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程管理流程再造}免疫规划相关疾病监测报告流程及注意事项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41139122 上传时间:2020-08-04 格式:PPTX 页数:39 大小:367.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流程管理流程再造}免疫规划相关疾病监测报告流程及注意事项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流程管理流程再造}免疫规划相关疾病监测报告流程及注意事项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流程管理流程再造}免疫规划相关疾病监测报告流程及注意事项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流程管理流程再造}免疫规划相关疾病监测报告流程及注意事项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流程管理流程再造}免疫规划相关疾病监测报告流程及注意事项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流程管理流程再造}免疫规划相关疾病监测报告流程及注意事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流程管理流程再造}免疫规划相关疾病监测报告流程及注意事项(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免疫规划相关疾病监测报告流程及注意事项,一、麻疹监测报告及院内防控,一)明确一个定义 麻疹疑似病例定义: 具备发热、出疹,并伴有咳嗽、卡他性鼻炎或结膜炎症状之一者; 或传染病责任疫情报告人怀疑为麻疹的病例。 注:从消除麻疹的角度出发,将所有麻疹疑似病例作为监测对象。 另外,注意与临床上典型麻疹病例诊断的区别:典型麻疹,根据疫情,接触史、既往史及疫苗接种史,临床上的发热、卡他症、结合膜炎症、粘膜斑及典型皮疹诊断。临床上典型麻疹只是麻疹疑似病例的小部分。,二)监测报告、院内防控要求: 1、发热、出疹病例无明确诊断(即无实验室检测结果支持诊断)的按照麻疹疑似病例报告; 2、报告医疗机构负责病例血清标

2、本、咽拭子标本采集工作,采集率须达到100%。 3、非定点收治医院发现麻疹疑似病例须立即转院至辖区定点收治医院进行隔离治疗。 4、定点收治医院负责院内感染控制工作,协助疾控机构开展陪护人员健康教育、应急接种工作等。,注意: 麻疹报卡时,病例分类只能是疑似病例。通过采样送检后根据实验室结果进行订正。,二、甲肝监测报告注意事项,一)明白两个定义 (一)临床诊断病例: 有发热、乏力和纳差、恶心、呕吐或者腹胀、便秘等消化道症状或者肝脏肿大、肝区疼痛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明显升高。 (二)实验室诊断病例: 临床诊断病例基础上 血清抗-HAV IgM阳性或抗-HAV IgG双份血清呈4倍升高。

3、临床诊断病例中,如果与实验室诊断病例有明显流行病学联系,在无血清学检测结果的情况下也可诊断为“实验室诊断病例”。 注:医疗机构报告的甲肝病例只能为临床诊断病例、实验室诊断病例这两种。,二)注意事项: 1、甲肝报告病例最终分类不能为临床诊断病例、疑似病例等,只能为实验室诊断病例。也就是说甲肝病例诊断分类必须要有实验室检测结果支持。 2、没有能力开展甲肝抗-HAV IgM检查的医疗机构,需将甲肝患者转诊至上一级医疗机构进行实验室确诊,或者采集病人急性期血清送至市疾控中心检测、复核。 3、2013年起,所有甲肝病例均需留样、送检,市疾控中心将统一进行抗-HAV IgM结果复核。,三、乙肝监测报告注意

4、事项,一)、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WS 299-2008),1 诊断原则,乙肝的诊断依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病理学及影像学检查等进行初步诊断,确诊须依据血清HBV 标志和HBV DNA 检测结果。,2 诊断分类,根据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检查等将乙肝分为不同临床类型,包括急性乙肝、慢性乙肝、乙肝肝硬化、乙肝病毒相关的原发性肝细胞癌等。 急性乙肝和慢性乙型又分别为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3 诊 断,3.1 急性乙肝 3.2 慢性乙肝,3.1 疑似急性乙肝病例,3.1.1 近期出现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乏力和消化道症状,可有尿黄、眼黄和皮肤黄疸。 3.1.2 肝脏生化检查异常,主要是血清AL

5、T 和AST 升高,可有血清胆红素升高。 3.1.3 HBsAg 阳性 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 同时符合3.1.1 和3.1.3。 同时符合3.1.2 和3.1.3。,3.1 确诊急性乙肝病例,疑似病例+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 3.1.4 有明确的证据表明6 个月内曾检测血清HBsAg 阴性。 3.1.5 抗-HBc IgM 阳性1:1000 以上。 3.1.6 肝组织学符合急性病毒性肝炎改变。 3.1.7 恢复期血清HBsAg 阴性,抗HBs 阳性。,3.2 疑似慢性乙肝病例,3.2.1 急性HBV 感染超过6 个月仍HBsAg 阳性或发现 HBsAg 阳性超过6 个月。 3.2.2 HBs

6、Ag 阳性持续时间不详,抗HBc IgM 阴性。 3.2.3 慢性肝病患者的体征如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 和肝、脾肿大等。 3.2.4 血清ALT 反复或持续升高,可有血浆白蛋白降低 和(或)球蛋白升高,或胆红素升高等。 3.2.7 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 符合3.2.1 和3.2.3。 符合3.2.2 和3.2.3。 符合3.2.2 和3.2.4。,3.2 确诊慢性乙肝病例,3.2.1 急性HBV 感染超过6 个月仍HBsAg 阳性或发现HBsAg 阳性超过6 个月。 3.2.2 HBsAg 阳性持续时间不详,抗HBc IgM 阴性。 3.2.3 慢性肝病患者的体征如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

