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地质概况(2020年8月整理).pptx

上传人:xiang****la438 文档编号:141138328 上传时间:2020-08-04 格式:PPTX 页数:4 大小:38.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焦作地质概况(2020年8月整理).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焦作地质概况(2020年8月整理).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焦作地质概况(2020年8月整理).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焦作地质概况(2020年8月整理).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焦作地质概况(2020年8月整理).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焦作地质概况(2020年8月整理).ppt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 寸 光 阴 不 可 轻 一、地貌 焦作地处太行山脉与豫北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由北向南渐低。从 北部山区到南部平原呈阶梯式变化,层次分明。总的地势是北高南低,自然平均坡度为 2。 最高处海拔 1955 米,最低处海拔 90 米。地面高差达 1800 多米。 (一)山地。焦作地区的山地为中山(1000 米以上)和低山(500-1000 米),分布于 修武北部,经焦作、博爱至沁阳西部,是太行山系的组成部分。该区平均海拔高度在 500 米以上,坡向多为南坡或西南坡,坡度在 20 度以上。焦作的山地地形复杂,各山岭间由峡 谷相连,山势陡峻,山谷切割较深,呈V形,阴坡一般较陡,土层深

2、厚。焦作地区的主要 山脉是太行山。 太行山位于焦作地区北部,西接王屋山,向东延伸至修武,走向近东西。山势宏伟,绵延数 千里,境内为其尾部,长百余公里,平均海拔 1000 米左右。断裂发育,有盘谷寺断层,主 要为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地层。岩性以石灰岩为主,伴有页岩、煤、铁、磷、耐火粘土、 大理石等,矿藏丰富。自然植被较好,属落叶阔叶林带,林茂草密,适宜猕猴生息繁衍。 太行山系在修武境内的主要山峰有:茱萸峰,天门谷,古汉山,罗汉山,凤凰山,马 鞍山,方山,五指山,云台山等。在焦作市境内的有:桑园北岭,九里山,凤凰岭,安阳坡, 皇帝坡,燕窝岭,红砂岭,中卫岭,大、小贾岭,十二会山等。在博爱县境内的

3、有:小北顶, 旗杆谷堆,东顶峰,东领峰,盘头岭,南大岭峰,圆山峰,南坡峰,老虎掌,长岭峰,北教 场峰,南教场峰,老石人,和尚山,刘岭,上岭后,孤山岭,羊岭,靳家岭等。在沁阳境内 的有云台山,紫金顶,碗子城山,三夹山,贝涧山,云阳山,悬谷山,阳落山(与济源交界 处)等。 (二)丘陵。丘陵区分布在山区外侧,是山区与平原的过渡地带,海拔高度介于 150-250 米 之间,坡度在 10-20 度之间,总面积约 300 平方公里。该区大部分耕地凹凸不平,呈梯田状, 有众多的黄土冲沟,高低起伏,没有明显的山丘,亦可称为岗地。 (三)平原。平原区分布于南部地区,一部分为太行山洪冲击扇,另一部分为黄河、 沁河

4、滩地,冲积厚度为 200-800 米不等,地势平坦,地下水丰富,土地肥沃,灌溉方便,海 拔 90-150 米,是焦作粮、棉、油、菜的主要产区。 二、水文 (一)地表水 焦作市河流众多,大多发源于晋东南地区,水量比较丰富,较大的河流有 20 多条, 分别汇入黄河和海河。属于黄河水系的有沁河、丹河、蟒河、逢石河、济河、大峪河等;属 于海河水系的有峪河、大沙河等。 1、水系河流 (1)黄河: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宗列盆地。流经孟州、温县、武 陟县,在武陟县三堤头出境。境内长度 149.6 公里,有逢石河、大峪河、砚瓦河、仙口河、 白道河、蟒河、沁河等汇入。年平均流量 1440 立方米/ 秒

5、,平均年径流量 468 亿立方米, 最大流量 2.2 万立方米/秒(1958 年)。丰枯年变化较大,年内变化亦很大,6-9 月约占全年 水量的 80,给开发利用带来一定的困难。由于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境内河床平均 高出堤外地面 2-3 米,历史上曾决口 66 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进行了治理,变害为 利,先后兴建了人民胜利渠、武嘉灌区、白马泉灌区、孟县白坡灌区等引黄灌溉工程,黄河 由此变害为利。 (2)沁河:沁河是焦作市最大的河流,发源于山西省沁源县。向东流经沁阳、博爱、温县, 在武陟县注入黄河,总流域面积 12900 平方公里。过境长度 90 余公里。沁河径流资源丰富, 河口站多年平

