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届高三教学面临的新问题及对策教学教案

上传人:yulij****0329 文档编号:141142553 上传时间:2020-08-04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6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3届高三教学面临的新问题及对策教学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2003届高三教学面临的新问题及对策教学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2003届高三教学面临的新问题及对策教学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2003届高三教学面临的新问题及对策教学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2003届高三教学面临的新问题及对策教学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3届高三教学面临的新问题及对策教学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3届高三教学面临的新问题及对策教学教案(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解读04年江苏政治高考大纲 前言;能力的要求;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考查的知识范围;难度分析;样卷分析; 题例研究;试题评价报告分析; 上海研究性学习试题分析;,04年考试大纲前言,1、考试大纲与教学大纲是相辅相成的,参照教学大纲,并考虑中学教学实际。 2、高考是选拔性考试,须将考生成绩“拉开差距”,要保持一定的难度,试题水平(难度)随录取比例的增加会有所调整(录取率:02年达55%;03年超过60%) 3、为满足高校希望选拔能力比较强的新生的要求,高考坚持注重对能力的考查的原则,要求考生掌握必要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对所学知识能够融会贯通,要把重点放在系统地掌握课程内容的内在联系上,放在掌握

2、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一般不要求单纯地记忆。 4、本着稳中求进、稳中求改的原则,调整了部分学科的试卷结构、考试内容及考试要求,力求渗透高考内容改革的重点要求。 注:04年新写内容,对今年命题具有导向性。,政治单科考试说明对能力的要求,根据选拔性考试的要求和中学政治科教育目标以及思想政治课的特点,政治科高考以上述有关知识为背景或载体,注重考查考生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查考生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的内容及其意义的理解。 考生应能: 1. 再认或再现所学的经济、哲学、政治等方面的知识。 2理解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

3、治常识等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掌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3,应用历史的、辩证的、阶级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比较、解释有关的政治现象、经济现象等,认识事物的本质。 4综合认识和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5恰当使用经济、哲学、政治术语,条理清楚、逻辑严密地予以表述。 注: 04年同03年稿,考查的知识范围,第一部分 经济常识 1商品和商品经济 (1)商品: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基本)含义;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的价值量 (2)货币:货币的产生和本质;货币的职能;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纸币的产生和发展 (3)价值规律:价值规律的内容与表现形式;价值规律的作用。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

4、市场经济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国家宏观调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考查的知识范围,第一部分 经济常识 3企业和经营者 (1)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企业(基本含义)及其作用;公司是企业的一种重要形式;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企业的经营者:国有企业经营者的地位;企业经营者的素质 4产业和劳动者 (1)三大产业: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2)劳动者的权利

5、和义务:劳动者的(主要)基本权利和义务;劳动合同制度;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考查的知识范围,5财政税收和纳税人 (1)国民收入的分配与财政:国民收入的分配;财政收入和支出;财政的巨大作 (2)税收与纳税人:税收及其基本特征;我国税收的性质和作用;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6银行和储蓄者 (1)我国的银行:银行的产生;银行的分类及其职能;银行的业务和作用 (2)公民的储蓄:存款储蓄(类型)及其作用;债券与商业保险,考查的知识范围,7商品服务市场和消费者 (1)商品服务市场:商品服务市场的内容和特点;市场交易原则 (2)家庭消费与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家庭消费的内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依法保持消费者的合

6、法权益 8当代世界市场和我国的对外贸易 (1)当代世界市场: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经济全球化;世界性贸易与金融组织;外汇与汇率;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面向世界(世界市场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对外贸易:对外贸易的基本含义和主要内容;我国对外贸易的方式与作用;我国对外贸易的基本原则,考查的知识范围,第二部分 哲学常识1唯物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客观性);物质(定义表述);自然界、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是客观的(社会及其发展规律是客观的);人们改造自然、变革(改造)社会的活动要以承认自然、社会的客观性为前提 (2)人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