7、和肝、脾肿大等。 3.2.4 血清ALT 反复或持续升高,可有血浆白蛋白降低和(或)球蛋白升高,或胆红素升高等。 3.2.5 肝脏病理学有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特点。 3.2.6 血清HBeAg 阳性或可检出HBV DNA,并排除其他导致ALT 升高的原因。 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 同时符合3.2.1、3.2.4 和3.2.6。 同时符合3.2.1、3.2.5 和3.2.6。 同时符合3.2.2、3.2.4 和3.2.6。 同时符合3.2.2、3.2.5 和3.2.6。,4 病原携带者,慢性HBV携带者: HBsAg阳性超过6个月,ALT、AST正常(一年内随访3次或以上),无慢肝体征,肝组织学正

8、常(无明显炎症坏死纤维化);HBeAg阳性,DNA可检出 非活动性表面抗原携带者: HBsAg阳性超过6个月, HBeAg 阴性,抗-HBe阴性或阳性,DNA测不出,5、存在问题,诊断标准掌握不牢 审核浏览形式化 卡片填写不准确 报告机制不规范,1)、诊断标准掌握不准,审核流于形式,2)、“未分类”诊断:乙肝诊断分类中没有“未分类”诊断。 当前存在较多未分类主要原因是医务人员未填写,网报人员未核实,导致系统默认所致。各级医疗机构、疾控机构应对报告中乙肝“未分类”病例认真核查,及时订正,明确最终诊断。,3)、“疑似”和“确诊”诊断分类:乙肝仅有疑似和确诊病例两个临床诊断分类,且为必填项。 网络直

9、报上不允许出现临床诊断、阳性检测结果和病原携带者诊断报告。医疗机构诊断为乙肝病原携带者时不进行网络直报,需在门诊日志上注明。 报告疑似病例时,应及时进行排除和确诊。,4)、病原携带者:不进行网络直报,但需在门诊日志上注明。 采供血机构非诊疗活动; 医疗机构健康体检、采血检测等非诊疗活动; 医院门诊或住院术前/产前等常规检测HBsAg阳性,如果没有进一步临床检查或肝功等实验室检测结果支持,也不需进行报告,但应注明为“术前检查” 。 所有诊断阳性病例,应指引到相关医疗机构、诊室进一步诊断。 原因是没有临床证据支持。,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需报告病原携带者的病种包括霍乱、脊髓灰质炎、艾滋病以及卫生

10、部规定的其他传染病。,乙肝病原携带者 不作为病例进行报告,5)、副卡要完整填写相应检查指标。,四、AFP病例监测报告流程及注意事项,1、明确AFP是什么?,急性软瘫(急性迟缓性麻痹) 慢性的 硬瘫 监测定义: 是所有15岁以下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症状的病例, 和任何年龄临床诊断为格林巴利综合征和不能排除为脊灰的病例均作为AFP病例。 AFP病例的诊断要点 急性起病 肌张力减弱、肌力下降、腱反射减弱或消失,2、谁来报告?何时报告?向谁报告?,临床医生发现AFP病例后,立即向本院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的人员电话报告; 传染病疫情报告的人员在城市在12小时、农村在24小时内填写AFP病例报告卡并以最快的方

11、式报告到当地县级CDC。 如果医生怀疑为脊灰,传染病疫情报告人员2小时内报告到当地县级疾控机构。 如果医生怀疑为脊灰,医疗机构不能网络直接报告“脊灰”、“类脊灰”,只能按AFP 病例进行报告,可依据病原学监测结果、专家诊断结果进行订正。,3、医疗单位报告什么?,报告内容包括:发病地点、家长姓名、患者姓名、性别、出生日期、麻痹日期、临床初步诊断等。,4、标本采集要求,报告同时还应采集病人粪便标本。标本的采集要求是:在麻痹出现后14天内采集;两份标本采集时间至少间隔24小时;每份标本重量5克(约为成人的大拇指末节大小)。标本需冷冻保存。,5、AFP包括哪些疾病?,1.脊髓灰质炎; 2.格林巴利综合

12、征(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GBS); 3.横贯性脊髓炎、脊髓炎、脑脊髓炎、急性神经根脊髓炎; 4.多神经病(药物性多神经病,有毒物质引起的多神经病、原因不明性多神经病); 5.神经根炎; 6.外伤性神经炎(包括臀肌药物注射后引发的神经炎); 7.单神经炎;,AFP包括哪些疾病?,8.神经丛炎; 9.周期性麻痹(包括低钾性麻痹、高钾性麻痹、正常钾性麻痹); 10.肌病(包括全身型重症肌无力、中毒性、原因不明性肌病); 11.急性多发性肌炎; 12.肉毒中毒; 13.四肢瘫、截瘫和单瘫(原因不明); 14.短暂性肢体麻痹。,总 结,免疫规划相关传染病相比其他传染病有一些特殊要求,请各位按照各个疾病的监测方案要求开展监测工作。注意报告时限、报告方式。 按照各个疾病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诊断要明确,需有相关的生化、病理等检查结果来进行诊断。 麻疹报告时只能报疑似病例,甲肝报告时只能为临床诊断、实验室诊断,乙肝报告时只能为疑似、实验室诊断,AFP只能为临床诊断病例。麻疹、甲肝、乙肝最终的诊断分类只能为实验室诊断病例。 各医疗控感科加强报卡审核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订正,核查近三年门诊日志、病历、出入院登记等资料,避免出现漏报、误报。,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