失误差。含有粗大误差的测量值称为坏值。 误差理论剔除坏值的基本方法是首先给定一个置信概率并确定一个置信区间,凡超出此区间的误差即认为它不属于随机误差而是粗大误差,应将该粗大误差所对应的坏值予以剔除。常用的拉依达准则(3准则)规定:凡是随机误差大于3的测量值都认为是坏值,应予以剔除。,4缓变误差 数值随时间而缓慢变化的误差称为缓变误差,主要是由于测量仪表零件老化、失效、变形等原因造成的。这种误差在短时间内不易察觉,但在较长时间后会显露出来。通常可以采用定期校验的方法及时修正缓变误差。,任务与实施,【任务】用温度传感器对某温度进行12次等精度测量,测量数据()如下: 20.46

12、、20.52、20.50、20.52、20.48、20.47、20.50、20.49、20.47、20.49、20.51、20.51 要求对该组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并列写出最后的测量结果。 【实施方案】数据处理一般采取的步骤如下:,1.记录填表 将测量数据 xi (i = 1、2、3、n )按测量序号依 次列在表格的第1、2列中,如表1.2所示。 2.计算 求出测量数据列的算术平均值 ,填入表1.2第1列的下面。 计算各测量值的残余误差 ,并相应列入表1.2中的第3列。,当计算无误时,理论上有 ,但实际上,由于 计算过程中四舍五入所引入的误差,此关系式往往 不能满足。本例中 计算 值并列在表1.

13、2第4列,按贝塞尔公式计算 出标准误差后,填入本列下面。,3.判别坏值 根据拉依达准则检查测量数据中有无坏值。如果发现坏值,应将坏值剔除,然后从第2步重新计算,直至数据列中不存在坏值。如果无坏值,则继续步骤4。 采用拉依达准则检查坏值,因为 ,而所有测量值的剩余误差 均满足 ,显然数据中无坏值。,4.列出最后测量结果 在确定不存在坏值后,计算算术平均值的标准误差 。 写出最后的测量结果: ,并注明置信概率。 因此最后的测量结果写成,(),任务2 传感器特性分析与传感器选用,1传感器的组成 传感器就是能够感觉外界信息,并能按一定规律将这些信息转换成可用的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 传感器的输入量通常

14、指非电量,如物理量、化学量、生物量等;而输出量是便于传输、转换、处理、显示的物理量,主要是电量信号。,1.2.1 传感器的组成及其分类,知识链接,(1)敏感元件:是传感器中能直接感受被测量的部分,即直接感受被测量,并输出与被测量成确定关系的某一物理量。 (2)转换元件:是传感器中将敏感元件输出量转换为适于传输和测量的电信号部分。 (3)转换电路:将电路参数转换成便于测量的电压、电流、频率等电量信号。,图1.4 传感器组成框图,2传感器的分类 传感器千差万别、种类繁多,分类方法也不尽相同,常用的分类方法有如下几种: (1)按被测物理量分类 传感器按被测物理量可分为温度、压力、流量、物位、位移、加

15、速度、磁场、光通量等传感器。 (2)按传感器工作原理分类 分为电阻传感器、电感传感器、电容传感器、光敏传感器、热敏传感器、磁敏传感器等。,(3)按传感器转换能量供给形式分类 分为能量变换型(发电型)和能量控制型(参量型)两种。能量变换型传感器在进行信号转换时不需另外提供能量,就可将输入信号能量变换为另一种形式能量输出。能量控制型传感器工作时必须有外加电源。 (4)按传感器工作机理分类 分为结构型传感器和物性型传感器。结构型传感器是指被测量变化时引起了传感器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引起输出电量变化。物性型传感器是利用物质的物理或化学特性随被测参数变化的原理构成,一般没有可动结构部分,易小型化。,1.2.2 传感器的静态特性与指标,传感器的基本特性是指传感器的输出与输入之间的关系。传感器的基本特性分为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 传感器的静态特性是指传感器输入信号处于稳定状态时,其输出与输入之间呈现的关系,表示为 静态特性指标主要有精确度、稳定性、灵敏度、线性度、迟滞和可靠性等。,(1.13),1精密度、准确度和精确度 精确度是反映测量系统中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综合评定指标。与精确度有关的指标有精密度和准确度。,图1.5 射击例子,(1)精密度反映测量系统指示值的分散程度,精密度高则随机误差小。 (2)准确度反映测量系统的输出值偏离真值的程度,准确度高则系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