6、均流量 49.5 立方米/秒,其中基流量 16.1 立方米/秒,占总流量的 32.5,含 沙量低,稳定可靠。,1,一 寸 光 阴 不 可 轻 (3)丹河:是沁河最大的支流,在博爱县青天河村入境,水资源丰富,山路平站 多年平均流量 11.1 立方米/秒,其中基流量 6.8 立方米/秒,占总流量的 61.3。 (4)大沙河:发源于山西省陵川县夺火镇。流经博爱、武陟、修武县,经新乡县 入共产主义渠,上游河宽 15 米,下游河宽 30 米,平均河深 3 米,平均径流深度 150 毫米。 最大流量 650 立方米/秒,基流量为 80 立方米/秒。年内径流量变化较大,武陟县以下枯水 期基本断流。 (5)蟒

7、河:发源于山西省阳城县蟒山,流经孟州、温县、武陟入黄河,境内全长 129.2 公里。平均年径流量 0.1 亿立方米。 (6)济河:发源于济源市区西北 2 公里处,有二源,一出济源济渎庙,一出龙潭。 二水在济源程村合流,东流至沁阳柏香后分为二支,一支东南流为猪龙河,是济河主流,流 经温县于坨村入黄河;另一支流入沁阳城,至龙涧村入沁河。济河常年流量在 1.5 立方米/ 秒左右。 2、大气降水 根据焦作市气象台和邻近 18 个雨量站 24 年系列降水资料进行频率计算,焦作市平均年降水 量为 644.3 毫米。 3、地表径流 地表径流年内、年季分配不均,尤其是山区河流,洪水暴涨暴落,汛期径流量约占年径

8、流量 的 60以上。枯水期大部分小河断流,干流量骤减。平原河流多为排涝的间歇性河道。年 际间,丰、枯年径流量相差 6-7 倍。焦作市多年平均径流分布是由山区向平原递减,山区为 150-200 毫米,平原区为 100-150 毫米。 4、地表水资源利用 焦作市地表水总量为 30.97 亿立方米/年,其中山西来水量 21.27 亿立方米/ 年,焦作地区产 水量 9.7 亿立方米/年。焦作市地表水资源丰富,基流比重较大,在河流出山口处有许多水 库坝址,开发利用条件优越,但由于地质复杂,地表水开发利用困难大,利用的不多。 焦作的地表水,在天然状态下水质较好,尤其是山区河流,如焦作西部一些流入黄河的支流

9、, 水质可达一级标准,属重碳酸钙型水,适宜饮用和工农业生产。 1、平原区浅层地下水 水文地质条件:焦作的平原包括山前倾斜平原与冲洪积平原,北靠太行山南麓,南邻 黄河。在古地理环境、河网发育、地理构造的影响制约下,形成两种储水构造,即自流斜地 与自流盆地。自流斜地主要分布于山前一带,由冲洪积扇组成,地下水丰富,中部地下水埋 深 4-6 米,单井出水量 60-80 立方米/小时,为井泉灌区;地下水排泄形式,东部以泉群溢 出带为主,西部以潜流为主。自流盆地分布于焦作西部地区,山前侧渗及地表水下渗是盆地 内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盆地北、西、南部为补给区,东部为排泄区,水力坡度 1-4。焦 作市浅层地下水

10、的流向是西北-东南。 浅层地下水的利用:按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及开采、灌溉条件的差异性,焦作市平原 区可划分成五个均衡区,即山前倾斜平原区、沁蟒河平原区、山前洼地区、郇封岗地区及黄 河滩地区。按水均衡法计算,全市浅层地下水的天然补给总量为 7.96 亿立方米/年,利用价 值很高。现开采量达 7.68 亿立方米/年,采补基本平衡。由于各均衡区补给条件、开采量的 差异,浅层地下水资源丰贫程度有所不同。 2、矿区岩溶地下水 (1)形成与分布:焦作矿区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于大气降水和地表水入渗,补给区多年 平均降水量 670 毫米,面积 1843 平方公里,其中灰岩出露面积 1803 平方公里,且岩层巨

11、 厚,降水入渗系数平均 0.36 左右,为地下水的形成和储存提供了良好条件。补给区边界为: 东界峪河西侧;北界丹河与漳河分水岭;西界北段为陵川西-附城-白洋泉-三姑泉一线,南,2,一 寸 光 阴 不 可 轻 段为沁河、丹河分水岭;南界山区与平原交界线。由于沁河以西及峪河以东均有震旦纪地层 出露,形成东西两大挡水墙,南面有东西向断层阻水,因此,形成焦作矿区地下水天然汇集 盆地。区内含水层有四层,即奥陶系灰岩岩溶含水层、石炭系薄层灰岩裂隙含水层、二叠系 砂岩裂隙水含水层、第四系砂砾石孔隙水含水层,其中奥陶系灰岩岩溶含水层水量最大。 (2)岩溶水的开发利用 焦作矿区地下水补给面积大,补给、汇集、储存

