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阅读训练(Word版)

上传人:q45****455 文档编号:141136890 上传时间:2020-08-04 格式:PDF 页数:25 大小:121.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阅读训练(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阅读训练(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阅读训练(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阅读训练(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阅读训练(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阅读训练(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阅读训练(Word版)(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阅读训练(Word版) 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 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 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 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 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 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揶坎穴 中。如

2、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 更颠乎? ”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 断欤? (1)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讲学家 /设帐 /寺中 B.岂能 /为暴涨 /携之去 C.必于石 /下迎水处 /啮沙 /为坎穴 D.可据理 /臆断 /欤 (2)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山门圮于河 _ 棹数小舟 _ 是非木柿 _ 盖石性坚重 _ (3)翻译下面句子。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4)阅读本文后,你有何启示? 【答案】

3、(1)C (2)崩塌,倒塌;划船;此,这;原来(是) (3) 到下游寻找石兽,固然荒唐;在原地深处寻找它们,不是更荒唐吗? 既然这 样,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道事物的其中一方面,而不知道它的另一方面的人太多了,怎 能根据某个道理就去主观判断呢? (4)启示我们:天下的事情,只知道事物的其中一方面,而不知道它的另一方面的人太多 了,不能根据某个道理就去主观判断。 【解析】 【分析】( 1)C 项, “ 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的正确句读是:必于石下迎水 处/啮沙 /为坎穴。故答案为C。 (2)本题中的 “ 圮” 是“ 崩塌,倒塌 ” ;“ 是” 是古今异义词,“ 这 ” 的意思。 (3)本题

4、句中的 “ 求(寻找)、下流(下游)、固(本来)、颠(颠倒,错误)” 几个 词是赋分点; 句中的 “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但(只)、臆断(主观地判断)” 几个 词是赋分点。 (4)这篇文章用简练的语言讲述了一则非常有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歌颂了富有实践经验 的老河兵,嘲笑了和尚的愚笨,讽刺了儒道学的自以为高明。启示人们:要对事物全面了 解,不能凭借主观臆测来处理问题。作答时可结合语句“ 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 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来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 C; 崩塌,倒塌; 划船 ; 此,这 ; 原来(是) 到下游寻找石兽,固然荒唐;在原地深处寻找它们,不是更荒唐吗? 既然这样,

5、 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道事物的其中一方面,而不知道它的另一方面的人太多了,怎能根 据某个道理就去主观判断呢? 启示我们:天下的事情,只知道事物的其中一方面,而不知道它的另一方面的人太多 了,不能根据某个道理就去主观判断。 【点评】 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 可以准确断句。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 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 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

6、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 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 到词达句顺。 本题考查短文所蕴含的道理或是给人的启示,答题时应注意,在准确理解词义,句意, 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大局之间的联系,依据体感要求来概括重点作答。 【附参考译文】 沧州南部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佛寺的外门倒塌在河中,门前两只石兽一起沉入河中。 过了十多年,寺僧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只石兽,到底没能找到。寺僧们认 为石兽顺流而下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向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没找到它们的 踪迹。 一位讲学家在寺庙里设馆教书,听说了这件事笑着说:“ 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

7、 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洪水带走呢?是石头的特点应该是又硬又重,河沙的特点 是又松又轻,石兽埋没在沙里,越沉越深罢了。顺流而下寻找它们,不是很荒唐吗?” 大家 都很信服,认为这是正确的言论。 一位老河兵听说了之后,又笑着说:“ 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都应当在上游寻找它。因为 石头的特点是又硬又重,河沙的特点是又松又轻,水不能冲走石头,但河水撞击石头返回 的冲击力,一定会将石头底下迎着水流的地方冲刷成为坑洞,越冲越深,当坑洞延伸到石 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里。照这样多次冲刷,石头又会多次向前翻转,不 停地转动,石兽反而逆流而上了。到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荒唐了;在原地寻找它们,不

8、是更荒唐吗? ” 寺僧们依照老河兵的话去做,果然在几里外的上流找到了石兽。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 事,只知道其一,不知道其二的情况太多了,怎么能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呢? 2文言文阅读。 甲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 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 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左刻 “ 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 ” ,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 右手执

9、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 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 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 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 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魏学洢核舟记) 乙 一乐工能刻木为舟。大可二寸,篷桅橹舵咸具。二人对酌于中,壶觞 饾饤 满案,一 人挽篷索,一人握橹,一人运舵,皆有机能动,放在水中,能随风而行,略无欹 侧。一 舟必需白金一两,好事者竞趋焉

10、。 (周辉刻木巧匠) 【注释】 壶觞:酒器。 饾饤: du d n ,供陈设的食品。 欹: q ,斜。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 绝类弥勒 _ 诎右臂支船 _ 二人对酌于中 _ 皆有机能动 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一舟必需白金一两,好事者竞趋焉。 (3)两文在表现雕刻家精湛技艺时写法上有何不同?从技艺的角度比较,你觉得是木舟精 巧,还是核舟精巧?说说你的理由。 【答案】 (1)像;同 “ 屈” 弯曲;相对饮酒;机关 (2) 都能就着 (根据 )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 )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一个 (这样的 )船必须要一两白金,喜欢多

