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危害与防治研究报告

上传人:yulij****0329 文档编号:141136841 上传时间:2020-08-04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2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危害与防治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职业危害与防治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职业危害与防治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职业危害与防治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职业危害与防治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职业危害与防治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危害与防治研究报告(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职业危害与防治知识培训,目录,职业危害的影响 职业健康的定义 职业危害的种类 职业危害的防护,职业危害的影响,全球职业伤害情况 死亡335,000人/年 2.50亿起事故/年 1.60亿职业病病人 损失4%的全球总生产值 这些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职业健康的基本概念,职业卫生 原称劳动卫生或工业卫生。是研究作业环境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提出改善作业环境、保护劳动者健康、防治职业病危害、预防职业病措施的一项工作。 职业危害 指可能导致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罹患职业病的各种危害。,职业危害因素 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过程中、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危害劳动者

2、健康,能导致职业病的有害因素。 职业禁忌 指员工从事特定职业或者接触特定职业病危害因素时,比一般职业人群更易于遭受职业病危害和罹患职业病,或者可能导致原有自身疾病病情加重,或者在从事作业过程中诱发可能导致对他人生命健康构成危害的疾病的个人特殊生理或者病理状态。,职业健康的基本概念,职业危害因素,一、生产工艺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生产性粉尘 生产性毒物 物理因素 二、劳动过程中有害因素 三、生产环境中有害因素,生产性粉尘,来源 固体物质的破碎和加工:常见于矿石开采过程中的凿岩、爆破;耐火材料、玻璃、水泥、陶瓷等工业原料的加工;化工行业中固体原料的处理加工;粮谷脱粒等过程。 物质的不完全燃烧:如煤炭不

3、完全燃烧的烟尘 蒸气的冷凝或氧化:如铅熔炼时产生的氧化铅烟尘。,生产性粉尘,危害 高分散度的煤炭、糖、面粉、硫磺、铝、锌等粉尘具有爆炸性。发生爆炸的条件是高温(火焰、火花、放电)和粉尘在空气达到足够的浓度。 生产性粉尘引起的职业病中以尘肺最为严重,船厂中常见电焊工尘肺。 预防措施 生产区域进行良好通风 个人防护工具佩戴齐全 与粉尘接触人员定期进行体检,生产性毒物,来源 来自生产原料、中间产品、成品和“三废” ; 金属及其化合物:铅、汞、锰、镉、磷及其化合物; 刺激性气体:甲醛、二氧化硫、氨气、氯气; 窒息性气体:硫化氢、一氧化碳; 酸、碱:硫酸、盐酸、氢氧化钠; 有机溶液:苯、甲苯、正己烷、汽

4、油、油漆; 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苯胺、二苯胺、二硝基苯胺、 油类、合成树脂:柴油、煤油、松节油、润滑油、焦油; 农药及药物:有机磷类农药、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生产性毒物,危害 局部刺激或腐蚀:有些毒物可对皮肤和黏膜产生强烈的刺激或腐蚀 中毒:毒物经过各种途径进入身体后干扰和破坏集体的正常功能,导致病理改变甚至死亡 至突:发生染色体或基因突变,引起细胞遗传性变化 致癌:导致各种职业性肿瘤,生产性毒物,预防措施 认识各种有毒物质,尽量避免直接接触 以无毒、低毒的材料或工艺代替 通风排毒 个人防护设备佩戴齐全 注意个人卫生,防止毒物从口中进入;接触毒物下班后应淋浴 定期进行体检,物理因素,种类 异常

5、气象条件:如高温、高湿、低温等; 噪声、振动; 电离辐射(、x)射线等,包括放射性物质可能产生的各种射线;,物理因素,危害及防治 高温、高湿引发中暑,表现为面色苍白、头痛、恶心等严重时晕厥;应立即将患者移出高温区域,喂含盐清凉饮料,必要时就医。 高分贝噪声引发听觉损伤、耳痛、恶心;应佩戴耳塞。 电离辐射引发放射性损伤、致癌;减少受照事件,增加与放射源距离,设置防护屏障。,职业危害因素,劳动过程中有害因素 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劳动作息制度不合理等; 精神(心理)性职业紧张; 劳动强度过大或安排不当,如安排的作业与劳动者生理状况不相适应等; 身体器官或系统过度疲劳,如视力紧张等。 长时间处于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工具等。,职业危害因素,生产环境中有害因素 自然环境中的因素,如炎热季节的太阳辐射。 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如有毒工段安排在一个车间。 由不合理生产过程所导致的环境污染。 生产场所设计不合理,防护措施缺乏,不完善或效果不好,缺乏安全防护设备和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