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的合成学生实验探究共点力合成的规律课件(教科版必修1)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1136701 上传时间:2020-08-04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6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力的合成学生实验探究共点力合成的规律课件(教科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力的合成学生实验探究共点力合成的规律课件(教科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力的合成学生实验探究共点力合成的规律课件(教科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力的合成学生实验探究共点力合成的规律课件(教科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力的合成学生实验探究共点力合成的规律课件(教科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力的合成学生实验探究共点力合成的规律课件(教科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力的合成学生实验探究共点力合成的规律课件(教科版必修1)(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物理必修1教科版,第二章 力 学案7学生实验:探究共点力合成的规律,1,2,探究互成角度的两个力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练习用作图法求两个力的合力,作用效果,三角板、刻度尺,一、实验原理,二、实验器材,一. 实验过程,解析,例1:李明同学在做“共点力合成的规律”实验时,利用坐标纸记下了橡皮条的结点位置O以及两只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如图所示,(1)试在图中作出无实验误差情况下F1和F2的合力图示,并用F 表示此力,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 定则作图,(2)有关此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两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可以同时比橡皮条的拉力大 B橡皮条的拉力是合力,两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是分力 C两次拉橡皮条

2、时,需将橡皮条结点拉到同一位置O,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两次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效果相同 D若只增大某一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大小而保持橡皮条结点位置不变,只需调整另一只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即可,AC,另一弹簧测力计的拉力的 大小和方向必须都改变,合力为零,它们之间不是合力与分力的关系,(3)如图(b)所示是李明和张华两位同学在做以上实验时得到的结果,其中哪一个实验比较符合实验事实?(力F是用一只弹簧测力计拉时的图示) _,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的F 一定在对角线上,未必在 橡皮条所在直线上,用一只弹簧测力计拉的力F ,肯定与橡皮条在同一直线上, 未必会是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张华的实验比较符合实验事实,(

3、4)在以上比较符合实验事实的一位同学的实验中,造成误差的主要原因是:(至少写出两种情况) _ _ _,F1的方向比真实方向偏左,F2的大小比真实值偏小且方向比真实方向偏左,作图时两虚线不分别与F1线和F2线平行,解析,真实值,从图可知: 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的 F 比真实方向偏左,例2:在“探究共点力合成的规律”的实验中某同学的实验情况如图所示,其中A 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O 为橡皮条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1)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解析,两个力作用使橡皮条结点O 伸长到某一点,另一个力作用也使橡皮条结点O 伸长到同一

4、点(力的作用效果是相同的),B,例2: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中某同学的实验情况如图所示,其中A 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O 为橡皮条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2)本实验中,采取下列哪些方法和步骤 可以减小实验误差( ) A两个分力F1、F2间的夹角越大越好 B拉橡皮条的细绳要稍长一些 C实验中,弹簧测力计必须与木板平行 D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弹簧测力计刻度,BCD,6001200,便于确定两拉力的方向,1.在做完“共点力合成的规律”实验后,某同学将其实验操作过程进行了回顾,并在笔记本上记下如下几条体会,你认为他的体会中正确的是( ) A用两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时,应使两细绳套间的夹角为9

5、0,以便算出合力的大小 B用两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时合力的图示F 与用一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时力的图示F不完全重合,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可以说明“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成立 C若F1、F2方向不变,而大小各增加1 N,则合力的方向也不变,大小也增加1 N D在用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时,应使弹簧测力计的弹簧与木板平面平行,BD,实验中不需要计算出合力的大小, 没必要设定夹角为90,F1、F2夹角不确定,它们的大小与合力F 的大小关系不确定,不能通过F1、F2大小 的变化确定F 大小的变化,2.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共点力合成的规律. 弹簧测力计A 挂于固定点P ,下端用细线挂一重物M. 弹簧

6、测力计B 的一端用细线系于O 点,手持另一端向左拉, 使结点O 静止在某位置.分别读出弹簧测力计A 和B 的示数, 并在贴于竖直木板的白纸上记录O 点的位置和拉线的方向.,3.6,(1)本实验用的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单位为N,图中A的示数为_N.,(2)下列不必要的实验要求是_ (请填写选项前对应的字母) A. 应测量重物M 所受的重力 B. 弹簧测力计应在使用前校零 C. 拉线方向应与木板平面平行 D. 改变拉力,进行多次实验,每次都要 使O 点静止在同一位置,D,2.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 定则”.弹簧测力计A 挂于固定点P ,下端用细线挂一重物M. 弹簧测力计B 的

7、一端用细线系于O 点,手持另一端向左拉, 使结点O 静止在某位置.分别读出弹簧测力计A 和B 的示数, 并在贴于竖直木板的白纸上记录O 点的位置和拉线的方向.,只要三个力合力为0,(3)某次实验中,该同学发现弹簧测力计A 的指针稍稍 超出量程,请您提出两个解决办法.,改变弹簧测力计B 拉力的大小,减小重物M 的质量,(或将A 更换成较大量程的弹簧测力计, 改变弹簧测力计B 拉力的方向),解析:,2.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 定则”.弹簧测力计A 挂于固定点P ,下端用细线挂一重物M. 弹簧测力计B 的一端用细线系于O 点,手持另一端向左拉, 使结点O 静止在某位置.分别读出弹簧测力计A 和B 的示数, 并在贴于竖直木板的白纸上记录O 点的位置和拉线的方向.,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