11、事的人竞相争着买木舟。 (3) 核舟记通篇是对核舟的正面描写且描写详细、生动、可感;刻木巧匠既有 正面描写,又有侧面描写,但描写较概括、简略。 开放性试题。如果认为核舟精巧,理由如下:桃核体积小,所刻事物繁多,刻物情态毕 备。如认为木舟精巧,可抓住木料体积较小,所刻事物较多,且活动自如。 【解析】 【分析】( 1)“ 绝类弥勒 ” 翻译为 “ 佛印极像弥勒佛” ,“ 类” 意思是 “ 像” 。 “ 诎右臂支 船” 翻译为 “ 曲着右臂支撑在船板上” ,“ 诎 ” 同“ 屈” 意思是 “ 弯曲 ” 。“ 二人对酌于中” 翻译为 “ 两 个人在其中对饮” ,“ 对酌 ” 意思是 “ 相对饮酒 ”

12、。“ 皆有机能动 ” 翻译为 “ 都是有机关灵活能动 的” ,“ 机” 意思是 “ 机关 ” 。 (2)“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句中 “ 罔不 ” 意思是 “ 无不 ” ,“ 因” 意思是 “ 就着,顺着 ” 。 “一舟必需白金一两,好事者竞趋焉”“竞” 意思是 “ 争着 ” 。据此翻译即可。 ( 3) 甲文中通过描写核舟的整体和局部构成,对细节进行的具体刻画,都是正面描 写。乙文 “ 大可二寸,篷桅橹舵咸具。二人对酌于中,壶觞饾饤满案,一人挽篷索,一人握 橹,一人运舵,皆有机能动,放在水中,能随风而行,略无欹侧。” 是正面描写,“ 好事者 竞趋焉 ” 是侧面描写。 属于开放性试题。对二者

13、的态度和评价,有观点,结合各自的特 点,有理由支撑即可。 故答案为: 像;同 “ 屈” 弯曲;相对饮酒;机关 都能就着 (根据 )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 )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一个 (这样的 )船必须要一两白金,喜欢多事的人竞相争着买木舟。 核舟记通篇是对核舟的正面描写且描写详细、生动、可感;刻木巧匠既有正 面描写,又有侧面描写,但描写较概括、简略。 开放性试题。如果认为核舟精巧,理 由如下:桃核体积小,所刻事物繁多,刻物情态毕备。如认为木舟精巧,可抓住木料体积 较小,所刻事物较多,且活动自如。 【点评】 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 进行

14、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 言词语进行积累。 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 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 理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考生要读懂文章,选定角度进行分析。 【参考译文】 (甲)明朝有个手艺奇妙精巧的人叫王叔远,他能够把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成宫殿、 器具、人物,甚至飞鸟、走兽、树木、石头,没有哪一样是不能按照这木头原来的样子刻 成各种事物的形状的。他曾经赠我一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苏东坡乘小船游览赤 壁的图案。 核舟从头到尾长约

15、有八分多,约有两个米那么高。中部高起而宽敞的地方是船舱,上面 覆盖着箬竹船篷。船舱旁边有小窗户,左边和右边各有四扇,总共八扇。打开窗子看,可 以看见雕花的栏杆,左右对称。关上它,就见右边刻着“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的句子,左 边刻着 “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都涂了石青色。 船头上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长着浓密胡须的人是苏东坡,佛印在右边, 鲁直在左边。苏东坡黄鲁直一同在看一轴字画手卷。东坡右手拿着画卷的右侧,左手搭在 鲁直的肩背上。鲁直左手拿着手卷的末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说什么。东坡露出右 脚,鲁直露出左脚,各自略微侧着身子,他们两膝互相靠近,都隐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 里。佛

16、印极像弥勒佛,袒胸露乳抬头仰望,神情跟苏、黄不一样。他平放右膝,曲着右臂 支撑在船板上,左腿曲膝竖起,左臂挂着念珠靠在左膝上,念珠都能一粒粒清楚地数出 来。 船尾横放着一个船桨。船桨的左右两旁各有一个撑船的人。在右边的人梳着椎形发髻, 仰着脸,左手倚靠着一根横木,右手扳着右脚趾,好像在大声喊叫的样子。左边那个右手 拿着一柄蒲葵扇,左手摸着炉子,炉子上放一把茶壶,那个人目光注视茶炉,脸色平静, 好像在凝神倾听茶水的声音。 (乙)一个乐工能把木头刻成舟。大小只有二寸,船篷桅杆船船舵等东西俱全,两个人 在其中对饮,酒壶,豆子,放满了桌,一个人挽着船篷的绳索,一个人拿着橹浆一个人掌 舵,都是灵活能动的,放在水中,能够随着风而行,从来不会侧翻。一个这样的船必须要 一两白金,喜欢这个的人都争着抢购。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 中,竟不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