7、反映:意识(定义表述);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不同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着不同的反作用;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 (3)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客观规律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了解国情,立足国情 (4)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有效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从实际出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考查的知识范围,2辩证法 (1)联系的普遍性: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把握因果联系的重要性;必须具体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必须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内部联系(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8、 (2)运动和发展: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运动和发展的普遍性(一切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 ;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要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要有创新精神、支持新事物的成长,学会创造性思维 (3)规律:规律(定义表述) ;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都是有规律的;规律的存在与发生作用是客观的); (人们应该而且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坚持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 (4)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矛盾及其特点)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

9、,是正确对待矛盾的前提,考查的知识范围,2辩证法 (5)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矛盾特殊性内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内涵;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相互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相互关系)(做事情要把握重点和主流,统筹兼顾;矛盾分析方法是根本方法) (6)内因和外因:内因和外因(定义表述);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7)量变和质变:量变、质变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办事情;坚持适度原则 (8)事物发展的趋势: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必定战胜

10、旧事物;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9)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否定矛盾,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看问题。,考查的知识范围,3认识论 (1)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 (2)透过现象看本质:现象与本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认识要不断深化);真理是人们对事物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分析与综合相结合;创造性思维、合理想像在认识中的作用 (3)实践:实践的基本特

11、征(定义表述);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考查的知识范围,4人生观和价值观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价值观定义表述;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正确的价值观两符合;集体主义是正确价值观) (3)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个人和社会: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辩证统一关系;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发挥集体主义的调节作用;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反对极端个人主义,保护个人正当利益(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自私不是人的本性),考查的知识范围,4人生观和价值观 (4)人生价值(正确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正确进

12、行人生选择的基础和前提)人生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两个方面(人生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实现人生价值的(需要一定的主客观;需要不断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条件和途径;走出人生价值观的误区,反对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 (5)理想与现实:树立崇高理想(理想定义表述;崇高理想对人生、对社会作用);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把实现最高理想与共同理想结合起来) (6)社会实践:(实践定义表述;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相信群众,依靠群从,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 ;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在社会实践中,实现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的统一,考查的知识范围,

13、第三部分 政治常识 1我国的国家制度 (1)我国的国体:国家的性质和职能(国体、政体及其相互关系):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民主与专政和关系):我国的国家职能 (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的政权的组织形式;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的法律地位、权利和义务;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一国两制”的含义、内容和意义 (3)我国的国家机构:国家机构及其组织体系;我国国家机构的设置(政府机构改革);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依法治国 (4)我国的公民与国家: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公民应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统一;个人利

14、益和国家利益的关系,考查的知识范围,第三部分 政治常识 2我国的政党和政党制度 (1)政党与政权:政党的特征;政党和国家政权的关系;当代政党制度的类型和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地位: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的领导方式 (3)加强党的领导,改善党的领导: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加强党的领导,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考查的知识范围,3我国的民族和宗教 (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的基本特征;我国处理民族关

15、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我国的宗教政策:宗教的本质和社会作用;我国的宗教政策;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反对封建迷信 4国际社会和我国的对外政策 (1)当代国际社会: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主权国家及其权利;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国际法 (2)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和平与发展的障碍):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国际竞争的实质 (3)我国的对外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目标(基本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考查的知识范围,第四部分 时事政治1年度间国内外重大时事(2003年4月至2004年3月

16、)(2002年5月至2004年4月) 2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3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公报 注:1、以上新增考点与新课程标准、与当前热点问题联系较多,要注意训练; 2、所谓删除的考点不少实际包含在其它考点之中,不要以为这些观点不要掌握; 3、改写的考点与新课程表述一致,内涵与外延更准确。,03样卷与实考卷难度对比表,注:03年考卷难度略低于03年样卷(易中难比例3:6:1);某一题型难度也基本稳定,具体试题难度不可能对应,过难试题不要仿照。 04年样卷仍采用与03年样卷(01年高考试卷)。,98-03年难度对比分析表 注:近三年总体难度稳定,江苏今年第一年命题能否稳定难估计,有可能在0.50-0.60间.,2000-03年试题难度比较,单项选择题类型,2004年考试说明中样卷18条试题中: 纯时政5题 (1、2、3、4、5);组合式1题 (2);漫画题1题(13);子母题2题 (9-12、13-14); 材料分析题17题,非材料分析题只有1题(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