12、条件优越,资源丰富,稳定可靠。水质无色、 无味,透明度好,酸碱度适中,总硬度、暂时硬度及硫酸根离子、氯离子、游离二氧化碳均 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水质良好,适宜饮用及工业冷却用水。矿井水水质与岩溶水相同,因 煤粉污染,需加以净化、消毒,方可达到饮用水标准。 三、气候 (一)气候状况 焦作市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旱多风,夏热多雨,秋高气爽,冬寒少雪。全市多年 平均降水量在 500-700 毫米之间,一般情况下山区高于平原,山的迎风面多于背风面。降水 量年内分配相差悬殊,多集中于 7、8、9 三个月。年度差别较大,丰枯年降水量相差 3-4 倍。 由于太行山的屏障作用和海拔高差悬殊,致气候干燥,

13、热量、光能等资源比较充足,自然灾 害频繁。 (二)气象要素 1、气温:焦作市年平均气温 14.4。年平均最高气温 15.5,最低气温 13.4;极端最高 气温 48.3,极端最低气温17.9。气温日变化幅度较大,全年有效积温 4874.8。3-6 月 增温明显,9-12 月降温急剧,秋温稍低于春温,7、8 月和 1、2 月气温变化平稳。 焦作市冬季气温较同一纬度的其他地区略高。由于太行山的影响,当冷空气南下时,和焦作 相邻的新乡以东地区风速较大,气温明显低于焦作地区;而当冷空气由西北移来时,由于冷 空气过山下沉增温,反而形成相对的高温中心。 2、降水:焦作市平均年降水量为 584 毫米,年降水

14、量最多为 908.7 毫米(1964 年), 最少为 333.3 毫米(1965)年。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北部山区偏大,南部平原偏小,自北向 南递减。春季降水约 90-100 毫米,山区多于平原;夏季降水约 325-360 毫米;秋季降水约 150-160 毫米;冬季降水 25 毫米以下,山区与平原相近。 焦作市一般年份初雪期在 12 月上旬,历年平均初积雪日在 12 月下旬,平均终积雪 日在 2 月中旬,冰冻期一般在 11 月至次年 3 月,采暖期一般在 12 月至次年 2 月。由于焦 作属于季风气候,降水量年内分配很不均匀,6-9 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 70;12 月至 次年 3 月降水量

15、仅占全年降水量的 7,12 月最少。秋雨多于春雨,一般多 50 毫米左右。 3、霜:焦作市平均初霜期在 11 月上旬,最早初霜在 10 月中旬;平均终霜期在 3 月中旬, 最晚终霜期在 4 月中旬。霜期各年不同,平均霜期为 128 天,最长霜期为 163 天,最短霜期 为 99 天。焦作霜冻的发生和轻重程度与区域地理环境关系密切。在小范围内,洼地比岗地 严重;迎风面轻,背风面重;山顶轻于山脚,山腰轻于山顶。 4、风:焦作受季节环流和太行山影响,偏北风和偏南风风力较小,四季风向多为东 北风和西南风,其频率分别为 28和 27。瞬时最大风速为 28 米/秒,最大阵风为 11-12 级,全年平均风速

16、为 2.9 米/秒。12 月至次年 4 月风速稍高,5 月份开始减低,8 月、9 月风 速最低,11 月份风速开始增高。平均风速,春季为 3.3 米/秒,夏季为 2.7 米/秒,秋季为 2 .7 米/秒,冬季为 3.4 米/秒。 5、气压:焦作市年平均气压为 1003.5 毫巴,极端最高气压为 1018.7 毫巴,极端最低气压 为 989.3 毫巴。12 月、1 月气压最高,7 月气压最低。夏季气压日变化明显,通常 10 时、 20 时开始增压,4 时、16 时开始减压。 6、湿度:焦作市平均湿度为 62,7-10 月份高于 65,12 月至次年 6 月低于 58,,3,一 寸 光 阴 不 可 轻 最小值出现在 1 月份,最大值出现在 8 月份。 7、蒸发量:焦作市年平均水面蒸发量为 XXXX.3 毫米。6 月份蒸发量最大,为 325 毫 米;1 月份蒸发量最小,为 75.9 毫米。年蒸发量为降水量的 3.4 倍,各月蒸发量均大于降水 量。四季蒸发量,春季为 632.4 毫米,夏季为 732.4 毫米,秋季为 387.1 毫米,冬季为 254.7 毫米。 四、矿产资源 焦作市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